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对策。方法对1997年12月至2007年12月经CT/MR检查证实并作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病例有20例出现了并发症占46.5%,其中分流管堵塞12例,合并切口感染3例,颅内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合并硬膜下血肿2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脑积水V-P分流术后分流管堵塞是与术式相关的主要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脑室-腹腔分流术应用于脑积水的治疗已近100年,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仍有多种并发症发生,分流管堵塞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4%~58%,可发生于分流术后任何时间,因堵管再手术者占总再手术者的82%。回顾我院2000—2008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82例,发生分流管堵塞22例,其中腹腔端堵塞9例,经再次手术重新肝膈间隙放置并三针固定法治疗后效果满意,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3.
我院近年来遇到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罕见情况的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1,患者,男,62岁。因发现脑囊虫病口服药物治疗前在外地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应用国产分流管,术后分流管梗阻并发感染,取出分流管后在我院抗感染治疗。连续3次脑脊液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阴性后经对侧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个月后分流管自腹壁处脱出约10cm,患者因经济条件差不同意更换分流管。硬膜外麻醉下行分流管腹腔端植入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临床应用研究 ,对脑积水脑室 -腹腔分流术术式改进前后临床效果作出评价 ,确立一种手术方法并探讨减少并发症的途径。方法 确诊脑积水且需行脑室 -腹腔分流术 ,术中采取右上腹腹直肌旁切口或腹穿针打通腹壁全层两种方式中之一置分流管于腹腔内 ,常规脑室端、皮下置管。结果 两种术式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前者术式术后腹部不适反应持续时间长 ;后者手术过程简便、时间短、术后腹部不适反应持续时间短 ,但后者术式有 3个腹腔端分流管位于腹膜外未进入腹腔 ,术后出现皮下积液 ,其中 2例脑脊液切口漏 ,另 1例右胸局部皮肤感染 ,皆经修正手术治愈出院。结论 改进后的脑室 -腹腔分流术术式临床应用中可以人为采取措施减少并发症 ,术式先进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脑室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室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26例脑积水患者进行脑室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有无并发症。结果术后感染1例,分流管阻塞1例,其余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脑室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美玲  宋兰玲  陈婕 《江苏医药》2007,33(5):539-539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是公认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为充分发挥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优点,避免其不足,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我们对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技术改进,并自行研制了脑室-腹腔分流微创腹腔穿刺器(专利号:20051003846.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治疗慢性继发性脑积水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本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48例慢性继发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基本恢复正常33例(68.8%),明显好转6例(12.5%),轻度改善7例(14.6%),无变化2例(4.1%),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复查CT显示脑室缩小45例、无缩小3例;术后出现分流管堵塞5例、感染2例、腹痛1例、分流泵外露1例、硬膜下血肿1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慢性继发性脑积水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无手术禁忌证的前提下越早手术效果越好,术后并发症多为分流管堵塞、感染及过度分流等。  相似文献   

8.
邱修辉  罗毅 《江西医药》2006,41(8):554-55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应用。方法所有脑积水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的摆放及观察。结果26例首发患者均顺利于肝脏膈面放置引流管腹腔端,并固定在镰状韧带上.术后近期无并发症。结论电视腹腔镜技术使分流管的腹腔端在直视下放置,有利于控制管端的位置.放置肝膈面.可避免引流管腹腔端包裹堵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种以自制穿刺针针行腹腔反麦氏点穿刺方法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接受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脑积水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经术后随访示分流管阻塞和术后感染均为4.08%,较文献报道少。结论 以腹部反麦氏点穿刺替代开腹手术置管有创伤小、恢复快;感染机会小,不易被大网膜包裹;腹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熊浩锋  程强 《中国药业》2012,21(13):77-77
目的观察运用腹腔镜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效果。方法选取脑积水患者23例,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的摆放。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将分流管置入右肝上间隙,并固定于镰状韧带,且术后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临床应用研究 ,对脑室—腹腔分流术腹穿置管的临床效果做出评价。方法 :确诊脑积水且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中选择右上腹腹直肌旁切口或腹穿针打通腹壁全层两种方式之一置分流管于腹腔内。结果 :两种术式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前术式术后腹部不适反应持续时间长 ,后者手术过程简便 ,时间短 ,术后腹部不适反应持续时间短 ,但后术式有 1例腹腔脏器损伤、3例分流管腹腔端位于腹膜外未进入腹腔 ,皆经修正手术治愈出院。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腹穿置管的方法临床应用中虽有许多优点 ,但风险也不容忽视 ,临床应用还须谨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微创脑室-腹腔(V-P)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脑积水患者21例采用微创V-P分流术.确认其脑室端放置成功后,在腹腔镜监视下于左下腹经腹直肌行腹腔穿刺,分流管腹腔端经特制的V-P分流微创腹腔穿刺器侧槽插入腹腔并导入盆腔,腹腔镜下按需调整至满意位置.V-P分流管腹腔端进入腹腔长约10~15 cm,末端置于盆腔.结果 手术时间 45~60 min.术后总有效率95%以上.21例患者随访2~28个月,出现并发症1例.结论 微创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较传统开腹手术疗效好,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方法治疗脑积水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疗效。结果 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感染3例,腹腔端梗阻1例,过度分流2例。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有确定疗效,但是临床有一定的并发症,通过改善手术技巧,可以减少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感染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术后并发症重在预防,充分的术前准备、改进手术技巧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1998年3月至2004年2月,共对21例肾上腺肿瘤患者施行了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切除患者肾上腺及其肿瘤。左侧13例,右侧8例。其中无功能腺瘤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例,皮质醇增多症7例,嗜铬细胞瘤4例。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第一天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天数5.7天,平均手术时闻130min,术后随访3个月~3年,无严重近期、远期并发症。结论 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闻短、并发症少、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是肾上腺手术的首选方法。术者操作娴熟,熟悉腹腔镜下解剖标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72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应用改良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对照组应用传统脑室外引流术+腰椎穿刺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无颅内感染病例;继发交通性脑积水1例,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痊愈。对照组颅内感染6例,经抗感染治疗后5例痊愈,1例死亡;继发交通性脑积水6例,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好转,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能够减少颅内感染,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房间隔(AS)穿刺途径行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卵圆孔途径行介入封堵 失败后改经AS穿刺途径完成PFO封堵的21例患者为AS穿刺组,取同期经卵圆孔途径行介入封堵术的30例PFO患 者为对照组。观察PFO封堵术的有效封堵率、并发症、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 经导管PFO封堵术 的成功率为100%。AS穿刺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78.0 min±13.4 min vs. 49.2 min±11.9 min)。2组患者术 中及术后3 d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18个月,AS穿刺组存在1例严重残余分流,有效 封堵率为95.2%,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主要研究终点事件(卒中、周围血栓栓塞、死亡)和次要研 究终点事件(新发房颤、心肌梗死、PFO相关的再次住院、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 随访期间内2组间无缺血事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房间隔穿刺和卵圆孔常规途径行PFO封堵术的 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无缺血事件的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可作为常规途径失败后较为安全的一种技术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5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后3个月左右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28例,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致残率为37.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恢复良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植物状态与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积液及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感染、分流过度和分流管阻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明显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