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中医四联疗法(内服自制中药汤剂、外敷中药、按摩、艾灸)治疗.结果:30例中,观察疗效1个月,临床治愈15例,显效1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6.7%.结论:应用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法,将60 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分别采用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对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H-B 分级以及总体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针治疗与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磙)针治疗的痊愈率和愈显率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在提高面神经功能、改善症状体征等方面也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结论:(磙)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疗效,其整体疗效好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蒙医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9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病程进行分期行蒙医针刺疗法。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有效率为76.0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方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联合蒙医针刺疗法。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面肌功能和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显著。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对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H-B分级以及总体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针治疗与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针治疗的痊愈率和愈显率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在提高面神经功能、改善症状体征等方面也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结论: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疗效,其整体疗效好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浅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浅针疗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和Sunnybrook评分系统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5%;治疗组的痊愈率为40%,高于对照组的15%。两组治疗后患者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改善,H-B分级评分与Sunnybrook系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治疗后的H-B分级评分与Sunnybrook系统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浅针疗法配合常规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的症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体质说"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胜明  张蕊 《河北中医》2004,26(12):925-926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说"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中医体质说"配合针刺方法,对照组31例用普通针刺方法.2组均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1.0%,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体质说"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割穴贴药按摩三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9例,对照组85例,治疗组使用割穴贴药按摩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割穴贴药按摩三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提高临床治愈率,且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药配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确切,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鼠神经生长因子、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针剂、疏血通注射液、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治疗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部针灸电针、穴位敷贴、中药汤剂口服等中医特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5.0%,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价的Fisch面神经分级评分及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均高于对照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更为快速及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性治疗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运用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 8例(治疗组 )与常规电针治疗 36例 (对照组 )对比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4 1.7%和2 2 .2 % ,P <0 .0 5 ;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8%和 83.3% ,P <0 .0 5。结论 :电针配合按摩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电针疗效 ,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TANTAO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在治疗面神经麻痹方面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常见病证诊断疗效国际标准(1994)>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运用中医针灸辨证治疗加中药辨证治疗结合西药抗病毒、抗炎、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单用针灸辨证治疗,7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包括临床症状,面肌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中西医结合加针灸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蒙医针刺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蒙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蒙医针刺疗法治疗,治疗前后,以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比较两组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评分降低显著且所需痊愈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疗效为80%,治疗组总疗效为9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针刺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改善面部症状和体征,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民族药物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将13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药物组各45例,分别采用针灸结合药物,单纯针灸疗法、单纯药物治疗,来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治愈率71.11%、针灸组53.33%、药物组46.67%,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民族药物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目前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先矫形后针刺法(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法(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97-0%,对照组愈显率为7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先矫形后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组,用电针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电针治疗组,用单纯针刺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针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6%,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1%,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胡梦 《新中医》2016,48(3):89-92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再选取少量常规穴位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穴位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评价临床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House 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测试评分以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85.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级及F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气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电针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陈华  卢智  宋书昌  付强  王洪亮 《光明中医》2014,29(1):122-123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推拿治疗组和药物组,每组38例,30天后进行疗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推拿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率为94.74%,药物组有效率为76.3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组,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潘华  李守然 《中国针灸》2004,24(8):531-533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常规针灸治疗组各70例,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面部功能锻炼.结果:电针治疗组对受损伤的面神经的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灸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部肌肉瘫痪有较快、较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