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龋病和牙周疾病是中小学生的常见病,据福建省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2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为50.19%,龋均为1.09,软垢指数为3.75,6个区段牙周均健康的人数仅为2.77%,需要口腔卫生教育的为97.19%。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变中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知、信、行)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学校的领导,他们的口腔健康知、信、行直接影响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校长对口腔健康教育的知识、信念、行为及学校口腔健康教育的现状,为中小学校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加强学校口腔健康教育 增进儿童健康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639名受检儿童回答问题结果分析,口腔龋患不仅和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有关,而且和教师及学生家庭成员的口腔保健知识程度有关,龋患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危害牲极大。因此应加强学校口腔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使他们从小重视口腔卫生,保护牙齿。我们认为要从托幼机构、小学抓起,积极开展口腔卫生保健教育,把口腔健康教育推向社会。促进口腔健康,人人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3.
正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健康问题严重危害小学生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在学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是提升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简称为"知、信、行")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目前小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政策,完善我国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对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重点中学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的实施与效果评价天津市口腔医院丁效芳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是学校卫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在一些市属重点中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搞好龋病、牙周疾病的防治工作对于扭转多年来不重视口腔卫生的状况将有深远的影响。一、首...  相似文献   

5.
了解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为寻求最佳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荔湾区的4所初中学校,每所学校选取2个初一班级,随机设置为教育组(194人)和对照组(186人).教育组每周进行1次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在教育前和教育后分别对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结果 口腔健康教育后,学生对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4%,龋齿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0%),龋齿的充填率达到83.1%,简化软垢指数、简化牙石指数和牙龈指数均大幅度下降;与健康教育前相比,除龋均外,教育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对学生口腔健康保健水平有促进作用,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奕文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621-162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层整群选取南京市某初中学校125名学生,实施1年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口腔检查及其口腔保健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儿童的患龋率、充填率、牙石检出率和菌斑指数,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教育前答题平均正确率为34.90%,健康教育后为83.65%,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17项内容,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初中儿童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7.
刘丽华  于颖慧 《中国校医》2019,33(5):333-334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口腔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前、后学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评价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改进现有的健康教育模式与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办提供的调查问卷,在所有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学校中随机抽取6所学校作为口腔健康教育强化推广试点学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对从中抽取的1 334名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健康教育后,张家港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健康教育前提高3.35%~34.37%。 结论 健康教育后,张家港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学校口腔卫生工作方向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某高校2010级新生240名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和口腔卫生行为25项内容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提高幅度分别为25.821,0.76,18.57个百分点,且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应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多种方式的长期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龋病是儿童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上海市嘉定区是外来务工农民工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口腔卫生教育及预防一直比较薄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从2012年起将农民工子弟学校纳入口腔预防范围,与公办学校一起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及免费充填龋齿、窝沟封闭等一系列口腔预防服务。为了解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口腔健康情况及口腔健康意识,为以后的口腔预防工作积累基线资料,2011年9月嘉定区牙病防治所对区内5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了口腔健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汕头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及龋患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汕头市城乡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及知识来源渠道,分析龋患情况,提出相应健康教育对策。方法用自行设计调查表的方法,对汕头市城市普通小学、民工子弟小学、农村小学500名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及知识来源渠道调查,并现场检查龋患结果,一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被调查学生最佳刷牙时间、少吃甜食少得牙病、饭后要漱口口腔保健知识在三种类型学校小学生中知晓情况差异有显著性,均以城市小学生知晓率高,其他方面田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差异无显著性。三类学校学生恒牙龋患率均接近全国学生的平均水平。结论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庭配合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1.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善和提高社区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的基本途径。基于我国国民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和口腔疾病高发而口腔专业人员匮乏的状况,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有其发展的必要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多途径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将口腔健康教育纳入到整个健康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拉萨市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口腔检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口腔卫生状态和口腔卫生知识行为进行调查. 结果 学生患龋率为72.0%,汉族与藏族学生的龋齿患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168,P=0.720),女生的龋齿患病率高于男生(χ2=11.620,P<0.001). 结论 要积极把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开展学校各类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学校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培养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儿童时期是健康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学开始接受健康教育,使儿童及时获得相应的卫生知识,将为其成年后拥有健康的身心奠定基础。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要求,笔者在丹东市2所乡村小学和1所城市普通小学进行了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以探讨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评价深圳市实验学校口腔健康促进活动的效果,为学校口腔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实验学校2004年初中三年级学生中的外校转入学生(新生)与该校连读学生(本校生)的口腔健康调查和问卷调查资料,比较2组学生的龋病患病状况和口腔保健知识水平。结果本校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明显优于新生,本校生的平均龋坏牙数(0.38)显著低于新生(0.79,P=0.001),平均充填的牙数(1.25)显著高于新生(0.75,P=0.007)。2组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和口腔卫生习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深圳市实验学校长期开展的口腔健康促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露  李丽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3):476-480
儿童的口腔健康与多种因素相关。研究关于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本综述以安德森扩展模型为依据,回顾国内外儿童口腔健康影响因素的文献,结果得出,儿童的口腔健康与外生因素、口腔健康主要决定因素、口腔健康行为等因素相关。儿童的口腔健康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加强家长和儿童的健康信念、完善口腔卫生服务系统以及发展口腔保险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了解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师范大学1 608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认知及口腔保健行为问卷调查.之后试行既定的高校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教育结束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教育前后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在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方面,除牙龈出血的主要病因、睡前刷牙的重要性、更换牙刷时间≤3个月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不太明显(P值均>0.05),其余问题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口腔健康危险因素方面,吃糖/零食习惯报告率升高(x2=7.46,P<0.01);在获取口腔保健知识途径方面,学校、医院宣传栏途径提升明显(x2值分别为11.46,12.99,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问题.采取多方位的校园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强大学生口腔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7.
城儿童牙科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以唤起就诊儿童及其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提高口腔健康水平。方法 1999-2000年,在对儿童施行检查、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采取个别交谈、示范、现场教育,供助处方、图片及宣传栏等方法,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结果 儿童及其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 在儿童牙科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及其家长口腔健康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学校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培养健康观念,形成健康行为的重要措施[1].通过口腔健康教育传播口腔保健知识,从而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口腔健康[2].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口腔保健行为、认知等各方面存在差异.为探索在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开展口腔保健教育的有效方式,促进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笔者通过西北民族大学的“全国爱牙日”大型宣传活动,对该校藏族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职高生对口腔健康的认知程度,为学校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对293名职高生进行集中、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91.1%的学生希望拥有健康美观的牙齿,而对口腔美容的认知度仅为53.2%,33.2%的学生因为口腔问题受到过心理困扰,37.4%的学生日常口腔保健行为能符合要求,50.4%的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结论职高生对口腔健康认知度较低,日常口腔保健行为亟待改善。学校应提高职高生口腔健康观念,普及口腔健康美容知识,强化口腔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石家庄市小学生不良口腔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课堂式口腔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习惯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学生没有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的比例分别为52.1%和11.8%,错误使用含氟牙膏剂量的比例分别为73.4%和10.1%,新牙刷在沸水中浸泡的比例分别为60.0%和6.8%,甜点代替正餐的比例分别为50.9%和10.1%。口腔健康教育可显著纠正学生错误的口腔行为及态度,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课堂式口腔健康教育对纠正学生错误的口腔行为及态度有积极作用,应在学校大力开展常规口腔卫生教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