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出血性转化是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后果,尤其在溶栓治疗后这种后果的发生较为严重。就近年来关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治疗策略作一综述,以期对脑梗死出血性性转化的预防和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借鉴。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1/2004-02期间与出血性转化有关的文章,关键词::“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ischemia,cerebralinfarction,treatment,schemism”。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4-02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关键词“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发生机制,治疗”。资料选择:纳入标准为:对实验研究文章中随机、盲法、对照等类型的论文选用。观察对比研究、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不予采用。资料提炼:共收集48篇关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研究类文章。根据纳入标准,筛除了16篇文章,同样结论的重复性动物研究8篇,文章内容类同的综述性文章3篇,对主体无明确指导价值的一般研究5篇。资料综合:根据研究结果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包括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机制、动物模型、临床的药理和影像学研究。从研究结果看出,目前对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研究应急涉及动物实验、临床影像和药理、早期预测指标等各个方面,但目前对于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与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脑梗死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探讨脑梗死与基因多态性问的相关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 980—01/2005-03与脑梗死基因多态性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 infarction,gene polymophysm”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01/2005-03期间的相关文章,并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脑梗死,基因多态性”。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含上述关键词的文献,然后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临床试验,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试验包含正常对照组和脑梗死组。排除综述文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主题的英文研究性文献65篇,其中5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收集到中文文献113篇,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选择有代表性的19篇中、英文文献列入参考文献。资料综合: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索Ⅱ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载脂蛋白E、纤维蛋白原、雌激素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结论:脑梗死的发病和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尽管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成果不尽一致,但对各种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脂质比值TC/HDL-C、TG/HDL-C和LDL-C/HDL-C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脑出血性转化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溶栓治疗,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性转化组与非出血性转化组,分析脂质比值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TC/HDL-C、TG/HDL-C和LDL-C/HDL-C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脑出血性转化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TC/HDL-C、TG/HDL-C和LDL-C/HDL-C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脑出血性转化的AUC大于各单项检测。结论 脂质比值TC/HDL-C、TG/HDL-C和LDL-C/HDL-C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脑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能提高对脑出血性转化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研贞  余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51-153
目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已成共识,而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综述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影响,归纳其可能的作用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10期间与脑梗死或脑缺血、康复训练和大鼠相关文献,检索词:“cerebral ischemia or cere.bral infarction,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r physical training,rat”,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0—01/2005—10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脑梗死,康复训练,大鼠”。资料选择:纳入标准: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包含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与功能恢复影响的基础研究文章,排除标准:筛除综述类及与临床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选出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或脑缺血大鼠为研究对象的文章65篇,通过阅读摘要或全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其中17篇与综述内容关系密切,17篇论著中包含:关于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可塑性的影响8篇;关于神经功能的重组和提高3篇;相关蛋白质和基因组学的作用及其机制6篇。因论述侧重点及内容相似等原因排除48篇。资料综合:①脑梗死后的康复训练可使与梗死脑组织毗邻的脑区发生适应性可塑性改变,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星形胶质细胞增多,突触数目增加,传导功能增强,结构更精细。②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死体积的缩小,改善对侧大脑和梗死区周围的血液供应。③康复训练可明显促进脑梗死鼠肢体运动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④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多种神经保护性因子的表达,使组织修复、神经细胞及其突触再生的标志性因子表达上调。这些蛋白质因子表达上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康复训练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也揭示了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结论:康复训练可促进脑梗死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及学习记忆能力恢复,使梗死灶体积缩小,增强健存脑组织的突触可塑性,提高脑组织内保护性蛋白因子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西地那非对治疗患有勃起功能障碍的心血管患者的研究进展,讨论该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对相关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有效性。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在线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10/2006—02的文章,检索词为“sildenafil,erectile dysfunction.sexualitv.cardiovascular disease”。限定文章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Medscape数据库相关文章,限定语种为英文,检索词为“sildenafil.cardiovascular disease”。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关于西地那非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的文献并查找全文,排除与心血管疾病无关的性功能障碍研究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的实验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5篇相关文献,其中22篇符合纳入标准并仔细阅凑全文. 资料综合:22篇文献分别按照性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西地那非对心脏病患者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效用以及普林斯顿共识会的建议进行归类。 结论:大量研究文献表明使用西地那非引发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可能性相对较低,心脏病患者在治疗性功能障碍时不必过于担忧。目前有实验证明西地那非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的趋势,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莲  沈霞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0):117-120
目的: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已为人们熟知,近几年,其降脂外作用备受关注。总结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分析并探讨其非降脂作用机制,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01/2004—12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文章。检索词“statin,non—lipid effects”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4-12相关文章,限定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的机制及其应用。②对其中某一作用的实验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及重复性综述。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章58篇,排除36篇,22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4篇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的实验研究,3篇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机制及应用的分析。 资料综合: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心理健康、骨质疏松、脑卒中、神经炎症性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老年斑。这些非降脂作用与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与药理学机制密切相关。 结论: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很多非降脂作用,其非降脂作用应用于临床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与睡眠障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很高,睡眠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病率、临床表现、发生机制以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4—01/2004—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arkinson disease,sleeping disturbance,psych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 1984—01/2004—10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精神症状”。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的基础或者临床研究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标准为:①基础研究。②临床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6篇关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研究,22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对患病率进行研究的有6篇,对发病机制进行研究的有8篇,对治疗进展进行研究的有8篇.排除的4篇研究中,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22篇研究分别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大致可分为失眠、睡眠过多、深睡眠状态:发生机制可能与疾病本身的进展,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治疗以行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并结合手术治疗为主。结论:目前关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国内外磁共振成像近年来对脑梗死预后的研究出发,探讨应用不同磁共振成像序列和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早期判断的价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5-01/2004-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RI,cerebral infract,progn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85-01/2004—04的与MRI早期判断脑梗死临床预后的文献,检索词“磁共振,脑梗死,预后”,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132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其中为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并有可靠的连续观察结果和预后评分,并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文献按不同的MRI成像序列,排除其中内容重复的研究,其中27篇为MRI与脑梗死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资料综合:27篇文献共包括650余例患者,分别应用MRI对经神经内科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进行早期判断。用于脑梗死的MRI脉冲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B加权脉冲序列(T2WI)、快速反转恢复成像自由水抑制技术、弥散加权成像、脑血流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结论:综合应用各种MRI检查技术可以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比较准确的预后资料。  相似文献   

9.
番茄红素的抗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番茄红素防癌抗癌作用及其机制,为前列腺癌、消化道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03相关文章,检索词为“Lyeopene”,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00-01/2005—03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番茄红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与番茄红素的性质、分布、吸收、代谢、抗癌作用及机制相关文章,英文文献为1995年以后发表的文章,中文文献为2000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文章。资料提炼:共搜集到400余篇相关文章,入选55篇,因为这些文章能包含其他文章的内容,且发表时间为1996/2005。资料综合: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综合加以概括综述,其中番茄红素的性质、分布、代谢14篇,番茄红素抗癌作用及机制的41篇。综合结果显示,经过多项动物实验、人体细胞培养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具有明显防癌抗癌作用,它能有效地预防前列腺癌、消化道癌、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多种癌症。番茄红素抗癌可能通过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诱导细胞间隙连接通讯,调控癌细胞增殖,有活化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抑制癌细胞转移增殖因子α-TGF的遗传表达,胆固醇降解作用等机制。结论:番茄红素在防癌抗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动物实验及人群干预实验尚不够,抗癌机制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泓杰  石铁  王迅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33-135
目的: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5—12关于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pinal cord injury,drugtreatment”并限定文章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脊髓损伤,药物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临床及实验推荐用量。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8篇,排除30篇重复性研究。18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篇关于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研究,12篇关于脊髓损伤具体药物治疗的个案研究。资料综合:脊髓损伤后药物治疗包括两个阶段:急性及继发反应期,以及神经再生期。急性及继发反应期的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类、神经节苷酯、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等,神经再生期的药物治疗包括细胞生长因子、褪黑激素等。结论: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多,但仅少数几种应用于临床,大多数仍处也实验研究阶段,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其前途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探讨肺癌的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的研究中,K-ras基因与肺癌发生的关系非常密切,因而成为肺癌研究的热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2-01/2004-12 K-ras基因与肺癌发生的相关文献,检索词“oncogene,mutation,lung cancer”,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6—01/2003—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原癌基因,突变,肺肿瘤”,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括平行对照组。⑧造模前无其他施加因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或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1篇关于K-ras基因突变在肺癌中表达的实验文章,16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篇均为同一研究。资料综合:16个实验包括K-ras,p53在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表达,并对各基因在各个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表达意义进行分析。结论:尚无充分证据证明K-ras基因突变在肺癌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成瘾成因机制的理论模型及其多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乐  余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26-129
目的: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的成因机制方面的研究以及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展望,期望能对有关这一心理问题的预防、干预、矫正和治疗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相应的帮助。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roQuest Psychology Journals数据库1990-01/2005-12与网络成瘾相关的文献。检索词eInternet Addiction,Cyber Addiction,Computer Addiction,Online Addiction,Problematic Internet User。限定语种为英文。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的中国学术期刊1990-01/2005-12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网络成瘾”,限定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关于网络成瘾成因方面的研究,并对重点文献的主要参考文献进行检索追踪相关全文。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50篇。对内容重复及与主题关系较远的文章进行筛除,剩余26篇经分类整理后用于分析。资料综合:本文从理论模型建构、描述性研究和实证研究这三个层面对网络戚瘾成因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性分析。网络成瘾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认知、动机、行为、人格、社会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现有对网络成瘾成因机制的研究处于理论探讨和描述水平,实证研究特别是国内的实证研究非常少。结论:加强实证研究、验证各理论假设将是今后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趋势;同时以网络成瘾成因机制研究为基础的成熟的预防和干预方案也亟待提出。  相似文献   

13.
李军  李薇  苏杭 《大医生》2022,(1):25-27
目的 研究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4 h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统计治疗后24 h患者出现出血性转化及未出现出血性转化例数,将其分为出血性转化组(10例)和...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是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研究者试图通过多种影像学资料预测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风险,尽早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制订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分析了多种影像学方法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5.
影响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细胞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探讨细胞因子在这一生理病理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为以后针对细胞因子展开临床治疗并提高心衰临床疗效寻找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0-01/2005—12关于细胞因子的文章。检索词“cytokines factor,ventricular remodeling”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心室重构,细胞因子”。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影响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细胞因子的分类、作用和之间的相互影响。②对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的实验及l临床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55篇,排除35篇重复性研究。20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8篇关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细胞因子及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实验及临床研究,2篇关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细胞因子的综述论著。 资料综合:细胞因子在心室重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心力衰竭中已被证实有两大类细胞因子,即第一类血管收缩的细胞因子如内皮素,第二类即血管减压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许多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制约,细胞因子作用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 结论:细胞因子作用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确针对细胞因子展开临床治疗并通过诱导使之产生对身体有利作用,阻断恶性循环的发展,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脑梗死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探讨脑梗死与基因多态性间的相关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01/2005-03与脑梗死基因多态性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infarction,genepolymophysm”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01/2005-03期间的相关文章,并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脑梗死,基因多态性”。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含上述关键词的文献,然后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临床试验,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试验包含正常对照组和脑梗死组。排除综述文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主题的英文研究性文献65篇,其中5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收集到中文文献113篇,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选择有代表性的19篇中、英文文献列入参考文献。资料综合: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载脂蛋白E、纤维蛋白原、雌激素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结论:脑梗死的发病和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尽管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成果不尽一致,但对各种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国外神经干细胞和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出发,探讨海马神经干细胞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可能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5—04与神经干细胞和抑郁症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neuralstemcell,hippocampus,rat”和“depression,hippoeampus,rat”,并限定语种为英文;并手工检索2003—01/2005—02《中国临床康复》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海马,神经干细胞,大鼠”并限定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有关神经干细胞、抑郁症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章,纳入标准:①实验中涉及激素、神经递质和各种营养因子诱导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研究。②实验中涉及抑郁症时海马损伤的研究,如糖皮质激素、谷氨酸、一氧化氮等。③实验涉及中神经营养因子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排除综述类文献,对剩余文献查阅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06篇,42篇纳入标准。排除相似或重复文献27篇,共15篇文献选定为参考文献。15篇文献涉及诱导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内容有10篇,探讨抑郁症海马损伤的研究有5篇。资料综合:海马损伤是抑郁症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病理表现,这与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轴-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一氧化氮途径亢进有关;由于该途径还能够抑制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海马的自身修复能力下降,引起海马萎缩。因此抑制其亢进是预防和控制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是抑郁症治疗的关键措施。目前,利用原位诱导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治疗抑郁症更有实际意义。结论:原位诱导神经干细胞,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将可能成为治疗抑郁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学业自我设限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学业自我设限定义、相关变量和自我设限量表等的研究成果,以促进学业自我设限的进一步研究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host数据库1984-09/2005-12和ProOuest数据库1993—02/2005—09期间与学业自我设限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self-handicapping”。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相关杂志2000—01/2005-01期间的与学业自我设限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自我设限(自我妨碍)”。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是与学生学业高度相关的自我设限文章,以为实验研究类文章为主。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以实验研究类文章为主。同时包括综述性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128.篇关于自我设限方面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与学业自我设限关系不大的91篇,共37篇文献纳入分析。资料综合:学业自我设限可以分为3种类型:行为的或获得的自我设限、声称的或自陈的自我设限以及抬举他人,或者两种类型:特质自我设限和情景自我设限。与学业自我设限相关变量包括自尊、性别、情景、动机等。自从Jones首先编制出自我设限量表以来。自我设限量表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结论:在教育背景中。学生常无意识或在怀疑自己能力时运用自我设限策略。学业自我设限是一种常见的自我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雪飞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07-109
目的:总结并分析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的相关学说,综合探讨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上提供可靠的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4—01/2001—12关于运动神经元病的文章。检索词“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英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关于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3篇,排除24篇重复性研究。19篇符合纳入标准。 资料综合: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的相关学说主要包括自由基氧化、兴奋性毒性、遗传、免疫因素,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和神经微丝的损伤等,不同的发病机制假说都有各自的证据和研究进展。 结论:把不同的机制假说孤立起来单独研究,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本质,而应该努力寻找不同机制之间是否有着内在的联系,综合探讨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分析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生机制.分类和治疗方法,促进对此疾病的进一步研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5—06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文章。检索词“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casualgia等”并限定文章的语种为英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160多篇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文献53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10年内发表的文章优先。对符合标准的29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是机制不清楚的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产生和维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与交感神经的关系和有无明确的神经损伤分为Ⅰ型和Ⅱ型。临床表现以患肢疼痛和痛觉超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运动功能和营养异常等为特征。康复、疼痛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结论: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病因十分复杂、治疗极其困难,需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来探索其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