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徐仲翔 《新中医》2014,46(1):93-9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45例。2组均行手术复位外支架固定术治疗,单纯西医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恢复,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医辨证分期进行手术恢复。2组均治疗6月。观察比较骨密度值、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腰椎正位、健侧股骨颈、Wards三角及大粗隆4个部位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单纯西医治疗后仅Wards三角的骨密度较治疗前上升(P0.05)。单纯西医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5月,中西医结合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3月,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改善骨代谢,增强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手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骨折部位手术复位固定后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观察组患者骨密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06 %高于对照组的70.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 %低于对照组的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明显,中西医结合治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药强骨饮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兰考县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间收治的68例行内固定术后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行西医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强骨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周后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和完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及健侧股骨颈骨密度值和患髋Harris评分。结果:治疗10周后,观察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0周后,观察组的完全负重时间(13.5±2.0)月明显优于对照组(17.4±2.0)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59%)明显高于观察组(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0周后,观察组的健侧股骨颈骨密度值和患髋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强骨饮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作用非常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并且增强患者的骨密度值和患髋Harris评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钙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金天格胶囊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患侧股骨近端骨密度、骨折愈合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患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诊治的50例患有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接受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治疗,观察记录测定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密度情况好于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第1天、术后2周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骨密度、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骨宝汤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的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2例。2组均进行PFNA术,对照组术后给予维D钙咀嚼片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加味骨宝汤和维D钙咀嚼片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含量,同时测定并比较健侧股骨近端的骨密度。结果:治疗组TRACP-5b、BALP含量及骨密度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骨宝汤不但能够调节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的骨代谢,而且可以明显提升健侧股骨近端骨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骨折固定方法)与观察组(在常规骨折固定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各11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应用PFNA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的100例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术后实施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髋部骨密度以及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的效果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PFNA微创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术后给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比较2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检测2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髋部骨密度,统计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治疗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髋部骨密度测定,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中西医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同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住院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共23例,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5例,仅予以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情况和随访6月的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髋内翻、肢体短缩发生率明显减少,而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增加(P〈0.05)。随访6月,研究组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及预后较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及发病原因。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该院接收治疗的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且对所有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9例与实验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行综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间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以及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健侧股骨大粗隆以及股骨劲骨密度,明显差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发生率为15.38%,实验组骨折发生率为2.56%,对照组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有效降低老年骨折发生率,从而避免患者再次发生对侧粗隆间骨折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续骨活血汤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续骨活血汤治疗。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和骨密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股骨头局部密度和平均骨密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常规治疗上给予续骨活血汤,可促进患者骨折痊愈,有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骨密度且疗效显著,具备临床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PFNA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DHS固定结合中药治疗,治疗组给予PFNA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髋关节评分及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PFNA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能够明显提高优良率,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西医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8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及发病原因。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5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有无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162例)和综合治疗组(97例),随访术后1年,了解两组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几率及不同部位密度变化。结果:综合治疗组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发生率为0.0%,较常规治疗组4.32%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股骨粗隆和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为(0.979±0.094)g/m2、(0.886±0.041)g/m2,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原因,发生骨折后予以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降低再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朱文虎 《河南中医》2014,(12):2436-243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骨折初、中、后期给予辨证施治。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且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髋关节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从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中选取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实施西医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施中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畸形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畸形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畸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51.52%,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升髋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术后畸形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三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3.21±1.25)月和住院时间(29.45±1.02)d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疗效,还能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2种内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63例患者采用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治疗情况、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也更少,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优于D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