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升降运动。中医学中的脾与胃,是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升一降,一阴一阳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生理功能方面:一主运化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而营养周身的上升运动;一主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水谷的下降运动。叶天士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的一升一降,一运一纳,彼此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脾主升,脾健则能使水谷精微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机体的各个部分,以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胃主降,胃和则能保证消化道的通畅,水谷之糟粕得以下降排出体外。故李东垣说:“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作者以中医整体观和脏腑辨证理论为指导思想,从病因、病理、主症、廉证等方面论述了糖尿病与肝的关系,从而阐明肝主疏泻的生理功能对糖尿病的重要影响,提出了糖尿病治肝的原则与方药。  相似文献   

3.
“脏腑之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肝、脾、肺、肾五脏本属同类 ,应无优劣贵贱之分 ,其联系体现在相互间的配合协调 ,而非一脏对另一脏的支配 ,否则便不应通称为“脏” ;当心凌驾于其它脏腑之上时 ,其它脏腑只剩下十一而非十二 ,经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便不能成立 ;经文尚有“肺为脏之长”、“凡此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等论 ,与“心为君主之官”语气相同 ,但将其也列为脏腑之主显然不妥 ,“心为君主之官”亦然。依《内经》理论 ,“五中所主 ,何脏最贵” ,人体之中惟头 (脑 )类天属阳 ,居“上天宫”位 ,应夏至 ,足太阳 (三阳 )之起始 ,藏神 ,至清 ,至高 ,为人体之至尊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  相似文献   

4.
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属祖国医学中“心动悸”、“脉结代”范畴。可见于健康人,但多因心脏病变而发生。常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不安等症状,中医治疗应以辨证施治为原则。根据脏象学说的理论,从心为一身之大主、心与五脏六腑悉悉相关出发,临证中发现其它脏腑的功能障碍常可诱发或加重“早搏”。因而,注重调理脏腑气机平衡,是治疗早搏的有效手段。现举例说明并予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胆主疏泄     
本文作者从胆腑的生理,病理,证治方药等方面加以阐述,以药验法,以法验证,以证推理,立“胆主疏泄”之论,提出“胆气疏泄人体一身之气机”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葛建立 《河北医学》1996,2(4):376-378
命门独为一脏论(050011)河北省中医院外一科葛建立祖国医学对命门的认识肇始于《内经》,然其所指与后世所论迥然不同,细审探奥,经中"主""小心"等,寓意极深,给前贤以启发。自《难经》提出"左肾右命门"的理论,历涉千载,诸家所论不一,众说纷纭,今不揣...  相似文献   

7.
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脏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景岳全书·治形论>说:"诸血藏于肝而化于脾胃,精髓主于肾而受之于五脏."五脏虽各有所主,如心主血、肺主气、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但各脏功能又相互依存,如精气互化、气血相生、精血同源.性功能也是在脏腑经络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五脏六腑咳嗽的症状,一般与各脏腑的经络循行及脏腑功能有关,其咳嗽也各有特点。肺主气,司呼吸,风热犯肺,则鼻流黄涕,舌干咽燥,治宜疏风宣肺,用桑菊饮;风寒束肺,则鼻流清涕,舌淡苔薄白,治宜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方用杏苏散;若肺阴虚致咳,则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治宜养肺阴、清痰热,用百合固金汤。 心主火,脉起于心中,上挟于咽,内经云:“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又云:“夏脉者,心也……其不及,则人心烦,上见咳嗽,下为气泄”。故心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喉肿痛、喉痹。治宜清心泻火,药选导滞散加减或用玄参、黄芩、茯神、麦冬、桑白皮、牛黄清心丸等治疗。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从肺论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现代医学对IBS尚无有效、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IBS却突出了明显的优势,但中医治疗IBS,众多医家都从心、肝、脾、肾来论治,少有医家从肺来论治IBS。然若论治IBS时着眼于肺,亦可取得异曲同工之效。其理论依据有"肺主气、肺主治节、肺主行水,通调水道及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在志为悲"等。  相似文献   

10.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临床治疗多从心论治、以安心神为常法,但许多失眠病症因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夹杂,单纯从心论治却效果不佳。我院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主任认为治病宜知常达变,五脏主五志,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故失眠从脏腑论治,往往能收大功。本文从失眠的历代文献、脏腑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例举牟重临老师相关临床验案,冀希对失眠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李梴《医学入门》“脏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 ,字健斋 ,明代江西南丰人 ,具体生卒年不详 ,约生于明嘉靖年间即十六世纪 ,是一代知名的儒医。曾编撰《医学入门》(刊于明万历三年 ,即 1575年 )一书 ,该书主要特点有二 :一是将多种古人著作重新合并分类 ,提取其精华而成 ;二是以《医经小学》为主要蓝本 ,用歌赋形式写作。《医学入门》的许多正文是用歌赋形式写作 ,但又以大量注文作补充说明 ,不仅汇集了各家学说 ,而且也阐明了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脏腑”一节分“总论”与“条分”两部分 ,前者汇集了脏腑功能、主病、数目等各家看法 ,并进行了分析 ;后者则对各脏腑的功能、解剖、病…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内经》五脏主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主传化物而不藏的理论,和“五脏以藏为贵”、“六以通为用”的认识,重点就肾、肺、大肠的一些病证的治疗法则用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与各组织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用,但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病理上又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临证时决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局部病变,也不能单纯地看成一脏一腑的病理变化,而是着眼于整体进行治疗,故常常采取上病治下,下病治上;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同治和几脏并治的方法。1 上病治下,下病治上肺居上,属金;肝居下,属木,肺为气之主,原以肺金制肝木,若肝气太旺,可致肺气之清肃失调而成病。如患者,男,50岁,1997年5月初诊。半年来咳嗽不止,多痰,咽痒不舒,胸脘痞闷,情感不舒则加重,苔薄…  相似文献   

14.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而脾虚证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证候,分为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5.
督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及督脉诸穴的主治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督脉与脑、脏腑、经络的联系,论述了督脉主治病症特点,阐述督脉醒脑调神,统调脏腑,主司运动功能的重要作用,提出以督脉为纲的脊椎节段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止嗽散出自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用以“治诸般咳嗽”。温而不燥,所主之证为咳嗽咽痒,咳痰不爽,舌苔淡白,脉浮缓。对新久咳嗽,咳痰不爽者,如按脏腑分类治疗,以止嗽散合其他方剂适当配伍,疗效亦佳。  相似文献   

17.
《傅青主女科》从中医"脏腑辨证"论治,审证求因,主张补肾治本,首先提出"疏肝解郁"之法,注重培土宁心,脏腑同调,对改善卵巢功能减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傅青主女科》所载"调经"及"种子"相关论述与卵巢功能减退临床表现相似,所创方剂"益经汤"集理、法、方、药为一体,为后世制定卵巢功能减退组方提供了思路.书中明确阐述了心、肝、脾、肾脏腑在卵巢功能减退发生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8.
明代温补医家承前贤之理,形成温补思想,其重视脾肾命门,临证擅长温补之法。在其学术思想的指导下,温补医家对中风多从脏腑、气血立论,薛己、李中梓重视本虚,赵献可重真阴虚,孙一奎主血痰为本、外邪为标,张介宾主内伤非风,治疗皆以温补为主,临证通常运用补益脾肾、调理气血法,方选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并慎用风药以防伤气血,强调中风未病先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10,(12):32-33
<正>(三)辨脾病证候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运化",即转输、消化、吸收之意,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能将胃所受纳并经初步消化的水谷(饮食)精华  相似文献   

20.
三焦真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1“无形”当为“无常形”、“无别脏形”《难经》言三焦“无形”者,凡二见。《二十五难》云:“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三十八难》又云:“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可见,《难经》不仅说三焦“有名无形”,而且也说“心主”有名无形。因此,只要搞清楚《难经》为什么说“心主”有名无形,则三焦“有名无形”之本意亦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