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早期贲门癌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贲门癌的X线表现,以提高早期贲门癌的X线诊断准确率,减少误漏诊发生。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早期贲门癌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做了内窥镜检查及病检。X线首诊贲门癌或早期贲门癌27例,疑诊早期贲门癌6例,误诊为贲门区炎症者3例,食管下端静脉曲张者1例,建议内窥镜检查者3例。X线诊断准确率达67.5%。结论:X线检查仍是诊断早期贲门癌最直捷方便、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但由于贲门区解剖和生理上的复杂性,使早期贲门癌的X线诊断受到一定的限度,故需与内镜检查及细胞学检查紧密结合,必要时还需作短期随访复查,以进一步提高早期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影响早期贲门癌X线诊断率的因素(附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癌由于局部解剖等多方面的原因,X线检查常常造成漏诊和误诊,早期贲门癌就更是如此,扬中是全国贲门癌高发区之一^[1],本文收集了经X线检查,胃镜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贲门 58例,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早期贲门癌X线诊断的几个因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食管贲门癌为发病较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内镜、X线检查。近年来超声对食管贲门癌的诊断也得到了临床上的重视。本文报告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94例贲门癌患者(观察组)经体表B型超声检查的结果。以探讨应用超声检查技术诊断食管贲门癌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5236例内镜检查,检出贲门癌102例,复合性溃疡83例。对其临床表现,X 线内镜检查及病理分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讨论。对疑似早期贲门癌患者应追踪随访,以免贻误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贲门癌的钡餐造影X线表现,提高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39例经胃镜或病理活检证实的贲门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贲门癌病例,主要表现有软组织肿块影(20例);贲门胃底变形、贲门角切迹改变(7例);贲门区龛影(3例);胃底小弯侧变形、僵硬(9例);食道下段改变(36例)。本组39例中除3例早期外,其余均有食管下段不同程度的侵犯。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检查贲门癌的首选方法,良好的双对比钡餐造影,采用多体位、多角度观察,可以提高贲门癌的X线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胃底贲门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胃底贲门癌的早期诊断率,从而指导治疗。方法:搜集我院资料完整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胃底贲门癌患者36例,就其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X线检查全部发现病变征象并经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注重分析胃底贲门癌X线特征表现可明显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正> 贲门癌以往依靠X线和胃镜诊断。我们应用B型超声诊断贲门癌31例,并与胃镜和病理活检对照、与胃镜符合率96.8%,与病理符合率93.5%。B超还可以直接观察到贲门癌肿有无邻近器官浸润和转移征象,可做为一种检查贲门癌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贲门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胃癌的20~40%,仅次于胃窦癌。早期较难发现,切除率低,预后较差。临床上贲门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而X线检查,由于解剖特点,在发现和显示上有一定困难。胃贲门区历来是胃肠道X线检查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因此,贲门癌即易漏诊误诊,又难以发现早期病变。为了提高诊断水平,我们选择195例经临床X线、纤维胃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贲门癌,和50例正常贲门部的X线表现作为对照,结合文献和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贲门癌X线钡餐造影成像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双重对比钡餐造影法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6例贲门癌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单纯侵及贲门16例,胃底浸润26例,食管下段浸润10例,食管下段、胃底、胃小弯同时浸润4例。结论钡剂造影是诊断贲门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贲门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钡餐X线检查对贲门癌的诊断是普遍而重要的手段,有关X线征象对手术切除率的关系报道很少。现将我院近年来手术治疗,资料比较完整的中晚期贲门癌50例,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孙永康 《中外医疗》2009,28(31):188-189
目的研究分析贲门癌的气钡双对比连影的X线表现,提高对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本文对39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贲门癌的胃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分析。结果贲门部软组织肿块(35例),表现为结节状、分叶状、半球形;贲门区龛影(5例),多数为浅龛影;食道下段浸润(32例),呈索条状粘膜下浸润;胃体小弯侧僵硬(9倒),小弯侧胃壁僵硬,与正常胃壁闯形成小切迹或凹陷,粘膜变平.消失。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贲门癌的首选方法。良好的双对比钡餐造影,取多体位、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可以提高贲门癌的X线捡出率。  相似文献   

12.
<正> 由于消化道X线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特别对胃低张双重造影检查方法的应用,食管下端贲门癌早期X线诊断率有了很大提高,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诊断,应与内镜活检结合,或定期复查,追踪观察,以免漏诊。本文对食管下端贲门癌的早期X线表现和检查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贲门、胃底解剖特点,常规贲门、胃底X线检查难以提供较确切X线征象。因此,国内众多报道其切除率远远低于食管癌。我院从1982~1989年间手术治疗贲门癌450例,切除298例(占66.2%)。为了提高切除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探查,从1987年起对贲门癌手术患者常规应用B超检查,以估计手术切除可能性。临床实践证实其作用优于常规X线钡餐造影。  相似文献   

14.
杨兆辉  王会英  陈春  孙宏迪  关天光  张玉海  刘君 《吉林医学》2006,27(9):1123-1123,1125
早期贲门癌在日常工作中并非罕见,以前由于X线检查方法不当.往往漏诊。随着贲门部双对比造影的开展,早期贲门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我院共累计完整早期贲门癌资料16例。本文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讨论其X线表现、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贲门区是胃癌好发部位之一,贲门癌发病率较高。为了认识和熟悉贲门癌的X线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我们收集了经食管拉网、胃脱落细胞检查或胃镜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贲门癌病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较少见的进展期食管癌7例、其中6例经病理证实,1例经X线、B超证实。根椐其X线及病理特征,将其分为两型:(1)腔内型(3例)、(2)表浅扩散型(2例),着重讨论了其X线诊断及其与治疗、预后之关系。对易与腔内型混淆的贲门癌食管下段转移(2例)的X线诊断也作了初步探讨,以期与食管原发癌加以鉴别,避免遗漏原发病灶。  相似文献   

17.
卢虹  梁均强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81-1281,127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食管贲门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食管贲门癌组及同期健康对照组。分别行超声、X线钡检及内镜检查。结果癌灶组B型超声显示为管径增大、管壁不规则增厚以及胃部延展病灶,远隔脏器的转移和淋巴结肿大等声像图改变。其对于X线钡检、内镜检发现的中晚期腹段食管及贲门癌超声的发现率可达97%,而且对病灶的管壁外侵范围,远处转移病灶的检出优于X线钡检。结论对于腹段食管及贲门癌的诊断,X线、内镜、超声各有所长,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胃贲门癌的X线检查与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观察了胃癌 438例 ,观察到胃贲门癌简而易行的 X线检查方法及早期诊断的征象。1 临床资料本组胃贲门癌 1 78例 ,其中男 1 45例 ,女33例 ,年龄 30~ 78岁 ,平均 6 5.5岁 ,全部病例均按本文所述各项严格要求进行透视 ,并摄各种不同 X线特征的一系列照片 ,其中有 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并有 1 2例病理标本同 X线对照 ,其结果与 X线检查征象相符。2 钡糊的配制胃贲门区癌检查用一般的稀钡不易显示胃粘膜纹的良好影像 ,因为胃粘膜光滑、稀钡不易粘附 ,过稠的钡糊则附着不均。本组病例所用钡糊按以下比例配制 ;普通硫酸钡粉 6 0 g,水40 m…  相似文献   

19.
杨晴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423-2423
近年来,胃肠疾病的超声检测已得到了临床的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贲门位于胃的入口处,由于贲门位置恒定,形态典型与毗邻关系易于识别,故超声检查贲门癌较对胃其他部位的肿瘤更易诊断。我院自1998年3月以来,运用B型超声结合、X线钡餐造影和/或胃镜检查,诊断贲门癌4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为止,临床上所见的贲门癌大都已属中晚期,且漏诊、误诊也还往往发生。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现以经X线检查、手术及病理对照的41例为基础,并结合工作实际,着重分析其X线表现并讨论有关的X线检查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