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相对密闭,存在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如各种消毒液,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戊二醛有刺激和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和鼻炎,医护人员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如针刺伤等。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2.
医护人员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可减少患者的院内感染。现将口腔科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报告如下。1口腔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1.1环境因素口腔科护士每天工作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残余的麻醉药的空气中,使其成为易受感染和损伤的高危人群,如戊二醛可引起皮炎、结膜炎,甲醛可引起哮喘等。口腔科器械种类多,操作中污染机会多,使用快,特殊的器械与设备给消毒带来一定困难,如高速涡轮机头使用频繁,易造成交叉感染。口腔科护士每天面对大量的患者,咨询、接诊、安排患者、准备器械,精力高度集中,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呈高危险性的工作区之一,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减少职业损伤,对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报告如下。1化学因素血透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一些挥发性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次氯酸钠、84消毒液等,长期接触此类物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过敏性皮炎。透析室紫外线照射消毒后,空气中的臭氧增加,臭氧与高浓度甲醛气体一样可刺激呼吸道引起各种呼吸道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长期吸入臭氧还会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加速衰老[1]…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手术室是进行诊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在这高危科室里,护士每天都要与血液、体液、分泌物接触,其自身防护问题尤为重要,也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现将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报告如下。1职业危害因素1.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不仅危害护士的健康,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锐器伤是造成感染的主要途径。据国外调查证明,医护人员发生医疗锐器损伤以护士最多,年发生率达20%~40%,其次是实习医生[1]。1.2化学因素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无可避免地存在于室内环境中。主要有各种用于空气消毒以及化学消毒的消毒剂、麻醉废气、固定剂等。护士频繁接触这些有毒物质,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接触对人体造成伤害,如用于熏蒸的甲醛气体可使人眼睛流泪、呼吸困难。甲醛在高达20 mg/m3时,接触者可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性头痛、心悸、失眠等不适[2]。含氯消毒剂以及戊二醛的挥发使空气内会弥漫有一定的浓度,对人体造成持续的伤害。有报道显示,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的污染环境,有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  相似文献   

5.
骨髓移植科护士经常暴露于显性与隐性的危险因素中,如被锐器刺伤、被患者血液感染及各种射线的辐射,有害气体直接或间接的吸入等。如果护士缺乏职业危害的预防及自我保护意识就会给个人、家庭、医院、社会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骨髓移植科护士具有自我防护意识及严格防护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肝炎科护士职业防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医护人员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个人、家庭、医院和社会造成的严重损失.现将肝炎科护士自我防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及性质的特殊要求,使手术室护士处于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被锐器刺伤,吸入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中,易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疾病。为最大限度保护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提高其自身保护意识,现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报告如下。1危险因素1.1空气污染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有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对手术室护士的生育有不良影响,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1]。40%的甲醛溶液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可导致肺水肿,同时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碱性戊二醛可引…  相似文献   

8.
总结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认为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身心疲劳等有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减少或消除其职业危害,避免或减少各种有害因素对导管室护士身心造成伤害,提高导管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确保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探讨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而制定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防护意识,有效地防止了职业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总结分析,充分认识职业危害因素,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最大限度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外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因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等职业危害.为了减少护士的职业危害,增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2006年7月对我院外科护士进行了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调查.现将调查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邵秀英 《临床医学》2006,26(10):93-94
职业性危害是近几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还受到甲醛、戊二醛等各种化学消毒剂的危害,而且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长时间的颈椎前屈位站立、进食时间不规律等因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因此就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我们采取如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护士的自我防护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护理人员因为职业的特殊性 ,经常会因接触较多危险因素 ,从而导致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如果护士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在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 ,还可能成为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给患者带来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所以 ,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尤为重要。1 提高护士对院内有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认识1.1 生物因素 医院是患者聚集的场所 ,各类病菌的密度相对较高 [1 ] 。护理工作需要直接、频繁地接触大量患者及其体液、血液、分泌物 ,所以护士的感染机会极大。临床上常见的有各型肝炎、结核、风疹等。1.2 化学因素 因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  相似文献   

13.
护士职业性损伤的自我防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以往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多重视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问题,把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及预防措施主要用来保护病人,以防止其发生医院感染,而对护士的自我防护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常频繁接触污染物品、病人的血液体液、化学消毒剂、细胞毒性药物、化疗药品等,如不注意自我防护,极容易导致职业性损伤。在各级医院的职业性损伤中医、护、技的损伤率分别为53.8%、74.06%、39.98%,可见护士已成为高危人群。分析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原因,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职业性损伤已成为当前护理工作当务之急。现将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因素与自我防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红华 《上海护理》2003,3(1):57-58
目前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越来越广泛地得到确认。手术室的工作特点使其具有特殊性 ,即封闭的环境、长时间、连续的工作 ,而多种有害因子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危害因素 ,使手术室护士成为高危群体[1] 。因此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她们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需要明确危害因素的存在并制定相关有效的防护措施。现就手术室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相关对策试议如下。1 手术室的职业危害因素1 1 化学损伤因素 手术室环境相对封闭 ,空气流动性较差 ,而工作中接触的化学消毒剂种类多 ,使用频率高。如甲醛、戊二醛、乙醇、施康、苯酚、环氧乙烷、过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现状和职业防护对策。方法:根据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的因素调查分析,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职业防护措施。结果:提高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及防护方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结论:重视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加强职业防护管理,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危害手术室护士健康的危险因素亦随之增加,我们分析影响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1化学因素与防护对策感染手术间的空气消毒、不耐高温的特殊器械、病理标本的浸泡、骨水泥的使用都要接触甲醛、戊二醛等化学灭菌剂,在灭菌的同时也对人体产生毒性反应,导致慢性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上皮糜烂、上呼吸道炎症、喉头痉挛水肿、支气管炎、肺炎和皮肤损害等。对策:密切配合手术医师,规范手术程序和手术用品,避免临时用熏法或浸泡法消毒器械,并设立专门物品熏消间。配置化学灭菌剂时,严格掌握药物的…  相似文献   

17.
妇产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淑兰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0):941-943
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因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等职业危害,为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2004年1月对我院妇产科护士进行了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调查,现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方面分析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认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能够减少或消除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避免或减少有害因素对护士身心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急诊科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9.
化学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护士常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之中,长期接触会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因此,本文全面分析护理实践过程中化学消毒剂职业暴露危险;化学消毒剂构成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职业暴露危害程度与接触时间长短、次数和量相关;不同性质化学消毒剂所致的职业危害.护士应加强化学消毒剂职业暴露危险防护教育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提高防护意识和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20.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与防护措施,认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有物理、化学、生物、身心疲劳等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能够施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避免或减少各种有害因素时手术室护士身心造成的危害,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