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Prucalopride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自噬、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Transwell检测迁移和侵袭的变化;细胞流式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p62的表达;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CCK8显示Prucalopride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Prucalopride可以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细胞流式实验显示Prucalopride促进U251细胞的凋亡(P<0.05),Prucalopride处理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Active Caspase3水平升高,Bcl-2表达降低;自噬相关蛋LC3、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p-AKT蛋白和p-mTO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Prucalopride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抑制U251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Rab31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正常人胶质细胞NHA和3株人神经胶质瘤细胞SHG-44、TJ905和LN229中Rab31表达;将3种Rab31沉默siRNA及其对照分别转染至神经胶质瘤SHG-44细胞中,分别记为si-Rab31-1组、si-Rab31-2组、si-Rab31-3组和si-NC组,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PI3K p101、p-AKT和AKT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人胶质细胞NHA相比,神经胶质瘤细胞SHG-44、TJ905和LN229中Rab3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si-NC组比较,si-Rab31-1、si-Rab31-2和si-Rab31-3组神经胶质瘤细胞SHG-44中Rab3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中si-Rab31-2组SHG-44细胞中Rab31表达最低;抑制Rab31表达可显著抑制SHG-44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抑制SHG-44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转导(P<0.01)。结论:抑制Rab31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转导抑制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RPM8调节结肠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细胞系SW620和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系CCD 841 CoN中TRPM8的表达水平。将干涉和过表达TRPM8载体TRPM8 siRNA和pcDNA3.1-TRPM8转染至SW620细胞,并设置相应对照组(Control siRNA组和pcDNA3.1组),用CCK-8、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酶标仪检测Calcineurin活性,Western blot检测Calcineurin-NFATc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检测CD8+T细胞与SW620细胞共孵育的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Calcineurin特异性抑制剂FK506处理SW620细胞后NFATc3和PD-L1蛋白表达。结果 与CCD 841 CoN细胞相比,TRPM8 mRNA和蛋白在SW620细胞中的表达均增加(P<0.01)。与Control siRNA组比较,干涉 TRPM8表达后SW620细胞活力、细胞增殖能力、Calcineurin活性,以及TRPM8、PD-L1和 NFATc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而细胞凋亡率和p-NFATc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过表达TRPM8可增强细胞活力、细胞增殖能力和Calcineurin活性,上调TRPM8、PD-L1及NFATc3蛋白表达(P<0.01),下调p-NFATc3蛋白表达(P=0.002)。CD8+ T细胞与干涉TRPM8表达的SW620细胞共孵育后总细胞活力降低(P=0.002),而与过表达SW620细胞共孵育后总细胞活力增强(P=0.005)。FK506处理可抑制SW620细胞Calcineurin活性,下调NFATc3、PD-L1蛋白表达(P<0.01)。结论 TRPM8过表达可能通过激活Calcineurin-NFATc3信号通路而促进PD-L1表达,从而增强结肠癌细胞免疫逃逸能力,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但发病机制不明,胆碱激酶A(choline kinase A,CHKA)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但具体作用途径尚不清楚。探讨下调CHKA基因的表达对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慢病毒感染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shNC组)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为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转导通路与CHKA的相互作用,另设DMSO组和LY294002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CHK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中CHKA、PI3K、p-PI3K、AKT和p-AKT蛋白的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和shNC组相比,shCHKA组胶质瘤细胞中p-PI3K、p-AKT和CHKA蛋白水平同步降低(P<0.05),PI3K、AKT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在使用通路抑制剂后CHKA的表达量在control组和shN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shCHKA组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均弱于control组和shNC组(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细胞周期主要停滞于G 2 期,细胞增殖明显降低(P<0.05)。结论:CHKA基因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且CHKA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是单向的,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蛋白水平的降低对CHKA的表达无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柴胡皂苷d在胶质瘤C6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以终浓度为0 μmol/L(Control组)、2 μmol/L、4 μmol/L、6 μmol/L、8 μmol/L、10 μmol/L、12 μmol/L的柴胡皂苷d作用胶质瘤C6细胞后,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后续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检测柴胡皂苷d(8 μmol/L)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胶质瘤C6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和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各浓度柴胡皂苷d均能抑制胶质瘤C6细胞增殖且增殖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均P<0.01)。8 μmol/L柴胡皂苷d作用24 h后,与Control组比较,胶质瘤C6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显著减少[(479.33±30.66)个 vs (258.66±73.35)个,P<0.01],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70.83±4.29)% vs (19.47±1.71)%,P<0.001],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而AKT和mTOR信号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1)。结论 柴胡皂苷d可能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胶质瘤C6细胞发生自噬并抑制其增殖与迁移。  相似文献   

6.
李浩  崔永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6):553-55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IF在人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重组LIF因子处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Z793, MTT技术检测重组LIF因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Transwell实验检测重组LIF因子对细胞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重组LIF因子对肿瘤细胞中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LI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癌旁组织显著上调(P=0.0078)。重组LIF处理A549和Z793细胞后,肿瘤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且其下游底物mTOR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LI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并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沉默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5,ERK5)对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人胃癌细胞株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ERK5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短发荚RNA(shRNA)干扰技术沉默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中ERK5的表达。CCK-8法检测ERK5沉默后胃癌细胞的生长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结果 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相比,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AGS、HGC-27中ERK5 mRNA均呈高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96±0.501、1.865±0.185、1.793±0.137和1.530±0.093(P<0.05)。ERK5-shRNA有效沉默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中ERK5的表达水平,沉默效率分别为(74.4±1.5)%和(69.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 ERK5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而促进胃癌细胞凋亡(P<0.05),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 沉默ERK5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的生长侵袭,促进细胞凋亡,ERK5可能是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花丹醌增强替莫唑胺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白花丹醌、替莫唑胺、白花丹醌+替莫唑胺组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照组(DMSO)、白花丹醌、替莫唑胺和白花丹醌+替莫唑胺组U251细胞48 h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白花丹醌增强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侵袭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白花丹醌、替莫唑胺和白花丹醌+替莫唑胺组细胞中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CCK-8结果显示白花丹醌(1.25 μmol/L)联合替莫唑胺(200 μmol/L)处理48 h后,U251细胞增殖抑制率为75.69%,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白花丹醌(P=0.012)或替莫唑胺组(P=0.034)。细胞划痕实验显示白花丹醌联合替莫唑胺可以明显增强替莫唑胺抑制胶质瘤细胞迁移的能力(P=0.023)。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后U251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含量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 白花丹醌联合替莫唑胺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增强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度,且是通过E-cadherin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 1(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 1, PTTG1)过表达促进人结肠癌细胞SW480侵袭和迁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1(+)-PTTG1及空载pcDNA3.1(+)转染人结肠癌SW480细胞,G418法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鉴定稳定过表达PTTG1细胞株建立。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结果 (1)成功获得稳定高表达PTTG1的SW480克隆细胞株PTTG1-SW480;(2)过表达PTTG1基因后,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MMP2和MMP9表达升高,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标记分子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过表达PTTG1基因后,SW480细胞中PI3K/AKT信号活化增强,使用LY29400干预后,抑制细胞侵袭、迁移和EMT,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TG1基因过表达可能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诱导SW480细胞EMT发生,发挥促进SW480侵袭和迁移作用;提示PTTG1蛋白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rahma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for association with Brahma,lncBRM)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生长、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PCR实验检测lncBRM在不同乳腺癌细胞(MCF-7、 ZR-75-30、BT474、MDA-MB-231和MDA-MB-453)和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株MCF 10A中的表达;利用siRNA在MCF-7、MDA-MB-453细胞中敲低lncBRM,分别转染si-lncBRM质粒(si-lncBRM组)和空载质粒(si-Ctrl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迁移相关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并采用miRDB数据库预测lncBRM靶点。结果 lncBRM在不同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株MCF 10A (P<0.01)。si-Ctrl组比较,敲低lncBRM可抑制MCF-7、MDA-MB-453细胞增殖能力(P<0.05),提高细胞凋亡率(P<0.01),细胞侵袭和迁移细胞数目较少(均P<0.01);同时E-cadherin表达明显上调,而N-cadherin表达下调(均P<0.01)。miRDB数据库预测发现lncBRM和68个miRNAs存在结合位点,敲低lncBRM导致评分最高的前5个miRNA中的4个(miR-4646-5p、miR-204-3p、miR-204-5p和miR-6832-3p)表达上调。结论 lncBRM可能通过调控miRNAs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12.
饶利栋  邓雪强  易轩  郝亮 《肿瘤》2021,(2):77-90
目的:探讨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fructose-2,6-biphosphatase 3,PFKFB3)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肉瘤组织及其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羟基脲(HU)联合替莫唑胺(TMZ)加放疗(RT)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放化疗(CRT)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U251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HU、TMZ及不同条件处理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Transwell小室、划痕实验评估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凋亡蛋白表达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源细胞存活分数。结果 HU浓度≤50μmol/L时不会显著影响U251细胞增殖(P>0.05);低剂量HU联合CRT组较CRT组可抑制细胞增殖(P<0.05)、侵袭(P<0.01)、迁移(12h时 P<0.001,24h时 P<0.01)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P<0.01)。50μmol/L HU联合RT后可增加细胞放射敏感性;细胞周期S及 G2期显著延长(均 P<0.05);凋亡蛋白Caspase-3及Bax表达水平上升,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下降(均 P<0.001)。结论 HU联合CRT较单纯CRT进一步抑制U251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及增加放射敏感性,且出现S期及 G2期阻滞,从而增加了U251细胞的CRT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因子2(leucine zipper tumor suppressor 2, LZTS2)基因在人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6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开封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50 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MDA-MB-468 以及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株HBL-100,用qPCR 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LZTS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pcDNA-LZTS2 真核表达载体并采用脂质体转染MCF-7 细胞,同时转染pcDNA3.1 作为阴性对照。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转染48~72 h 后MCF-7 细胞中LZTS2 蛋白表达水平;用MTT法、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LZTS2 过表达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EMT相关蛋白Cyclin D1、波形蛋白、神经钙黏蛋白、上皮钙黏蛋白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人乳腺癌组织中LZTS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 或P<0.01);乳腺癌MCF-7、MDA-MB-231 和MDA-MB-468 细胞中LZTS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乳腺上皮细胞HBL-100(P<0.05 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LZTS2 组MCF-7 细胞中LZTS2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受到抑制(P<0.05 或P<0.01),同时过表达LZTS2 细胞中Cyclin D1、波形蛋白和神经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 或P<0.01)、上皮钙黏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显示LZTS2 过表达通过降低p-PI3K和p-AKT 表达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LZTS2 在乳腺癌中低表达,过表达LZTS2 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与抑制细胞EMT过程的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利用携带野生型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PTEN)和P13K的小分子抑制剂LY294002联合抑制P13K/AKT信号通路,观察两者联合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生长有无正向协同作用及探讨产生这种作用的机制。方法15251细胞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DMSO对照组、空载病毒对照组、LY294002组和联合组(LY294002+Ad—PTEN组)。在U251细胞系中导入LY294002并转染Ad—PTEN病毒后,提取总蛋白,用Westernblotting检测PTEN表达状态及P13K、AKT表达情况;用MTT法检测Ad—PTEN和LY294002对U251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V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导人LY294002和转染Ad—PTEN后U251增殖能力的改变;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LY294002及Ad—PTEN对U251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P13K/AKT信号通路下游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Westernblotting显示:与DMSO组和空载病毒组相比,LY294002组P13K、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联合组(LY294002+Ad—PTEN)的WEN蛋白明显上调,而P13K、AKT蛋白下降水平比LY294002组更为显著。联合组与LY294002组、空载病毒组、DMSO组相比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联合组凋亡率比其他三组明显增加;自培养第2天起,联合组细胞增殖速率呈下降趋势。联合组侵袭和迁移细胞的相对数少于LY294002组、空载病毒组和DMSO组。Westernblotting结果证明位于P13K/AKT下游的MMP-2、MMP-9、PCNA、Bcl-2、CyclinD1、NF—KB、FA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小分子抑制剂LY294002能够有效抑制U251中P13K、AKT蛋白的表达,联合转染Ad—PTEN后不仅能提高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对P13K、AKT的抑制更为显著。在体外实验中,联合Ad—PTEN和LY294002能够有效地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减少细胞凋亡来抑制U251的增殖能力,并能够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两者联合使用具有正向协同作用。联合Ad—PTEN和LY294002对U251的生长与侵袭的抑制作用与P13K/AKT下游的MMP-2、MMP-9、PCNA、Bcl-2、CyclinD1、NF—KB、FAK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有关。联合腺病毒转染技术和小分子抑制剂调控P13K/AKT信号通路是治疗胶质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沉默信号素蛋白6D(Sema6D)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促进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检测人骨肉瘤组织及细胞系中Sema6D的表达情况,脂质体法转染靶向siRNA后通过CCK-8、细胞划痕、Transwell、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肿瘤条件培养基共培养实验探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体外促血管形成能...  相似文献   

17.
郭双双  张治业  王颖 《癌症进展》2017,15(12):1412-1416
目的 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肾癌A498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用PI3K/MTOR双重阻断剂NVP-BEZ235体外处理肾癌A498细胞,浓度分别为0、100、250、500 nmol/L.48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癌A498细胞中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E-Cadherin和PTE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肾癌A498细胞中p-AKT、MTOR、p-MTOR、E-Cadherin、PTEN的表达及细胞增殖率、迁移率、穿膜细胞数量各自在不同NVP-BEZ235浓度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0 nmol/L组比较,100、250、500 nmol/L的NVP-BEZ235处理肾癌A498细胞后,细胞中磷酸化蛋白p-AKT和p-MTOR的表达均下调,细胞增殖率下降,细胞迁移率下降,穿膜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中E-Cadherin和PTEN蛋白表达均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肾癌A498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与上调细胞中E-Cadherin和PTE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7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和死亡数据,为肝癌防治策略制定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数据审核和评价方法,对福建省12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7年数据进行评价,将符合要求的10个登记处数据合并分析。按城乡、性别和年龄组分别计算肝癌发病和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根据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计算,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按照Segi's标准人口构成计算。结果2017年福建省10个肿瘤登记处共覆盖登记人口6 588 959人,城市地区占43.89%,农村地区占56.11%。2017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率为31.14/10万(男性48.02/10万,女性13.70/10万),中标率为22.51/10万,世标率为21.70/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中标率23.87/10万,世标率22.90/10万)高于城市地区(中标率20.81/10万,世标率20.16/10万)。2017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死亡率为28.09/10万(男性43.78/10万,女性11.88/10万),中标率为20.04/10万,世标率为19.45/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中标率20.91/10万,世标率20.18/10万)高于城市地区(中标率18.99/10万,世标率18.56/10万)。结论 福建省肝癌流行呈现地区和性别差异,应从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方面开展针对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