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B血型人抗-A抗体缺失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8岁,慢性肾功能不全(5期),肾性贫血收入院。因治疗及病情需要申请输成份血。病人既往无输血史。实验室检查:WBC7.87×10^9/L,RBC1.82×10^9/L,Hb 59g/L,PLT 134×10^9/L,ALB 36g/L,GLO 26.1g/L。血型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AB型。遂做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2.
唐任光  黄庆  李荣颜  凌彩霞  农珺  滕建昆 《医学综述》2008,14(18):2865-286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12岁,地中海贫血,在当地医院有多次应用盐水法交叉配血输血史。每次输200mL全血,共输5次。前4次未见输血反应,最后一次输血患者出现寒颤、下腹痛、腰痛、低血压、尿少等症状。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6g/L,白细胞1.9×10^9/L,红细胞1.58×10^12/L,血小板41×10^9’/L,尿素氮25.5mmol/L,肌酐545.8μmol/L,血尿酸797.6μmol/L;尿常规:蛋白4+,隐血2+;血型鉴定:B型,Rh(D)阳性。因需要输血,用凝聚胺(polybrene)法与B型RhD阳性供者做配血试验时,出现主侧凝集,同时对患者血样进行抗体筛选,结果阳性。为查明原因对患者血样进一步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颖  苗天红 《北京医学》2011,33(10):864-864
患者女,96岁。临床诊断:贫血待查;实验室检查:RBC2.04×10^12/L,HB34g/L。患者有妊娠史和输血史,末次输血为1年前。为纠正贫血,临床医生申请输血。输血前检查患者血型为A型、Rh(D)阳性,  相似文献   

4.
病历资料 患者,男,46岁,于2009年3月20日入院。入院后检查:血液分析,白细胞4.2×10^9/L,红细胞5.1×10^9/L,血小板120×10^9/L;ALT180U/L;HBVM: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8岁。因尿急、尿频、尿痛半天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0mmHg/60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血常规:红细胞3.8×10^12/L,血细胞11.8×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4。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1岁,因面色苍白2年,稀便6d入院。体查:T:36.6℃,慢性病容,重度贫血貌。未见皮下出血点及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无特殊,脾于肋下8cm处扪及,质硬,无压痛、结节,肝肋下未及。血常规:册C85.6×10^9/L。单核细胞计数11.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9.0×10^9/L,RBC 1.88×10^10/L,血红蛋白58g/L,血小板126×10^9/L。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2岁,腹痛5d伴呕吐2d,就诊于急诊科。血液分析:WBC8.9×10^9/L,RBC2.83×10^12/L,Hb 86g/L,BPC 50×10^9/L。x线腹部平片:中下腹见数个液气平面。诊断:肠梗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收入院。  相似文献   

8.
杜瑞芬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276-277
白细胞参考值:(4~10)×10^9/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1.0×10^9/L,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血红蛋白(HGB)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40g/L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相似文献   

9.
高鹏  韩梅 《吉林医学》2009,30(11):967-968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2岁。2007年8月22日出现乏力伴季肋部疼痛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无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第9、10肋骨有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可触及边,无压痛。血常规WBC2.9×10^9/L,RBC3.56×10^12/L,Hb121g/L,PLT64×10^9/L。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因“发热伴头痛、腰痛4天”于2007年7月18日入院。入院前曾按感冒给予降温等治疗,未见好转。入院查体:体温40.5℃,呼吸20次/分,心率96次/分,表情淡漠,精神欠佳,颈部皮肤潮红,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肝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RBC 4.8×10^12/L,Hb 140g/L,WBC 5×10^9/L,PUT 65×10^9/L,  相似文献   

11.
邓萍萍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1):845-846
1 病历简介 患者陈XX,女,26岁,已婚,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两次人工流产史,2002年7月破腹产一健康女婴,2004年8月10号因“反复发热,关节肿痛,伴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入院查体:T390C.R21次/分,BP10/6KPa.复查血象:WRC6.4G/L,HCT0.408,Hb39G/L。患者因反复出现黑便,血色素降低而要求输血,分别于8月12号和8月16号输入经Polybrene法(聚凝胺法)配血合格的AB型库存血共计800毫升,无不良反应.8月17号再次要求输血,经Polybrene法配血时发现患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出现凝集,经系统检查发现,患者血清里含有抗c抗E,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莉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0):83-83
患者,女,79岁。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感染,高血压病Ⅱ级,慢性肾功能不全。入院时体温38.7℃,入院后查血常规:WBC14.9×10^9/L,RBC2.9×10^12/L,HGb92g/L;白细胞分类:N85.2%,L8.2%,M6.6%。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40岁。因“腹痛伴阴道不规则出血3d于2008年3月10日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心肺腹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示WBC 8.3×10^9/L,中性粒细胞0.45,Hb 73g/L,PLT 89×10^9/L;肝功能:ALT 68U/L,AST 57U/L,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胆汁酸和碱性磷酸酶均正常,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1岁。持续高热10d入院。体温39.5℃左右。7年前因“脑梗死”卧床。近45d一直因肺炎应用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三嗪)。查体:体温39.4℃,体重50k,神志模糊,口角皲裂,舌体光滑无苔,左下肺闻及湿哕音,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3级。入院未用药时血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3.0×10^9/L,红细胞3.49×10^12/L,血红蛋白117g/L,血小板138×10^9/L。AST20U/L,AIJT30U/L,谷氨酰转肽酶22U/L。尿酸135μmmol/L,肌酐62lu,mmol/L,血尿素氮8.61mmol/L。连续3次痰培养有真菌孢子,肺CT示左肺下叶少许片状密度增高影,诊断为真菌性肺炎。  相似文献   

15.
患儿 男,2岁。因进行性面色苍黄1个月于2005年9月12日入院。神志清醒,精神欠佳,中度贫血面容,咽红,呼吸平稳,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肝右肋下3.0cm,脾左肋下4.0cm,质中,耳后、躯干、四肢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在当地医院查血后予以补铁治疗无好转,渐现皮肤出血点,行骨穿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曾进行输血治疗。入院体检:体温37℃,脉搏120次/min,呼吸24次/min,心率120次/min,律齐;血常规: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2.4×10^12/L,白细胞30.2×10^9/L,血小板4×10^9/L;心电图正常;B超示肝脾增大。人院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6.
病例简介 女性,25岁,黑龙江人。因“发热、腹痛、周身不适4天”于2008年11月2日入院。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伴有头痛、腹痛。血常规WBC15×10^9/L,N80%。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予静脉滴注氧氟沙星、5%葡萄糖等药物后,病情无好转,再次检查WBC60×10^9/L,N55%,L45%,Plt30×10^9/L,尿蛋白(++)。  相似文献   

17.
1病例简介 患儿,男,4个月。因咳嗽伴发热4天入院。入院前4天因咳嗽发热在门诊就诊,检查胸片结果显示:支气管肺炎。血常规:碱15.2×10^9/L,RBC 4.25×10^12/L,HB 106g/L,PLT499×10^9/L,L0.39,N0.51。予阿莫西林针、炎琥宁针对症治疗效果不住,门诊拟“支气管肺炎”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18.
例1,男,21岁。于2005年5月因头晕乏力,伴皮肤粘膜出血1周入院。入院时血常规:WBC16.5×10^9/L,Hb 82g/L,PLT 27×10^9/L。骨髓检查:增生极度活跃,诊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6)。流式免疫分型AML—M6,染色体检查正常核型。给予DA,HA诱导化疗未缓解,MAE后部分缓解,再次MAE后于2005年7月完全缓解。例2,女,22岁。于2006年4月因面色苍白乏力15d入院。入院时血常规WBC7.1×10^9/L,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骨髓纤维化(MDS)病史10年,心慌、胸闷1天,黑便并晕厥1次”而入院。患者10年前因脾脏肿大,行脾切除术,术后骨髓细胞学及骨髓活检均提示:骨髓纤维化,间断行羟基脲口服,患者病情尚稳定,白细胞维持在10×10^9/L到30×10^9/L之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减少的346例样本,分为血小板数(80~100)×10^9/L组,(60-80)×10^9/L组,(40~60)×10^9/L组,(20-40)×10^9/L组,〈20×10^9/L组。以手工法分别计数血小板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血小板计数为(80~100)×10^9/L组,(60-80)×10^9/L组,共150例,全自动血液分析计数法、手工法二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为(40~60)×10^9/L组,(20-40)×10^9/L组,〈20×10^9/L组,其中87%117例二种方法有极显著差异(P〈0.01),仪器法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手工计数法,13%25例二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EDTA盐抗凝静脉血、仪器法测定血小板数,计数偏低、特别是〈60×10^9/L时,需用手工法计数加以复核,并观察血小板质和量的变化,当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悬殊特别大时,应考虑为假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