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和贲门粘膜纤维内镜活检和组织病理诊断,进一步了解纤维内镜检查在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和问题。方法:利用纤维内镜诊断、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分析,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163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食管的563例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正常占58%,其余为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食管炎的193例患者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粘膜上皮各种病变占38%,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贲门的779例对象中,活检病理诊断正常占65%;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贲门炎的99例患者,粘膜活检病理诊断各种病变占55%。结论:食管和贲门轻度病变在纤维内镜下不能识别而造成的随机取样,是导致纤维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饮水法对56例贲门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诊断结果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并着重探讨贲门部检查方法和图像的识别。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56例,男性50例,女性6例。年龄13~75岁,平均56岁。仪器使用Aloka650或68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5.0MHz。检查时患者空腹坐位或立位面向医生。探头置于剑突下,确定贲门位置后,嘱患者连续饮水500ml,边饮水边观察贲门部动态图像变化。1.2 确定贲门的位置 饮水前在剑突下正中偏左,声束朝向左肩背部,在肝左叶与腹主动脉之间,正常贲门呈靶环征(图1A)。正常环径1.5~2.0c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贲门部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措施。方法 :对 2 76例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贲门部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0岁以上贲门部癌占总数的 77 90 % ;小于 40岁者 10例 ;男性 2 43例 (88 0 4% ) ,女性 33例(11 96 % )。H·pylor感染率为 2 6 40 % (4 7/ 178例 )。结论 :吞咽困难是贲门部癌首要的临床症状。H·pylori在贲门部癌的发生因素中不是主要的因素 ,年龄和性别与贲门部癌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采用U形返转法胃镜检查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目前确诊贲门部癌的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贲门部平滑肌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贲门部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吞咽困难、胸及上腹部疼痛和消化道出血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平均病程9个月.手术前2例被误诊为贲门癌.17例行胃部分切除术,1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贲门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因其可被误诊为贲门部恶性肿瘤,应特别重视鉴别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观察与测量了150例正常人的贲门,报告了测量方法,正常值,首次报告了正常贲门新征象-“垫圈”征,通过对125例包括贲门癌,贲门失弛缓症,贲门炎的声像图观察,提出了贲门癌的超声分型及方法,并与传统的X线钡餐透视,胃镜和CT检查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诊断贲门病变不但可行,而且有其独到之处,可用作贲门高变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贲门是胃癌的好发部位,由于位置较高(在肋弓内),不易扪诊,且胃底粘膜变化复杂,显示病变有一定困难。若不熟悉该区域的正常X线解剖,可将正常误为异常。为了提高诊断水平,本人分析50例正常胃底贲门和食管下端的X线表现及该区的正常X线解剖文献,并总结了30例经X线诊断后,又回访胃镜、病理证实的贲门癌病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观察与测量了150例正常人的贲门,报告了测量方法、正常值。首次报告了正常贲门新征象—“垫圈”征。通过对125例包括贲门癌、贲门失弛缓症、贲门炎的声像图观察,提出了贲门癌的超声分型及方法,并与传统的X线钡餐透视、胃镜和CT检查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诊断贲门病变不但可行,而且有其独到之处,可用作贲门病变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潘少咏 《广西医学》2001,23(3):499-500
目的:探讨贲门管的正常X线表现及其解基础和生理特点,方法:对30例经纤维镜检查为正常的患者,运用数字影像技术和低张,气铡双重造影,地果,贲门管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线状影有30例,有2例贲门管见“假肿瘤征”,25例底贲门区见“新月征”或“豆点征”致密影,结论,贲门管在静息时处于关闭状态,“假肿瘤征,是贲门管的正常表现,“新月征”和“豆点征”是贲门管在胃底的标志,加强对贲门管正常X线表现的认识对诊断和鉴别诊断食道下道下段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贲门癌在胃癌中居第二位。由于食管胃连接处(即贲门部)生理解剖结构复杂,位置特殊[1],在以往单对比造影检查中.一直是放射科医师难以检查的部位。Eisenbund[2]指出贲门部癌漏诊率要比其它部位高出4借。为提高资门癌的X纹诊断水平.本文总结分析了IOO例责门癌病例.着重就贯门肠的X线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我们于1980年8月至1989年8月间,采用双对比遗搬检查诊断10()例贸门癌病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39~78岁。主诉有吞烟困难、上消化道出血、上腹胀痫不适等。造影前使用低张药物,服产气剂,钡剂浓…  相似文献   

10.
罗小刚 《九江医学》1997,12(4):210-211
目的:了解食管裂孔疝镜下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7年来经内镜检出的44例食管裂孔疝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44例食和裂孔疝镜下相为贲门部松驰宽大,齿状线上移2 ̄3cm,当恶心与胃收缩时见一桃红色粘膜疝囊突入食管并伴胃液返流,同时部分合并食管贲门口炎、贲门出血及胃高位溃疡。结论:食管裂孔疝镜下结合临床特点,诊断食管裂孔疝明确;内镜与X线相互补充,可进一步提高食管裂孔疝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王建国 《攀枝花医药》1998,20(1):17-17,40
本文通过对15例食道贲门粘膜撕裂病人胃镜诊断分析,探讨胃镜对治病的正确诊断。15例中13例为贲门撕裂,1例食道远蠕撕裂,贲门下撕裂1例,总计21个裂口10个裂口有活动性出血,4例因饮酒,1例因腹用阿斯匹林诱发本病,结合病史和急查胃镜可在48小时正确认断本病。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内镜诊断食管炎和贲门炎与病理活检结果的异同点,对118例经内镜确诊的食管炎和贲门炎的患者,就其粘膜改变进行内镜观察,局部活检作病理学诊断。结果:食管炎中食管鳞癌检出率为13.2%;贲门炎中贲门腺癌和鳞癌检出率共100%;结论:如发现食管炎和贲门炎处粘膜有粗糙糜烂,狭窄改变时,必须进行粘膜活检作病理学检查,以避免早期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3.
唐治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0):148-148
目的 探讨X线钡餐检查对消化不良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院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钡餐检查。结果 X线钡餐检查结果:正常68例,炎性病变76,溃疡52例,胃下垂7例,癌性病变6例,憩室5例,食道裂孔疝2例,贲门失弛缓症3例,胃粘膜脱垂2例。结论 放射科诊断不仅可明确消化不良的原因,而且正确认识了胃肠钡餐检查的疾病谱。  相似文献   

14.
目前,胃贲门部常规X线检查体位已落伍于临床要求。为了提高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我们开展了胃双对比造影的贲门正面像的显示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正常组:16例,上腹部不适12例,体检者4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2~68岁。显示成功13例...  相似文献   

15.
贲门癌(benmenai)是发生在胃贲门部,也就是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腺癌.它是胃癌的特殊类型,应和食管下段癌区分.但是它又与其他部位的胃癌不同,具有自己的解剖学组织学特性和临床表现,本文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48例胃底贲门癌的X线表现,主要表现为食管下段充盈缺损(颗粒状、息肉状、边缘型),胃贲门区软组织肿块、分流征、喷射征、肿瘤染色.同时讨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出最好使用贲门部的充盈像、半充盈像及粘膜像来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内镜诊断和治疗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沈云志,茹佩瑛,刘玉春关键词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内镜,诊断,治疗我院自1975年6月-1992年5月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38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和治疗分析讨论如下。1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超声探头对食管癌、贲门癌及食管、贲门隆起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食管贲门疾病患进行电子胃镜及微超声探头检查,并与组织学检查对照。结果 微超声探头检查对食管癌、贲门癌的诊断准确性为94.4%,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为85.7%,对其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为100%。结论 微超声探头食管贲门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60例正常胃底贲门的双重造影结果为基础,分析了胃底贲门的正常X线标志,并结合50例胃底贲门病变讨论了其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认为:胃双重造影能更清楚地显示贲门及胃底的三种正常标志;细致分析贲门胃底正常标志的病理改变有助于贲门胃底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胃转移1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胃转移临床上较少见 ,本院 1 976年至 2 0 0 1年 5月共手术治疗食管癌 6 86 8例 ,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发生胃转移 1 4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32~ 6 8岁 ,平均5 5 .6岁 ;食管胸中段癌 1 1例 ,下段癌 3例。胃转移灶居贲门1 1例 ,胃小弯 3例 ;术前均未确诊 ,术前X线检查诊断为食管癌 9例 ,食管贲门重复癌 5例 ;内镜检查 1 1例 ,诊断为食管贲门重复癌 4例、食管中、下段双源癌 1例 ,2例因镜身不能通过食管病变而漏检胃 ,4例诊断为食管癌 ,但胃粘膜正常。1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手术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贲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39例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贲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结果 术后仅3例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为胃癌.结论 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贲门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大部分同时存在浸润性癌,建议临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