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Ⅰ期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单纯性肛瘘Ⅰ期切除缝合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单纯性肛瘘Ⅰ期切除缝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Ⅰ期切除缝合治疗65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愈合时间为7—25d,随访1年,均未有复发。结论Ⅰ期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肛瘘栓治疗单纯性肛瘘,与传统术式进行临床研究,探讨治疗肛瘘的新方法。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肛瘘栓瘘管填塞术,对照组采用单纯性肛瘘切除或切开挂线术,观察治愈率、复发率、术后并发症、肛门自控功能评价、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形态等来评判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尿潴留、Wexner评分及肛门形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肛瘘均治愈。治疗组在治愈率、复发率及术后尿潴留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栓治疗单纯性肛瘘具有痛苦轻、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基本无后遗症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26-3627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湿润烧伤膏在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治疗,试验组采用康复新液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好,术区疼痛减轻,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结论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换药采取康复新液联合湿润烧伤膏,患者疼痛明显减少,创面愈合时间缩短,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袁勋佇 《临床医学》2003,23(11):12-13
目的 :比较肛门挂线疗法、肛瘘切除 (或切开 )术、肛瘘挂线缝合术、肛瘘切除一期缝合术四种手术方法治疗肛门瘘管的疗效。方法 :对 480例肛门瘘管病例分别采用肛瘘挂线疗法、肛瘘切除 (或切开 )术、肛瘘挂线缝合术、肛瘘切除一期缝合术四种手术方法治疗并进行比较。结果 :肛瘘切除一期缝合术、肛瘘挂线缝合术治愈时间明显缩短 ,与其他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而且疤痕小、肛门能保持或基本能保持原形、功能良好。结论 :肛瘘切除一期缝合术、肛瘘挂线缝合术优于其他两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为温和灸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45例。常规对照组术后仅进行常规处理,温和灸治疗组予以温和灸长强穴、白环俞及创面局部各30min,观察术后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4天创面愈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可缩短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将100例低位复杂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术治疗,以治愈率、愈合时间、后遗症发生率作为主要的观测指标。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1.36±7.67)d,对照组为(32.41±10.39)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5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可以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保护肛管括约肌的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LIFT术,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1d、3d、7d伤口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控便能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价、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控便能力恢复(FI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LIFT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物补片瘘道内口填塞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补片瘘道内口填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总有效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分泌物情况、复发率、疼痛评分、肛门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P0.05);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周创面分泌物评分、疼痛评分、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生物补片瘘道内口填塞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疗效确切,可降低手术创伤性,促进创面愈合,有助于提升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化管生肌膏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的效果。方法将5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术后用自拟化管生肌膏换药,对照组术后用生肌玉红膏换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渗液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21 d,治疗组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21 d,治疗组的创面分泌物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 d,治疗组的创面分泌物pH高于对照组,肉芽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化管生肌膏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有加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肛瘘切开挂线术在高位单纯性肛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肛瘘切开挂线术,观察组实施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95.7%(44/46),观察组为93.5%(43/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 d疼痛、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1个月肛门失禁严重指数(FISI)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具有与肛瘘切开挂线术相同的效果,但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降低术后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肛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虚挂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虚挂对口引流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实挂线疗法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情况与复发情况。结果 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术后均无复发。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术后创面疼痛程度、肛门功能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挂对口引流术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保护肛门功能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实挂线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油膏纱条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用红油膏纱条换药,对照组用凡士林纱条换药,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红油膏纱条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2007~2011年本院对126例低位肛瘘患者采取切除一期缝合疗法和切除敞开引流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2011年对126例低位肛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82例,女44例;年龄18~71岁,平均40.5岁;病程2~13年,平均2.8年;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98例,低位复杂性肛瘘28例。126例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切除一期缝合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清热法联合手术治疗肛瘘的疗效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按肛瘘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从术后第2d开始口服自拟双花黄芪汤,对照组无口服给药。疗程4周,治疗前后从术后疼痛、创面分泌物、创面愈合等方面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P0.05)。且在改善术后疼痛、创面分泌物、创面愈合等方面,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清热法联合手术治疗肛瘘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疼痛、水肿、渗出等术后并发症,是促进肛瘘术后愈合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换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手术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到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换药的观察组和油纱布敷料换药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渗液维持时间及第1—第3天的疼痛程度,以及术后第2、第7、第14天创面面积.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第2、第3天换药后创面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渗液维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第7、第14天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换药,能减轻患者术后换药疼痛,缩短换药时间,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国内外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肛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目的:分析改良式脱细胞真皮基质内口缝合外口引流修复新疆维吾尔族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维吾尔族连续性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40例,以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良式脱细胞真皮基质内口缝合外口引流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引流修复治疗. 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瘘管闭合时间、治愈率及疼痛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试验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表明改良式脱细胞真皮基质内口缝合外口引流修复可促使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愈合,可以明显缩短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但结果缺乏多中心随机大样本临床对照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将92例患有超低位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直肠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与括约肌间切除技术联合术。结果治疗组患者超低位直肠癌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应用腹腔镜与括约肌间切除技术联合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莫匹罗星纱条对肛瘘术后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治疗组以莫匹罗星纱条换药,对照组用雷夫诺尔纱条换药。比较两组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面积、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面积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匹罗星纱条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郑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3804-3805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混合痔并低位肛瘘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同期行肛瘘切除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照组单纯行肛瘘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8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及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2.9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混合痔并低位肛瘘患者同期行肛瘘切除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其临床效果比单纯行肛瘘切除术更显著,术中情况稳定,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国内外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肛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目的:分析改良式脱细胞真皮基质内口缝合外口引流修复新疆维吾尔族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维吾尔族连续性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40例,以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良式脱细胞真皮基质内口缝合外口引流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引流修复治疗。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瘘管闭合时间、治愈率及疼痛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改良式脱细胞真皮基质内口缝合外口引流修复可促使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愈合,可以明显缩短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但结果缺乏多中心随机大样本临床对照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