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对颌骨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2例颌骨囊肿患者,行囊肿开窗减压术,术后随访2年。结果通过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全景片观察发现囊腔较前缩小,腔内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周围可见放射状骨小梁。结论开窗减压术在治疗较大颌骨囊肿时损伤小,是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治疗青少年牙源性颌骨囊肿的疗效。方法30例9~18岁的青少年颌骨囊肿病例,行开窗减压术,每日行囊腔冲洗。于术后1、3、6个月复诊,行曲面断层片检查,观察和分析囊肿的长径变化、囊肿周围骨质骨化过程及囊腔内牙胚萌出情况,并参照Nakamura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3和6个月,囊腔逐渐被新生骨替代,颌骨生长发育及牙胚的萌出未受影响。疗效评价显示3个时间组整体或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观察,19例(63.3%)颌骨囊肿行开窗减压术后疗效评价为优,9例(30%)评价为良,2例(6.7%)评价为疗效差,总有效率为93.3%。随访至术后1年时,18例患者囊腔消失,无需进一步治疗,12例患者在囊腔缩小的基础上继行囊肿刮治术,无1例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青少年颌骨囊肿的是一项安全、有效、适合推广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囊肿内置管引流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5例较大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吸除囊内容物,保留其余囊壁,囊肿内置管引流后囊腔冲洗引流通畅,并保持囊腔内清洁。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33例囊腔逐渐缩小,透影区缩小,骨质密度增加,最大径小于2.0cm时择期行二次手术刮除残存囊壁组织,后骨质自行修复。1例囊腔缩小,1例上颌骨囊肿巨大。结论:囊肿内置管引流开窗减压术能够有效治疗颌骨囊肿,大大降低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手术创伤,保存颌骨及牙齿,维持颌面部外形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颌骨囊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金凤 《北方药学》2014,(9):152-153
目的:对颌骨囊肿手术治疗与预后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给予开窗减压手术治疗;选取同期30例颌骨囊肿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刮除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感染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中颌骨囊肿患者的手术时间(37.3±4.6)min短于对照组(64.2±8.3)min,术中出血量(10.5±1.9)ml少于对照组(97.5±15.7)ml,术后疼痛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术后感染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对颌骨囊肿进行治疗时,采取开窗减压手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探索其在下颌骨保存性功能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0年10月至2008年10月治疗的107例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病例,测量开窗减压术后病灶长径的变化,随访观察复发情况,评价临床治愈率。结果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总有效率为87.85%,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疗效优于囊性成釉细胞瘤,其中单房型角化囊肿疗效优于多房型者,单房或多房型囊性成釉细胞瘤之间疗效没有统计上差异。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7,(1):212-213
目的:开窗减压术在治疗颌骨囊肿患者中的应用及其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82例,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A组患者给予施行开窗减压术摘除颌骨囊肿,B组患者给予施行传统刮除术摘除颌骨囊肿;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反复冲洗囊腔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B组为82.93%(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和术后疼痛率等临床指标值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应用开窗减压术与术后预防感染措施对摘除患者颌骨囊肿后预防感染的疗效较好,且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和术后疼痛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开窗减压手术应用于大型颌骨囊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刮除手术,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开窗减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感染及术中出血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感染概率数据分别为(14.88±6.17)mL、3.33%,较对照组更优,P<0.05;在远期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均较对照组患者更佳,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应用于大型颌骨囊肿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手术创口较小,出血量较少,感染及复发的概率较低,远期疗效较好,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患者面部的伤害,值得广泛使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黄绍贤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64-565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开窗引流术这一颌骨囊肿治疗新术治疗颌骨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一年间于我院治疗颌骨囊肿患者57例,采用颌骨囊肿开窗引流术这一颌骨囊肿治疗新术治疗,通过症状改善判断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后半年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半年,青少年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中老年,总体临床有效率为94.7%。结论颌骨囊肿开窗引流术这一颌骨囊肿治疗新术治疗颌骨囊肿的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40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依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刮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开窗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大型颌骨囊肿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感染情况及观察其复发状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有4例(20.00%),观察组患者只有1例(5%),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对照组患者中6例恒牙遭到损坏(30%),影响咀嚼功能。术区神经损伤观察组未发现,对照组2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开窗减压术对大型颌骨囊肿的治疗效果更佳,对患者面部损害较小,恢复较快,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颌骨囊性病变应用开窗减压术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2010年2月~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82例应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82例均得到12个月的随访,颌骨囊性病变患者中56例治愈、22例好转、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5.1%;随访发现,7例复发、复发率8.53%,患者未出现神经及周围结构的损伤、颌骨外形得到恢复.结论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操作简单、经济安全、高效,可有效的恢复颌骨的形态及最大程度的保留颌骨的功能,可作为治疗颌骨囊性病的首选方法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郑先雨  程继光  王元银 《安徽医药》2015,36(10):1223-1225
目的 评价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行开窗减压术治疗的12例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术后定期复诊,通过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通过开窗减压术3~18个月后,4例开窗术后囊腔完全消失,未行Ⅱ期手术治疗,8例患者在囊腔明显缩小后,Ⅱ期手术刮除病变,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复发。结论 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是具有微创、效果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卡环固位式囊肿塞减压术在大型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大型颌骨囊肿患者9例,采用卡环固位式囊肿塞减压术对其进行治疗。通过影像学及临床检查观察术后9~22个月颌骨囊肿的变化情况。结果经囊肿塞减压引流,2例患者囊肿基本消失,其余7例患者囊肿均显著缩小。结论卡环固位式囊肿塞减压术为大型颌骨囊肿的治疗提供了更为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窗治疗在颌骨囊肿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颌骨囊肿患者实行开窗术,吸出囊内容物,不刮除囊壁,使囊腔与口腔相通呈开窗状态,碘仿纱条填塞,术后换药,并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反复感染,颌骨形态良好,未出现神经及邻近重要结构损伤。术后6个月至3年随访,X线片示骨质再生情况良好,未见有囊肿复发。结论囊肿开窗术具有手术简单,术后复发率低,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牙颌的完整性,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刮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效果显著,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医疗费用,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科行开窗减压术治疗的38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术后半年时间,患者肿胀膨隆逐渐变小,囊腔缩小,颌骨形态开始修复,术后1年时间,患者肿胀膨隆消失,骨质新生,在囊性病变周围可见放射状骨小梁结构形成。随访2、3年,囊腔消失,颌骨形态完全修复,2例仅存一浅小的凹陷,没有出现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是颌骨囊性病变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基层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口内进路手术与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巨大囊肿,探索口内进路手术与开窗减压术在下颌骨保存性功能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0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治疗的31例下颌骨巨大囊肿患者,比较口内进路手术及开窗减压术后患者恢复的情况及X线变化,定期复查,评价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6-21个月的追踪观察,行口内进路手术的14例患者中1例因术前已有感染迹象,术后引流口处持续流脓,经多次换药效果不理想,最后行病变颌骨切除+自体肋骨移植术。另2例引流口不愈合,但骨质愈合良好,行二期刮治术后I期愈合。开窗减压术17例的患者经局部换药或配合局部刮治处理分别在6-21个月内愈合。结论经统计学处理,开窗减压与口内进路手术均是治疗下颌骨巨大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海涛  后军 《安徽医药》2019,40(7):738-741
目的 分析开窗减压术、刮治术+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单纯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经计算机随机分组结合患者意见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刮治组(A组,28例)、刮治术+GBR组(B组,20例)、开窗减压组(C组,12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术后3、6、9、12个月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结果 C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B组平均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明显大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12个月,C组平均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明显大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刮治术和刮治术+引导骨再生技术,开窗减压术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一种微创、安全且效果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囊肿应用开窗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30例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将其以简单抽样法随机分成两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以口腔颌面部囊肿刮治术治疗,观察组则以开窗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治疗疗效、并发症情况与复发率、炎性因子指标、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创伤面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61/65),高于对照组指标水平(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术后观察组PCT、CRP、IL-6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术前两组健康调查量表36(SF-36)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术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开窗减压术在口腔颌面部囊肿的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对颌骨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颌骨囊型成釉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刮治组和开窗组,每组30例。刮治组:采用肿瘤刮治术;开窗组:先行Ⅰ期囊腔开窗减压,再行Ⅱ期手术根治性治疗。随访1~3年,比较2组的复发情况。结果开窗组的1~3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窗减压术对颌骨囊型成釉细胞瘤复发率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李鑫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552-553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开窗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便日后进行临床推广。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166例,均行“开窗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并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感染率低,无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且患者情绪稳定,生活水平较术前大有提高,166例患者中治愈100例,治愈率为60.24%,有效50例,有效率为30.12%,无效16例,无效率为9.64%,总有效率90.36%。结论对经开窗术治疗的颌骨囊肿患者实施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正确、有效、得当,患者康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