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5例进行血清尿酸水平测定.根据心功能状况(按NYHA分级)将患者分成3组:心功能Ⅱ级为A组20例,心功能Ⅲ级为B组27例,心功能Ⅳ级为C组48例,并与健康对照组23例对比。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心力衰竭越严重.级别越高.血清尿酸水平越高:心功能Ⅳ级与Ⅱ级,Ⅲ级与Ⅱ级和Ⅲ级与Ⅳ级相比UA浓度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病因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时血清尿酸水平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浓度是反映心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故对心衰患者测定血清尿酸浓度对疗效的观察,和病情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 (β受体阻滞剂 )对高龄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功能 , 级的高龄 (大于80岁 )老年患者 2 5例 ,除外哮喘、支气管痉挛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功能异常、 ~ 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严重低血压。入选后每周观察心率和血压 ;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服卡维地洛 ,服卡维地洛前和服后 8周分别作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显著降低 (P<0 .0 1) ,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及二尖瓣波群 E/ A显著增加 (P<0 .0 5,P<0 .0 1) ,等容舒张时间 (L VRT)显著缩短 (P<0 .0 1)。结论 :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 ,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及坎地沙坦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①选择心衰组76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8例、Ⅲ级16例、Ⅳ级42例;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间血浆脑钠肽的变化.②将心衰患者按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成A组(<50%组)和B组(≥50%组),比较两组血浆脑钠肽值.③将42例Ⅳ级心功能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坎地沙坦治疗,12周后观察血浆脑钠肽浓度变化.结果 ①血浆脑钠肽在心功能正常组和NYHA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室射血分数<50%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50%组比较有明显增高(P<0.01).③坎地沙坦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比较,血浆脑钠肽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高,并随心功能级别的增高、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水平明显增高.坎地沙坦能显著降低严重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心功能改善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7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冠心病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及风湿性心脏病组。分别测量各组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并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尿酸含量。结果:不同病因所致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均升高(P<0.01),且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衰患者升高显著(P<0.001)。按心功能分级三组间组组比较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显著(P<0.01)。心衰纠正后尿酸水平显著降低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老年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增高且随心衰加重而升高明显。血清尿酸水平为测定患者心衰严重程度及评定疗效提供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钠尿肽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水平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3例心衰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和64例非心衰患者对照组比较。血浆钠尿肽水平用快速荧光免疫测试(Biosite.Triage)。结果心功能不全各级分组BNP数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心功能不全组患者BNP水平高于对照组;一过性肺水肿患者及急性左室返流引致心衰BNP水平可正常。结论测定BNP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同时BNP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43例心力衰竭患者(HF组)与38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浆BNP含量,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法进行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左心功能参数,并进行比较;HF组进行抗心衰药物综合治疗2周,然后就其血浆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浆BNP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级心功能间差异均有显著性[NYHAⅠ级:(156.15±71.42)pg/ml比NYHAⅡ级:(405.42±263.38)pg/ml比NYHAⅢ级:(736.12±395.47)pg/ml比NYHAⅣ级:(1106.36±582.33)pg/ml,P〈0.05]。经抗心衰药物综合治疗后,各心功能等级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BNP水平与LVEF(r=-0.578)、左心室短轴缩短率(r=-0.542)呈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内径(r=0.611)、心胸比率(r=0.534)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测定心衰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是监测心衰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的测定及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对48例CHF患者和10名正常人,以固相免疫分析法(IRMA)测定血浆BNP,其中33例心功能稳定于NYHAⅡ~Ⅲ级的CHF患者分为2组.随访3个月。A组(n=12):应用地高辛、利尿剂和ACEI治疗;B组(n=21):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及心脏彩超检查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1)CHF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严重心衰患者更明显(P均〈0.05);(2)两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3)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者血浆BNP水平下降较未改善者更明显(P〈0.05);(4)B组心功能改善较A组更明显(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其水平随心衰加重而升高.提示BNP可作为评价心衰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脑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博适Triage检测仪,测定148例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的CHF患者的BNP浓度;及部分心功能NYHAm~Ⅳ级患者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1~4周的BNP水平。结果: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的CHF患者的BNP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Ⅱ级(362士192)pg/ml,Ⅲ级(792±318)pg/ml,Ⅳ级(2156±1065)pg/ml,P〈0.013;CHF患者经常规治疗后,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改善,血液BNP水平明显下降,由(2153±1067)pg/ml降至(1012±564)pg/ml,P〈0.01。结论:BNP作为一客观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衰患者92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TNF-α、CRP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心衰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14±1.23)μg/L比(9.25±1.74)μg/L,P<0.01],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心功能Ⅱ级组(5.30±0.72)μg/L,心功能Ⅲ级组(4.17±0.97)μg/L,心功能Ⅳ级组(2.98±0.74)μg/L,P<0.01],心衰患者不同病因组之间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NF-α、CRP、HOMA-IR呈负相关(r=-0.608,P<0.01,r=-0.592,P<0.01,r=-0.668,P<0.01).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下降,并与心衰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准确地评价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00例老年男性心衰患者血清T、E_2及NE水平,并以100名同期同龄健康男性为对照组。结果 (1)心衰组血清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心功能Ⅱ、Ⅲ、Ⅳ级组的T水平呈进行性下降趋势(P0.01),NE水平则随心衰严重程度逐级递增;(2)血清E_2水平与心功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NE水平测定可用于老年男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评价和对心衰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时 ,心功能与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  2 32例心脏病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组 ,于入院 2 4小时内测定血钠水平。结果 心功能Ⅱ级以上组低钠血症发生率 (48 8% )较心功能Ⅰ级组 (2 1 7% )高 (P <0 0 1) ,而心功能Ⅳ级组低钠血症发生率 (5 9 2 % )较Ⅱ级、Ⅲ组组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心功能失代偿者较心功能代偿者易发生低钠血症 ,心衰愈严重低钠血症发生率愈高 ,在心衰治疗中 ,适量补钠纠正低钠血症 ,有利于心衰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ANP、BNP与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检测指标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 连续选择2012年3月1日~2013年3月31日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02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根据依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31例,Ⅲ级36例,Ⅳ级35例,以同期住院心功能正常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CRP;自动生化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等相关生化指标;Copeptin、BNP、NT-proBNP与ANP等水平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 结果  ①心衰患者血浆Copeptin、BNP、NT-proBNP、A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心衰组中,血浆Copeptin水平在心功能Ⅳ级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心功能Ⅲ级高于心功能Ⅱ级,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心衰患者血浆Copeptin与BNP、NT-proBNP、ANP呈明显正相关。 结论 心衰患者血浆 Copeptin、BNP、NT-proBNP、ANP水平随NYHA分级逐级增高,且与心衰严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Copeptin、BNP、NT-proBNP和ANP水平均可作为临床诊断心衰、评估心功能的敏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组,30例)和卡维地洛组(30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卡维地洛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1(ET-1)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ngⅡ及ET-1水平显著降低(P〈0.01),卡维地洛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缩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高,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P〈0.01),且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1)。结论:卡维地洛抑制心衰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活,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运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运动治疗对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夹心法检测18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以及76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Ⅱ级24例、Ⅲ级29例、Ⅳ级23例)治疗(三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或运动治疗)前、后的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作比较。结果:(1)各组心衰患者的CK—MB、cTnl、H—FABP测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心衰程度加重,H-FABP、cTnI水平亦随之上升,在各组之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而CK—MB仅在NYHAⅡ级与Ⅳ级患者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2)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运动治疗组间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使各参数水平下降,但常规治疗+运动治疗组这种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时存在心肌细胞的损伤,且随着病情的动态变化心肌损伤程度亦随之改变;(2)运动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肌损伤状态。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松美 《山东医药》2009,49(49):36-37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120例,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42例、Ⅳ级48例。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给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另选择健康查体者11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心衰组BNP、LVEDD及LVEF分别为(456.43±202.70)pg/ml、(59.24±9.20)mm、(32.26±7.18)%,对照组分别为(25.23±7.30)pg/ml、(41.56±6.74)mm、(58.85±9.75)%。心衰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BNP水平分别为(188.32±66.36)、(432.26±102.82)、(1236.31±620.58)pg/ml。两组BNP、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间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浆BNP浓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08—2012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比较不同年龄段及心功能分级患者间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70~79岁和≥80岁者血清尿酸水平均高于60~69岁者(P0.05);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心功能Ⅳ级者心功能Ⅲ级者心功能Ⅱ级者(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越大、心功能越差,血清尿酸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优于对照组的65.2%(χ2=4.6,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Ⅰ级4例,心功能Ⅱ级16例,共占87.0%;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Ⅰ级2例,心功能Ⅱ级10例,共占52.2%,治疗组Ⅰ级、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P〈0.05)。两组治疗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老年人心力衰竭安全方便,并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78例,根据年龄分为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入院后检查结果及药物治疗情况,包括:年龄、有无心衰相关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入院时心率、血压,入院后血肌酐、电解质、胸片有无肺淤血、超声心动图指标)、住院期间血浆BNP(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水平变化以及药物治疗情况(主要指β- 受体阻滞剂,ACEI 或者ARB,强心剂、利尿剂等)。住院期间给予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并在出院前评估心功能,检测血浆BNP水平。结果 普通老年患者抗心衰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Ⅰ Ⅱ级为26 %,心功能Ⅲ级为63%,心功能Ⅳ级为11%,而高龄老年患者 则分别为21%、60%和19%;出院时BNP水平分别为267.7±106.2(pg/mL)和401.5±98.9(pg/mL) 结论 高龄老年患者抗心衰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BNP水平高于普通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心力衰竭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282例老年心衰患者按美国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2001版分为A、B、C、D期4个亚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UA水平和NT—proBNP浓度。结果:心衰患者血UA、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分别〈0.05,〈0.01);其水平在心衰各亚组随心衰病变程度加重而显著升高(各组两两比较,P分别为〈0.05,〈0.01);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心功能分期的老年心衰患者UA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401,P〈0.01)。结论:心衰患者血清尿酸和血浆NT—proBNP浓度随心衰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两者可联合作为评价老年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与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CHF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38例,心功能Ⅲ级40例,心功能Ⅳ级18例。另外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心功能正常者62名作为对照组。所有人选者于人院第2天采空腹静脉血测定UA、hs—CRP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CHF组UA、hs-CRP和血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O.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间比较UA、hs-CRP和血胆红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YHAIV级患者UA、hs-CRP和血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中UA和血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UA、hs-CRP和胆红素水平升高在CHF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检测慢性心衰患者UA、hs-CRP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助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