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血降脂汤对高脂血症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中的一个早期改变。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标志。大量研究显示积极调脂治疗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而积极调脂治疗后急性冠脉事件的减少十分明显且出现早,与轻微的粥样斑块消退不成比例,提示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有关。本研究旨在观察活血降脂汤治疗对血脂异常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引起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对心脑血管等靶器官造成损害.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不仅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有参考价值,并有利于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降压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减退,而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在日常应用的降压药中,应选择降压作用明确,并对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迟心肌肥厚、延缓肾功能恶化及不加重脂质代谢紊乱和不增高血糖等作用。本文对各类常用的降压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影响及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质,如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等,其中,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这类胆固醇被氧化以后会损伤血管内皮,从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损伤以后,内皮下层组织暴露,血液中增高的三酰甘油和“坏胆固醇”等脂质就会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变硬。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ndothelial ysfunction)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键,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现拟对TIA患者行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分析血管内皮功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肥胖儿童已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样病理改变,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其早期表现。已有证据显示,脂肪组织起源的血浆蛋白对血管内皮功能有直接效应,包括瘦素、脂联素、白介素-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等。该文旨在探讨是否脂肪组织与血管之间存在脂肪细胞一血管调节轴,直接调控肥胖儿童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推测脂肪细胞因子可能是连接脂肪组织含量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脑心通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NO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均高于对照组,ET-1、hs-CRP、IL-8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表评分(NIHS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能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运动减少等。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冠状动脉事件增加的危险因素,同时,血小板的聚集在心血管的发病中也起着很大作用。最近十几年来,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医学界通过对血管机能、生理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血管壁上有很多的物质、因子,参与了身体各个脏器的功能活动。内皮是血管壁内侧覆盖的…  相似文献   

9.
余永树 《健康必读》2006,5(9):28-3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硬化斑块指数衡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测定肱动脉内径代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患病组36例,对照组40例.结果 患病组,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硬化斑块指数(Plaque index,PI)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患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P<0.01),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存在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香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物(PAI)、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用香丹(对照组)和银杏达莫联合香丹(治疗组)分别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各35例,连续2周,观察2组患者的t-pA、PAI、N0、和ET的变化。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可通过扩张心脑血管,舒张血管平滑肌、抗血小板聚集等机制,调节NO、ET、t-pA、PAI代谢失衡状况。结论银杏达莫具有良好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联合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肥胖儿童已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样病理改变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其早期表现。已有证据显示 ,脂肪组织起源的血浆蛋白对血管内皮功能有直接效应 ,包括瘦素、脂联素、白介素 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等。该文旨在探讨是否脂肪组织与血管之间存在脂肪细胞 -血管调节轴 ,直接调控肥胖儿童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进而推测脂肪细胞因子可能是连接脂肪组织含量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慢血流惠者58例,正常对照组41例,造影前应用高频超声测定血管内皮功能的主要指标(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胆固醇、血清脂联素,共分为三组。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内皮功能FMD、NMD与正常对照组及AC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SF组FMD、NMD与脂联素呈正相关。结论CSF患者存在内皮功能紊乱,CSF患者的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  相似文献   

14.
内皮功能正常的动脉在血流增加时因一氧化氮(NO)的释放而扩张,而内皮功能异常的动脉在血流增加时这种反应下降或消失,这种内皮细胞依赖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的下降称为内皮功能障碍(ED)[1]。V ita等[1]发现存在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因素的病人甚至还没有检测到AS时就已经存在ED了,而且ED不仅在AS开始直到后期出现临床症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而且还是预测诸如猝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晴雨表。因此,防治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至关重要。目前,对VEC机能障碍主要的治疗策略如下[2]:⑴缓解内皮…  相似文献   

15.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对脑血管的损害,主要是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和脑出血等。那么,长期高血压为何会致脑血管病呢?原来,长期高血压可使脑血管的管壁发生营养不良变化,管壁变硬变厚,管腔狭窄,同时血管内膜损伤,内皮功能失调,使脂类物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这样就会使脑血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损伤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以前 ,血管内皮仅被认为是维持血管壁结构、分隔血液和组织的血管内层组织。随着一些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发现 ,血管内皮作为重要的具有高度活性的代谢和分泌器官被重新认识 ,并出现了“内皮生物学”这一新的学科 ,使血管内皮在许多疾病中的作用被重新评估。急性肺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病症 ,也是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最严重后果 ,常可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我们对血管内皮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1.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内皮细胞是血管紧张度的主要调节者 ,它通过释放一些因子 ,如内皮源…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功能与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Furchgott和Zawadzk报道兔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血管内皮除了具有天然屏障作用外,还具有十分活跃的代谢与内分泌功能,可以合成和分泌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内皮素和NO、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PDGF-β)及控制白细胞粘附与移入的表面粘附分子等。血管内皮细胞既是感应细胞又是效应细胞,能感知血液中的炎性信号、激素水平、切应力、压力等信息,同时通过释放活性物质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以维持血管系统的稳态。许多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均可以导致内皮功能损伤,而内皮功能损伤又常伴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本文就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功能损伤机制及检测指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13-914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血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的血清TNF-α、 CRP、 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TNF-α、 CRP、 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周后,两组的血管内皮功能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血管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炎性因子表达,抑制炎性反应,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不良反应少,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香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物(PAI)、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用香丹(对照组)和银杏达莫联合香丹(治疗组)分别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各35例,连续2周,观察2组患者的t-pA、PAI、NO、和ET的变化。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可通过扩张心脑血管,舒张血管平滑肌、抗血小板聚集等机制,调节NO、ET、t-pA、PAI代谢失衡状况。结论银杏达莫具有良好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选高脂血症患者44例为治疗组,同期与之相匹配的血脂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ET-1)、血脂,采用肱动脉血管超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组ET—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1周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T-1已明显下降、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显著增强(P〈0.05);治疗后8周TC、TG、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ET-1进一步降低,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结论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受损,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