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血竭为我国云南南部发现的一种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的树脂。该植物又称柬埔寨龙血树,生长于海拨950~1100米的险峻山  相似文献   

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龙血竭中二氢查耳酮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泽  胡迎庆  郭鹏 《中成药》2004,26(6):505-507
血竭具有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生肌敛疮等功效.内服主治瘀血肿痛、经闭、痛经,外用主治外伤出血、溃疡不敛、痔漏肿痛.1999年百合科龙血树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的树脂-龙血竭[1]作为一类新药材被收入国家标准[WS3-082(Z-016)-99(Z)].  相似文献   

3.
进口与国产血竭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口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BI.果实中的树脂[1],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国产血竭名为龙血竭[2],也称广西血竭Dran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S.C.Chen,是百合科剑叶龙血树含脂木材经乙醇提取得到的树脂.广西龙血竭与棕榈科的血竭相比,在化学成分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在药理作用上基本一致[3].进口血竭与国产龙血竭都具有活血散瘀、镇痛止血、敛疮生肌等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妇女气血凝滞、外伤出血、臁疮久不收口等作用.进口血竭主要以血竭素为检测指标,广西龙血竭不含血竭素、血竭红素[3],主要以龙血素B为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海南龙血树茎及其血竭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海南龙血树茎及其血竭脂溶性成分,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海南龙血树茎及其血竭脂溶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21和33种成分,海南龙血树茎脂溶性成分主要有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0.33%)和环木菠萝烷醇(8.51%);其血竭脂溶性成分主要有薯蓣皂苷元(10.62%)和7-羟基-4’-甲氧基黄烷(9.88%),其中8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结论海南龙血树茎及其血竭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着差异,在入药和研究中都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广西血竭科研成果评议会于1985年11月21—22日在南宁市召开。1.从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中提取所得的广西血竭,与进口非洲血竭化学成分相似。对广西血竭进行了急性与长期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性很低,故临床使用安全。2.广西血竭在骨伤科与妇科临床上使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与棕榈科的进口皇冠牌血竭作用相似;具有止血消炎、散瘀定痛等功效。对于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6.
中药龙血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血竭是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的含脂木材经提取得到的树脂,主产于广西、云南南部.<本草纲目>记载其性温、平,味甘、咸,无毒,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软坚散结、生肌敛疮等功效,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材,近年来其临床应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现将近年来龙血竭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竭诱导及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婷  杨玲玲  刘姮  蒋德伟  王云  王兴红 《中草药》2010,41(4):669-669
血竭是一种名贵中药,是由龙血树分泌的抵抗微生物侵染所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近年来,由于临床需求量的增加和资源的减少,龙血树的人工种植产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规模化的诱导产脂技术及对血竭形成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血竭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是通过苯丙烷途径形成的,其中的质量控制成分龙血素b的形成还与P450氧化酶和甲基转移酶密切相关.镰孢霉的菌丝体是有效的诱导子;在龙血树组织培养中,光和6-BA也有诱导效果.血竭的形成部位是木质部中的薄壁细胞,木质部还含有抗菌前体物质.  相似文献   

8.
李永福 《中药材》1990,13(4):21-22
本文对进口的麒麟血竭、国产的剑叶龙血树血竭及其伪品松香进行了TLC分析和UV扫描,供真伪鉴别参考.  相似文献   

9.
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Daemonorops draco Bl.]及同属他种植物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或百合科植物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含脂木质部提取的树脂.前者系进口血竭,后者为国产血竭,均具有活血镇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功效,是治疗伤科及其他淤滞痛证的要药.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外伤出血、疮疡久溃不敛等疾患.临床有些医生运用血竭时,采用汤剂给药.笔者从历代本草记载、产地加工、鉴定、成分和药理作用几方面,认为血竭不宜使用汤剂给药,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特异性真菌作用于龙血树材质形成血竭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靖  江东福  马萍 《中草药》2004,35(5):572-574
目的 探讨剑叶龙血树血竭的形成与微生物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离自剑叶龙血树根部的内生真菌9568D镰孢霉接种于剑叶龙血树材质(经灭活处理)。结果 保湿培养4~5个月后,在接种部位有红色血脂颗粒形成,经UV、IR光谱分析及抗菌活性实验,初步证实该血脂与来自剑叶龙血树的天然血竭无本质差异。结论 特异性真菌作用于龙血树材质可促成血竭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龙血竭形成过程中,过氧化氢(H_2O_2)、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jasonic acid,JA)、乙烯(ethylene,ETH)和一氧化氮(NO)五种信号分子的浓度变化规律,筛选影响龙血竭形成的主要信号分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龙血竭形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H_2O_2、SA、JA、ETH、NO五种信号分子在龙血竭形成过程中的浓度变化规律。结果:整体来看,5种信号分子在龙血树伤害诱导后,H_2O_2、SA、JA、NO浓度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ETH浓度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后再下降的趋势。其中SA浓度变化最大。此外,就两种龙血树的响应速度来说,剑叶龙血树D.cochinchinensis响应速度较快。结论:5种信号分子在龙血竭形成过程中均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12.
广西血竭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血竭Dracaenacochinchinensis (Lour)S .C .Chen为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其含脂木材的乙醇提取物称为广西血竭,是卫生部于1991年批准的1类新药材。内服活血化瘀,定痛止痛,外用生肌敛疮,止血[1] 。广西血竭中主要含黄酮,黄烷,查尔酮,二氢查尔酮,三萜类化合物等[2 ] 。为了促进广西血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作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了5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确定其为3,4′二羟基 5 甲氧....  相似文献   

13.
龙血竭是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微生物侵染或(和)自然氧化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树脂.龙血树属植物中甾体皂苷是主要成分,现已分离鉴定了94个甾体皂苷,而诱导形成的树脂(即龙血竭)中仅发现5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且包括骨架发生C环断裂重排的甾体(Dracaenogenin A)以及F环翻转为22位S构型的螺甾烷型甾体皂苷.本文讨论了龙血竭形成过程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变化,对进一步研究血竭形成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从11月11日在海口市召开的“南岛牌血竭质量研讨会”上获悉:海南制药厂用百合科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生产的“南岛牌血竭”,是传统药用血竭的同类品种之一,与进口的非洲、阿拉伯国家百合科龙血树属多种植物生产的血竭亲缘相近、主要化学成分类似。现已经海南省卫生厅批准生产并投放市场。血竭为传统中药,其来源复杂。我国主要依赖进  相似文献   

15.
龙血竭Resina Draconis是我国珍稀名贵中药,素有"活血圣药"之称。国家药品标准规定其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的含脂木材经提取得到的树脂,而在世界范围内多种龙血树属植物均可形成红色树脂,混淆使用现象严重,而目前并无一种可高效鉴定龙血竭药材基原的分子鉴定方法。该研究以我国分布的7种龙血树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目前常用的4条DNA条形码片段(ITS2,matK,rbcL及psbA-trnH),及4个叶绿体基因组中的高变异区域(trnP-psaJ,psbK-psbI,trnT-trnL,clpP),共8条候选DNA条形码片段,对龙血树属植物进行鉴定效率评估。结果显示clpP序列片段能对7种龙血树属植物进行准确鉴定,但因clpP片段序列较长,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存在潜在问题。研究发现,采用联合片段"psbK-psbI+trnP-psaJ"也可对龙血竭基原及其同属植物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定,且联合片段中的2条DNA片段序列短,扩增成功率及测序成功率高。因此,"psbK-psbI+trnP-psaJ"联合片段可作为龙血竭基原及龙血树属植物分子鉴定的DNA条形码片段。该研究结果可对龙血竭提取原料的基原进行准确鉴定,为龙血竭的合理开发应用及资源保护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血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血竭是龙血树属植物所产生的一种红色树脂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活血圣药”,传统广泛用于外伤和妇科疾病的中药配方中 ,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自1972年以来 ,随着云南和广西等剑叶龙血树血竭资源植物的发现和开发利用 ,结束了我国血竭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 ,血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 血竭资源分布和化学成分研究血竭来源主要分布在印度洋东、西两岸毗邻热带地区棕榈科植物的麒麟竭 ,以及分布在东南亚热带雨林区如 :越南、老挝、缅甸、中国等地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的索科特拉血竭。我国主要产地为云南、广西、广…  相似文献   

17.
在色彩缤纷的植物王国中,有一种堪称饱经岁月沧桑的"长寿冠军"——寿龄可达八千岁以上的龙血树。剥下这种龙舌兰科植物龙血树的树皮,就有紫红色的液汁——龙血脂流出,凝固后的紫色凝块,便是生肌止血、化瘀定痛的传统中药血竭。血竭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在汉代时便从伊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称血竭"多出大食诸国"。  相似文献   

18.
国产血竭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晖  滕建北  吴怀恩 《中药材》2003,26(6):459-461
血竭为名贵中药材 ,其味甘、咸、平 ,归心、肝经。功能行瘀止痛、止血、生肌敛疮。主治外伤出血、溃疡不敛、跌打损伤等症。其主要基原植物是棕榈科黄藤属 (Draemonorops)、百合科龙血树属 (Dracae na)的多种植物。我国传统上使用进口血竭。为改变进口依赖 ,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我国重点在西南地区进行血竭资源调查。在云南、广西发现了一些植物 ,其所产树脂有类似进口血竭的作用 ,所提取的树脂称为国产血竭 ,其中以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更具利用前景。此后我国对国产血竭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将近年来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 基原植物…  相似文献   

19.
雨林牌云南血竭为剑叶龙血树 ( Oracaenacochinchinensis)的树脂 ,味甘、咸 ,性平 ,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敛疮之功 ,用于中医各种血证。经过长期临床验证 ,确证本品疗效确切 ,部分疗效优于进口血竭。本品植物资源为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在滇南首先发现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 70年代从中首家研制成国产血竭 ,经云南省卫生厅批准生产 ,为云南优势药品。笔者收集了近年来有关雨林牌血竭的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的报道 ,现综述如下。1 化学成分王锦亮[1] 报道 ,从云南血竭 ( Oraoaenacochinchinensis)的树脂…  相似文献   

20.
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血竭及同属它种植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或为百合科植物海南龙血树的含脂木质部中提取而得的树脂。商品血竭因来源分为进口血竭和国产血竭。进口血竭通常又分为加工血竭(商品有手牌、皇冠牌、麒麟牌等)和原装血竭。今发现有用松香和红色染料及它物掺杂制成的外形、商标很类似于手牌血竭的伪手牌血竭。现将二者的主要鉴别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