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在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检查有POP表现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POP-Q评估及盆底超声检查,均由同一个高年资的盆底专家及超声医师开展各项检查工作,进行双盲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OP-Q评分及盆底超声诊断POP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与前盆腔、中盆腔及后盆腔脱垂的相关性。结果 POP-Q评分与盆底超声诊断POP具有较高相关性,在诊断前盆腔方面相关性最好(r=0.389,P=0.000),其次为中盆腔(r=0.362,P=0.002),最差为后盆腔(r=0.264,P=0.008);肛提肌裂孔与前盆腔、中盆腔脱垂呈正相关(r=0.233,0.218;P=0.011,0.013);肛提肌裂孔与后盆腔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在诊断POP中具有较高价值,与POP-Q评分存在良好相关性,可作为POP重要辅助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会阴三维超声定量评估初产妇肛提肌裂孔形态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分娩的86例初产妇临床资料,其中52例经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34例经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组),记录两组初产妇产后6周时盆底肌张力分级及经会阴三维超声肛提肌裂孔参数,评估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张力分级与肛提肌裂孔参数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产后6周、12周经会阴三维超声肛提肌裂孔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产后6周时,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张力分级低于剖宫产组,静息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且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张力Ⅰ~Ⅲ级者静息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均大于Ⅳ~Ⅴ级者(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盆底肌张力分级与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均呈负相关(均P<0.05)。产后12周时,两组静息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均较产后6周缩小(P<0.05),产后12周两组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经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妇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7年10~12月收治的POP产妇90例的临床资料,收集产妇一般资料、影像学资料等,根据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47例)及剖宫产组(43例)。另选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女性47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并比较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经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产妇POP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缩肛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和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及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经阴道分娩组POP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87%、95.74%,剖宫产组POP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67%、95.34%,两组产妇POP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可较好显示盆底解剖结构,诊断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妇POP准确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断层成像技术(TUI)诊断产后重度会阴裂伤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应用三维腹部超声探头经会阴部扫查,重建盆底三维超声图像,对15例产后陈旧性会阴裂伤患者(病例组)及34例正常产后者(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肛提肌裂孔的结构及形态,测量静息及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以及双侧肛提肌厚度;通过TUI断层成像观察病例组双侧肛提肌肌束完整性及肛提肌裂伤程度,通过TUI断层成像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连续性,判断有无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存在。结果正常对照组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与静息状态比较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安静状态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与对照组组安静状态时比较略增大,肛提肌厚度均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与病例组静息状态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提肌厚度与安静状态时比较略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产后陈旧性裂伤患者经三维TUI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肛提肌损伤6例,右侧损伤7例,双侧均损伤3例,双侧肛提肌完整者5例;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肛门括约肌损伤,其中仅肛门外括约肌断裂8例,肛门内外括约肌全部断裂7例。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的完整性,对产后陈旧性会阴裂伤的诊断有着显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新生儿体质量对产后女性肛提肌裂孔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分娩的134例西南地区产后初产妇,按照新生儿出生时的体质量将产妇分为正常组(93例)和巨大组(41例),采用超声评估产妇肛提肌裂孔的形态和损伤情况,比较两组产妇肛提肌裂孔各径线超声检测结果、不同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肛提肌肌力情况。结果:正常组产妇肛提肌裂孔的周长(LHC)、直径(LHD)、横径(LHW)、前后径(LHAP)以及尿道中点至肛提肌的距离(LUG)明显低于巨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8,t=-5.919,t=-9.940,t=-12.621,t=-4.124;P<0.05)。正常组产妇的静息状态、缩肛状态以及Valsalva动作产后3d、42d和90d时的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低于巨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静息状态=-8.058,t=-9.794,t=-1 1.478;t缩肛状态=-9.644,t=-10.058,t=-10.794;tValsalva动作=-14.375,t=-13.462,t=-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超声在绝经后应用激素治疗女性盆底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5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66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分为激素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109例)。对比两组患者盆底3D超声特征参数(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前后径、肛提肌横径、肛提肌厚度)以及盆底肌肉力量强度。结果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绝经后进行激素治疗女性的肛提肌裂孔面积更小(OR=0.87,95%CI:0.81~0.93,P=0.002),肛提肌厚度更高(OR=2.43,95%CI:1.73~3.40,P=0.009),盆底肌肉力量强度更高(OR=1.92,95%CI:1.29~2.85,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提肌厚度与绝经后女性激素治疗周期、盆底肌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和0.19。结论 通过3D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厚度等指标评估绝经后接受激素治疗女性盆底肌肉功能变化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检测子宫全切术后女性盆底功能异常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在治疗前后3个月对其实施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检测,观察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肛提肌裂孔情况以及盆底器官的对称程度。结果:60例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共检出8例盆底器官脱垂的情况,检出率为13.33%;包括膀胱膨出4例(6.67%),直肠膨出1例(1.67%),阴道穹隆脱垂3例(5.00%)。检出肛提肌裂孔面积或前后径、左右径增加的患者45例,检出率为75.00%,其中,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的患者15例(25.00%);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增大的患者14例(23.33%);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增大的患者16例(26.67%)。检出盆底器官对称不良的患者8例,检出率为13.33%。结论:在女性实施子宫全切术后对其实施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检测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二维和三维MRI评估直肠脱垂女性盆底肛提肌形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女性直肠脱垂患者为病例组,5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进行二维和三维MRI检查。二维MRI显示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情况,三维MRI明确两组肛提肌裂孔长度(LHL)、肛提肌裂孔宽度(LHW)、肛提肌板角度(LPA)、右侧肛提肌与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R)、左侧肛提肌与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L)、肛提肌体积(LVOL)、左侧髂尾肌角度(ICA-L)及右侧髂尾肌角度(ICA-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的肛提肌裂孔形态未见异常,其中"V"形26例(52.00%),"U"形3例(6.00%),"O"形21例(42.00%)。病例组肛提肌裂孔形态:28例(56.00%)为"O"形,10例(20.00%)为"U"形,12例(24.00%)为不规则形态。病例组LHL、LHW、LPA、LSG-R、LS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LHL、LHW、LPA、LSG-R、LSG-L预测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的AUC分别为0.745、0.771、0.711、0.631、0.791。LHL、LHW、LPA、LSG-R、LSG-L取最佳界值时,患者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风险最高。结论二维和三维MRI可作为评价盆底肛提肌形态的重要工具,其中三维MRI可观察LHL、LHW、LPA、LSG-R、LSG-L的变化,对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嵇辉  石丽红 《中国妇幼保健》2023,(19):3831-3835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评估对高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1月间湖州市中心医院和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后早期高龄产妇52例为高龄组,产后早期适龄产妇45例为对照组。高龄产妇根据压力性尿失禁诊断结果进一步分为压力性尿失禁组25例,非压力性尿失禁组27例;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依据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年发表的女性尿失禁的分类及诊断标准。收集高龄组和适龄组产妇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量、孕次、产次及分娩方式。进行二维盆底超声检查,测量膀胱颈的位置、尿道倾斜角及膀胱尿道后角,计算膀胱颈的移动度。启动三维成像,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结果压力性尿失禁组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量(16.65±2.49)kg、经阴道分娩率64.00%明显高于非压力性尿失禁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组产妇膀胱颈的位置(-0.46±0.08)cm、膀胱颈的移动度(1.87±0.41)cm、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122.83±10.06)°及张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21.95±1.72)cm^(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尿失禁组产妇膀胱颈的位置(-1.71±0.42)cm、膀胱颈的移动度(2.28±0.46)cm、张力状态下尿道倾斜角(40.05±5.36)°、尿道旋转角度(34.86±4.69)°、膀胱尿道后角(130.59±10.73)°(149.31±18.06)°、肛提肌裂孔面积(18.85±1.53)cm^(2)(25.62±2.08)cm^(2)均明显高于非压力性尿失禁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张力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及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是高龄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静息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张力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及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在高龄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P<0.05);其中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最高(AUC=0.941),灵敏度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二维和三维盆底超声定量能够较好地评估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和功能变化,静息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张力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POP患者28例,进行妇科检查、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动态MRI检查,分别进行HMO分度、PCL分级,将两者的测量数据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OP体格检查诊断结果:阴道前壁膨出27例,子宫脱垂27例,阴道后壁膨出19例。HMO分度诊断结果:膀胱膨出23例,子宫脱垂26例,直肠膨出15例。PCL分级诊断结果:膀胱膨出24例,子宫脱垂26例,直肠膨出13例。妇科检查位点与动态MRI测量点的相关性:Aa、Ba、C、Ap、Bp临床测量5点与动态MRI测量相关点均呈正相关。在诊断POP方面,HMO分度与POP-Q分期诊断前、中、后盆腔脱垂的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分别为:K=0.291、0.650、0.414;PCL分级与POP-Q分期诊断前、中、后盆腔脱垂的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分别为:K=0.364、0.650、0.443;两种方法均显示出诊断前盆腔一致性弱,中盆腔、后盆腔一致性中等。在诊断脱垂程度一致性方面,HMO分度与POP-Q分期诊断前、中、后盆腔脱垂程度的Kappa检验结果分别为:K=0.030、0.150、0.279,一致性均差;PCL分级与POP-Q分期诊断前、中、后盆腔脱垂程度的Kappa检验结果分别为:K=0.486、0.552、0.443,一致性均中等。结论动态MRI能够准确评估POP,对评估中盆腔脱垂更敏感,在进行POP分期时,使用PCL分级法较HMO分度法更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尿动力学特点,了解盆腔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53例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采取1996年国际节制协会公布的盆腔脏器脱垂评估分类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ve examination,POP-Q),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尿动力学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制定的标准,对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分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53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中,合并压力性尿失禁为38例(Ⅰ型压力性尿失禁为18例,Ⅱ型为12例,Ⅲ型为8例)(71.7%,38/53),混合性尿失禁为5例(9.4%,5/53)。结论盆腔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密切相关。尿动力学检查在对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指导治疗方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或子宫托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00例,根据所选取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64例)和子宫托治疗组(36例)。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中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既往有无手术史(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中盆腔器官POP-Q分度、病程、合并心脏疾病及合并肺部疾病均为影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发病年龄较大、POP-Q分度较重的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而病程较长、合并心肺部疾病的患者多选择子宫托治疗。结论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或子宫托治疗与患者的发病年龄、POP-Q分度、病程以及合并内科疾病因素有关,中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较重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而病程较长或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更倾向于子宫托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的168例POP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应用POP-Q分度法及POP生活质量问卷(P-QOL)对患者POP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其术后1年复发情况,并应用Cox风险模型分析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患者治愈率为94.05%(158/168),术后1年复发率为12.50%(20/160)。POP患者术后1年POP-Q分度为Ⅲ~Ⅳ°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OP患者术后1年脱垂严重程度、个人关系、健康状况、生活状况、角色、体力、社交、情绪、睡眠等方面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经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疾病严重程度为Ⅲ~Ⅳ°、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 cm是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疾病严重程度为Ⅲ~Ⅳ°、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 cm是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备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以降低POP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POP-Q分度为Ⅲ~Ⅳ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应用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行盆底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以POP-Q分度及电生理技术检测阴道张力、压力和盆底肌力作为客观评价指标,以阴道无肿物脱出为主观治愈指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5±4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5±7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4±1.5)天,随访3~18个月,治愈率为94.4%,主观治愈率100%。结论: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能全面重建盆底功能,手术操作安全、微创,近期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后第1周与第7周开始Kegel训练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在提高盆底肌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汉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68例足月阴道分娩的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34例.研究组于产后第1周开始Kegel训练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对照组则于产后第7周开始进行锻炼,均锻炼1个月.对比两组产后3个月、6个月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后3个月、6个月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t=3.53~4.65,均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6个月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法0度比例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13、4.19,均P<0.05),而Ⅰ度比例、Ⅱ度比例低于对照组(Ⅰ度:χ2值分别为3.89、3.97,均P<0.05;Ⅱ度:χ2值分别为3.75、3.69,均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6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96、6.25,均P<0.05).结论 产后第1周开始Kegel训练进行早期盆底肌肉锻炼有助于改善盆底肌力,从而能够明显减轻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通补片悬吊在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3月于该院采用普通补片悬吊术进行治疗的26例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POP-Q分度、PFIQ-20评分、SF-36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POP-Q分度、PFIQ-20评分、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普通补片悬吊在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中的疗效较佳,对于改善患者的疾病及生存状态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肌力、肌电值及疲劳度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1-10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中老年POP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于我院就诊的其他无盆底功能障碍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收缩力和阴道横截面肌力)和电生理指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肌电值和疲劳度)。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和阴道横截面肌力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和肌电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POP患者盆底支持力明显低于其他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这不仅表现在盆底肌力方面,即便在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电生理指标方面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OP患者的主韧带和阴道前壁组织中Ⅲ型胶原总量及其代谢标志物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情况,探讨Ⅲ型胶原代谢改变与POP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POP患者和因子宫良性病变行手术治疗的非POP患者各13例,术中取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Ⅲ型胶原含量,用ELISA法测定PⅢNP含量。结果:POP组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的Ⅲ型胶原含量较对照组低,PⅢNP含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OP患者韧带和盆底筋膜组织Ⅲ型胶原含量减少可能是由胶原降解增加引起的,负面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强度和弹性,从而导致PO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减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发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至12月汉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45例,A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B组在A组基础上行肌电刺激治疗,并对比两组治疗后其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 B组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及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3.95、2.86、2.86,均P<0.05);B组治疗后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法(POP-Q)0度比例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P<0.05),而Ⅰ度、Ⅱ度比例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5、5.89,均P<0.05),B组尿失禁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P<0.05);治疗3个月、9个月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法(PFDI-20)评分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96,均P<0.05).结论 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进而有助于提高其生活水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中盆腔脏器脱垂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15年1~6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例中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尿情况、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应用POP-Q系统评估手术前后解剖恢复情况。结果 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200~260 min,术中出血量为80~300 m L。术后POP-Q分度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盆底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月及3月随访时C点测量值均在-6 cm以上,客观治愈率为100.0%,主观治愈率87.5%。结论改良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能较好地恢复阴道正常轴向和长度,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稳定等优势,是治疗中盆腔脏器脱垂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