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对克山病患者分离到的柯萨奇B_3病毒(CVB_3)进行结构分析,用病毒性心肌炎分离的CVB_3株及CVB_3标准株(Nancy 株)作对照,结果是:三株病毒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三株病毒均有4条主要多肽,其分子量在8~37KD 之间,糖蛋白染色显示Vp_1、Vp_2、Vp_3为糖蛋白;三株病毒相对于抗CVB_9单克隆抗体的抗原位点均在 Vp_1上,三株病毒的核酸在琼脂糖凝胶中电泳,显示单一的 RNA 区带,其电泳迁移率相同。三株病毒的电镜负染色结果观察均为球状病毒,符合肠道病毒的基本形态。实验证明:三株病毒的外壳蛋白及生物学特性方面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快速、特异、灵敏的碱性磷酸酶直接(AlkPhos Direc)标记核酸探针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方法。方法 应用 AlkPhos DirecTM将碱性磷酸酶直接标记在HBV DNA全基因序列上制备探针,与目标核酸杂交后加入CDP-Star化学发光试剂,用胶片放射自显影检测HBV DNA。同时检测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AlkPhos Direc标记HBV DNA探针与地高辛标记的HBV DNA探针检测临床血清标本80份结果,并对70份临床血清标本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的结果与AlkPhos Direc标记HBV DNA探针斑点杂交检测的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探针灵敏度至少为10pg,与地高辛探针比较,用AlkPhos Direct标记探针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100%,符台率为100%,用HBV DNA荧光定量PCR方法和AlkPhos Direct标记探针核酸斑点定量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r=0.98,P<0.01。结论 AlkPhos Direc标记 HBVDNA探针检测血清中HBV DNA方法灵敏、特异,与地高辛标记的HBV DNA探针检测结果完全符合,与HBVDNA荧光定量PCR方法硷侧的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细胞学和生物化学定量法观察了蓝氏贾第虫病毒(GLV)进入蓝氏贾第鞭毛虫WB滋养体过程。在纯化的病毒感染时,间隔不同时间将细胞固定后以电镜及免疫电镜观察,进行免疫荧光分析,同时提取RNA,经1%琼脂电泳后转印至膜上用~(32)P标记的病毒cDNA克隆PM_2作探针杂交,进行病毒RNA定量,分析药物对病毒进入细胞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核酸磁珠自动提取系统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检测的性能。方法:采用科华磁珠核酸自动提取仪提取血浆HCMV DNA,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其线性范围、灵敏度、精密度及抗干扰能力、8混养模式的检测效能。并利用30份含HCMV感染患者及20份健康人群血浆对该方法进行临床应用评价,其检测结果与沉淀离心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检测HCMV DNA载量的线性范围为10~2~10~6 copy/mL。检测灵敏度为100 copy/mL(单检)。测定值与理论值的相关性良好,R~2=0.998,P0.01。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5%。临床应用评价发现,国产磁珠核酸自动提取法与沉淀离心提取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一致性较好(Kappa=0.839≥0.75,P0.01),磁珠自动提取法的阳性率高于沉淀离心提取法(100%vs 8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在10~2~10~3 copy/mL范围内,国产磁珠核酸自动提取发现优于沉淀离心法。2法所获得的定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混养模式的检测灵敏度为10~(3 )copy/mL,拆分结果与实际相符,未产生交叉污染。结论:基于国产磁珠自动核酸提取系统实现了快速、自动化提取HCMV DNA,具有良好检测性能,适用于采供血机构HCMV的血液核酸检测及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PCR与DNA杂交技术在细粒棘球蚴诊断方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细粒棘球蚴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建立DIG标记DNA杂交诊断技术.方法根据细粒棘球蚴基因片段克隆与序列分析,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P1 5'-GGAATGGAGAGAAGTTAC-3' P2 5'-GCAACCTCCGGAACTTGC-3'.以棘球蚴的囊液、子囊及原头蚴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471 bp特异性区带.将扩增产物纯化后,用DIG标记DNA,将制备成的特异性核酸探针用于细粒棘球蚴检测.结果经对大肠杆菌、粪肠杆菌、结核分支杆菌、猪囊尾蚴、健康人白细胞进行PCR扩增和DIG标记DNA探针斑点杂交,只有细粒棘球蚴出现单一471 bp特异性区带. PCR的灵敏性为检出单个原头蚴及100~10 fg水平的DNA,而斑点杂交的敏感性为2 500 fg.异源性DNA即使提高点膜量,亦不出现阳性反应.结论配以DIG标记的PCR技术在细粒棘球蚴的检测中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准确的特点.为包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柯萨奇B_4病毒和脑心肌炎病毒(EMC病毒)对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的损害。作者用含柯萨奇B_4病毒(滴度为10~(-3)~10~(-5)TCID50)的猴肾细胞培养液或含EMC病毒(滴度为10~(-6)TCID50)的L-细胞培养物0.025~0.1毫升接种于小白鼠腹腔。接种后24小时至10天内杀死小白鼠,立即采取标本,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作者发现,柯萨奇B_4病毒和EMC病毒不仅引起心肌病,而且使心肌毛细血管、冠状动脉、主动脉  相似文献   

7.
葡庚糖酸钙(GH)用~(99m)Tc标记后(~(99m)Tc-GH)静脉注射370~740 MBq、于1~2h和4~6h拍照肝前位、右侧位和后位图像。结果发现31例肝恶性病变(包括转移癌)17例强阳性,占54.8%;6例阳性,占19.4%;总阳性率74.2%。其阳性率低于~(67)Ga-枸橼酸而高于~(99m)Tc-PMT。9例肝良性病变均为阴性(一)。>5cm肝肿瘤~(99m)Tc-GH阳性率明显高于≤5cm者。AFP水平不同对~(99m)Tc-GH肝癌显像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首次用PAGE技术、Appraise~(TM)光密度仪与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扫描分析血吸虫病兔血清的蛋白组分和游离氨基酸的水平动态,在其感染后第 42天与第49天呈现蛋白区带10~14条的泳谱中DEF(γ)比移率最宽(8.85~37.87%),蛋白质分别增多16.80%和23.03%为感染前1.94与2.29倍(P<0.001),此与同期血清游离氨基酸中甘、组(P<0.001)、异亮及赖氨酸(P<0.05)明显增多有关。泳谱中M(Alb)蛋白量较之感染前减少20.91%与23.78%(P<0.01)。病兔心包积液呈现蛋白区带12条,γ-球蛋白含23.50%较其同期(第46天)血清的34.67%为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正> 国际病毒分类命名委员会(ICTV)将乙肝病毒(HBV)与形态结构、核酸组成、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理相似的一组病毒共命名为“嗜肝DNA病毒(Hepadnavirus)”。它们与HBV在核苷酸顺序上有40~70%的同源性。在造成各自宿主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 ~(99m)锝六甲基丙烯胺肟(~(99m)Tc HMPAO)标记的白细胞 SPECT 脑显像研究了人体内白细胞浸润的动态。先静注 ~(99m)TcHMPAO 后5~10min 进行扫描脑血流研究;然后注射 ~(99m)TcHMPAO 标记的白细胞,24h 后进行扫描作白细胞浸润研究。从 ~(99m)Tc HMPAO SPECT 脑显像和 ~(99mm)TC HMPAO 标记的白细胞 SPECT 脑显像选择相同水平的横断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及侧流层析试纸条法(LFD)建立日本血吸虫特异核酸片段的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中血吸虫循环核酸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日本血吸虫非长末端重复序列逆转录转座子SjCHGCS19为靶标,设计RPA引物和探针,以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RPA及LFD检测,并优化RPA反应温度及时间,建立日本血吸虫核酸RPA-LFD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用RPA-LFD检测模板量为10~(-1)、10~(-2)、10~(-3)、10~(-4)、10~(-5)、10~(-6)和10~(-7)ng的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评价其敏感性;用RPA-LFD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及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评价其特异性。制备含0.01、0.1、1、10和100 ng日本血吸虫成虫基因组DNA的模拟阳性鼠血清。用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采集并分离感染前及感染后7、21、35 d小鼠尾静脉血清。提取模拟阳性鼠血清、感染小鼠血清样品中的循环DNA,评价RPA-LFD检测血清中血吸虫特异核酸的可行性及其早期检测价值。结果建立了快速可视化检测SjCHGCS19重复序列的RPA-LFD方法,30~45℃反应10 min即可检出目的片段。RPA最优反应条件为39℃,20 min。RPA-LFD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基因组DNA的最低检出限为10~(-6)ng (1 fg)。特异性评价结果显示,RPA-LFD检测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基因组DNA结果为阳性,检测卫氏并殖吸虫和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结果为阴性。RPA-LFD方法可成功检出含0.01~100 ng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的模拟阳性鼠血清以及血吸虫感染后7、21、35 d鼠血清中的游离SjCHGCS19 DNA片段。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可视化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核酸的RPA-LFD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具有检测血吸虫早期感染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一所寄宿走读制中学鼻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为今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患者开展面对面个案调查,访谈疫情报告人和班主任,并采集患病学生咽拭子检测新冠病毒及15联呼吸道病毒核酸.结果 自2020年5月6日出现首例病例至6月12日调查时共发病16例,经过7d最长潜伏期后再无新发病例;发病学生全部为九(3)班学生,全班平均罹患率为61.54%,罹患率住宿学生(91.67%)高于走读生(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9,P=0.015);病例症状均较轻,81.25%有咳嗽症状,50.00%有咽痛症状,干咳仅占12.5%,18.75%有鼻塞、流涕、头痛、发热(体温37.2 ℃及以上3例,最高37.6 ℃),6.25%有咽干和乏力症状;核酸检测16份咽拭子标本,新冠病毒全部阴性,15联呼吸道病毒荧光标记PCR试剂盒检测其中10份,鼻病毒核酸阳性7份.结论 在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应及时开展新冠病毒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明确致病原,及时公布疫情调查及检测结果,开展师生和当地群众心理疏导,以免引起公众恐慌.  相似文献   

13.
乙脑病毒嵌套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适用于检测人用猪源性生物制品中外源性乙脑病毒(JEV)的嵌套式RT- PCR方法。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JEV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5 5 5 0 6 ) ,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对JEV感染的乳鼠脑组织和培养JEV的BHK 2 1细胞抽提RNA进行RT PCR和RT nestedPCR ,将PCR产物进行了克隆测序;同时对猪细小病毒(PPV)、猴空泡病毒4 0 (SV4 0 )及正常乳鼠脑组织、正常BHK 2 1细胞、PK15细胞、BSC 1细胞提取核酸进行PCR ,并对2 10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JEV感染的乳鼠脑组织和培养JEV的BHK 2 1细胞均扩增出10 15bp和6 2 2bp目的基因片段,而PPV、SV4 0及未感染JEV的乳鼠脑组织、正常BHK 2 1细胞、PK15细胞、BSC 1细胞均未见特异性扩增条带,2 10份猪组织样品中未检出阳性样品。RT nestedPCR检测的最低限度为10PFU病毒。从样品核酸的提取到PCR扩增及检测结果的报告可在8小时内完成。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RT Nested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可靠的特点,可用于人用猪源性生物制品中外源性JEV的污染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型中药制剂对疟原虫的杀伤及对宿主的免疫影响。方法应用将多重PCR扩增和液相芯片检测技术检测埃博拉病毒(EBV)、拉沙热病毒(LFV)、裂谷热病毒(RVFV)、马尔堡病毒(MRBV)、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V),为相关输入性烈性传染病的检测提供一种技术储备。方法建立6种相关病毒的多重PCR扩增反应体系,分别用每种病毒特异性核酸探针与不同编码的荧光微球进行偶联,将PCR扩增产物与偶联有不同核酸探针的微球混合物进行杂交反应,建立6种病毒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结果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病毒之间检测结果没有出现相互交叉干扰的现象,说明建立的6种烈性传染病病毒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用于不同病毒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EBV检测核酸灵敏度为10~(-7) ng,LFV、MRBV、RVFV、CCHFV、MERSV检测灵敏度均为10~(-6) ng。结论建立的可同时检测EVB等6种输入性烈性传染病病毒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相关输入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灵敏、特异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国家流感中心推荐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核酸引物和1对自行设计的引物,同时选择市售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分别对不同浓度的流感病毒进行RT-PCR或荧光定量PCR扩增,比较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H1N1病毒核酸的灵敏度为10-5(病毒稀释度),高于普通RT-PCR的灵敏度10-3~10-4;RT-PCR扩增甲型流感病毒(H1N1)核酸时,自行设计引物的灵敏度为10-4,高于中国CDC推荐引物的灵敏度10-3。2种引物的特异性一致。结论对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疑似样品的检测,荧光定量PCR是较灵敏的方法,但从成本和灵敏度两方面考虑,自行设计的引物更适合基层疾控机构采用。  相似文献   

16.
HIV抗体快速诊断试剂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快速诊断试剂的质量评估,筛选检测性能好的试剂,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提供依据。方法 用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提供的50份参比样品、来自不同人群的400份样品、两套BBI(BOSTON BIOMEDICA,INC)抗体阳转血清盘(包括10份样品),对8个厂家的HIv抗体快速诊断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了评估。结果 被评价的各种快速诊断试剂的敏感性为97.71%~100%,特异性为81.78%~99.63%;阳性预示值为72.78%~99.22%,阴性预示值为98.89%~100%;用BBI血清盘检测时的试剂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HIV抗体快速诊断试剂有较好的检测性能,有些试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在95%以上,适合在发展中国家的VCT场所、仪器设备缺乏的实验室、偏远地区的血液筛查及职业暴露后的快速诊断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南省虫媒病毒的存在和流行情况。方法2005年8月,在云南省勐海县采集蚊虫,蚊虫标本经研磨后,上清液接种BHK21细胞以分离病毒,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RT-PCR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采集到蚊虫标本9400只,其中分离到一株对BHK-21细胞能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的病毒(MX10)。该病毒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提示为甲病毒。用甲病毒属特异引物和Sindbis病毒E1基因特异引物对MX10病毒的RT-PCR扩增为阳性,经核酸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该序列与Sindbis病毒泰国分离株(AF492770)同源性最高,为90.0%;与1987年分离自云南发热患者的YN87448株和1991年新疆按蚊分离株XJ-160的同源性分别为73.1%和72.0%。结论本次从勐海县蚊虫分离到的MX10病毒株为Sindbis病毒,并可能是Sindbis病毒的新亚型或新株系。  相似文献   

18.
<正> 作者自1984年开始试用七种不同保护剂,在零下22~28℃低温冰箱保存空肠弯曲菌。这七种保护剂为:(1)10%兔血清和10%二甲基亚砜布氏肉汤;(2)脱脂牛乳;(3)24%蔗糖布氏肉汤;(4)硫乙醇酸钠半固体;(5)0.05%FBP肉汤;(6)25%甘油蛋白陈水;(7)15%甘油、15%蔗糖及0.025%FBP布氏肉汤,即取85mlpH7.2布氏肉汤,加入中性甘油15ml,蔗糖15g及FBP各0.025g(硫酸亚铁、焦性亚硫酸钠、丙酮酸钠各0.025g),将各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表达1型艾滋病病毒(HIV-1)重组蛋白,并尝试用于HIV-1新发感染捕获酶联免疫试验。方法设计、合成1种HIV-1重组蛋白(编号HIV-Ag-R03)的核酸序列,将它与pET30a-trx载体骨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细胞,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蛋白质。用重组蛋白包被酶标板,检测48份血浆样品(其中HIV-1抗体阳性、HIV阴性各24份),分析蛋白质的抗原性。将HIV-Ag-R03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后,取代BED捕获酶联免疫试验(BED CEIA)试剂盒中的BED肽及后续组分,比较2种方法检测18份HIV-1阳性样品的结果相关性。结果成功构建了HIV-Ag-R03的重组质粒,核酸序列确认无误。获得了包涵体表达的蛋白质,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大小与预测值一致。使用包被HIV-Ag-R03的间接酶联免疫试验检测48份1∶101稀释血浆样品,结果HIV-1抗体阳性样品的吸光度(OD)值(1.513±0.991)显著高于HIV阴性样品的OD值(0.022±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6,P0.01)。用HIV-Ag-R03-HRP取代BED CEIA试剂盒中的BED肽及后续组分,调试HIV-Ag-R03-HRP的最佳稀释度为1∶2 500,18份HIV-1阳性样品的检测结果ODn值与BED CEIA的ODn值相关性好(r=0.939,P0.01)。结论获得了1种具有抗原性的重组蛋白并成功标记HRP,建立了检测HIV-1新发感染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通过大鼠胰岛株培养和~(65)Zn标记胰岛的方法来研究钙离子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胰岛素和~(65)Zn释放之间的关系报告中用Lacy和Kostiansky氏改良法制备并收集大鼠胰岛,经洗涤后用~(65)Zn标记胰岛,在37℃培养箱中孵育21~24小时后,将胰岛分三大组进行实验,观察:(1)钙离子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和~(65)Zn释放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