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及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量665例(1250只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非接触眼压、角膜地形图、检影验光,按等效球镜原则将665例(1250只眼)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对其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度近视组与中、低度近视组的角膜中央厚度有统计学差异,3组之间的眼压及水平径角膜屈光力K1值无统计学差异,低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的垂直径角膜屈光力K2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角膜厚度随屈光度的增高而变薄,眼压与屈光度之间无相关性,散光是近视发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近视眼角膜的非球面特性和屈光状态之间的相关性,调查Q值(非球面性参数)与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等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13只正视眼和近视性屈光不正眼,检影验光法测量屈光度数,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前表面平均Q值及角膜曲率,应用眼部A超仪测量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度,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进行Q值对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等屈光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角膜Q值和等效球镜度之间存在正相关(r=0.275,p〈0.01),Q值和玻璃体深度,Q值和眼轴长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17,p〈0.01;r=0.23,p〈0.01),Q值和角膜曲率半径之间无显著相关。近视程度越高,中央角膜曲率越小,前房和玻璃体腔深度越大,眼轴越长。结论:近视眼屈光度数越高,角膜前表面的Q值趋于正值,周边角膜变扁平的趋势越缓慢,而这种角膜非球面特性的变化与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度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由于角膜偏薄不适合准分子手术近视患者的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CCT)与角膜曲率、眼压的相互关系。方法测量我中心行准分子术前检查角膜偏薄(CCT〈500μm)患者138例(276眼)。按屈光度分为两组,观察不同屈光度角膜中心厚度、角膜曲率、眼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低、中度近视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462±14μm,角膜曲率平均43.93±0.09D,眼压值平均11.1±1.6mmHg。高度近视组:角膜中央厚度为平均469±17μm,角膜曲率平均44.21±1.19D,眼压平均12.4±2.4mmHg。两组间比较角膜中央厚度及眼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角膜曲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呈正相关(P〈0.01),角膜中央厚度、眼压与角膜曲率无关(P〉0.05)。结论不适合准分子手术薄角膜的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眼压随近视度数增加而增大,角膜曲率不随屈光度变化。角膜越厚,测出的眼压值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CCT)、屈光度、角膜曲率、年龄、性别与眼压(IOP)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8例256只眼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检影镜与电脑验光仪及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屈光度及平均中央角膜曲率(K).结果:近视眼的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值具有直线正相关性,角膜...  相似文献   

5.
张卫华 《河北医学》2013,19(7):1080-1083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内压之间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眼患者630例(1260眼)临床资料,采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近视及近视散光眼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并对手术前后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实际角膜厚度大于预计角膜厚度,屈光度数越高差别越明显,术后屈光度回退也越多;术后1个月非接触式眼压计的改变量为(6.13士2.70)mmHg,角膜厚度的改变量为(111士2.7)Ixm,(r=0.2,P〈0.002)。眼压的改变量与角膜厚度的改变量呈正相关性。结论:中央角膜厚度可以影响非接触眼压计测量4/t,近视眼患者眼内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成正相关,与屈光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刘惠娟 《河北医学》2001,7(8):716-717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orthokerafology简称OK)矫正近视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角膜塑形术矫正82例近视,观察术后1周、半月、1月、2月近视屈光度,裸眼视力,角膜中央曲率及角膜散光变化。结果:配戴OK镜后屈光度,角膜中央曲率明显下降,角膜散光随时间延长有增加倾向,主要并发症是角膜上皮着色占16.7%,角膜可塑性散光增加占14.5%。结论:角膜塑形术可以降低近视度数,矫治和检测的规范化是矫治安全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参数与生物学径线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忠  赵武校  刘伟民  杨佳 《广西医学》2008,30(12):1840-1842
目的 探讨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参数与其生物学径线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在本中心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370例,采用Bausch&Lomb公司生产的Orbscan-Ⅱ z角膜地形图系统采集每位患者的双眼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参数(Q值)、前房深度(ACD)、角膜横径;美国Tomey AL-2000 Biometer/Pachymeter超声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然后分别作Q值对角膜厚度、角膜横径、前房深度、眼轴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有5项数据中仅前房深度呈正态分布.近视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534.838±31.759)μm、前房深度(3.670±0.243)mm、角膜横径(11.452±0.631)mm、眼轴长(25.026±2.195)mm和Q值(-0.269±0.131)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107(P=0.039)、0.180(P=0.001)、0.230(P=0.000)、0.020(P=0.707),即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角膜横径与Q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眼轴长与Q值无相关性.结论 近视眼的角膜Q值相对于眼的生物学径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主观性渡前像差仪对85例(168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的眼波前像差进行评估。测量结果通过Madlab软件分析,直接获取35项Zernike系数及每阶Zernike系数的像差(RMS)值。将眼球总RMS值与近视屈光度数、眼球总散光度数、平均角膜曲率、角膜散光、眼轴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眼球总RMS值与近视屈光度呈低度正相关(P〈0.05),与眼球总散光度数、角膜散光度数呈中度正相关(P〈0.01),与角膜平均曲率和眼轴长无关。认为角膜散光是构成眼球总像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四川地区8~12岁的-1.50 D以内近视者的眼球生物学参数及其特征。  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四川地区儿童170人(男性和女性各85人,各170眼),平均年龄(10.09±1.39)岁,平均近视屈光度(-1.06±0.45) D,平均全眼散光(-0.64±0.23) D。试验眼均接受以下检查:裂隙灯、眼底镜、角膜地形图、相干光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受试者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差异,并讨论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70例儿童(340只眼)的平均水平可见虹膜直径为(11.80±0.56) mm,与平均角膜曲率无相关性;平均眼轴为(24.09±0.68) mm,与平坦角膜曲率(P=0.000)、陡峭角膜曲率(P=0.000)及平均角膜曲率(P=0.000)分别呈负相关;平均角膜曲率为(42.66±1.38) D(角膜地形图)及(42.92±1.87) D(IOL Master);平均角膜厚度为(550.46±29.89) μm;女性的平坦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测量值P=0.000、IOL Master测量值P=0.000)、陡峭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测量值P=0.000、IOL Master测量值P=0.000)及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测量值P=0.000、IOL Master测量值P=0.016)均高于男性;水平可见虹膜直径、眼轴、角膜曲率、角膜厚度与年龄无关。  结论  四川地区近视儿童中,眼轴和角膜曲率呈负相关;女性的平坦角膜曲率、陡峭角膜曲率及平均角膜曲率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术前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方法 428只近视眼按屈光度分为中/低度近视组(n=344)和高度近视组(n=84).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散瞳检影及主觉插片确定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测量并记录手术前后角膜Q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术眼手术前后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角膜Q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角膜Q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近视组手术前后角膜Q值变化的绝对值大于中/低度近视组.术后角膜Q值变化与术前屈光度的大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年龄、性别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Q值发生显著改变,由术前中央陡周边平坦(Q值<0)的长椭圆非球面形变为中央平坦周边陡(Q值>0)的扁椭圆非球面形,高度近视组手术后角膜Q值改变程度大于中/低近视组.Q值的变化量与角膜曲率变化量、角膜散光变化量有明显关系,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患者实施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I。ASIK)手术后角膜后曲率的改变,并探讨影响角膜后表面曲率改变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于武警总医院眼科实施I。ASIK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60例,对120例眼使用orloscan1I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分别在术后30、60、90、180d测量角膜后表面曲率,对比后表面曲率变化,并分析其与术前眼压、承载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及术后30、60、90、180d的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分别为(6.53±0.24)、(6.40±0.25)、(6.44±0.23)、(6.41±0.22)、(6.38±0.21)肚m,析因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术前眼压以及承载因子都会造成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曲率不同,且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与术前眼压以及承载因子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LAsIK术后60d内患者角膜后表面存在向前膨隆,向前膨隆在术后60d后逐渐恒定,向前膨隆与术前眼压、承载因子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在青少年近视矫正与控制方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门诊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近视眼患者120例24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框架眼镜组和RGPCL组,各60例120眼;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框架眼镜佩戴;RGPCL组患者采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佩戴,佩戴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和RGPCL组患者治疗前屈光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患者治疗后屈光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RGPCL组患者治疗前眼轴长度及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患者治疗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眼部感染、角膜及结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相较于框架眼镜,RGPCL用于青少年近视矫正与控制可有效矫正散光,控制近视进展,防止弱视,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对70例(140眼)近视患者,分别用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其中央角膜厚度(CCT)各3次。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异进行配对t检验,并做直线相关分析。一致性检验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结果: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左右眼中央角膜厚度(CCT)均值分别为(546.51±26.67)μm和(545.69±26.42)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8,p=0.383);中央角膜厚度均值分别为: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546.10±26.46)μm,超声角膜测厚仪为(551.31±27.23)μ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84,p=0.000),两者的差值平均为(5.36±9.12)μm,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r=0.938,p=0.000);两法有较好的一致性,95%的一致性界限为(-12.51-+23.23)μm。结论: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值的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临床中可以互为参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CCT)与眼压测量值的关系。方法:对359例701眼不同屈光度近视眼用Keeler Pulsair3000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眼压(IOP),同时测量CCT和平均中央角膜曲率(K)。结果:CCT与眼压值的直线回归方程为:IOP(mmHg)=6.20+0.02CCT(μm)(F=55.153,p=0.0001),低、中、高、超高度近视眼的眼压值或CCT均无显著差异;K值与眼压值无直线相关关系(r=-0.0520,p=0.2410)。结论:近视眼的CCT越厚,眼压值越高,CCT每增加10μm,眼压值增加0.2mmHg。  相似文献   

15.
翟英  安建斌  郭秀瑾  陈金桂  吴玉潭 《医学争鸣》2009,30(11):1034-1036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屈光度及性别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和眼压的关系.方法:测量1108例(2189只眼)近视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CCT)、水平角膜曲率(k1)、垂直角膜曲率(k2)及眼压(IOP)等数据,依据屈光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组,依据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分别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轻度近视组CCT为(541±36)μm,高于中度组(535±32)μm和重度组(535±40)μm,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近视组k1为(43.1±1.5)D,k2为(44.4±1.6)D,分别高于轻、中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近视组IOP为(16.5±3.1)mmHg(1mmHg=0.133kPa),高于重度组的(16.0±3.0)mmHg,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CCT为(539±37)μm,高于女性的(534±32)μm,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k1为(42.7±1.5)D,k2为(43.8±1.6)D,分别低于女性的k1(43.3±1.4)D和k2(44.5±1.5)D,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IOP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性别及不同近视屈光度患者的CCT、k1、k2及IOP存在差异,临床术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于Zyoptix模式的个体化联合瓣膜面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收集于我院拟行Zyoptix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手术,合成0TE文件时角膜基质床剩余≤250μm脚患者86例(156眼),改行波前引导的个体化联合瓣膜面切削手术,OTE文件合成80%PPR值,剩余球镜度数做瓣膜面切削。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结果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角膜厚度1个月(402±25)μm、3个月(415±26)μm、6个月(414±25)μm。结论 对于近视度数较高、角膜偏薄的患者,做像差引导的个体化联合瓣膜面准分子激光切削术,能更好地保留基质床厚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与其他手术相比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LASIK手术对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变化以及与近视等效球镜相关性。方法 2009年6月-9月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治手术病人96例192眼,按近视屈光度分为低度近视组(-3.00D--6.00D)和高度近视组(〉-6.00D),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周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测量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中度和高度近视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角膜前后表面的Q20、Q25、Q30、Q35值均向正值方向改变,且前表面的变化明显,等效屈光度数越大,术后Q值向正值变化越大。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等效屈光度与角膜前表面ΔQ20(r=0.29,P=0.004)、ΔQ25(r=0.30,P=0.003)、ΔQ30(r=0.31,P=0.002)显著相关,与ΔQ35相关(r=0.23,P=0.021);与角膜后表面ΔQ值无相关(r分别-0.115,-0.12,-0.135,-0.152,P〉0.05)。结论 LASIK手术后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值均有变化。并且角膜前表面Q值与等效屈光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形态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真性近视患者,年龄8~12岁,近视度数一0.75—3.50DS(散光转化成等球计算),在戴镜前、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计数,只取右眼数据用重复性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角膜曲率和角膜巾央区厚度在3个月内变平明显,3个月后趋于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镜检查中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有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配戴在戴镜3个月内对角膜曲率及厚度改变较大,后期趋于稳定。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者角膜内皮计数在正常范同,说明对角膜代鲥影响小。角膜塑形镜用于控制近视发展从长期来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内压之间关系。方法2008年8月~10月期间,选取115名(225眼)年轻近视患者,年龄25.8±4.1岁,屈光状态等效球镜(MRSE)-6.22±2.45D,其范围-11.62~-1.50D,在相同的时间段利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内压(10P)及用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结果IOP值:14.12±2.77mmHg;CCT值:527.24±31.49μm,IOP与CCT成正相关(r=0.45,P〈0.01),MR,SE与CCT及IOP无关。结论近视眼患者IOP与CCT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