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复位,侧块螺钉、钩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改良术式治5例寰枢椎前脱位患者。结果:随访8~36个月,4例肌力完全恢复正常,1例基本恢复正常,无断钉、脱钩及寰枢椎再脱位现象。结论:经后路寰枢椎复位,侧块螺钉、钩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改良术式治疗寰枢椎前脱位,可使寰枢椎达稳定的状态,该方法有效并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对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头面五官某些伴随病症的疗效,并探讨寰枢关节半脱位与头面五官某些伴随病症的关系。方法:将80例寰枢椎开口位X线片显示有寰椎轴线与枢椎轴线分离,齿状突向一侧偏移,并伴有头面五官不适之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法复位与牵引复位治疗,以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和寰枢轴线分离的变化程度为观察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对改变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65.63%;治疗组对减少寰枢轴线分离程度的总有效率为79.17%,对照组为53.12%,经统计学处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手法复位较牵引复位能更好地消除或减轻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头面五官的某些伴随病症,并能更好地调整寰枢椎之间的位置关系;虽然两种复位方法对减少寰枢轴线分离程度各不相同,但均能有效改变患者的症状体征,且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与寰枢轴线分离的减少程度成正相关,提示头面五官的某些病症与寰枢关节半脱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陆续报导手术治疗寰枢椎关节半脱位有成功经验;也有颈椎手法复位鲁莽后造成四肢瘫痪及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的惨痛教训,我们体会到明确诊断,有选择性方法复位寰枢椎关节半脱位是成功的关键。复查经我们专业组1976年4月至1978年3月为止,近二年间治疗8例寰枢椎关节半脱位7年  相似文献   

4.
王东红  孔箫翰 《光明中医》2010,25(5):869-870
目的观察针刀加手法复位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组35例该病患者,采用针刀及手法复位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后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针刀加手法复位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林氏正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患者伴随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寰枢椎张口位X线片显示有寰椎轴线与枢椎轴线分离,齿状突向一侧偏移,并伴有头晕、眼花、头痛、耳鸣、颈项不适等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林氏正骨手法与枕颌牵引复位治疗,以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和寰枢轴线分离的变化程度为观察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对改变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对减少寰枢轴线分离程度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经统计学处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O.05)。结论:林氏正骨手法较枕颌牵5I复位能更好地消除或减轻寰枢关节错位患者的伴随症状,并能更好地调整寰枢椎之间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寰枢关节半脱位系指环椎与枢椎构成的关节,因外力作用而引起关节滑动,导致功能障碍,且不能自行复位。笔者采用推拿并电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16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65例均来自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位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经X线和CT确诊的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应用复位手法治疗,3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经治1~3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治愈2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5.71%,随访1年复发8例。结论:复位手法直接作用于寰枢椎关节,纠正寰枢椎的相对错移,恢复颈椎稳定性,显著改善颈项部活动。解除椎动脉及颈髓受压症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齿状突构成的关节在一定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解剖位置上的异常改变,且不能自行复位者。寰枢关节半脱位是引起颈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笔者从2000年12月至2006年4月,应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位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寰枢椎半脱位所致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仰卧位针刺配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仰卧位针刺基础上行仰卧位寰枢椎半脱位复位手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寰齿前间距(ADI)及寰齿侧间距差值(VBLADS...  相似文献   

10.
临床因外伤骨肿瘤或畸形均可产生寰枢椎不稳,易导致脊髓神经及椎动脉受损,具有潜在的生命危险,而寰枢椎融合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ApOfix固定系统是在椎板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颈椎后路的内固定装置。我科自2001年4月~2002年8月对5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了ApOfix内固定寰枢椎植骨融合术,术后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口咽入路切除齿状突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指征。方法结合复习文献,回顾分析13例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切除齿状突后颅骨牵引复位、Ⅱ期后路融合术的治疗。结果术后1~1.5 a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提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X线平片显示:植入的骨块无脱出和移位,寰枢椎后方融合良好。MRI显示:颈椎管内脊髓储备空间恢复,脊髓压迫解除和脊髓信号基本恢复。结论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后颅骨牵引复位、Ⅱ期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临床与影像学评估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寰枢椎关节错位的疗效。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采用颈椎牵引、推拿治疗,手法复位治疗。结果:痊愈48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结论:推拿治疗寰枢椎关节错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补气调气汤加手法复位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自拟补气调气汤加减加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愈46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3%。结论:自拟补气调气汤加手法复位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郭韧  陈平 《北京中医药》2013,(7):524-526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寰枢椎小角度旋转复位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枕大神经痛患者进行小针刀技术配合寰枢椎小角度旋转复位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22例,显效38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8.7%。治疗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6.81±2.36)分,治疗后为(1.28±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针刀配合寰枢椎小角度旋转复位法可有效治疗枕大神经痛。  相似文献   

15.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在头部外伤、手法过重,突然转头,齿状突发育不全及感染等因素影响下导致环枢关节面的轻度旋转错动移位,且不能自行复位,好发于青壮年和儿童。目前西医最常用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即经后路行寰枢椎间内固定融合术,此法虽然可以达到稳定寰枢关节的目的,却丧失了颈椎正常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寰枢椎半脱位患儿接受脊柱旋转定点复位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80例寰枢椎半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采用脊柱旋转定点的方法进行复位治疗,并结合中药热敷以及消炎药的治疗等,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接受手法治疗次数为2~9次,平均4次,住院时间5~30天,平均住院时间(13.2±3.5)天,经旋转定点复位手法治疗,28例痊愈,24例好转,20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0%。结论:采用脊柱旋转定点复位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颈前路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伴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寰枢椎脱位伴齿状突骨折为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中较严重的一种,受伤后一般伴有明显的颈髓损伤症状,严重者受伤当时即已死亡。这类患者需复位内固定,恢复寰枢间稳定,解除颈髓压迫。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笔者采用颈前路加压螺钉固定治疗8例新鲜寰枢椎脱位伴齿状突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术在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7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14例,采用Sonntay改良的Gallie法治疗13例。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经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术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100%)较Sonntay改良的Gallie法组(69%)高。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术可明显提高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寰枢椎脱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孙书华 《中医正骨》2006,18(5):30-30
儿童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临床常见,多为逐渐发生,大多数患儿可无明显外伤史,但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颈部感染史。自2002—2005年,作者共收治白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的儿童19例,经采用抗炎、复位等非手术疗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寰枢关节错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卫  蒋位庄 《中医杂志》1996,37(8):482-484
通过对上颈段解剖的观察,寰枢关节X线平片的分析,对34例病人的治疗,我们认为:寰枢关节错缝是引起椎动脉型或交感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眩晕,头痛,患椎单侧的隆起和压病,正位开口位显示齿突偏移1mm以上4mm以内,旋转开口位显示寰枢椎运动异常是诊断环枢关节错缝的主要依据;准确、轻巧的手法复位是治疗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