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 ,5 7岁 ,因排便困难 4个月 ,肛门胀痛1周入院。患者 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胀痛 ,伴有排便困难 ,便变细 ,在当地医院给予输液抗感染治疗 ,肛门胀痛缓解 ,但仍存在排便困难。并且症状逐渐加重。1周前再次出现肛门胀痛 ,排便时明显加重 ,无畏寒发热 ,无脓血便。来我科诊治。截石位指诊 :距肛缘 2 cm7~ 1 1点处可触及半圆形包块 ,突入直肠腔内 ,手指不能通过 ,质软 ,黏膜光滑 ,压痛 ( + ) ,波动感不明显。直肠镜检 :入肛 2cm见左侧壁一肿块 ,表面黏膜光滑 ,无溃疡 ,直肠镜不能通过。入院后立即行松肛检查术 ,探查到一约 1 0 cm× 8…  相似文献   

2.
高龄直肠间质源性肿瘤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礼和  葛大胜 《腹部外科》2004,17(3):159-159
病人,男,88岁。因排便困难3月,加重1周伴血便入院。病人3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排便困难,伴肛周胀痛。1周前病人排粘液血便,暗红,量中等。每日5~1 0次,时有大便失禁,肛门坠胀,便意不尽感,腹胀。无畏寒、发热。来我科诊治。截石位指诊:肛门括约肌松弛,距肛缘4cm ,9~3点处可触及一半圆形包块,突入直肠腔内,几乎填塞直肠腔,质硬,表面粘膜光滑,包块稍有活动,无压痛,波动感不明显,指尖强行通过包块见其上方有大量质硬粪块。直肠镜检:入肛4cm见直肠前壁一突出肠腔肿块,表面粘膜充血、水肿,未见明显溃疡,直肠镜不能通过。活检感觉肿块表面粘膜…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3岁,因排便困难伴肛门坠痛1年余入院。腹泻后出现排便困难,肛门坠痛,治疗后症状缓解,3个月前因食辛辣食物后症状加重,伴脓血便,未行治疗。排便困难逐渐加重,便形如铅笔般细,肛门坠痛加重,时有分泌物自肛门流出。体检:左侧卧位,指检触及直肠下段距肛门约2cm有一环状狭窄带,表面光滑,无弹性,触痛,食指及肛门镜不能通过狭窄口,小指进入困难。排粪造影示钡剂灌肠后,见肛门内口上长约4.5cm的直肠明显狭窄,  相似文献   

4.
<正>病例:女,59岁,因"右下肢酸胀18年,加重2个月"入院。18年前因右下肢酸胀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B超检查提示为骶前肿块,遂开腹行骶前囊肿切除术,病理结果为"骶尾部囊肿伴炎症,倾向皮样囊肿伴炎症"。术后随访半年囊肿复发,曾反复行B超引导下经肛周囊肿穿刺抽液等对症治疗。近2个月来病人右下肢酸胀症状加重并出现排便不畅。入院后体检腹部无阳性体征。肛检扪及直肠右侧壁有一直径约9 cm的外压性肿块,质韧、边界清,活动可,指套无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19岁。因腹泻伴黏液血便3个月行肠镜检查提示“直乙交界肿块”.于2005年12月8日行直肠肿块经腹前切除术,病理报告:绒毛状腺癌(T2N0M0)。术后1个月出现进行性头痛,伴头晕、恶心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脑MRI提示:左侧颞叶约2cm占位,伴病灶周围水肿,脑转移不排除。于2006年1月15日行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Ⅲ级)。半年后因持续头痛发作于同年6月1日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8岁。因发现骶前肿块以骶前肿物收入院。患者于体检超声发现骶前囊性肿块。CT示左侧盆底约7.5 cm×4.5 cm大小的囊性肿物,壁光滑,密度均匀。无腹泻,无便血,无肛门疼痛及排便困难,无感觉异常。患甲亢10年。查体:一般状况好,腹部未及肿物。直肠指检:直肠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0岁。因肛门区疼痛2年,排便困难半年,加重一个月,于1979年6月18日入院。患者于1977年3月感觉肛门区偶发针刺样疼痛,曾被诊断为内痔。肛门区疼痛逐渐加重,1978年9月做直肠指检发现直肠前壁有肿块,但直肠窥镜检查失败(插不进),诊断前列腺肥大,服已烯雌酚治疗三个月无效。1979年1月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细,至入院前一个月肛门疼痛加剧,排便更困难,需服泻药才能解出,但无粘液、脓血便,同时出现排尿困难、排尿中断及尿痛现象,但无尿急、尿频、尿血。诊断前列腺肿瘤入院。体查:T37.4℃,P82次/分,R20次/分,血压150/90mmHg。发育营养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部未扪及肿块,  相似文献   

8.
精囊腺囊腺瘤引起直肠不全梗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病人男 ,3 4岁。因渐进性排便困难 3个月入院。问诊及一般查体均无阳性记载。肛门指检于直肠前壁扪及质韧肿块。肿块下缘距肛缘 4cm ,上缘不可及。B超探及盆腔见一 10 7mm× 85mm的囊性包块 ,其内可见一 5 6mm×40mm的略增强回声团块。术中探查见肿块位于腹膜返折下方 ,直径约 12cm。切开腹膜返折分离囊肿时发现 ,前壁可见双侧输精管进入 ,后壁与腹膜返折下直肠相连。为避免损伤相关组织 ,剪开囊壁吸出囊液 (约 2 5 0mL ,“巧克力”样 ) ,见囊内一直径约 4cm的实质性肿块 ,其基底部与精囊腺相连。只能从实质性肿块根部切除 ,做…  相似文献   

9.
病例:病人,女,48岁。因"肛门坠胀1个月,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肿块1周"入院。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距齿线10 cm处直肠黏膜2 cm×2 cm隆起性病变,其余结肠未见异常。肠镜活检病理示"直肠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人入院体检无异常,肛指检查直肠内未触及肿块,指套无血染;查血常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性,40岁。因"间歇性腹痛1年,加重3个月"于2017年11月3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发生中上腹部绞痛,期间多次行胃镜检查均提示浅表性胃炎或胃溃疡,予以对症治疗症状无好转。3个月前腹痛症状加重,并逐渐出现腰背部疼痛。1周前患者发现腹部搏动性肿块,遂在当地医院行腹部超声提示疑似腹主动脉瘤,进一步行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7l岁。因下腹部坠胀感伴大便次数增多2个月,便血1个月于2 0 0 3年5月2 6日入院。查体: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肛门视诊:肛缘有一黑痣,呈斑片状,略高出皮肤。直肠指诊:于肛管前壁距肛缘约2 5cm处有一球形肿块,大小约3 0cm×2 0cm×2 0cm ,质硬,无触痛,基底与顶部之间有蒂相连,基底固定,且与阴道壁粘连。辅助检查:CAl9 9、CEA均为阴性。阴道超声提示:该实性肿块内呈低回声伴有小透声区,局部层次消失,与阴道壁分界不清晰,范围1 2cm ,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血管丰富。纤维电子结肠镜提示:于肛管前壁见一3 0cm×2 0cm×2 0cm大小…  相似文献   

12.
病例:女,85岁,因肛门肿块脱出5 h入院。入院当天,病人无明显诱因下突有排便感,之后发现肛门处肿块脱出,伴有鲜红色出血,出血量约100 mL。同时伴有中下腹部绞痛,疼痛未放射至其他部位,无发热、恶心、呕吐、晕厥等症状,自行回纳肿块失败后至我院急诊。追问病史,病人于一年前行肠镜发现直肠肿块,病理示"绒毛状腺瘤伴上皮中重度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3岁。因尿频、尿急、偶有尿痛、射尿无力6个月于2005年10月1日入院。无肉眼血尿史。近1个月自觉下腹隆起并有坠胀感。查体:下腹部隆起,膀胱区压痛,可扪及实性肿块,约12 cm×11cm,表面光滑、固定。直肠  相似文献   

14.
巨大前列腺神经鞘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我科于2005年5 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男,46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6年、加重半年人院。1999年4月因患痔疮在当地医院行肛门指诊时发现前列腺增大,不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困难等,偶有会阴部坠胀不适感。CT提示前列腺大小5.8cm×4cm,密度均匀,均匀性增大,轮廓清晰,边缘完整。按“前列腺增生症”予药物、微波治疗,效果不明显。近2年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排尿费力,尿线变细,性欲减退,近半年来明显加重。自发病以来无肉眼血尿、排便困难及发热,无明显体重减轻。外院前列腺穿刺活检提示“前列腺肉瘤”。体检:一般情况尚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患者,67岁,因尿频、尿急、渐进性排尿困难2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尿频、尿急,逐渐出现排尿费力,近2个月症状加重且排尿同时伴肛周下坠感。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增大,表面光滑无结节。尿常规:WBC(+++)。血清PSA 0.2ng/ml。尿培养为大肠杆菌。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50.7ml,中叶突入膀胱。尿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Qmax)1.3ml/s。  相似文献   

16.
中年妇女排便困难很多见,其中一些有直肠前突,需用手法通过阴道或肛门来帮助排便。但临床上直肠前突解剖与症状的关系不清楚:无症状的女性便秘病人中有部分发  相似文献   

17.
注射消痔灵引起直肠狭窄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5 2岁。有内痔病史 5年 ,诊断为环状内痔Ⅲ°。 1年前因内痔出血加剧至外院就诊 ,行消痔灵三点注射治疗 ,止血效果好。两个月后 ,患者逐渐出现排便困难 ,进行性加重 ,伴腹胀、阵发性腹痛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 ,大便形状细窄 ,直径不足 1cm ,以“直肠狭窄”收入院作进一步检查治疗。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差 ,腹稍膨隆 ,肛门指检发现距肛缘 3cm处有一环形狭窄 ,中间勉强可通过一示指尖 ,粘膜光滑 ,有触痛 ,狭窄环部位尚有弹性 ,稍可扩张。入院后行狭窄环局部切除并组织活检 ,为慢性炎症组织 ,排便困难无明显好转 ,遂于连硬麻醉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性,59岁。因反复黏液稀便1个月,症状加剧3d于2006年10月30日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黏液稀便,色淡红,大便5~8次/d。自服止泻药物症状无缓解。3d前症状加重伴呕吐及腹泻,大便10余次/d,以水泻及大量黏液稀便为主,并感乏力、头晕,尿量减少。查体:脱水貌,精神萎靡,体温36.0℃、血压98/60mmHg(13.1/8.0kPa)、心率90次/min,尿量900ml/d。直肠指诊检查:距肛缘7cm处直肠前壁可及隆起型组织块下缘,质软、广基,上极未及,无触痛,退出指套少许染血。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4岁,已婚,农民。以“排便困难3年,加重半月”之主诉于2007年4月10日收住入院。自诉3年前出现大便困难,为间断性,近半月来,排便困难较前明显加重,大便下坠感明显,大便变形,呈扁平状。发病以来无肛内包块脱出、便血、发热、腹痛、腹胀及呕吐情况,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阴道后壁直肠和阴道双重修补法治疗单纯直肠前突的效果。方法:67例单纯直肠前突患者。采用经阴道后壁切开。直肠前壁行柱状缝扎,阴道后壁修补的方法。结果:67例单纯直肠前突患者,术后64例(95.5%)便秘症状得以完全缓解,其中1例仍有轻度腹胀,但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6~24个月,无症状复发;2例(3.O%)仍感排便困难。但术前需依赖手法排便,术后可自排便;1例(1.5%)无明显效果。无切口感染、直肠瘘发生。所有病例术后复查排粪造影均显示直肠前突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经阴道壁直肠和阴道双重修补法治疗单纯直肠前突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