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毒(HIV)感染后,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进一步使其它病原体侵入,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尤其是HIV感染的中、晚期(ARC及AIDS期)并发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颇多。据不完全估计,我们在坦桑尼亚达市莫西比利医疗中心艾滋病专科门诊,1996年4月~12月建立门诊病历的158份HIV感染者的病历中,有40例为ARC期,35例为AIDS期,其中不同程度的口腔真菌感染为46例,占中晚期HIV感染者的61%以上。其中运用鹤草芽粉治疗12例,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临床治疗观察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体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振坤  吕维柏 《中医杂志》1995,36(4):208-210
我于1992年2月至1993年9月期间,赴坦桑尼亚从事艾滋病课题的临床研究工作,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近5千例次,取得了一定疗效。深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明显优势,并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艾滋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一种全身性虚损性疾病。中医药对该病的无症状带毒者(AC)、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以及AIDS各期的治疗,必须从辨证论治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3.
自1987年至今,中坦合作运用中医药治疗逾千例、上万人次艾滋病毒(HIV)感染及艾滋病(AIDS)患者,特别是2004年在坦桑尼亚抗病毒药治疗推广之前,中医药治疗对坦桑尼亚HIV/AIDS患者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初步掌握了HIV/AIDS发病及演变规律,总结出清热解毒、清化湿热、疏利化浊、凉血化瘀、补益气血、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等一系列中医治法,进行了多种中药复方治疗观察.现将承担第七阶段合作(2006年10月-2008年6月),运用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45例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非洲坦桑尼亚用中医药试治艾滋病的过程中,曾应用中药治疗14例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举两例介绍如下。例1 M.Y,男,49岁,坦桑尼亚人。已离婚。观察病例号29号。初诊日期:1989年6月6日。患者皮肤发痒1年,偶有发热,腹泻,乏力,时有下肢浮肿,检查ELTSA(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以症状性HI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收治。在用药期间,  相似文献   

5.
金生宝胶囊治疗22例HIV感染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材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标准从 1 998年 6月至 1 2月 ,我们在非洲的坦桑尼亚首都 Muhimbili医疗中心艾滋病专科门诊对 2 2例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进行了金生宝胶囊的临床观察。所有病人均为坦桑尼亚人 ,治疗前均经过 ELISA(Wellcozyme和 Behring两种方法 )确诊为 HIV感染者 ,并同时测定免疫功能。2 观察方法所有病人均为门诊病人 ,由从事过艾滋病临床工作的医生负责发药和进行病历记录。2 .1 治疗前后进行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对比 ,3个月为 1个疗程 ,用美国 Beckton- Dickinson公司的单克隆抗体试剂及流式细胞光度扫描仪 Facscan检测…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桂华 《中医杂志》2004,45(7):515-516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诊断为AIDS及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的患者分4个证型进行中医药临床治疗.结果:受治艾滋病患者中有52例出现全身症状或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总有效率为86.7%.结论:中医药治疗AIDS及ARC,确实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且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1987年至今,中国与坦桑尼亚两国政府签订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坦桑莫西比利国立医院承担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及疑难杂症的合作项目.20多年中,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缓解艾滋病的临床症状方面[1,2].本研究旨在通过20年的艾滋病诊疗,整理生存十年以上的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评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艾宁颗粒主要成分为:黄芪、枸杞子、三七参、茯苓、甘草,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补中之功,适用于气阴两虚型艾滋病HIV感染者.现将2009年临床观察的18例生存期超过10年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彭勃  郭会军  刘学伟 《中医杂志》2008,49(2):142-143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人体从HIV感染到AIDS发病,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多达13~21年,大致经过3个时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艾滋病期。其中,无症状HIV感染期持续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目前大量的无症状HIV感染者不适宜抗病毒治疗,至其发展至艾滋病期才给予抗病毒治疗。根据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学术思想,我们把此期作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切入点,并于2005年11月-2006年11月以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分层,分别用益气养阴法、温补脾肾法和清热解毒法对166例无症状HIV感染者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6O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桂华 《中医杂志》2004,45(7):515-516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诊断为AIDS及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的患者分4个证型进行中医药临床治疗。结果;受治艾滋病患者中有52例出现全身症状或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总有效率为86.7%。结论;中医药治疗AIDS及ARC,确实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且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文献为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全面检索Pub Med、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中心及CNKI、维普、万方和CBM数据库(截至2013年4月)。自行设计资料提取表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质量评价工具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个试验评价为低风险偏倚,其他均为高风险偏倚。艾灵颗粒与安慰剂比较(2个试验,120名受试者)结果显示:CD4细胞计数增加:MD95.47,95%CI:(41.52,149.4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MD4.80,95%CI(2.63,6.96)。湘A2联合传统治疗与传统治疗联合安慰剂比较(2个试验,120名受试者):CD4细胞计数增加:MD42.92,95%CI:(4.92,80.86)。艾灵颗粒联合传统治疗与传统治疗联合安慰剂比较(5个试验,334名受试者),CD4细胞计数增加:MD60.82,95%CI:(27.00,94.65)。纳入试验无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结论部分中草药如艾灵颗粒等在艾滋病的治疗中表现出潜在优势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试验的质量较低和中草药治疗的异质性较大,需要慎重解释结果并在将来的研究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以免疫系统损坏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人类对HIV普遍易感,艾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本院自2006年2月开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本文选择用2006年2月~2010年2月20例HIV/AIDS患者进行4年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宁颗粒及中医辨证治疗坦桑尼亚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坦桑尼亚的坦桑莫西比利国立医院中坦传统医学中心的艾滋病门诊患者,临床观察50例HIV/AIDS服用艾宁颗粒的疗效,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症状积分,并检测体质量、免疫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有较明显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乏力、皮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体质量保持稳定。CD4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艾宁颗粒可能会改善HIV/AIDS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免疫功能,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艾灵颗粒对HIV感染者免疫功能、病毒载量的治疗作用,以探讨艾灵颗粒对HIV感染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艾灵颗粒口服治疗,为期12个月,每3个月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5+RA表型比例,每6个月检测病毒载量。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改善明显,疗后9个月、12个月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赵晓梅  吕维柏 《中医杂志》1996,37(8):499-500
艾滋病临床是一组复杂的众多组织器官受累的证候学表现。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去认识,并能灵活辨证施治本病和各种机会性感染,这对从事艾滋病临床的医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坦桑尼亚Muhimbili医院研究治疗HIV/AIDS病人近8年,用中医药治疗近千例病人,并对其中437例完整病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艾滋病不同于一般传染病和急慢性疾病,在病机转变、证候表现、辨证施治上具有其独特之处。如能掌握这些规律和特点,对深入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可以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研究自拟温肾解毒复方治疗脾肾阳虚型HIV/AIDS患者,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HIV/AIDS患者来自本院2012~2015年艾滋病门诊或住院患者。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4  相似文献   

16.
林肯医院针灸诊所自1982年以来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复征(ARC)的患者。在过去五年内,已有200多例病人接受了针刺治疗。最近6个月对20多例病人应用了专门设计的中药处方。每一例病人都由大型医疗中心作出诊断,而且其中大多数病例按西医常规进行了定期的随访。艾滋病是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有关并牵涉到其它辅助因素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这些辅助因素可能包括饮食,先天体质、紧张和滥用药物毒品等。免疫系统的实际状态是由这些因素和人体正气是否和调所决定的。单纯的病毒接触传染说不能解释艾滋病的所有表现,因而一些  相似文献   

17.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属热带气候,特别是沿海地区常年湿热,为疟疾流行高发区。笔者在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市莫西比利国立医院中医艾滋病门诊工作期间,接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45例,在治疗观察3~18个月过程中,该人群疟疾感染发病率达90%以上,并且疟疾反复发作导致贫血、变态反应、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l mmunodeficiency Virue,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本院从2005年9月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至今已进入第3年,累计治疗HIV/AIDS患者428例。经过精心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均  相似文献   

19.
祝静 《北京中医》2007,26(1):3-4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流行病。全世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流行病学、预防医学、治疗学和传统医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和突破,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十几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着药源丰富、药价低廉、毒副作用少的优势,在有效保护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方面临床疗效确切;中西药协同治疗可起到对西药减毒增效,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机体免疫重建等作用。2004年以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从最初的5个省扩展到2006年的14个省,并制定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等一系列技术文件,科学、规范、有序地在全国推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2005年5月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领导下,该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其间发挥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三家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的中医药技术和人才优势,将艾滋病的关怀治疗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治疗经验和学术成果。为此,我们特从2006年12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北京地区工作总结暨学术交流会”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组成本栏,以期对广大医务工作者防治艾滋病工作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梅毒、艾滋病(AIDS)在孕产妇中的流行现状,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方法:对2008~2011年产前检查门诊和住院分娩的5623例孕产妇常规开展梅毒和HIV初筛,初筛阳性者分别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和HIV试验确诊。结果:梅毒阳性孕产妇31例,阳性率为0.55%;HIV阳性孕产妇6例,阳性0.11%。对梅毒和HIV阳性孕妇进行干预治疗,干预治疗后阳性孕妇新生儿梅毒阳性2例、HIV阳性1例,母婴传播率分别为14.3%和33.3%。结论:孕期进行梅毒和HIV常规筛查可及早发现梅毒和HIV感染,积极干预治疗,可有效阻断梅毒和HIV在母婴间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