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C2(ABCC2)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112例以含铂方案化疗的新疆维吾尔族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DNA中GSTP1 rs1695和ABCC2 rs717620、rs2273697、rs3740066基因多态性;112例患者中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32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29例,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51例,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并分析各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112例维吾尔族NSCLC患者GSTP1基因rs1695和ABCC2 rs717620、rs2273697、rs3740066位点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112例获PR 32例、SD 61例、PD 19例,化疗敏感率为28.6%。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ECOG评分及化疗方案与化疗敏感性均无关。GSTP1 rs1695和ABCC2 rs717620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有关,而ABCC2 rs2273697、rs3740066基因多态性与化疗敏感性无关(P>0.05)。GSTP1 rs1695与ABCC2 rs717620基因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rs1695 AA和ABCC2 rs717620 CT+TT基因型患者化疗敏感率达50.0%,与携带GSTP1 rs1695 AA和ABCC2 rs717620 CC基因型(1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P1 rs1695和ABCC2 rs717620多态性可用于预测新疆维吾尔族晚期NSCLC患者对含铂方案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中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和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PIK3C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晚期胃癌含铂化疗方案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Haploview 软件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 Map)公布的北京汉族人群基因型数据库中筛选出PTEN基因的4个标签SNPs(rs532678、rs926091、rs11202609、rs17431184)及PIK3CA基因的3个标签SNPs(rs2459693、rs3729679、rs12494623)。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158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阵列技术对待检样本的以上7个SNPs进行基因分型;采用RECIST 11版标准评价以上患者接受含铂化疗方案2个周期的近期疗效,以CR+PR为敏感组、SD+PD为不敏感组,分析化疗敏感情况与以上SNPs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关系。结果 158例晚期胃癌患者PTEN及PIK3CA基因7个SNPs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158例患者经2个周期化疗后共有化疗敏感者83例(CR 3例、PR 80例)和不敏感者75例(SD 42例、PD 33例)。PIK3CA rs3729679、rs12494623 SNPs与晚期胃癌含铂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有关,其中携带突变等位基因者(rs3729679 G,rs12494623 T)的化疗敏感率较低,且化疗不敏感的风险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PIK3CA SNPs和PTEN SNPs位点基因分布与化疗敏感率及不敏感风险均无关(P>0.05)。结论 PIK3CA rs3729679、rs12494623 SNPs与晚期胃癌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有关,且携带rs3729679 G或rs12494623 T等位基因者的化疗不敏感风险较高,对于预测晚期胃癌含铂化疗方案的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探讨VEGFA rs699947与rs83306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驱动基因阴性且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5例及其临床资料,采集静脉血标本,提取血液基因组DNA,高通量测序鉴定rs699947和rs833069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与近期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9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25例(26.3%)评估为部分缓解,70例(73.7%)为稳定或进展。近期疗效与性别、年龄、吸烟状态、ECOG评分、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化疗方案以及rs83306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无关(P>0.05),与rs699947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P=0.044)。携带CC基因型患者的部分缓解率为37%(17/46),显著性高于携带AA或AC基因型患者的16.3%(8/49)(OR=0.333,95%CI:0.127~0.874;P=0.022)。[结论] VEGFA rs699947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有关,rs699947 CC基因型可能是对含铂方案敏感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启动子区rs9904341位点多态性与肺癌发生风险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断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289例健康对照组和289例肺癌患者的rs9904341多态性的基因型;其中130例晚期NSCLC仅接受铂类药物化疗,分析经2个周期化疗后的疗效及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基因型CC、CG、GG在肺癌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9.07%、47.05%、23.87%,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0.42%、51.9%、27.6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肺癌组中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的分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s9904341多态性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临床受益率相关,GG基因型携带者的临床受益率是CC基因型者的2.06倍(95%CI:0.71~5.97,P=0.184)。对289例肺癌患者生存分析显示,CC基因型肺癌患者较CG+GG基因型预后差(95%CI:1.11~2.6,P=0.015)。[结论]rs9904341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病风险、预后及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临床受益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相关性。方法: 对103例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骨髓抑制评价。采用RT-PCR法对PD1基因rs36084323A/G、rs2227982C/T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探讨不同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效果、骨髓抑制之间的关系。结果: rs2227982C/T多态性与晚期NSCLC铂类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随着等位基因T数目的增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逐渐升高(CC:20.0%、CT:46.3%、 TT:64.7%)。至少携带一个等位基因T的患者(CT+TT)化疗反应率为CC型的2.58倍(95%CI:1.370-4.880,χ2=10.84,P=0.001)。rs36084323A/G多态性与化疗后骨髓抑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随着等位基因G数目的增加, III-IV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逐渐升高(AA:12.2%、AG:35.0%、 GG:40.9%)。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AG+GG) III-IV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是AA型的3.04倍(95%CI: 1.258-7.356,χ2=7.625,P=0.006)。结论:PD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NSCLC铂类化疗临床反应、骨髓抑制之间存在关联,携带rs2227982 T等位基因的患者有更高的化疗反应率,而rs36084323 G等位基因携带者更容易出现III-IV度骨髓抑制,PD1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可能作为晚期NSCLC铂类化疗敏感性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PG以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101例,采用DDP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2~3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PCR-RLFP方法进行XPG、MDR-1的基因型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携带MDR1-3435等位基因C/C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57.8%,显著高于至少携带1个T等位基因的26.8%(OR=0.272,95%CI=0.117~0.635,P(0.05));携带MDR1-2677至少1个T等位基因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12.8%要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患者的58.1%(OR=17.999,95%CI=4.938~65.599,P(0.01);而XPG各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MDR1基因多态性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相关,基因XPG的多态性是否与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是否具有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预测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1,XRCC1)和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3,XRCC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0例以含铂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DNA中XRCC1 Arg194 Trp、Arg399 Gln和XRCC3 Thr241 Met基因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130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含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化疗总有效率为33.8%.XRCC1 194和399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而XRCC3 241基因多态性与化疗敏感性无关(P=0.145).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 Trp等位基因者化疗有效率至少是携带Arg/Arg基因型患者的2.5倍(42.1%vs22.2%,OR=2.545,95%CI:1.159-5.590,P=0.020).携带XRCC1399 Arg/Arg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为45.5%,明显高于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者(21.9%)(OR=0.336,95%CI:0.156-0.722,P=0.005).XRCC1 194和399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联合作用,同时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 Trp等位基因和399 Arg/Arg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同时携带194 Arg/Arg和399 Arg/Gln基因型者(44.4% vs 18.8%,OR=3.467,95%CI:1.223-9.782,P=0.019).XRCC1和XRCC3基因多态性在化疗敏感性方面存在一定的联合作用,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 Trp等位基因和399 Arg/Arg野生型基因同时又携带XRCC3 241 Thr/Met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其它基因型携带者.结论 XRCC1和XRCC3的多态联合可能与晚期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NA碱基切除修复通路中XRCC1 Arg399Gln和ADPRT Val762Ala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联,并与先前报道的XRCC1 T-77C、Argl94Trp联合分析其预测作用。方法:收集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107例,用PCR—RFLP法检测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的关联,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进行校正。结果:对XRCC1 Arg399Gln多态性进行单因素分析时,发现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是携带Arg/Arg基因型者的0.42倍(95%CI:0.19—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校正后发现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是携带Arg/Arg基因型者的0.52倍(95%CI:0.22—1.26),但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ADPRT Val762Ala多态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发现携带至少1个Ala等位基因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是携带Val/Val基因型者的1.57倍(95%CI:0.67—3.66)。联合分析各患者4个多态性位点的铂类药物敏感基因型的总数目与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的关联,并经多因素分析校正后,发现携带3—4个铂类药物敏感基因型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是具有0—2个铂类药物敏感基因型者的4.15倍(95%CI:1.54—1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RCC1 Arg399Gln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需进一步确认,似乎携带野生型Arg/Arg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更敏感;但未能发现ADPRT Val762Ala多态性与锥苑矧别眇德魄牲存在明显关联;4个多态性位点联合分析的预测效能高于单个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8092A、-673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顺铂为基础化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NSCLC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C8092A野生型(CC)与携带A等位基因(CA+AA)客观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24.1%vs25.0%,P〉0.05),野生型的疾病控制率与携带A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8%vs68.8%,P〉0.05);野生型无进展生存期(PFS)223.8d,携带A等位基因者219.5d(P〉0.05)。-673C〉T野生型(CC)与携带T等位基因型(CT+TT)客观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25.0%vs23.8%,P〉0.05);携带T等位基因疾病控制率与野生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0%vs72.5%,P〉0.05);野生型PFS221.4d,携带T等位基因型PFS233.5d(P〉0.05)。[结论]以顺铂为基础化疗NSCLC患者疗效与C8092A、-673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基因rs488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经病理确诊的38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食管癌组)的外周静脉血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 TOF MS)分析SOD2 rs4880的基因分型,同时收集38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进行对比。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SOD2 rs4880的遗传平衡情况,采用两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比较两组SOD2 rs488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并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来评价发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对风险。结果 食管癌组和对照组的SOD2 rs4880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食管癌组和对照组的SOD2 rs4880 T>C 3种基因型TT、TC、CC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1.84%、22.37%、3.68%和74.74%、20.79%、3.42%,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1)与携带SOD2 rs4880 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较,SOD2 rs4880 TC基因型、CC基因型发生食管癌的风险升高1.12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2,95%CI:0.79~1.59,P>0.05;OR=1.12,95%CI:0.52~2.43,P>0.05);(2)隐性模型中相对于TT+TC基因型,携带纯合突变CC基因型发生食管癌的风险升高1.09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9,95%CI:0.51~2.36,P>0.05);(3)经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态后,与携带SOD2 rs4880 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较,携带SOD2 rs4880 CC基因型发生食管癌的风险升高1.10倍,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0.50~2.39,P>0.05)。结论 SOD2 rs4880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易感因素,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 118C/T和XRCC1 Arg194Trp多态性与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149例经病理确诊的接受含铂两药方案化疗的NSCLC患者外周血ERCC1 118和XRCC1 194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经2个周期化疗后,149例进展期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为32.9%。携带至少1个ERCC1 118T突变基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至少是C/C野生型基因携带者的3倍(49.1%vs 23.4%,OR=3.156,95%CI:1.548~6.334,P=0.001)。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Trp突变基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rg/Arg基因型携带者(41.3%vs 23.2%,OR=2.326,95%CI:1.138~4.753,P=0.019)。ERCC1 118C/T和XRCC1 Arg194Trp 2个基因多态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合作用,携带至少1个ERCC1 118 T突变基因同时又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Trp突变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同时携带ERCC1 118C/C和XRCC1 194Arg/Arg野生型基因者(66.7%vs 17.1%,OR=9.714,95%CI:3.104~30.406,P<0.001)。结论与单基因检测比较,2个基因的联合检测在预测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中的价值更大。ERCC1 118和XRCC1 194基因多态联合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ERCC1和XRCC1基因型的联合检测有可能成为预测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含铂双药与第3代化疗药物单药方案化疗在有内科合并症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有内科合并症(依据察尔森指数筛选)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按照接受一线化疗方案分为第3代化疗药物单药组(28例)和含铂双药组(12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单药组获PR 6例(21.4%),SD 2例(7.1%),PD 20(71.4%),有效率为21.4%;双药组获PR 48例(39.3%),SD 10例(8.2%),PD64例(52.5%),有效率为393%,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和双药组的中位无进展时间(PFS)分别为5.0个月和7.0个月(P=0.617),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7.4个月和10.7个月(P=0.473)。经年龄、ECOG评分和察尔森指数1~2分分层后发现,单药组与双药组的PFS或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察尔森指数3~4分分层后发现,单药组和双药组的中位PFS分别为3.5个月和8.3个月(P=0.001),中位OS为5.0个月和8.3个月(P=0.019)。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恶心呕吐,单药组不良反应基本为1~2级,双药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药组高。结论 含铂双药方案一线治疗有内科合并症的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与第3代化疗药物单药方案类似,而在察尔森指数3~4分患者中前者远期疗效更好,但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FOLFOX4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SNP预测软件筛选HapMap数据库中国汉族人群DNMT3b基因的4个标签SNPs(rs6119954、rs4911107、rs4911259、rs8118663)及启动子区2个SNPs(rs1569686、rs2424913),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17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DNA中以上SNPs位点的基因分布情况;采用RECIST 1.1标准评价以上患者接受FOLFOX方案化疗4个周期的近期疗效,并将患者分为有效组(CR+PR)和无效组(SD+PD),分析不同化疗效果与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及以上SNPs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关系。结果 17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DNMT3b rs6119954、rs1569686、rs4911107、rs4911259、rs8118663和rs2424913基因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分布与预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17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经4个周期化疗后,获CR 4例、PR 45例、SD 88例、PD 41例,故分为有效49例和无效129例。FOLFOX4化疗效果与年龄、性别、部位、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均无关,而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rs6119954及rs2424913中携带突变等位基因者的化疗有效率较低,且化疗无效的风险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SNPs位点基因分布与疗效及无效风险均无关(P>0.05)。结论 DNMT3b rs6119954及rs2424913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FOLFOX4方案的疗效有关,且携带rs6119954 A或rs2424913 T等位基因者化疗无效的风险较高,对于预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FOLFOX4方案的效果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陆友国  沈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7,22(12):1096-1102
目的 探讨瘦素(LEP)水平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42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在Sequenom MassARRAY系统上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 TOFMS)进行LEP多态性位点rs4731423、rs10487506、rs2167270、rs17151919、rs1800564和rs11761556的基因分型,同时收集176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进行对比。采用Hardy Weinberg平衡分析以上6个SNPs位点的遗传平衡情况,比较两组以上SNP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并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来评价NSCLC易感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42例NSCLC患者的血清LEP水平,并分析与NSCLC临床病理学特征(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和LEP SNPs的关系。结果 142例NSCLC患者及176例健康体检者rs4731423、rs10487506、rs2167270和rs11761556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NSCLC组与对照组rs10487506、rs11761556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4731423分布上,NSCLC组GG基因型频率为31.7%(45/142),G等位基因频率为51.4%(146/284),均高于对照组的188%(33/176)和372%(13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167270分布上,NSCLC组AA基因型频率为15.5%(22/142),高于对照组的7.4%(13/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P rs10487506、rs2167270和rs11761556与NSCLC的发病风险均无关(P>0.05);rs4731423分布上,以AA基因型为参照,GG基因型发生NSCLC的风险升高至2594倍,AG+GG基因型则升高至1961倍(P<0.05),而AG基因型发生NSCLC的风险未改变(P>005);以A等位基因为参照,G等位基因发生NSCLC的风险升高至1785倍(P<0.05)。血清LEP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rs10487506、rs2167270及rs11761556均无关,但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有关(P<0.05);血清LEP水平与rs4731423有关,其中AG、GG和AG+GG基因型的血清LEP水平均高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P rs4731423与NSCLC易感性及LEP水平有关,其中携带G等位基因的NSCLC发生风险升高且LEP水平升高,在NSCLC易感人群筛查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rs10013228位点多态性与R0切除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R0手术切除的15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及术后93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采用Tagman探针PCR基因分型技术对VEGFR2基因rs1001322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组织中VEGFR2 mRNA水平,分析rs10013228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辅助化疗)及VEGFR2 mRNA水平的关系,根据随访数据分析rs10013228不同基因型的预后情况,采用 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154例患者外周血中共有VEGFR2基因rs10013228 AA型95例(61.69%)、AG型51例(33.12%)和GG型8例(5.19%),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2。不同基因型分布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辅助化疗均无关(P>0.05)。15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4.90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和肿瘤部位与OS无关,而年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辅助化疗和rs10013228基因型与OS有关,其中rs10013228 AG/GG型的中位OS为5.60年,长于AA型的4.40年(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分期及rs10013228基因型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QPCR检测发现结直肠癌组织中rs10013228 AA型的VEGFR2 mRNA水平高于AG、GG型(4.26±1.21 vs. 2.94±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中VEGFR2 rs10013228与VEGFR2表达和预后有关,其中携带突变等位基因者的VEGFR2表达降低且预后较好,该位点可能是通过影响VEGFR2表达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6.
齐瑾  殷柳  郑玉军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8):1560-1563
目的:观察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单纯含铂化疗方案比较。方法:依照入选标准,选择60例晚期NSCLC住院患者,分恩度联合化疗组28例和单纯化疗组32例,观察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恩度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8.57%和28.13%,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6.43%和93.75%,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CO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恩度联合化疗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较单纯化疗组高:咳嗽缓解率分别为80%和71.43%、气短缓解率分别为78.57%和75%、咯血缓解率分别为90%和81.82%、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5%和71.4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恶心/呕吐、疲乏及骨髓抑制,骨髓抑制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患者均可耐受,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度与含铂化疗联合应用,未改善近期疗效,未增加不良反应,但具有提高生活质量的趋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