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DWI联合CT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治疗后随诊证实的肺内病变共68例,其中恶性病变46例,良性病变22例,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治疗及病理检查前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记录b值为800s/mm2时病变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分析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判断ADC值的最佳阈值及鉴别诊断效能,对比分析单独使用CT与CT联合DWI的诊断效能。结果:肺内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712±0.293)×10-3mm2/s,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219±0.138)×10-3mm2/s,良、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522×10-3mm2/s时,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42),对肺内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1.2%;CT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2%,CT与DWI联合的诊断符合率为95.6%。结论:DWI联合CT可提高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曲宁  罗娅红  赵英杰  何翠菊   《放射学实践》2010,25(5):515-518
目的:确定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78个病灶)乳腺病变的DWI图像,其中良性病变26例(31个病灶),恶性病变44例(47个病灶)。测量DWI图像上显示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通过ROC曲线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符合正态性分布,良恶性病变的ADC平均值分别为(1.46±0.26)×10^-3mm^2/s和(1.02±0.19)×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约登指数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28×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6%,75.9%,86.8%;阳性似然比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035×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8%,96.6%,65.8%;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为0.836-0.975)。结论: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确定为1.28×10^-3mm^2/s,DWI的ADC值测定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以提高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结果 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呈团块状或结节状,边界清晰,T2WI呈均匀短T2信号,其内可见低信号分隔,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受限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低信号,增强后病变实质呈轻度强化,分隔强化较实质相对明显,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为缓慢上升型.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病变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WI及ADC值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30例脊柱转移组,脊柱良性病变25例(良性病变组)。55例均行常规矢状位、横轴位及DWI扫描,b值取0、800 s/mm2,分别测量得2组病变ADC值。主观评价并比较2组的DWI病灶信号强度。采用ROC曲线,获得最佳DWI及ADC值界值,以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两者联合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椎体病变T1WI呈低信号或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2WI脂肪抑制后为高信号、混杂高信号。良性病变组DWI以稍高信号为主(17/25),脊柱转移瘤组DWI以高信号为主(24/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77,P0.001)。测得平均ADC值:脊柱转移瘤组为(0.843±0.189)×10-3mm2/s;良性病变组为(1.204±0.184)×10-3mm2/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1,P0.001)。当病变DWI为稍高信号,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敏感度80%,特异度80%;2组ADC值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最佳临界值为0.947×10-3mm2/s,敏感度76.67%,特异度96%。DWI病变信号为稍高及高信号,ADC值≤0.947 4×10-3mm2/s,满足其中之一诊断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90%,特异度80%。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及ADC值对诊断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WI及常规MRI征象对睾丸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睾丸恶性病变46例,其中精原细胞瘤25例,非精原细胞瘤13例,淋巴瘤8例,均行MRI平扫及DWI扫描.2位医师双盲法进行影像征象分析及ADC值测量,一致性的分析运用Kappa检验及组内相关系数(ICC);计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运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6.
李洪福  李莉  梁建晓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825-1828,184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病变48例患者、54个病灶,经Philips 3.0T磁共振成像,比较分析T1WI、T2 WI、DWI(b值为150、300和500s/mm2)及动态增强中良性病灶及恶性病灶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T1 WI像良性病变呈等及略高信号,恶性病变为不均匀略高信号;T2 WI像良恶性病变均为略高信号,无统计学差异(P>0.05);DWI成像(良性病变:b值为150时ADC值为2.489±0.442、b值为300时ADC值为1.974±0.369、b值为500时ADC值为1.649±0.445;恶性病变:b值为150时ADC值为1.733±0.326、b值为300时ADC值为1.399士0.258、b值为500时ADC值为1.214±0.30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1WI动态增强良性病变呈流出型强化曲线,恶性病变呈延迟性消退型曲线,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应用价值高,尤其是ADC值对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胃肠道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9例胃肠道病变进行常规MR平扫和DWI,扩散敏感梯度(b值)分别为0和700s/mm^2,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其中29例同时续行增强扫描。结果59例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96±0.11)×10^-3mm^2/s,10例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49±0.12)×10^-3mm^2/s,两组病变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1.16×100mm^2/s定位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界值,诊断敏感性为86.6%,特异性为95.8%。结论DWI有助于对胃肠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其中良性组14例(6例内膜增生、8例内膜息肉),恶性组41例(39例内膜癌、2例癌肉瘤).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检查,以及DWI(弥散敏感因子b值为0、1000s/mm2),分析病变的DWI信号特点和测定ADC值.结果 良性组DWI图12例表现为稍高信号、2例表现为等信号、平均ADC值为(1.34±0.19)×103mm2/s;恶性组DWI图34例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余下7例表现为稍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84±0.14)×103 mm2/s;恶性组ADC值明显小于良性组(P=0.042),以1.07×103 mm2/s为临界值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达92.9%、97.6%、96.4%.结论 DWI及ADC值测定有助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行双乳MRI检查。分析病灶的形状、边界、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EE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参照Fischer评分标准对影像表现进行评分,根据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第5版(BI-RADS)进行分类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DCE-MRI、DWI、DCE联合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122例中恶性80例,良性42例。DCE-MRI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87.5%,符合率86.9%。以恶性病变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限1.225×10-3mm2/s作为鉴别诊断阈值,敏感度为85.7%,特异度78.9%,符合率83.6%。DCE联合DWI的诊断敏感度达93.8%,特异度90.5%,符合率92.6%。DCE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0.915)高于单独诊断(0.866,0.855)。结论:DCE-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较高,DWI可提供辅助诊断信息,DCE与DWI联合诊断能明显提高对乳腺病变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弥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10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49例,其中恶性肿瘤26例,良性病变23例。DWI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cho-planarimaging,EPI)技术,14例取5个b值(b为扩散敏感度),余者取2个b值,计算ADC值。以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95%容许区间为界限判断病灶的良恶性,诊断结果与动态增强比较。结果 除1例原位癌和1例小腺瘤外,DWI显示所有良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组ADC值为(0.9608±0.2043)×10  相似文献   

11.
3.0 T MR DWI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0 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GE 3.0T Signal EXCITE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对4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57个病灶)行DWI,其中25例良性病变30个病灶,22例恶性病变27个病灶.b值选用0、500、1000 s/mm2,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b值为500 s/mm2和1000 s/mm2时,良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3.12±1.58)×10-3mm2/s、(2.23±1.01)×10-3 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2.01±0.95)×10-3mm2/s、(1.31±0.37)×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评价ADC值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99、77.8%、76.6%、77.2%、75.0%、79.3%和0.852、81.5%、90.0%、85.9%、88%、84.3%.结论 3.0 T MR DWI 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b值为1000 s/mm2时所测ADC值较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睾丸良恶性肿块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肿块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2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13例、恶性18例,对比观察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密度/信号和强化表现,并采用Fishe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中,恶性病变18例(精原细胞瘤9例,胚胎性癌3例,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间质细胞瘤1例);良性病变13例(腺样腺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畸胎瘤1例,平滑肌瘤1例,血肿1例,炎性肿块6例);在睾丸良恶性病变CT、MRI表现中,浅分叶、密度/信号混杂、T2WI呈低信号、周边强化、间隔强化、延迟强化征象的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睾丸良恶性肿块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多种影像学方法联合应用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有助于睾丸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李娜  罗娅红  于韬 《放射学实践》2019,34(11):1242-1245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乳腺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病变患者102例,良性34例,恶性68例。观察比较两组病变的MRI特征。结果:良性组平均年龄38.94岁,低于恶性组(51.37岁)。良性组病变以区域(44.4%)及多区域性(27.8%)分布居多,恶性组以段样(47.1%)及区域性(27.9%)分布居多。DWI图像良性组以高或稍高信号(54.3%)、中心高信号(31.4%)居多;恶性组以高或稍高信号(48.4%)、边缘高信号(48.4%)居多。良性组平均ADC值 (1.12±0.25)×10-3mm2/s高于恶性组(1.00±0.24)×10-3mm2/s。良恶性成簇环状强化病变在年龄、分布、DWI信号、ADC值几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多种成像序列相结合对良恶性成簇环状强化病变术前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WI联合常规MRI征象对睾丸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NSG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46例,其中精原细胞瘤28例,非精原细胞瘤18例,46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DWI扫描.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行常规MRI征象观察及ADC值测量,并比较上述指标在睾丸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ADC值的测定,联合DWI磁共振成像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发生于侧脑室内,1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和15例室管膜瘤患者常规MRI平扫、增强、DWI信号强度,并测量肿瘤实质病变的平均ADC值,观察比较两组肿瘤的DWI信号强度和ADC值,运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1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DWI上均呈高或稍高信号,ADC 均值( 0.69±0.11)×10-3mm2/s;15例室管膜瘤DWI上12例呈等或稍高信号,3例呈低信号,ADC均值(1.10±0.24)×10-3mm2/s,两组肿瘤的平均ADC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2.9%。结论:磁共振成像ADC值的测定辅助DWI信号强度有利于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眼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良性组∶恶性组=25∶15)眼眶肿瘤病例的DWI及ADC图像,分析其DWI及ADC图像信号特点.逐层勾画肿瘤边界以获得整体感兴趣区(ROD,得到肿瘤平均ADC值(ADCM).眼眶良恶性肿瘤的信号特点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2组间ADCM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炎性假瘤及淋巴瘤的ADCM值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分析AIDCM值对眼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眼眶良恶性肿瘤组间DWI图像信号特点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ADC图像信号特点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肿瘤的ADCM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其中炎性假瘤的ADCM明显高于淋巴瘤(P<0.05).以ADC值≥1.289×10-3 mm2/s判断眼眶肿瘤良恶性,可获得最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968;敏感度0.960;特异度0.933].结论 磁共振DWI及ADC值在眼眶肿瘤良恶性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乳腺占位性病变46例患者,均行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按扩散敏感系数(b值)800及1000 s/mm^2各2次扫描数据做出各自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分别总结依据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统计学意义及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统计综合考虑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结果46例乳腺肿瘤中恶性病变28例,良性病变18例。当b=8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ADC值分别(1.54±0.28)×10-3 mm^2/s、(1.01±0.09)×10-3 mm^2/s、(1.49±0.06)×10-3 mm^2/s;当b=10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ADC值分别(1.45±0.28)×10-3 mm^2/s、(0.90±0.08)×10-3 mm^2/s、(1.49±0.09)×10-3 mm^2/s;良性与恶性及正常与恶性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lt;0.05)。在b值800×10-3 s/mm^2、1000×10-3 s/mm^2时,恶性病变ADC值的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97~1.05)×10-3 mm^2/s、(0.90~0.97)×10-3 mm^2/s,将ADC阈值定为1.050、0.969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75%、70%,特异度100%、100%。时间-信号曲线:28例恶性病变中流出型(Ⅲ型)18例(64%),平台型(Ⅱ型)9例(32%),流入型(Ⅰ型)1例(3.5%);18例良性病变中流入型(Ⅰ型)13例(72%),平台型(Ⅱ型)3例(17%),流出型(Ⅲ型)1例(6%);时间-信号曲线诊断标准判断其敏感度96%(27/28),特异度83%(15/18)。结论单独采用DWI或三维动态增强在乳腺疾病诊断方面均存在局限性,联合运用二者,可互补彼此不足之处,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方法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0例,58个病灶,其中恶性32个,良性26个。检查使用Siemens1.5T磁共振仪、专用双穴乳腺表面线圈。所有病例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行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400、600、800、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DWI显示92.3%(24/26)的良性病变和96.9%(31/32)的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4.8%(55/58)。各b值良性组、恶性组和正常组之间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b=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1.4276×10^-3mm/s为界诊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4.6%,准确性为87.9%。结论(1)DWI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非常高。(2)ADC值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有价值的参数。(3)b=1000s/mm^2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DWI采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扩散敏感系数(即b值)分别为500 s/mm2、1 000 s/mm2.测量正常乳腺组(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32个病灶)和恶性病变组(48个病灶)共75例ADC值,比较同b值下3组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及不同b值(b = 500 s/mm2、1 000 s/mm2)时各组内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以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值作为良恶性病变的界值,与病理结果比较,计算b值为500 s/mm2、1 000 s/mm2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在DWI图上均呈高信号.乳腺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b值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b值越低,ADC值越大;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值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阈值,b值为500 s/mm2、1 000 s/mm2时诊断的各项诊断指标均较高.结论 DWI及ADC值可以作为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与MRI其他扫描序列结合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肌肉骨骼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肌骨系统病变患者(良性组23例,恶性组42例)行MRI常规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抑脂T2加权成像及DWI检查,测量并分析两组病变间ADC值差异,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判定良恶性鉴别诊断阈值,并计算ADC值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统计学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完成。结果165例患者中,良性病变组平均ADC值为(1.83±0.50)×10-3 mm2/s,恶性病变组平均ADC值为(1.04±0.36)×10-3 mm2/s,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2以1.38×10-3 mm2/s为阈值,ADC值对肌骨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24%、95.65%、95.38%。结论 DWI可以较好地反映病变的弥散特征,ADC值作为量化指标对肌骨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