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儿科门诊是患儿就诊的主要场所。就诊患儿的家长多表现为焦虑,急躁不安,情绪不稳,患儿对就医恐惧。我院自2000年4月从门诊中单分出儿科门诊,月就诊患儿达千人之上,因此,就门诊患儿就诊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徐天燕  来晓玲 《浙江医学》2023,45(17):1882-1884
目的 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方法在儿科门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7 月在龙游县 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 248 例患儿及家长(每例患儿对应 1 名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 理干预)和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每组 124 例。通过护理纠纷发生率、家长满意度、健康教育 评估、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心理韧性评价综合性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结果 试验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满 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儿科护理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检查配合评分、护理配合评分和治 疗配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试验组患儿心理韧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儿 科门诊综合性健康教育的开展,降低了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对提高儿科门诊护理管理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儿科门诊输液是患儿家长最常选择的治疗途径之一,且由于时间、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患儿多、流动性大、输液时间较集中、环境吵杂,患儿大都是独生子女,陪人多等特点,如何做好儿科门诊输液护理管理工作,调节患儿、  相似文献   

4.
门诊儿科治疗室是一个单纯进行治疗且人群密度较高的科室,这里,不但有不合作的患儿,还有焦虑、烦躁的患儿家长,繁忙的工作,喧闹不休的环境及复杂的人群,使患儿家长与护理人员极易产生矛盾,发生纠纷。我们针对儿科治疗室容易引发护患纠纷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儿科门诊患儿家长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和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200名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包括健康知识需求8项和健康教育方式5项.结果 患儿家长对常见病的一般特征与防治、常见病的发病原因、所患疾病防治、小儿喂养知识、预防保健知识有较高的需求,2岁以下患儿家长需求更迫切;患儿家长普遍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就诊过程中的健康教育(94.0%).结论 做好儿科门诊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促进患儿健康恢复,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在儿科门诊发热患儿家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发热是儿科门诊冬春季节常见急症。由于我国当前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热生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如何科学地治疗和养护,对于患儿疾病的康复非常关键。我们对患儿家长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帮助家长了解更多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减轻家长的压力,更好的护理患儿,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在门诊儿科输液室的实施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门诊儿科输液室的实施及效果.方法 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科室环境、治疗流程,输液中孩子的照看、疾病的预防及护理等知识的宣教.结果 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强了患儿家长的预防保健能力,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 对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其预防保健能力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是科室落实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英 《吉林医学》2009,30(12):1102-1103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的行为对患儿及家长心理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门诊就医的500例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8%的患儿及家长认为护士在工作中的行为,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影响。结论:儿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护理方法,控制一切可能对患儿及家长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帮助患儿及家长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护患纠纷,虽然没有达到经济赔偿的地步,但在不同程度影响了儿科正常工作。其发生原因是服务观念滞后、护士对患儿病情观察不及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人员不重视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就其发生原因提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技巧、输液前要进行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观察患儿病情、做好家长健康宣教工作等一系列护理对策,以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0.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之一,也是患儿治疗的重要手段。儿科门诊存在输液多、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因此,在儿科门诊输液管理中,如果护士的治疗不规范或缺乏对护患纠纷的认识,就会引起各种矛盾和纠纷,我科多年来是因为护士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服务态度、输液时的巡视与观察,还有护士的责任心不强,输错液体,漏输液体,或者与患儿家长的沟通问题等发生护患纠纷,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寻找原因,采取防范措施,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儿科门诊患者进行雾化吸入的安全护理,总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1年9月在儿科门诊治疗室进行雾化吸入的102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0例,比较两组患儿及家长对雾化吸入的知识掌握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经护理干预后的知识掌握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儿科门诊患儿及家长对雾化吸入安全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方法:完善儿科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实行弹性排班,有效分配现有的人力资源,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进行培训,采取内容及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体现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理念。结果:患儿及家长得到了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有效避免了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避免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发热儿童保健服务现状以及患儿家长对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相关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850名门诊发热患儿家长儿童保健服务健康教育需求因素进行调查。结果门诊患儿家长对发热儿童保健服务健康教育需求项目依次为发热相关知识和行为指导、育儿知识和护理、服务态度、沟通技巧、营养知识指导、早期教育指导、心理护理、护理服务效果、用药指导、保健环境等,在很需求程度上所占比例分别为98.00%、95.76%、74.94%、71.76%、71.53%、60.00%、59.76%、58.82%、46.94%、36.00%。患儿家长需求程度很高,非常需要率达95.30%。结论要充分发挥基层门诊儿童保健服务的优势,提高发热儿童家长的知识水平及应对能力,使门诊儿童保健服务成为主动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余晓芳 《农垦医学》2005,27(1):74-75
我科除了负责住院患儿的一切治疗工作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门诊患儿,还在儿科病区建立了儿科观察室,专门收治需静脉输液的门诊患儿。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儿童的心理护理日益重要。我们在为门诊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中,成功地采用了心理护理,取得了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和信赖,对促进患儿的康复和门诊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导诊当中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在儿科门诊进行就诊的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探究儿科门诊当中存在的问题,对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优质的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程度,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设立儿科门诊导诊可以帮助患者就诊有序进行,方便医生就诊,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优质的服务,建立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宇春  杜雪平  丁静  丁兰  武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96-2001
背景 儿童“看病难”是我国儿科医疗常见问题,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主要承担社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方面工作,儿童常见病诊疗处于“去基层化”状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儿科门诊势在必行。目的 了解0~3岁儿童的社区儿科门诊就诊需求,探讨其开展过程中的尚存问题,从而为增设社区儿科门诊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3-7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里河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木樨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抽取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0~3岁儿童280例。采用研究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对社区儿科门诊需求情况。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94.4%(255/270)的儿童家长认为非常需要/需要社区开设儿科门诊;若社区开设儿科门诊,92.6%(250/270)的家长愿意带儿童来就诊。目前,儿童患病后,73.7%(199/270)的家长首选到三级医院(包括儿童专科医院)就诊,20.7%(56/270)的家长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儿童家长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距离近、就诊方便(55.9%,151/270),就诊患儿少、挂号容易(53.3%,144/270)。儿童家长认为社区儿科门诊尚需解决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医生技术水平较低(77.4%,209/270)、药品不齐全(56.3%,152/270)、缺乏设备(55.9%,151/270)。61.5%(166/270)的儿童家长希望就诊时与医生交流的时间为6~10 min;81.8%(221/270)的家长认为儿童患病后应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根据病情由社区医生转诊至三级医院。结论 0~3岁儿童对社区儿科门诊的诊疗需求较大,多数家长愿意带儿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也支持分级诊疗的就诊模式,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环境、检查设备配置、医生诊疗水平、药物配备等制约了社区儿科诊疗,需要从国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不同层面解决。  相似文献   

17.
在儿科门诊的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尤为重要,它不仅能消除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障碍,缩短护患距离,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冲突,而且能取得患儿及家长的理解与配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交通的便利,儿科就医诊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输液治疗上,80%以上的家长拒绝患儿住院治疗,而选择门诊输液观察,以至于形成患儿及家长在医院停留的时间较短,与医护人员接触交流的机会减少。部分家长医学知识缺乏,导致对孩子所患疾病的治疗、预防、护理过程不清楚,对所患疾病应注意的问题了解不全面。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疾病患儿及家长的各种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就诊患儿的咳嗽礼节。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患儿及家属对咳嗽礼节的知晓度。结果患儿及家长对咳嗽礼节掌握不足;对于常见疾病传播方式知晓率低;关于咳嗽礼节的健康宣教不足。结论多途径加强对咳嗽礼节的健康宣教,提高群众对咳嗽礼节的掌握度,减少疾病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科除了负责住院患儿的一切治疗工作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门诊患儿,还在儿科病区建立了儿科输液室,专门收治需静脉输液的门诊患儿.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儿童的心理护理日益重要,我们在为门诊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中,成功地采用了心理护理,取得了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和信赖,对促进患儿的康复和门诊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