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中,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单阳家庭HIV感染者ART的依从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湖南省邵阳市和郴州市146对HIV单阳家庭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与配偶关系以及对抗病毒治疗的认知和态度;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146对HIV单阳家庭中,感染者平均年龄(42.47±12.13)岁。单阳家庭阴性配偶对HIV感染者早期治疗的接受率(95.9%)高于HIV感染者(87.0%)(χ2=7.393,P=0.007),接受治疗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治疗可以延缓发病、预防配偶感染。结论 HIV单阳家庭配偶双方对ART的接受率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抗病毒治疗知识的了解及配偶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配偶告知与检测,对减少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艾滋病病毒(HIV)配偶间传播风险的影响,为改进单阳家庭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9对HIV配偶抗体阳转夫妻(简称阳转家庭)和114对单阳夫妻(简称单阳家庭)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配偶告知与HIV检测服务的情况。问卷信息录入Epidata 3.1软件,用SPSS 15.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单因素相关分析,α=0.05。结果阳转家庭阳转方3个月内得知配偶阳性的比例为69.72%(76对),低于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83.33%(95对)(χ2=5.771,P=0.016)。阳转家庭先证阳性方回答自己检出阳性后,配偶在1个月以内和3个月以内接受HIV检测的比例分别为42.20%(46对)和48.62%(53对),低于单阳家庭的62.28%(71对)和76.32%(87对)(χ2分别为9.955和16.287,P分别为0.002和0.000)。结论配偶在3个月内接受告知服务和接受HIV检测,有利于减少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感染者对早期治疗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浙江、湖南部分地区的HIV单阳家庭感染者进行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对于早期治疗的认知和态度等。结果共调查HIV单阳家庭感染者207人,平均年龄为(39.8±9.9)岁,早期治疗的可接受率为71.5%(148人),影响其接受早期治疗的因素为:认为早期治疗可以延缓疾病发展、认为早期治疗可以预防配偶感染和配偶支持治疗,优势比(OR)(95%可信区间)分别为2.04(1.30~3.19)、5.69(2.22~14.63)、3.40(2.12~5.48)。结论 HIV单阳家庭感染者对早期治疗的可接受性较高。对于早期治疗的认识、配偶态度和医生的宣教,是接受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盈江县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其配偶的感染状况,以及相关行为变化。方法选择云南省盈江县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新发现已婚有配偶的HIV感染家庭,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4-5月期间对接受调查家庭的配偶双方开展面对面调查。结果 150个接受调查的家庭中,艾滋病双阳和单阳的家庭分别为72家和78家。150个家庭的首证感染者以性途径感染为主,占90.7%;首证感染者在确证感染HIV前,86.0%的人回答从来不用安全套,确证后单阳家庭安全套使用率从11.5%上升到90.5%,双阳家庭安全套使用率从16.7%上升到58.8%;通过对新发现HIV感染家庭的配偶感染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比值比(OR)=13.64,95%可信区间(CI):1.8~103.14]和确诊前配偶发生过临时性行为的家庭(OR=12.85,95%CI:4.84~34.10),其配偶更易HIV阳性。结论新发现HIV感染者在确证感染后,配偶间的危险性行为明显降低。因此,及早检测发现HIV感染单阳家庭,是减少HIV家庭内配偶间性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沈阳市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已婚男男性行为者(MSM)的配偶告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获得2014-2016年沈阳地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阳性已婚MSM配偶告知的相关信息,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配偶告知的相关因素。结果 524例HIV阳性MSM参加调查,其中已婚有配偶者占21.9%(115/524),配偶HIV感染率为12.2%(14/115)。总体阳性已婚MSM自报的配偶告知比例为62.6%(72/115),其中配偶HIV阳性者的告知比例为92.9%(13/14),而配偶HIV为阴性/未明确状态的告知比例为58.4%(59/1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报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HIV[调整比值比(aOR)=0.23,95%可信区间(CI):0.07~0.70)]、近6个月未与配偶发生性行为(aOR=0.24,95%CI:0.10~0.60)、梅毒现症感染(aOR=0.30,95%CI:0.11~0.79),是阻碍配偶告知的关联因素;配偶HIV阳性(aOR=11.10,95%CI:1.37~90.21)是促进阳性已婚MSM配偶告知的关联因素。结论沈阳地区阳性已婚MSM配偶告知状况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诸多阻碍告知因素,建议出台完善配偶告知相关政策或法规,以降低HIV通过MSM向普通人群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了解使用互联网交友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最近1年HIV检测现况和抗病毒治疗意愿。方法于2011年11月,通过MSM交友网站招募MSM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并采用SAS 9.2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393名MSM完成问卷调查,319人年龄在30岁以下;322人学历在大专及以上;342人未婚;310人性取向为同性恋。381名MSM被问及若检测出HIV抗体阳性会怎样做时,有55.6%(212/381)表示会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最近1年HIV检测率为32.8%(129/393)。在做过检测的129名MSM中,53.5%(69人)因担心自己有感染HIV的风险而去做检测,62.0%(80人)的检测地点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0.0%(77人)表明结果阳性时愿意接受抗病毒治疗。最近1年未做过检测的264名MSM中,53.4%(141人)认为自己没有感染HIV的风险而未去做检测,其中51.1%(135人)表明若检测结果阳性愿意接受抗病毒治疗。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认为自己有感染风险"可能是检测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0.14,95%可信区间(CI):0.08~0.25)]。结论本次调查的互联网交友的MSM,最近1年HIV检测率不高,"是否意识到自己有感染HIV的风险"可能是其影响因素,超过一半的MSM对抗病毒治疗态度较为积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HIV单阳家庭夫妻双方生命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和健康调查简易问卷(SF-36),对夫妻双方进行生命质量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阳性方生理健康(PSS)得分(68.61±16.36)分,心理健康(MSS)得分(64.52±17.29)分;阴性方PSS(79.11±15.60)分,MSS(78.24±15.52)分,其中在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PSS及MSS,HIV单阳家庭阳性方得分低于阴性方及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H、VT、SF、MH及MSS领域,阴性方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阳家庭中阳性方未出现HIV感染临床及合并症状,感染后夫妻关系好是PSS得分的保护因素;感染后夫妻关系好是MSS得分的保护因素。单阳家庭阴性方年轻和高收入是PSS得分的保护因素;高收入和感染后夫妻关系好是MSS得分的保护因素。结论 应关注单阳家庭阳性方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加大对单阳家庭阳性方的关怀和支持。建议定期做好单阳家庭的随访与健康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基本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儿童、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未成年子女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生活、学习、就医和就业支持等情况。结果共计调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1823名,≤14岁者占85.0%(1550名),其父母中至少一方死亡占28.6%(453/1585),父母中至少一方感染HIV的占97.7%(1546/1582)。112例HIV感染儿童中,母婴传播感染的占83.0%(93例),年龄均≤14岁;经性途径传播13例,占11.6%,年龄在15~17岁间。24.1%(434/1802)儿童的家庭为低收入户,最近一年仅有12.7%(230/1807)儿童获得过生活救助金,学龄儿童中未上学者占7.1%(69/970)。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最近一次生病未看医生的占26.1%(455/1746)。48.6%(53/109)HIV感染儿童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是自认为身体好没必要治疗,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分别占39.2%(20/51)、23.5%(12/51)。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学习、医疗和就业指导需要得到关注和支持,应继续加大资源投入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艾滋病单阳夫妻中阴性配偶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率,判断夫妻间性传播水平,为制定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开放性队列,每6个月随访1次,收集人口学、高危行为特征等信息,采集血样进行检测。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97对单阳夫妻中4例阴性配偶阳转,HIV新发感染率0.69/100人年[95%可信区间(CI):0.02~1.36/100人年]。COX模型分析结果:阳性方"不愿意使用安全套"(HR=2.149,95%CI=1.278~6.680)、不用安全套时阴性方"不能拒绝性行为"(HR=8.650,95%CI=2.219~13.719)、阴性方安全套低效能(HR=1.356,95%CI=1.177~11.078)、阳性方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R=6.923,95%CI=1.850~27.372)、阳性方病毒载量水平未查者(HR=4.059,95%CI=1.541~12.951)和≥100拷贝/mL者(HR=1.201,95%CI=1.648~10.963)是感染HIV危险因素。结论金华市单阳夫妻阴性配偶新发感染率较低。预防控制夫妻间艾滋病传播关键应定位为夫妻双方,规范阳性告知,推广安全套的持续性使用,进一步提高阳性配偶的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服药依从性,定期监测病毒载量水平,保证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艾滋病病毒(HIV)阴性配偶(单阳阴配)高危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云南省13个美沙酮门诊所有HIV阳性服药人员的固定性伴,并通过HIV阳性检测筛检出阴性者,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包括人口学特征、知识知晓率及高危性行为等数据,并对高危性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阴性配偶上次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占74%;接受过性病、艾滋病免费咨询和HIV检测的较高,分别为90%、92%;但接受过性病检查治疗的仅有28%。无小孩是其不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OR=0.197)。结论 HIV阴性配偶发生性行为时高危性行为明显,易受HIV传播直接受害,特别是没有小孩的少数民族女性,应加强对HIV阴性配偶的强化干预,加强安全套的推广使用,以降低配偶间性行为HIV传播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存活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未进行结核病检查的原因。方法选择北京、云南、广东和四川部分地区,对2011年有过随访但未进行结核检查的病例开展问卷调查。结果4个省11地区共调查病例3579例,其中7例为既往已报病例(重卡),实际调查病例3572例,平均年龄为(33.7±11.9)岁,未进行结核检查的主要原因为“自觉无任何不适症状”(26.3%)、“随访时不在本地”(23.6%)和“距离较远去检查单位不便”(10.2%)。吸毒人群因羁押、异性性行为途径感染的病例因担心信息泄露后遭遇歧视,也是未能接受结核检查的重要原因。结论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机构需建立良好的合作转介机制,强化宣传和病例管理,减少歧视,促进病人主动、及时进行结核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2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中,HIV阴性配偶的阳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7—12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单阳家庭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HIV单阳家庭的基本信息、配偶间性行为信息、原阳者的治疗信息、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并对阴性配偶进行采血检测其HIV抗体阳转情况。结果共随访单阳家庭3850户,阴性配偶3850人,其中HIV抗体阳转17人,2012年驻马店市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HIV阳转率为0.44%。按原阳者性别分层,分别得到原阳者为男性的女性配偶阳转的危险因素为:近一年夫妻性生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比值比(OR)=31.176,95%可信区间(CI):6.617-146.884,P〈0.0001]。原阳者为女性的男性配偶阳转的危险因素为:近一年夫妻性生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OR=37.859,95%CI:10.058~142.504,P〈0.0001),近一年夫妻性生活频次〉2次/月(OR=5.875,95%CI:1.200~28.771,P=0.0289),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OR=5.983,95%CI:1.213~29.503,P=0.0280)。综合来看,家庭内配偶间HIV传播的影响因素为:近一年夫妻性生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OR=32.557,95%CI:11.772-90.042,P〈0.0001),近一年夫妻性生活频次〉2次/月(OR=5.630,95%CI:1.775-17.854,P=0.0033),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OR=4.895,95%CI:1.536-15.606,P=0.0073)。结论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阳转率较低,仍需要加强安全套的宣传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Outlined is our experience with couples in whom the male was bo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seropositive and a haemophiliac who underwent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RT) in order to attain family goals while minimizing the risk of HIV transmission. We report their demographics, attitudes towards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ART performance and outcomes. The study included HIV serodiscordant couples (n = 11) who underwent ART at a university-based infertility practice from August 1997 to May 2002. Prior to treatment, couples prospectively completed a survey regarding their demographics and attitudes towards assisted reproduction. All couples underwent ART and pregnancy outcomes were analysed.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were fully employed, college-educated, in good health, married and motivated to have a child while minimizing the risk of HIV transmission. Eleven couples underwent 25 cycles of ART [19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cycles; five frozen embryo transfer cycles; and one oocyte donation cycle] resulting in nine successful pregnancies. The ongoing/delivered pregnancy rate per initiated IVF cycle was 42.1% per embryo transfer. Eight of 11 (72.7%) couples achieved a successful pregnancy. More than half (six of 11; 54.5%) the couples conceived during their initial attempt. Four of nine (44.4%) pregnancies were multiple gestations, including three sets of triplets. All female recipients tested seronegative for HIV at 3 and 6 months post-embryo transfer. All delivered babies (n = 8) tested seronegative for HIV at birth and 3 months postpartum. Four pregnancies are currently ongoing. ART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HIV serodiscordant couples with haemophilia who desire to have children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vir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5.
HIV guidelines increasingly recommen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initiation at a higher CD4 level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se evolving standards are translated into routine clinical care has not been evaluated in Argentina. During October 2012, we conducted an online survey among Argentinean HIV clinicians to assess their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toward ART initiation and its potential use for HIV prevention. Of the 280 physicians included, 61% would prescribe ART at CD4 ≤500 cells/µL for asymptomatic patients. Although, only 11% would recommend ART irrespective of CD4 cell count, 72% would do it for serodiscordant couples, and 75% for sex workers. Most participants agreed that they would consider earlier initiation of ART if transmission risk exists, and that expansion of ART could help decrease HIV inciden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large proportion of Argentinean HIV care providers are willing to adopt the recently updated Argentinean guidelines recommending earlier ART, especially when high HIV transmission risk exis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艾滋病病毒I型(HIV-1)抗体阳性夫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该人群HIV感染和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1990—2006年艾滋病疫情资料,对其中HIV-1抗体阳性夫妻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全省共报告117对(234例)HIV-1抗体阳性的夫妻。其中农民或农民工占52.1%,主要是婚外异性性行为和婚内性行为感染,分别占38.5%和37.6%。一方有高危行为,另一方只有婚内性行为的夫妻占76.1%。38.5%的感染夫妻通过临床可疑检测发现。发现11例经母婴传播感染儿童。结论一方婚外性行为感染后经夫妻间性传播,是浙江省HIV-1抗体阳性夫妻感染和传播的主要方式。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流动人群的高危性行为干预,促进一方感染后的及时检测发现和夫妻间行为干预,减少该人群的感染来源和家庭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非沪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发现和临床就诊行为的特征。方法收集和整理杨浦区历年(2001-2012年)报告的非沪籍HIV/AIDS病人的相关资料,采用回顾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其人口学特征、病例发现方式、临床就诊行为特征。结果非沪籍HIV/AIDS病人中,以男性、青壮年、已婚为主要特征,江苏、安徽、新疆籍病人较多。58.9%(162/275)的非沪籍HIV/AIDS病人在医疗机构就诊时被确诊感染HIV,大多因肺部疾病就诊;71.2%(47/66)的死亡非沪籍HIV/AIDS病人,其发现方式为"其他临床就诊者"。结论应加大对内科门诊(呼吸内科、急诊科、结核科等)就诊病人的HIV抗体筛查力度,同时深入开展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对于早发现、早治疗HIV/AIDS病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天津市2010年和2011年经自愿咨询检测(VCT)点检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天津市2010年和2011年各VCT点求询者的个案信息,以及通过VCT点上报的所有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个案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和2011年,天津市各VCT点接受咨询检测人群的HIV检出率分别为0.46%(34/7 472)和0.55%(62/11 367)。求询者男性多于女性,且男性求询者的HIV检出率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20~39岁年龄组人数居多。有男男性行为史、注射吸毒史、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史、母亲阳性史的人群均为HIV检出率高的人群,其中有男男性行为史的求询者中HIV检出率最高为3.34%(59/1 767)。2010年经VCT点发现的HIV/AIDS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数的中位数为420.50个/μL,2011年为448.00个/μL。结论 VCT点是天津市发现HIV/AIDS病人的重要窗口,应在男男性行为人群、注射吸毒者、HIV/AIDS病人配偶及固定性伴中加强VCT的宣传干预,以提高上述人群高危行为后的HIV咨询检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