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给药的途径,使溶栓药物浓度迅速达到峰值,以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使梗死心肌得以再灌注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该方法简单易行,已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措施之一。急性心肌梗死使用溶栓疗法具有时间依赖性,发病距溶栓时间越短,梗死相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院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静脉滴注国产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血管再通率64%(14/22);6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用药后短期内消失。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使用方便,相对安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中的作用和体会。方法1998年1月—2006年6月对本院住院接受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进行了住院全程护理观察。结果42例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6 h内接受尿激酶150万IU静脉溶栓治疗。通过溶栓前、中、后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心梗患者胸痛在溶栓后2 h内缓解35例(83%)、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23例(55%)、ST段回落大于溶栓前的50%33例(79%)、心肌酶峰在溶栓后14 h内提前29例(69%)。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配合综合有效护理措施,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慌心态、配合临床提高治疗效果、通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心肌梗死瑞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评估.结果:再通19例占67.85%,其中发病时间〈3小时者再通率83.13%,3-6小时者再通率42.85%,〉6小时者再通率33 33%.结论: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没有PCI的基层医院,且越早溶栓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killip Ⅰ~Ⅱ级以溶栓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9年03月~2010年03月收治的应用国产尿激酶为主要治疗措施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killip Ⅰ~Ⅱ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治愈28例(66.67%),好转10例(23.81%),恶化2例(4.76%),死亡2例(4.76%),总有效率为90.48%.死亡主要原因为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宜及早快速诊断,药物保守治疗应规范化,静脉溶栓治疗越早越好,使冠状动脉再通,尽快、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治疗的关键Ⅰ药物治疗同样能挽救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  相似文献   

6.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西药加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与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博 《吉林中医药》2006,26(6):29-29
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给药的途径,使溶栓药物浓度迅速达到峰值,以达到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控制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肌功能为目的。由于该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推广,因此,近年来将此法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静脉溶栓治疗的常用药物及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时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再灌注观察、防止病发症和康复护理等护理方面,综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护理问题,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静脉溶栓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8例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3例死亡,发生恶性心律失常5例,其余数日内恢复.结论:静脉溶栓总体治疗效果可以.  相似文献   

10.
院外进行静脉药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目的是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降低急性期死亡率。精心护理对病人的康复及预防并发症均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病情必须全面细致,配合抢救必须迅速、熟练、有条不紊,确保病人的途中安全。我中心实行院外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总再通率为68.75%,高于对照组的43.7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4%,低于对照组的2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较为显著,能够提升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对它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溶栓药物浓度迅速达到峰值,以达到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控制心肌梗死的范围,改善心肌功能的目的。由于该方法简单方便,易于在院前急救推广。1使用溶栓治疗的护理与观察溶栓疗法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溶栓治疗在发病6小时内最有效,但因院前救治条件有限,所以要求急救人员必须具有快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积极采取有效的院前救护措放,为进一步的院内治疗奠定基础。1.1院前救护:院前救护人员必须具有快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临床适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8例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3例死亡,发生恶性心律失常5例,其余数日内恢复。结论:静脉溶栓总体治疗效果可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出血、心律失常、再梗死、死亡方面低于对照组,而再通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冠状动脉再通,并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郭刚  吴先正  苏立杰 《中医药研究》2014,(11):1407-1408
目的 观察使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 例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冠脉再通患者76 例,与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6 h-12 h 的患者相比,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6 h 患者的溶栓再通成功率明显高(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办法,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基层医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方法:通过对收治的32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动态观察。结果:通过对3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赛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32例中再通28例,4例溶栓失败。结论:静脉溶拴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其出血等并发症极低,基层医院只要具备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等主要设备,医师具备粤性心肌梗死识别能力即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再通率89%。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广东同江医院接受治疗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外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33%、6.67%,对照组为26.67%、18.33%;观察组治疗后肌酐激酶同工酶MB(CK-MB)以及血清肌酐激酶(CK)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病后0~2 h接受治疗的再通率为82.76%,3~6 h为55.56%,7~12 h为30.77%。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提高再通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药物溶栓疗效早已被临床肯定。AMI发生时,冠状动脉堵塞的时间越长,心肌不可逆损伤就越广泛,预后就越差。故缩短患者就诊后到获得有效溶栓时间是保证患者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为了缩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采取常规治疗,不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再通时间、ST-T段回落≥50%时间、住院时间及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大于对照组,再通时间、ST-T段回落≥50%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6.59%,经χ2检验,观察组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并控制病情,减少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