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结核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结核患者均经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其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肾髓质单发或多发囊腔23例(71.9%),常呈囊状低密度影并围绕肾盂似"花瓣"样排列;肾盏、肾盂、输尿管壁不规则增厚23例(71.9%),伴管腔狭窄或扩张;各种钙化16例(50%),以及肾脏体积增大17例(53.1%)或缩小5例(15.6%),肾外形分叶伴积水20例(62.5%)及肾功减退17例(53.1%),以及自截肾1例(3.13%)。结论肾结核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像上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肾结核的MRI表现(附1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肾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2002年6月~2004年9月12例行MR检查诊断为肾结核的病例资料,均行平扫T1WI和T2WI,其中行增强扫描8例,8例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结果:肾结核的主要表现为肾皮质变薄,肾实质内脓腔或脓肿形成并围绕肾盏排列,肾盂扩张与肾盏扩张不成比例,壁增厚;增强扫描出现空洞壁和破坏肾盂、肾盏的点、线状强化。结论:MRI是诊断肾结核良好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肾结核的CT表现。CT表现:1.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脓腔;2.肾盂、输尿管壁增厚;3.肾积水、肾皮质变薄、肾功能损害;4.斑点状、线状钙化;结论:CT对中晚期肾结核诊断具有特异性,可作为影像检查首选。  相似文献   

4.
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肾结核CT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的69例肾结核的CT表现.结果CT反映肾结核病理特征常有(1)肾髓质多发空洞或脓腔形成(88.4%),常呈囊状低密影并围绕肾盂似"花瓣状”排列;(2)肾皮质局部或普遍萎缩变薄(78.3%);(3)肾盂及输尿管壁普遍增厚(65.2%),管腔狭窄或扩张;(4)自髓质空洞壁逐渐出现的点线、蛋壳、球形或肾形钙化(34.8%).而肾脏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外形分叶、积水或积脓及功能损害是常见的继发改变.髓质肾结核常常先侵犯肾上极,再继续波及全肾.结论CT对肾结核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熟悉CT表现并密切结合临床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CT扫描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附2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26例肾结核的CT扫描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肾结核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其CT表现有肾皮质变薄,功能减弱或丧失,肾盂肾盏梗阻及实质内低密度区,肾盂壁和上段输尿管壁的增厚,肾盏及实质内的钙化。而皮质变薄,肾盏梗阻,肾盂壁和上段输尿管壁的增厚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发生在肾皮层和近肾窦各2例,CT表现均呈囊实性、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下腔静脉瘤栓,其中2例伴肾盂积水和结石。多房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4例,其中呈不规则厚壁2例、囊性部分较大实性部分较小1例、薄壁伴壁结节1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2例,CT表现为肾内实性肿块,最大径分别为2.0cm和2.5cm,边缘较光整,密度均匀,肾皮质早期增强较正常皮质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2例,CT均表现为肾盂内肿块边界不清,呈囊实性,伴结石及肾实质空洞。膀胱憩室口周围癌变1例,CT表现为膀胱憩室口周围不规则增厚,轻度增强;膀胱外翻癌变1例,CT表现为膀胱向前下翻出盆腔,耻骨联合部分分离,膀胱前壁乳头状结节,轻度增强。膀胱淀粉样变性1例,CT表现为膀胱右后壁不规则增厚,呈多个乳头状突入膀胱腔内,无增强。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地显示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部位、形态和增强特点,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征象及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及临床相关检查、追踪证实的36例肾结核,回顾分析其在CT(部分予以三维重建技术处理)扫描中的特征。结果36例肾结核中,21例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并伴有不同程度变形,且2例膀胱侧壁增厚。23例肾功能减退。25例肾皮质变薄。29例呈多发囊状低密度区且围绕肾盂排列,貌似"梅花瓣"状,1例为单发,10例增强延迟扫描见造影剂进入囊腔。18例各式钙化,其中肾自截1例。结论CT在肾结核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特性,并能客观的反映不同时期的病理基础,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肾结核治疗前后CTU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肾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及治疗后CTU影像学资料,均经MS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按肾外形改变,有无钙化,脓腔肾,肾功能改变,肾盂输尿管壁有无增厚、钙化,膀胱壁改变,有无其它位置结核,将肾结核分为早期,中晚期。结果早期肾结核(5/25例)肾外形无明显变化,实质内未见钙化影,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并强化,肾盏杯口毛糙或扩大,增强后肾强化程度正常,膀胱壁增厚强化(3例),抗结核治疗后肾盂输尿管、膀胱壁可恢复正常,肾盏杯口稍变钝,另2例阴性。中晚期肾结核(19/25例),肾外形改变,实质内不同形式钙化,增强后肾功能减退。14例行抗结核治疗,随访8例脓腔逐渐变小,6例肾逐步趋向自截。5例自截肾手术切除。结论肾结核MSCT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多种征象并存时对正确诊断价值较大,对于早期肾结核,准确认识CTU表现,给予临床提示;对于中晚期肾结核,评估肾功能受损情况及药物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CT及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CT和MRI表现,其中21例行CT平扫及增强,9例行MRI平扫、增强以及MRCP。结果: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CT及MRI表现壶腹周围含液气囊性病灶。MRCP表现为十二指肠内侧间壶腹部突出高信号囊性病灶。25例患者中合并胆胰病变CT和/或MRI表现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13例,胆管扩张及壁增厚强化8例,胰腺肿胀3例,胰周脂肪层模糊4例及渗出2例,肾前筋膜增厚5例,胰管串珠样扩张2例。结论:CT及MR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同时显示胆胰疾病引起胆管及胰腺形态学改变,有助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肾盂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癌35例,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分为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延迟期,将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表现分3型:病灶局限于肾盂内者25例;超出肾盂范围与肾实质分界不清6例;4例仅表现为肾孟肾盏积水扩张,但壁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13例病灶强化程度几乎没有改变,与相邻肾实质相比肿瘤呈低密度,14例延迟增强扫描见肾盂内不规则强化.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可提高肾盂移行上皮癌的诊断正确率,但更应重视肾延迟期的CT扫描.  相似文献   

11.
肾结核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结核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的影像表现,并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20例肾结核(累及双肾10例)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结果在20例的30个病肾中,肾实质密度不均匀29个肾,不同形态钙化15个肾,集合系统不成比例扩张积液14个肾,呈"花瓣"状排列10个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管壁增厚5个肾,对侧肾积水3个肾,肾脏形态改变28个肾,肾皮质变薄26个肾。3期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皮质期及实质期强化程度减低密度不均匀15个肾,肾盂、肾盏、脓腔壁环状强化10个肾。肾盂期,9个肾无造影剂进入集合系统及脓腔,6个肾造影剂进入肾盂、肾盏、脓腔。结论肾结核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结核病变部位、范围及双肾功能情况,可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复习了29例肾结核的CT检查所见。结果 CT检查肾结核(重点探讨临床型肾结核)依病情发展的琐阶段及相应的病理变化而出现不同的CT表现。“花瓣”状的铮低密度影及钙化是肾结核较为特征性表现,肾积水,肾功能丧失。自截肾是肾结核的晚期表现。结论 CT检查对肾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数病例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可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影像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种检查方法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术前经IVP、超声、MRI、螺旋CT检查,分析其敏感性。结果:静脉肾盂造影21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8例,可疑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3例,占52.4%。超声检查20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8例,发现肾窦分离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5例,占65.0%。MRI检查21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3例,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5例,占85.7%。螺旋CT检查28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9例,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6例,占89.3%。增强19例中1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结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的生长位置主要影响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肿瘤的生长方式是主要影响超声的诊断。无论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癌灶的发现还是定性方面,螺旋CT和MRI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优于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CT与MRI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U结合常规CT在2.0cm以下肾盂移行细胞癌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cm以下肾盂移行细胞癌31例常规CT和CTU表现,研究两种方法对本瘤检出率。结果肿瘤位于肾盂15例,肾盏9例,肾盂与输尿管交接部7例。肿瘤呈结节状充填肾盂或肾盏28例,沿肾盂表面浸润生长3例。肿瘤最大直径1.1-2.0cm,其中1.5cm以下8例,1.6-2.0cm20例,仅见肾盂壁界限性结节状增厚3例。敏感度常规CT为80.6%,CTU为90.3%;准确度常规CT为54.8%,CTU为77.4%。结论本组研究显示CTU结合常规CT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及其泌尿系成像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其泌尿系成像(spiral CT urography,SCTU)技术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7例输尿管病变患者中,结石9例、肿瘤5例、狭窄9例、畸形1例、炎症1例及输尿管瘘2例。均行螺旋CT泌尿系检查。注射对比剂后10-15min行螺旋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利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泌尿系立体图像。其中15例同时行螺旋CT平扫,10例行静脉泌尿系造影。结果 (1)螺旋CT平扫8例阴性结石清晰可见。(2)SCTU图像上,8例阴性和1例阳性结石可见其、形态、大小及扩张的肾孟和输尿管;5例输尿管肿可见局部管腔内对比剂柱变细或突然中断,管壁不光整;7例单纯狭窄可见狭窄部位管腔逐渐变细,管壁无明显增厚。2例迷走血管压迫致狭窄者均位于肾孟输尿管交界处;1例重复肾并输尿管畸形者显示双肾孟、双输尿管;输尿管瘘者显示瘘口位置、走行。结论 与普通CT及静脉泌尿系造影(IVU)相比,螺旋CT及其SCTU技术有明显优越性,可使静脉管病变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5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均行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VCTU)检查.对所获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组处理,输尿管重组方法有: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和曲面重组.结果:25 例病变中,输尿管结石15 例,输尿管癌5例,肾输尿管结核2例,双肾及输尿管畸形1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畸形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临床资料证实.VCTU能清楚显示其位置、大小、形态及输尿管梗阻扩张情况.结论:VCTU重组图像清晰,对泌尿系肿瘤、结石或其他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