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何伟 《健康天地》2010,4(3):84-84
<正>古医籍《寿世保元》有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大意是:人欲延年百岁,首先要敛气保精以养其内在精神。的确,养神是养生的重要内容,只有精神健康,才能真正长寿。  相似文献   

2.
养神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之生命的灵魂。在健身养生诸多措施中,养神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养神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以下五种养神法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养神篇     
《健康大视野》2009,(16):10-10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作为中国养生理论奠基作的《黄帝内经》则观点鲜明地提出了“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的口号,主张“养神为先”。“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相似文献   

4.
闲暇之际,翻阅清代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书中有一首“养寿诗歌”曰“: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细读详审,耐人寻味,此诗堪称延年益寿之妙诀。“惜气存精更养神”大意是:若欲延年益寿,首先要敛气保精以养其内在精神。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之“三宝”。保精、益气、养神为健康长寿之根本。精,来源于水谷,化生于脾胃,故养精者首先应调整饮食,注意合理调配,平衡膳食。节制房事,也是保精的要法。人身之气以顺为健,不顺则病。…  相似文献   

5.
王虹 《长寿》2012,(8):53
【原诗】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唯半饱无兼味①,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②。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释义】①无兼味:不再品尝其他美味。②嗔:嗔怒、嗔怪。  相似文献   

6.
服天气之术     
圣人专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白伤,气之削也。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相似文献   

7.
张承祥 《长寿》2012,(1):54-55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弱系患病与衰老的根源。因此,养护好"三宝",是保健益寿的关键。古人以"三寡"养"三宝",即寡欲养精,寡言养气,寡思养神。所谓"寡欲",并不是禁欲主义,亦非提倡独身,而是要求养生者不要纵欲。这里所说的精,是泛指人体的"精气",即中医所说的"元气"。所以养精就是要保护各个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此乃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李子云 《现代养生》2002,(12):24-24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之三宝."精"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根本;"气"为人体的生理功能,是生命的动力.在精和气的基础上产生的精神、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现象的主宰称之为"神".精、气、神三者是互相作用、互为因果,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神气充盈则人体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的正常活动被破坏.因而保精、益气、养神为健康长寿之根本.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弱是疾病与衰老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养参之道     
中国滋补养生之道,自古以洋参为首选,俗话说: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体由于过度疲劳、体虚多病时,西洋参能提精、补气、养神。西洋参为什么有这般神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这"三寡"是养"三宝"的根本。寡欲以养精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纵欲不但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浮发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历代医  相似文献   

11.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相似文献   

12.
养参之道     
中国滋补养生之道,自古以洋参为首选,俗话说: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体由于过度疲劳、体虚多病时,西洋参能提精、补气、养神。西洋参为什么有这般神奇的功效?懂行的萬基洋参,知道答案。  相似文献   

13.
明朝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中有一首七律:“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热变诈都体问,任我逍遥度百春。”细读详审,堪称延年益寿之秘诀。“惜气存精更养神”,大意是:人欲延年百岁,首先要敛  相似文献   

14.
斋戒沐浴,此外清净也,息心妙玄,此内清净也。养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精;反神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眼不贪视美色,耳不贪听淫声,鼻不贪闻香馥,舌不贪嗜珍馐,身不贪恋色欲,意不贪妄思虑。《清修妙论笺》是《遵生八笺》中论述“遵生”最多的一篇。  相似文献   

15.
健身养生是人类抵御疾病、保护和延续生命的自我防御措施。然而,养神又是诸多养生方法中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的生命的灵魂。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好与坏.首先是由人的神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时习之 《现代养生》2011,(17):23-24
斋戒沐浴,此外清净也;息心妙玄,此内清净也。养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精;反神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眼不贪视美色,耳不贪听淫声,鼻不贪闻香馥,舌不贪嗜珍馐,身不贪恋色欲,意不贪妄思虑。《清修妙论笺》是《遵生八笺》中论述"遵生"最多的一篇。篇中依照人体自身运行规律和与自然、社  相似文献   

17.
《长寿》1998,(6)
明代学者龚廷贤撰《寿世保元》,书中有一首七律:“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化都休问,任我逍遥度百春。”此诗是作者医疗和养生经验的艺术概括,而今仍不失指导意义。 起联是告诉人们注重保养精、气、神。 精、气、神三者关系密切,互为影响,可视为人体之“三宝”。“三宝”得养,可使精充、气足、神旺,诸病难以乘虚而入,便能身体健康、神采  相似文献   

18.
明朝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一书中有诗曰":惜气存精更养神,省思寡欲勿劳心。食为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度百春。"这首诗在卫生保健方面含义很深,是告诫后人延年益寿的秘诀。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生"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精于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足则神旺。苏东坡对延年益寿也有独特  相似文献   

19.
汪涛 《健康生活》2006,(12):32-33
精、气、神为人身之宝,既是生命的动力,又是生命体现,其盛衰存亡与人的寿夭直接关联。《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说:“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暝;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寿世传真》说:“吾人一身,所持精气神俱足,足则形生,失则形死”。《摄生三要》中强调,养生要聚精、养气,存神。养气《医方考》指出:“气者,万物之所资始也,天非此气不足以长养万物,人非此气不足以有生”。中医学将气学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产物,人体也是由…  相似文献   

20.
张远桃 《现代养生》2014,(15):46-47
中医学认为:"心为神之居"、"心主神志"。"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也是人的灵魂。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好与不好,首先由神态和神采表现出来。尤其是中老年人,养神抗邪防疾,养神促进健身,愈加显得时不可待。故有"欲长生,必养神"之说。那么,炎炎盛夏,该怎样"养神"呢?静心"养神"。明代万全《养生四要》上说:"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