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并和硫喷妥钠进行比较.方法:择期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异丙酚组(P组)和硫喷妥钠组(T组),每组各15例.诱导方法为静注芬太尼4ug/kg, 观察2分钟静注异丙酚2.0mg/kg-2.5mg/kg或硫喷妥钠6mg/kg-8mg/kg和琥珀胆碱1.5mg/kg-2.0mg/kg后气管插管.应用Dash3000监测仪分别在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5分钟测定循环参数的变化.结果:诱导后P组的血压和RPP与诱导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在插管后即刻P组的血压,RPP和HR上升幅度比T组小,T组与诱导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诱导迅速、平稳,可能减少心肌耗氧量,对插管刺激引起的高血压反应比硫喷妥钠轻.异丙酚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全麻诱导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硫喷妥钠混用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6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3例.A组诱导用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8 mg/kg、异丙酚2.0 mg/kg、琥珀胆碱1.5 mg/kg;B组用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8 mg/kg、1.0%异丙酚与2.0%硫喷妥钠1∶1混合液(剂量为异丙酚1.0 mg/kg、硫喷妥钠2.0 mg/kg)、琥珀胆碱1.5 mg/kg.记录诱导前、诱导后和插管后1,3,5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结果:诱导后两组病人SBP、DBP和MAP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P<0.01),A组较B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插管后两组病人SBP、DBP和MAP较诱导后明显增加(P<0.05,P<0.01),但均未超过诱导前水平(P>0.05).两组病人各时期H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0%异丙酚与2.0%硫喷妥钠按1∶1比例混合后用于麻醉诱导(剂量为异丙酚1.0 mg/kg,硫喷妥钠2.0 mg/kg),可减轻诱导后血压下降的程度,与芬太尼4 μg/kg伍用,可有效控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3.
较异丙酚与硫贲妥钠两组麻醉方法对血压、心率、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血浆皮质醇的影响程度。方法20例ASAⅠ级成年病人,分别以异丙酚诱导维持(n=10),硫贲妥钠诱导、吸入氨氟醚维持(n=10),观察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诱导前、插管前后、置支撑喉镜前后、术中及拔管前后的心率、血压、RPP变化及术前、术后血浆皮质醇变化。结果置支撑喉镜后异丙酚组较硫贲妥钠组心率明显下降(P<0.05);术后硫贲妥钠组血浆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1)。结论异丙酚对心率有抑制作用,特别在有迷走神经刺激时更加明显;异丙酚对血浆皮质醇的升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麻醉诱导下小儿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小儿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8例1~6岁的患儿被随机分成P、PF及PFI组,P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P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PFI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同时吸入3%异氟醚.所有患儿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其麻醉前以及插管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插管后P组的心率和血压最高,不仅显著高于插管前,还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PF组插管后的心率和血压虽然也高于插管前,但低于P组,而且与基础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FI组插管后的血压仅略高于插管前,但比基础值低(P<0.05),在3组中最低(P<0.05),且升幅最小(P<0.05),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幅分别为11%和26%.结论给患儿插管时联合应用硫喷妥钠、芬太尼和异氟醚,心血管反应最小,提示其可以较好地抑制插管所至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17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病人(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以硫贲妥钠4~6mg/kg 及琥珀胆碱2mg/kg 诱导;实验组7例,给予上述药物前先静脉注射芬太尼4~5μg/kg,观察插管后心率及收缩压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病人插管后心率及收缩压明显升高,实验组病人心率及收缩压无明显改变。作者认为,小剂量芬太尼(4~5μg/kg)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6.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观察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前静脉给予利多卡因或异丙酚麻醉对心血管反应的不同影响。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0例 ,A组为单次单纯异丙酚组 ,B组为双次单纯异丙酚组 ,C组为异丙酚 利多卡因组。A组 :异丙酚 2mg/kg。B组 :异丙酚 1 5mg/kg,插管前 1min再给 0 5mg/kg。C组 :异丙酚 1 5mg/kg ,插管前 2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1 5mg/kg。结果  3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均下降 ,但心率无明显改变 ,A组严重低血压发生率较B ,C组高 ;在气管插管后血压重新升高 ,与基础值相比A组明显增高 ,B ,C组差异无显著性 ;插管后A组心率明显加快 ,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亦较B ,C组高。结论 在插管前 2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1 5mg/kg可以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其抑制心血管反应的作用可能和利多卡因增加了麻醉深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傅舒昆  彭勇 《铁道医学》1998,26(3):146-148
比较异丙酚与硫贲妥钠两组麻醉方法对血压,心率,心率与收缩压乘积,血浆皮质醇的影响程度。方法20例ASAⅠ级成年病人,分别以异丙酚诱导维持,硫贲妥钠诱导,吸入氨氟醚维持,观察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诱导前,插管前后,置支撑喉镜前后,术中及拔管前后的心率,血压,RPP变化及术前,术后血浆皮质醇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英国捷利康公司生产的新型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全麻异丙酚代替硫贲妥钠做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的麻醉剂,以观察该药在全麻诱导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选择3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异丙酚原液静脉注射,Ⅱ组异丙酚原液注射后注射芬太尼。观察两组病人的心血管反应。结果:单纯异丙酚组和伍用芬太尼组均有血压下降趋势,伍用芬太尼组下降明显,幅度为9.98%,单纯异丙酚组心率加快12.5%,伍用芬太尼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异丙酚预防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选择40例ASAI-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异丙酚诱导)组和B(硫贲妥钠诱导)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3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0.3mg,麻醉给予A组芬太尼、异丙酚和琥珀胆碱诱导,B组芬太尼、硫贲妥钠和琥珀胆碱诱导,气管插管,并记录诱导前、诱导后及插管后1、3、5分钟的SP、DP、HR、SPO2和ECG的变化。结果:诱导插管后,B组HR与诱导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P、DP与诱导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虽略有变化,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英国捷利康公司生产的新型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全麻药异丙酚代替硫贲妥钠做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的麻醉剂,以观察该药在全麻诱导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选择30 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异丙酚原液静脉注射,Ⅱ组异丙酚原液注射后注射芬太尼。观察两组病人的心血管反应。结果:单纯异丙酚组和伍用芬太尼组均有血压下降趋势,伍用芬太尼组下降明显,幅度为9.98% (P< 0.01),单纯异丙酚组心率加快12.5% (P< 0.05),伍用芬太尼心率无改变。结论: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具有心血管反应较轻,作用迅速,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特点,尤其对于高血压病人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静脉麻醉药三药联合诱导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6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硫喷妥钠、丙泊酚和依托咪酯为主药,各以咪达唑仑和芬太尼为辅药的三药联合麻醉诱导,观察对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气管插管时,硫喷妥钠组心率较基础值略有增快(P>0。05),而丙泊酚和依托咪酯组无明显变化;硫喷妥钠和依托咪酯组血压无明显变化,丙泊酚组则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诱导及插管后,丙泊酚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例数稍高于硫喷妥钠组,而依托咪酯组无低血压发生。结论: 三药联合诱导时,丙泊酚可完全消除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但易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而硫喷妥钠和依托咪酯则只能分别消除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  相似文献   

12.
60例ASA1-2级在HFPPV下经支持喉镜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诱导前静注芬太尼0·1mg。A组:静注异丙酚2·5mg/kg诱导6mg/kg维持麻醉;B组:静注依托咪酯0·3mg/kg诱导,0·8/(kg·小时)维持麻醉;C组:静注硫喷妥钠3mg/kg诱导,0·5mg/(kg·小时)维持麻醉。结果:硫喷妥钠诱导最快。异丙酚次之,依托咪最慢。硫喷妥钠、异丙酚对气管插管、置支撑喉镜及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抑制程度较强。停药后异丙酚、依托咪酯组恢复较快且彻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硫喷妥钠、异丙酚、依托咪酯诱导对气管插管期间血压、脉搏及其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 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3组:硫喷妥钠组(T组)、异丙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在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1、3、5 min记录血压、心率,并同时收集血样,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中ET、NO的浓度.结果 全麻诱导后P组血压下降幅度最大,P组ET显著降低,T组和P组的NO显著升高.气管插管后1 min各组血压、脉搏均显著升高,各组ET、ET/NO均升高,NO均降低.结论 3种药物临床剂量对血压的抑制程度分别为异丙酚>硫喷妥钠>依托咪酯,并与对应时间点体内ET、NO的变化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用于防止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4 0例全麻择期病人 ,随机分为 2组 (n =2 0 ) ,麻醉诱导用 2 .5 %硫喷妥钠 5~ 8mg/kg ,琥珀胆碱 2mg/kg ,进行快速气管内插管。对照组不用乌拉地尔 ,实验组诱导前静注乌拉地尔 0 .6mg/kg。分别记录诱导前 ,用乌拉地尔后 1、3、5min ,用硫贲妥钠、琥珀胆碱后 1min及插管时 ,插管后 2、5min时的HR、SBP、MAP及RPP值。结果 对照组插管时 ,插管后 2min的HR、SBP、MAP及RPP值明显升高 (P <0 .0 5 )。乌拉地尔组插管时 ,插管后 2min的HR及RPP值明显升高 ,SBP和MAP恢复到诱导前水平。两组之间比较乌拉地尔组HR、SBP、MAP及RPP值升高相对较低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诱导前使用乌拉地尔可以减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乌拉地尔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观察乌拉地尔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效果.[病例报告]选择需行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30例.麻醉诱导期给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2.0μg/kg、依托咪酯0.4 mg/kg及万可松0.14 mg/kg.在气管内插管前30 s给观察组患者静脉推注乌拉地尔0.6 mg/kg,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10 min时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见插管时对照组患者血压明显高于诱导前,而观察组患者则明显低于诱导前.[讨论]麻醉诱导期气管插管前预防性静脉推注给予乌拉地尔可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所引发的心血管反应,可避免因气管插管所致的麻醉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诱导性低血压不同预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全麻病人45例,分成3组(各15例),诱导方法:对照组(A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琥珀酰胆碱1.5mg/kg;麻黄碱组(B组)诱导前给予麻黄碱70μg/kg;扩容组(C组)诱导前扩容液体10ml/kg,分别于诱导前(T_0)、后(T_1)、插管即刻(T_2)、后3分钟(T_3)、后10分钟(T_4)测取血压、心率值.结果血压变化:A组T_1明显下降(P<0.01),T_2上升,T_4下降(P<0.05),B组T_1略升高,T_2明显上升(P相似文献   

17.
张文斌  林高翔 《广西医学》2009,31(4):535-536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洛尔组20例,麻醉诱导时首先静注艾司洛尔1 mg/kg,然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芬太尼4μg/kg和依托咪酯乳剂0.2 mg/kg麻醉诱导;对照组20例,诱导时除不用艾司洛尔外,其余麻醉诱导用药与艾司洛尔组相同。分别记录各组诱导前、诱导后及插管后1、3、5、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插管后血压、心率明显升高,艾司洛尔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控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抑制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用于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效果明显,为保证麻醉诱导安全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麻诱导时因喉镜暴露和气管插管时得上呼吸道刺激引起交感 -肾上腺素系统应激反应 ,表现为显著的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 ;这对一些原有高血压 ,冠心病 ,颅内高压以及脑血管畸形等患者存在潜在的危险性。本文观察双异丙酚在全麻插管对心血管的这一效应并采用非创伤性监测方法和硫贲妥钠相比较。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例择期手术病人 ,年龄在 35~ 4 5岁 ,男12人 ,女 8人 ,ASA分级I-II级 ,并排除肺功能异常。本组 2 0例随机分两组。硫贲妥钠为 (A组 ) ,芬太尼 2 μg kg ,2 .5 %硫贲妥钠 6 μg kg ,维库溴…  相似文献   

19.
静脉全麻药对维库溴胺起效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静脉全麻药对维库溴胺肌松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 90例拟行胸科手术患者 ,无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因素。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给予异丙酚 2mg/kg ,咪唑安定 0 .2mg/kg ;硫贲妥钠 5mg/kg ;随即给予维库溴胺 0 .1mg/kg ,监测起效时间 (从注药毕至TOF比值抑制 75 %的时间 )。结果 :使用异丙酚诱导时维库溴胺能较快地起效 ,而硫贲妥钠诱导则较慢。结论 :静脉全麻药对维库溴胺的起效有一定影响 ,其中异丙酚诱导能较快地使维库溴胺产生肌松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取300~450g雄性大鼠21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7只。Ⅰ组静脉注射1.0%硫贲妥钠3.15mg/100g,Ⅱ组和Ⅲ组分别静脉注射1.0%异丙酚1.0mg/100g和1.575mg/100g,记录给药后不同时期HR、MAP和±dp/dt变化。结果:静脉注射异丙酚后,HR、MAP和±dp/dt均较同组给药前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随异丙酚剂量增加而增加。与等效剂量的硫贲妥钠(Ⅰ组)相比,Ⅱ组下降幅度与硫贲妥钠相似,Ⅲ组较硫贲妥钠明显。±dp/dt降低提示异丙酚对大鼠心肌收缩性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呈明显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