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正>小儿急性肠炎是儿科的常见病,近年来,笔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肠炎4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小儿急性肠炎的患儿7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6个月2014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小儿急性肠炎的患儿7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6岁;病程33岁,平均1.6岁;病程35 d,平均3.3 d。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6个月  相似文献   

2.
<正>功能性腹泻属于功能性肠病的一种,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其病因尚不明确,且无器质性病变的依据,西医对此暂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对此采用健脾益气、温中散寒法,运用中药内服与外敷治疗40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功能性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9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功能性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982岁,平均50.7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082岁,平均50.7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081岁,平均51.2岁。入选患者诊断均符合功能性腹泻罗马Ⅲ标准及中医"泄泻"病诊断,其中中医"泄泻"病诊断参照《中医内科  相似文献   

3.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吊线风"、"口眼歪斜"等。该病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50例,并与常规针刺120例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162013年4月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1669岁,平均(35.1±11.5)岁;病程169岁,平均(35.1±11.5)岁;病程155 d,平均(12.5±7.5)d;伴耳后痛42例。治疗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1755 d,平均(12.5±7.5)d;伴耳后痛42例。治疗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1770岁,平  相似文献   

4.
<正>掘蒜是下蹲屈膝体位的劳动,易挤压损伤腓总神经。2008年5月2012年7月我们运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掘蒜引起的腓总神经损伤6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9例,女33例;左侧28例,右侧34例;年龄202012年7月我们运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掘蒜引起的腓总神经损伤6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9例,女33例;左侧28例,右侧34例;年龄2030岁8例,3130岁8例,3140岁21例,4140岁21例,4150岁18例,5150岁18例,5160岁11例,60岁以上4例;病程10 d  相似文献   

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以上腹疼痛或不适、餐后饱胀、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心及反流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其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且复发率高。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76例均为2010年8月2013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212013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2165岁,平均(43.3±4.5)岁;病程365岁,平均(43.3±4.5)岁;病程372个月,平均(13.8±3.4)个月。对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348岁,平均35.3岁;病程4 d48岁,平均35.3岁;病程4 d10个月,平均16 d;其中伴颈前肿块、耳鸣、耳痛12例,伴发热9例;血清T3、T4升高  相似文献   

7.
<正>褥疮又称压迫性溃疡,是缺少活动的老年人、外伤截瘫、偏瘫等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笔者依据民间验方制成紫红生肌膏外敷治疗本病5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溃疡期褥疮住院患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62012年12月溃疡期褥疮住院患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672岁,平均(34±12.5)岁;病程1072岁,平均(34±12.5)岁;病程1067d,平均(29±8.7)d;由于中风偏瘫或外伤骨折等病而长期卧床41例,糖尿病等疾病引起9例,其他2例;发生部位:骶尾部33例,背部12例,足踝部7例。患者至少一处符合Ⅱ、Ⅲ度褥疮诊断标准[2]。  相似文献   

8.
<正>选择1998年1月2001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服毒自杀患者78例,男19例,女59例,男女之比为1︰1.3;年龄112001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服毒自杀患者78例,男19例,女59例,男女之比为1︰1.3;年龄1176岁,平均30.89岁;未婚17例,已婚61例;文盲6例,小学20例,中学47例,高中3例,中专2例;农民66例,工人4例,干部4例,无职业4例;服  相似文献   

9.
<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等。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冬春季和气候骤变时多发,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我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鸡胆口服液佐治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112例,年龄114岁,平均8.6岁;病程114岁,平均8.6岁;病程130 d,平均12.5 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27例,女29例;对照组56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是小儿最常见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常有卡他症状及咽部充血、扁桃腺肿大、鼻塞等症状。我科对2012年5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炎琥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炎琥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12月我科就诊的患儿8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明确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12月我科就诊的患儿8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明确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5岁25例,65岁25例,610岁10例,1110岁10例,1114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32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2例均为本院门急诊患者,其中男75例,女57例;年龄162011年12月本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32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2例均为本院门急诊患者,其中男75例,女57例;年龄1657岁,平均35岁;病程1d57岁,平均35岁;病程1d5年,平均2年;初发98例,再发结石者34例。132例均为急性发作期,均经B超检查、腹部X线  相似文献   

12.
<正>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额颞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合并脑疝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2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额颞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合并脑疝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277岁,平均59.5岁;术前头部CT提示血肿均位于基底核区,血肿大小6077岁,平均59.5岁;术前头部CT提示血肿均位于基底核区,血肿大小60120 mL,平均为80 mL,血肿破入脑室8例;发病后和入院时均有意  相似文献   

13.
<正>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笔者通过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痹痛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3年8月在门诊治疗的10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男67例,女33例;年龄242013年8月在门诊治疗的10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男67例,女33例;年龄2465岁,2465岁,2435岁28例,3635岁28例,3650岁61例,5150岁61例,5165岁11例;病程1 d65岁11例;病程1 d3年。1.2治疗方法自拟痹痛汤,组方:白芍60 g、威灵仙30 g、鸡血藤30 g、丹参20 g、当归15 g、续断10  相似文献   

14.
<正>经皮椎间孔镜下应用TESSYS技术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对其他微创技术无法处理的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能处理。本院自2012年1月6月,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经与术前比较,提示近期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76月,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经与术前比较,提示近期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765岁,平均39.5岁,均  相似文献   

15.
<正>脂溢性脱发又称男性型秃发、雄性激素性秃发、弥散性秃发,是青春期后头额、颞、顶部进展缓慢的秃发,男女两性均可发生,但以男性患者更为常见。临床本病患者往往伴有头部皮脂溢出较多、头皮屑多、毛发干枯、瘙痒等症状[1]。脂溢性脱发的治疗较为困难,至今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于2011年5月2012年12月以复方土槿皮汤加减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33例,女17例;年龄182012年12月以复方土槿皮汤加减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33例,女17例;年龄1855岁;病程0.555岁;病程0.55年;有明显家族史者  相似文献   

16.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女性多发,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临床表现为以双手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本病归于中医学"尪痹"范畴。我院对风湿免疫科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外敷配合TDP烤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风湿免疫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050岁为发病的高峰,临床表现为以双手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本病归于中医学"尪痹"范畴。我院对风湿免疫科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外敷配合TDP烤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风湿免疫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070岁,平均58  相似文献   

17.
<正>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是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在发病一段时间后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位于内踝上方的皮肤。我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109例,我们对其中的58例采用手术加施肤宁外用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1月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109例,我们对其中的58例采用手术加施肤宁外用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患者109例,年龄462013年1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患者109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6.4岁;治疗前1个月未接受其他治疗,术前彩超检查或静脉顺行造影排除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及动静脉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其中男26例,女32例;对照组51例,  相似文献   

18.
不同牵引方法对颈椎病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资料和方法  颈椎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100例。甲组男61例,女39例;平均年龄55岁,其中≤29岁8例,30~39岁14例,40~49岁22例,50~59岁42例,≥60岁14例;病程7d~35年,平均8年;颈型10例,神经根型58例,交感型6例,椎动脉型18例,脊髓型8例。乙组男6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0岁,其中≤29岁6例,30~39岁13例,40~49岁21例,50~59岁44例,≥60岁16例;病程1d~30年,平均7年;颈型12例,神经根型60例,交感型5例,椎动脉型17例,脊髓型6例。临床表现皆以颈肩臂背痛,头痛头晕,恶心,耳聋耳鸣,视物不清,四肢活动不灵,麻木不适,胸闷、心慌、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9.
<正>眩晕以头晕眼花伴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晕倒为主要临床表现,在临床中多见于中老年人,又以女性为多。我们采取艾灸配合中西药治疗眩晕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2例(排除恶性肿瘤),男27例,女35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15岁,70岁以上32例,5069岁19例,3069岁19例,3049岁8例,29岁  相似文献   

20.
<正>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外伤导致的双侧大脑半球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162012年4月收治的外伤导致的双侧大脑半球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1652岁,平均32.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0 min52岁,平均32.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0 min2 h;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均≤8分;入院头颅CT检查均存在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按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依次纳入双额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