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缺血性心肌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病,且病情重、病死率高,其治疗方面又有别于扩张型心肌病。笔者自1992~1998年共治疗22例,获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65岁。有心肌梗死病史14例(男11例,女3例),有典型心绞痛病史8例(男6例,女2例)。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IV级,心衰病程5~16年。临床表现:胸痛、胸闷、咳嗽、气短、不能平卧、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肺底细涅罗青、心界扩大、心音低钝、肝大、双下肢水肿。16例男性中有4例阴囊积液、胸水、腹水患者,6例女…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左或右心室或整个心脏全扩大,伴有或轻或重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各种心律失常.最终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刻可发生死亡。笔者对我科92~96年心肌病进行统计,扩张型心肌病计35例.男24例.平均年龄62岁,年龄最大85岁.最小年龄fj岁;女.11例,平均年龄61岁.最大年龄sl岁.最小年龄33岁,病程ZO天~22年不等.通过笔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1一般治疗与护理1.1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根据病情每2~4h测K.P,R,BP一次并做好记录.随着症状改善.可轻微…  相似文献   

3.
4.
肥厚型心肌病转变为类似扩张型心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不全,但晚期可发生收缩功能障碍,出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表现。笔者收治1例HCM病人转变为类似DCM,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女,33岁,主因心悸、气短10年,加重伴发憋、不能平卧1周于1998年11月22日入院。患者自1988年始出现心悸、气短,未予重视。1991年在怀孕7个月时出现浮肿、尿少、胸闷、气短加重,在我院查心脏超声示:IVS38mm,LVPW39mm,Dd36mm,Ds10mm。室…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诊治扩张性心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锐 《西部中医药》1996,9(1):22-23
中西医结合诊治扩张性心肌病1例展锐甘肃省中医院(730050)扩张性心肌病(DCM)主要特征是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称充血性心肌病,常伴发心律失常,死亡率较高。笔者将临床上所见1例的诊治经过及体会总结如下。李某,男,29岁,患者...  相似文献   

6.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并不少见,酒精性心肌病更是多见,但酒精性心肌病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酒精性心肌病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7.
8.
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晚期其心力衰竭难以纠正。笔者将5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参麦组和对照组,发现参麦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116床资料1.回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1996年3月~1998年3月的住院病例。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3个月~6年。胸片显示心胸比率0.56~0.70,平均0.62;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内径60~72mm,平均67mm,按NYHA分级,心功能B级者7例,见级者22例,IV级者21例。1.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成参麦组与对照组,二组资料具有可比性,见…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煎治疗肥厚性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心力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心力神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心力神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前后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以及左右心功能等指标。并与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心力神组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58.3%(P<0.05)。心力神组与对照的左心排指数(LCI)、右心排指数(RCI)、左室喷血分数(EF)、右室等容指数(RCRI)、左室等容指数(LCRI)、肺毛细血管楔压平均压(PWAPM)及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DP)等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均P<0.05)。并且,心力神的RCI、LCI及EF值均较对照组为高(P<0.05)。结论:心力神能改善DCM患者的左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因反复胸闷、憋气、心悸、活动后喘促、双下肢水肿10余年,加重1月,于2008年10月入院。既往史: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型,未进行规律服药治疗;房颤史15a;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家族史:母亲有肥厚性心肌病史。查  相似文献   

12.
13.
王丽  杨慧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28-28
围生期心肌病是妊娠末期3个月和产后5个月内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此病的发病机制不清,考虑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产生。它的发病率为113000~4000,它的重要性在于它的病死率高,估计约16—60%,是一种对孕产妇健康及母婴安全危害非常大的疾病,目前已成为孕产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为加强防治,现将我院08年救治的两例此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心肌病与早期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开放程度异同。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扩心病组。造模成功,提取心肌线粒体,检测线粒体PTP开放、膜电位及Ca2+转运。结果:MPTP开放检测吸光值糖尿病组最高,与对照组及扩心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扩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a2+转运检测吸光值及膜电位Rh123荧光值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扩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心肌病与早期扩张性心肌病线粒体MPTP呈高开放状态,前者显著高于后者,MPTP呈高开放状态可能是糖尿病心肌病与早期扩张性心肌病在线粒体能量代谢方面共同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围生期心肌病30例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生期心肌病(Perinatal Heart Disease)是一种发生于妊娠期最后3个月~产后6个月内以累及心肌为主的心脏病,多发生于产褥期及产后3个月内[1],是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心力生I号治疗扩张性心肌病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的变化,观察了我院近4年来住院治疗的33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并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失代偿期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慎  卜献春 《中医杂志》1996,37(1):26-27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的心肌疾病,其病因可能与免疫、病毒、遗传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针对性的特效治疗方法。我们用中药为主辨证治疗本病9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特小结于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2个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超声心动已确诊的4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行常规l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ST-T改变、异常Q波、心室肥厚等)发生率为93.2%.Ⅳ型ST-T改变多见于前侧壁导联(V1 ~V3)、高侧壁导联(Ⅰ~aVL),具有特殊性,(0.05).其他3型患者ST-T改变、异常Q波的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统计意义(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但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外,其他各型心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慢性纤维化心脏扩大,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969年首先由Burch命名[1],其后逐步得到公认。对其分类方法不尽相同,较为公认的是分为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和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2种,临床上以前者为最常见,也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1ICM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ICM最为常见的原因为冠状动脉严重粥样硬化所致心肌缺血。其它少见的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痉挛,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