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应用改进的多导联系统研究心功能运动试验时,经76例冠心病人的观察,基本解决了极量与次极量运动中心电图基线稳定性,并筛选出阳性率较高的导联数5个与最佳导联位置(CM4、CM5、CM7、CC5、V5),为国内此项检查标准化、改善诊断条件、提高阳性率、发挥国产仪器潜力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科技人员健康体检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析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33例健康体检者应用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时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及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结果阳性12例,可疑阳性23例,阴性198例。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大,阳性检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运动试验参考标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学者以冠脉造影结果为依据,提出了许多评价心电图运动试验的参考标准.本文对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实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 冠心病组为41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7±6.5(42~71)岁.对照组为41例正常人,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4±6.0(40~67)岁.试验方法 全部采用踏车试验,对照组用极量负荷(1200~1600kg·m/min),冠心病组用次极量负荷(700~900kg·m/min).在运动前、运动中每增加10次心率及达到次极量时和运动后2、4、6分钟记录心电图,每个导联描记5次心跳,终点为达到预计心率或出现心绞痛等不能坚持运动的症状.采用12个常规导联和CM_5导联.用氯化银电极片固定.  相似文献   

4.
文献报告运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清心肌酶谱升高 ,同时还伴有胸痛。临床上需与运动诱发的急性心肌梗死鉴别。作者测定了 2 6例次极量运动平板试验达标冠心病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动态演变 ,旨在探讨运动对血清心肌酶学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 门诊及住院检查运动平板心电图且愿意接受血清酶学检查的患者 (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3周后及陈旧性心肌梗死 ) 2 6例 ,年龄 45~ 69岁 ,平均 5 6.7岁。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标准按北医三院次极量运动方案 ,应用北京美高仪公司运动平板 ,每级运动 3 min,总运动时间 5 62± 2 17s,直至达次极量心率 (次…  相似文献   

5.
国内目前大多数动态心电图使用的是双极3导联系统(如CM1、CM5、MaVF组合),需用7个电极。对于心律失常的检测,3导联系统大致还能解决临床需要。但在“动态”条件下,检测以“ST”段下移为主要表现的缺血事件,其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近年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应用趋势增加。1994年美国Mortara公司推出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  相似文献   

6.
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QTc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在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 QTc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观察 174例患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有无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并测量 QTc离散度。结果 :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 70例 ,其 QTc离散度明显增大 ,而且 70 %出现心律失常。而阴性组 Q- T离散度不增大 ,仅 2例出现房早。结论 :QTc离散度可以作为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预测心律失常的一个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7.
万俊杰  张莉 《心电学杂志》2004,23(4):231-231
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胸痛1年,再发1周就诊。临床诊断:胸痛原因待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前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心率79次/min,大致正常心电图。采用Bruce运动方案次极量运动实验,运动至3级8min时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伴大汗,不能耐受,心率下降。监护心电图可见V1、V3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2~0.3mY。突然出现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又转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  相似文献   

8.
运动诱发心绞痛伴ST段快速改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爱萍  张伟 《心电学杂志》1999,18(4):230-231
患者男性,54岁.因阵发性胸闷痛半月,加重3天就诊.胸闷痛多发生于劳累时,无放射痛,一般持续3~5min,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既往无高血压史,有吸烟史.临床疑诊为冠心病.使用美国美林公司产M-9500型活动平板仪行心电图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作亚极量负荷运动,目标心率141次/min.运动前心电图(图1左)示:窦性心律,心率88次/min,除V_2导联ST段稍抬高0.5mm,其他导联ST-T未见明显异常.运动至2min时,患者胸闷、气促、胸骨后隐痛、脸色苍白,同时STv_1~v_3分别抬高2.3、2.1、1.8mm,ST aVR.抬高1.6mm,ST_1、Ⅱ,aVL、aVF、V_5、V_6分别压低1.9、2.0、0.8、1.0、  相似文献   

9.
活动中的心电监护多用来探测ST段改变,最常用的是双极导联CM5,因此比较CM5与常规心电导联诊断ST段改变的优劣极为重要。本文以运动试验作为诱发心内膜下缺血的模式,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作为诱发透壁缺血的模式,研究两组病人在导联CM5及常规导联上的ST段改变。组Ⅰ:均为严重冠状动脉病患者(指一枝或多枝大冠状动脉管腔小于正常管腔的70%,运动末期ST段下降>0.5毫米者)共30例(男24,女6),平均年龄54岁,经患者同意作踏车运动试验,50转/分,每三分钟增加工作负荷一次,心率增加10次/分,至引起心绞痛或室性阻搏或ST段下降>3毫米或血压下降或虚脱为止,并采用喷水式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极量运动时血压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2月~2015年7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82例和健康体检者(正常组)54例。观察高血压患者亚极量运动时血压变化,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运动前血压、脉压及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等因素与亚极量运动收缩压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血压组亚极量运动收缩压较高[(190±13.2)mm Hg vs.(136.7±15.3)mm Hg,(1mm Hg=0.133k Pa)P0.05],上升幅度较高[(39.0±12.1)mm Hg vs.(21.7±10.4)mm Hg,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运动前收缩压、ba PWV及脉压与亚极量运动收缩压线性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极量运动时血压升压反应高于正常人,其亚极量运动收缩压与运动前收缩压、ba PWV及脉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国内目前大多数动态心电图使用的是双极3导联系统(如CM1、CM5、MaVF组合),需用7个电极.对于心律失常的检测,3导联系统大致还能解决临床需要.但在"动态"条件下,检测以"ST"段下移为主要表现的缺血事件,其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近年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应用趋势增加.1994年美国Mortara公司推出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10个记录电极集中于前胸(即Mason-Likar改良的电极放置方式),为了避免肌肉运动引起的干扰,将原来Wilson系统的肢体电极移置于躯干接近肢体部位(图1).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心肌梗死后踏车运动试验与Cox模型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肌梗死晚期踏车运动试验有关变量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距梗死的平均时间3个月。在5~7年的随访中,采用Cox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Cox单因素分析示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ST段压低的导联数、运动中的高峰心率、心率血压双乘积、血压增值、年龄等与心脏意外有关(均为P<0.05),运动持续时间、终止负荷、做功量、运动诱发的心绞痛、R波振幅阳性、QTc延长等与心脏意外无关;Cox多因素分析示年龄和血压增值是预测远期心脏意外的重要变量。结论老年人心肌梗死晚期进行踏车运动试验是预测远期心脏意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平板运动试验(TM)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DSE)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记录12导联ECG。TM心率达到次极量水平,用示波器持续观察ECG变化,并及时记录。DSE为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每公司体重从5μg/min及40μg/min)与两维超声心动图(UCG)显像相结合,到壁运动异常作分析。结果 3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47.4%、73.7%、86.  相似文献   

14.
次极量运动试验对预激与心肌梗死图形的鉴别意义唐韵运,郑林预激综合征部分患者心电图中的负向δ波酷似心肌梗死的Q彼,使一些预激综合征被误诊为伴有心肌梗死(心梗)。我们对预激伴心梗图形的患者于严密监护之下行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可以使酷似心梗的负向δ波缩...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 3 0 0 0余例亚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 ,发生 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均抢救成功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46岁。主因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来院就诊。一般情况好 ,常规 12导联心电图未见异常改变 ,而申请平板运动试验。次日 ,按平板运动试验常规对患者处理。在运动中 5′12″时 ,运动试验 2级 ,出现偶发室性早搏 (PVS) ,并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VT) ,心率为 2 45次 min。立即终止运动 ,患者意识丧失。给予平卧位、吸氧、含硝酸甘油 ,尖端扭转型(VT)持续近 5 0s后终止 ,恢复窦性心律 (SR) ,意识恢复。VT发生…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1岁。胸闷2年,胸骨后阵发性疼痛2月,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休息后可缓解,伴气短、心悸,加重1天。24h动态心电图诊断为ST-T改变,未给特殊治疗,于2天后夜间突然猝死。此图为3通道24h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各导P-QRS-T顺序发生,房率81次/min。图1:P波在CM5、aVF导联直立,CM1倒置。QRS波:CM5呈qRs型,R波逐渐变低,是QRS波心电阶梯现象,aVF导联呈Rs型,CM1呈QS型。ST段:无明显偏移。T波:CM5、aVF导联正立,CM1倒置(图略)。P波:CM5、aVF导联直立,CM1倒置,P-R间期0·19s。QRS波:CM5、aVF导联呈qRs型,R波电压明显增高,C…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活动平板试验探讨健康体检吸烟者与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92例健康体检吸烟者及110例健康体检不吸烟者,应用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时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恢复期的心电图和血压。结果92例吸烟者中阳性9例,可疑阳性13例,阴性70例。110例不吸烟者中阳性1例,可疑阳性5例,阴性104例。结论吸烟者活动平板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相似文献   

18.
运动诱发ST段抬高系运动试验阳性标准之一 ,但运动所致的ST段抬高较少见 ,现 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 ,67岁。因左侧胸痛 10d就诊。体查 :BP 12 8 97mmHg ,心率 96次 min ,律齐 ,未闻杂音。临床诊断 :①冠心病-心绞痛 ;②高血压病 ,行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前ECG示 :正常范围心电图。按Bruce方案运动即刻STV1 ~V5呈弓背抬高 2~ 5mm ,2min时STV1 ~V5呈上斜型抬高 3~ 6mm ,STⅡ、Ⅲ、aVF呈水平下移 1~ 2mm ,4~ 8min ,各导联ST段无明显偏移。运动中 ,当心率达 12 1次 min(为次极量运动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TV1>TV5(TV6)综合征(下称TV1>TV5)能否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参考依据之一临床存在争议。现对244例TV1>TV5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次极量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TV1>TV5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44例TV1>TV5患者,男126例,女98例;年龄36~78岁;平均61.8岁。病程3d~21a。参照《临床心电图学》(黄宛编,第4版)诊断标准,V1或V2导联正向T波高度大于V5、V6导联T波高度,且无ST段改变,TV1振幅>TV5(TV6),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等症状。除外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及心室肥…  相似文献   

20.
L—精氨酸对次极量运动试验中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L-精氨酸治疗心肌缺血患的次极量运动试验结果的改善作用。方法 用药前后行次极量运动试验观察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L-精氨酸治疗后运动应激对冠脉血流明显好转。结论 L-精氨酸具有缓冲缺血性心脏病在次极量运动负荷时交感神经张力过度增高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