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周易》思维与《内经》理论建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之一,为《内经》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思维模型和思维方式。思维模型主要有阴阳模型,五行模型及象数模型,思维方式及分为形象思维,象数思维及辨证思维。《周易》重象的思想影响于《内经》,使《内经》理论的建构重视对象的认识而轻视物质实体。  相似文献   

2.
刘荩文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12):535-537
《内经》与《周易》关系探析刘荩文辽宁中医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沈阳110032)《周易》与《内经》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二者成书时代相近,在学术思想上互相渗透,相得益彰,故有“医易相通”之说。兹将《内经》与《周易》的关系,探析如下。1《内经》的阴阳学...  相似文献   

3.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4.
蔡彦  揭西娜 《中医药学刊》2008,26(2):350-351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5.
《周易》阴阳合德,即《内经》的阴阳输应,而阴阳输应是《伤寒论》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特点,故言《周易》阴阳合德是《伤寒论》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6.
《内经》养生理论与《周易》内在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养生学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摄生、道生专篇,又有对养生的意义、原则、方法等较系统的论述,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养生之道。研究《内经》养生学不难发现,其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受《周易》哲学思想的影响。《周易》哲学思想与《内经》养生理论,有着特别密...  相似文献   

7.
王振亮 《国医论坛》1989,4(5):18-20
“阴阳”作为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成份及说理工具,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始终。而其在古典陈籍中首先体现出来的,却是懦家经典之一的《周易》。作为阴阳的原始概念——《周易》中所说的“日”、“月”及其特性,与《内经》中之“阴阳”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拟就“阴阳”从《周易》至《内经》的演变与发展,略陈管见,敬希斧正。  相似文献   

8.
《周易》取法于自然、社会,是研究“天人之际”的大原理、大法则。它是以象、数为基础,而达到哲学理论高度的。医学与易学,关系甚为密切,观诸《周易》与《内经》则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9.
《周易》为古代哲学典籍,其朴素的对立统一、动则变化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了《内经》医学理论的形成。《伤寒论》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等,结合自己辩脉辨证的经验而成书,其辨证论治体系客观地反映了《易经》的辨证法思想。现初探于后。 辩证思想 源于《周易》 阴阳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辩证法思想,是《周易》学说的核心,用以解释天时人事间的复杂关系。《系辞上》云:“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伤  相似文献   

10.
中华思想文化肇始于《周易》。《周易》内涵丰富,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小序》言:“易道之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周易》哲学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活水源头。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内经》充分汲取了  相似文献   

11.
谈《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军 《河南中医》2007,27(4):9-10
吴瑭在著述《温病条辨》时,受到了《伤寒论》的巨大影响。“近师承于叶氏,而远追踪于仲景。”“其处方也,一遵《内经》,效法仲祖。”这种影响不是对《伤寒论》的简单模仿,而是系统地继承,并在继承中加以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三焦辨证是对六经辨证的继承和发展;二、“救津液”思想是对《伤寒论》“存津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遣方用药是对《伤寒论》经方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四本《伤寒论》所据底本揭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超尘 《河南中医》2006,26(11):1-4
20世纪有四部《伤寒论》翻刻本、影印本或排印本在中医界有较大影响,它们是1912年武昌医馆翻刻本、1923年恽铁樵影印本、1955年重庆中医学会《新辑宋本伤寒论》、1959年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译释》排印本。这四部书均称据赵开美《仲景全书·伤寒论》而翻刻、影印或排印。考证后认为:武昌医馆本是柯继文依照杨守敬提供的“影钞本”翻刻的;恽铁樵本是以日本安政三年崛川济本为底本削去返点符号而影印者;《新辑宋本伤寒论》源于恽铁樵本;《伤寒论译释》本亦以恽铁樵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13.
"肾气丸"组方精谨、效专力宏、一方多证,而且完美融合《周易》神韵。作者认为"肾气丸"精韵在于揭示肾内水火同宅,两者有机融为一体,肾气源于水火所化之元气,而元气内孕元阴元阳,此乃一身所赖,亦为人身大本;水为火之主,火为水之用,水得火则温,火得水则秘,"水火合德"则"少火生气"而"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4.
痞证是《伤寒论》中的一个大证,以"心下痞,按之濡"为其主证,其证错综复杂,用药亦多为寒热并行。因此,总是令后学者难以掌握。但如果以字义及《易》理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便可以化繁为简。本文即是依此方法对痞证进行的探讨和研究。痞证取《易经》"否"卦之象,"否"卦乃"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也","否"即为闭塞之义。仲景论述痞证最详,立五泻心汤等方剂,为后学治痞之典范。  相似文献   

15.
探讨宋代医家韩祗和今本《伤寒微旨论》之外的佚文。其内容散见于明代刘纯《伤寒治例》、朱橚《普济方》、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汪机《伤寒选录》、张卿子《张卿子伤寒论》、清代陆懋修《伤寒论阳明病释》、沈金鳌《伤寒论纲目》等医著中。经比较对照有些确属韩氏佚文,从内容看有些是对《伤寒论》原文的注释,故不能排除韩祗和或著有除《伤寒微旨论》之外医著的可能。沈金鳌《伤寒论纲目》所谓的韩氏注文,大多为张冠李戴需要正本清源。有些文字尚无出处需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伤寒论》三阳病理论在艾滋病表证期的应用。方法:参考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伤寒论》三阳病理论的基本内容,从艾滋病表证期的概念提出和内涵的界定出发,探讨《伤寒论》太阳病、少阳病和阳明病治法理论和相关方药在艾滋病表证期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结果:艾滋病表证期是艾滋病人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其临床表现与《伤寒论》三阳病的基本表现有相似之处。结论:艾滋病表证期的提出,有助于临床对艾滋病的诊疗,《伤寒论》三阳病治法理论用于临床艾滋病表证期患者的治疗,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周围性面瘫发病初期特点,结合《内经》、《伤寒论》的中医理论、方法及现代临床相关报道,对早期面瘫进行探讨分析,并推测汗法在周围性面瘫发病初期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论》方证进行知识挖掘。方法采用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CPIAS)对《伤寒论》112首方剂的知识点进行量化表达。结果初步实验效果较好,机器的认识与传统《伤寒论》的认识基本相符,吻合率高达98%。结论本研究实现了《伤寒论》方证的君、臣、佐、使排序,气、味、归经规律及辨证处方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挖掘。  相似文献   

19.
谢海洲 《天津中医药》2005,22(5):353-354
介绍《中国汤液经方——伤寒杂病论传真》一书,全书共分4篇.第4篇《伤寒论约言录》为该书精华之一,是经文大家胡希恕先生数十年研究探索伤寒学的成果,对伤寒学每个章节的重要精神按病、证、方证3级层次加以总结,由博返约,条目明晰,使伤寒学纲目分明.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进行了整理研究,分析了影响煎煮工艺的一些因素如药物的加工炮制、煎药用水、浸泡、煎煮次数、特殊煎煮法及加水量、煎取量、煎煮时间,并与现代汤剂煎煮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可以为现代汤剂煎煮工艺的标准化提供一些依据,使汤剂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满足大规模煎药要求的同时保证汤剂的质量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