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赋能教育工作坊在社区站点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设计基于引导技术的糖尿病赋能教育工作坊,培训社区站点护士,培训结束后,分别评价护士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护士的学习体会。结果 站点护士自我效能得分,培训前1.640.48,培训后为2.850.43;培训满意度为100%。赋能家访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常规家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糖尿病赋能教育工作坊,能有效提高社区卫生站护士的自我效能及赋能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杭州市某社区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总体情况并分析自我能力、自尊和自我效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一般情况问卷、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自理能力测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尊问卷对清波望江街道和天水武林街道下属18个社区中13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社区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和自尊较高,自理能力和自我效能偏低;自尊、自我效能和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但自我效能可解释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的32%,加入自尊变量后,共同解释34%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是脑卒中病人的有效预测变量。[结论]从提高自我效能感着手,间接提升其自尊,加强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社区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住院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观察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指导对脑卒中后强制诱导运动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进行强制诱导运动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干预组采用赋能教育指导下的强制诱导运动疗法。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脑卒中病人赋能护理评价量表对赋能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在Barthel指数及赋能护理评价量表评分均提高,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教育指导脑卒中后强制诱导运动治疗可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病人自我训练依从性及社会参与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农村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社区护士给予12个月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在家自行康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布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病人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干预组病人的上肢、手、下肢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比干预前提高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充分调动病人和家属的潜能,提高农村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知识培训在社区脑卒中康复期老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金华市华电社区21例脑卒中后的居家老人,由小组成员根据其具体情况,入户进行5个月的康复训练、生活起居、心理保健等居家护理知识培训。在人户调查当日、培训5个月后分别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生活质量指数、汉密顿抑郁量表、自制脑卒中知识调查问卷进行测评。结果培训后,21例脑卒中老人的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指数、抑郁得分和脑卒中知识掌握程度比培训前有所改善(P〈0.05或P〈0.01)。结论居家护理知识培训能使居家老人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掌握康复和自我锻炼的技能及方法,从而减轻抑郁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江华  张素玉  黄淑珍  李冬莲 《护理研究》2010,24(7):1828-182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实施定期心理康复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干预30d。[结果]干预组病人精神压力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早期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病人精神压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薛倩 《当代护士》2023,(9):35-38
目的 探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智慧护理服务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随访,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实施“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智慧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康复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康复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智慧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居家期间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依从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下的水凝胶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自我效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1日~2022年5月1日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摄食训练干预,观察组实施赋能教育模式下的水凝胶摄食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EDQOL)]、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及吞咽功能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EDQOL、GSES评分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吞咽功能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赋能教育模式下的水凝胶摄食训练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婕  陈玉荣  刘春凡 《全科护理》2020,18(24):3153-3155
[目的]探究家庭医生签约制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脑卒中病人自我效能感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90例社区脑卒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脑卒中干预,观察组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制指导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治疗依从性、Barthel指数及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量表评估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SES量表、治疗依从性、Barthel指数及SS-QOL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制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脑卒中病人自我效能感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病人在恢复期实施自我效能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有效指导病人进行社区康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脑卒中病人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模式护理。所有病人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WHOQOL-100)进行自我管理情况及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对照组病人干预前后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MBI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前WHOQOL-10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半年后WHOQOL-100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关系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较对照组干预后显著提高(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病人在社区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展社区远程康复服务对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从同一卒中单元出院的脑卒中病人,将自愿直接转入康复科继续治疗的设为对照组,自愿直接进入社区康复管理的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实施社区远程康复服务,在病人入组第1天、发病后第60天、发病后第90天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病人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人在入组第1天、发病后第60天、发病后第90天Fugl-Meyer量表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的脑卒中病人实施社区远程康复服务模式能促进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家庭成员照顾脑卒中偏瘫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病人包含有家庭成员照顾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病情稳定48h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病人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康复指导、制订康复护理计划、现场居家康复护理、定期家访等措施,教会、督促其落实康复训练计划,比较两组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活动能力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病人全面康复,对脑卒中造成的肢体功能瘫痪的恢复至关重要,更好地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授权理论在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病人运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运动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授权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以及出院后3个月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授权式运动康复能帮助病人出院后实施自我康复管理,有助于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实施定期心理康复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干预30 d.[结果]干预组病人精神压力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早期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病人精神压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梁晓艳  兰丽梅 《全科护理》2013,11(17):1544-154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心理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评定病人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孔江华  陈丽丽 《护理研究》2005,19(18):1609-1610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4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出院时随机分成指导组和对照组,指导组由护士入户对照顾者及病人进行ADL能力训练指导每周1次;对照组由照顾者对病人进行ADL能力训练。6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法评定ADL能力,比较居家护理指导的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在出院时ADL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出院后6个月两组病人ADL能力有明显差异(P<0.05),即指导组ADL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居家护理指导明显提高了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居家ADL能力,从而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知识培训对老年慢性疾病病人健康知识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慢性疾病病人3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150例及对照组15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住院期间进行自我效能感知识培训,干预前后应用自拟的慢性疾病病人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自我效能量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简易健康生活量表(SF-36)对两组病人健康知识、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饮食知识、用药知识、运动知识、预防跌倒知识、日常自理知识及知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感知识培训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疾病病人健康知识及自我效能,从而提高病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自我效能感水平与生活质量各领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陕西省社区护士培训的560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社区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60分±0.47分,社区护士生活质量评分除社会领域外其他各领域均低于常模相应领域的评分(P〈0.001),社区护士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与自我效能均呈正相关。[结论]陕西省社区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常模,生活质量水平较低,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结合辨证施护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居家康复的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22例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及其家庭进行综合干预,制定护理方案和评价体系,实施辨证施护与自我护理,观察病人家庭生活质量及康复情况,采用居家病人护理需求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122例脑卒中后遗症家庭护理需求分值明显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P〈0.05);对护理工作模式的满意度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明显提高(P〈0.05)。[结论]建立Orem自护理论与辨证施护工作模式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及其家庭的自护能力、康复进度、社区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