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气虚患者血浆环核苷酸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气虚患者进行了血浆环核苷酸(cAMp、cGMP)含量测定,并与阴虚、阳虚患者及健康人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观察对象分气虚组与对照组。气虚组为44例单纯气虚患者,年龄19~61岁,平均43岁。其中肺气虚7例,心气虚6例,脾气虚8例,肾气虚18例,肝  相似文献   

2.
心气虚证患者临床脉象与心输出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心气虚组75例、心阴虚组33例、心脉痹阻组58例和正常人组70例的临床脉象及心输出量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心气虚组弱脉的发生数分别与心阴虚组、心脉痹阻组和正常人组的弱脉发生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气虚组心输出量与心阴虚组、心脉痹阻组、正常人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提示心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脉象以弱脉为主,弱脉作为心气虚证的客观诊断依据具有一定意义,心输出量的减少是心气虚证产生的原因之一。同时,经观测48例心气虚弱脉组病人和27例心气虚非弱脉组成病人的心输出量,发现弱脉组的心输出量明显低于非弱脉组(P〈0.01)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心输出量的减少是弱脉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选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急症心痛协作组研制,湖北咸宁制药厂生产的补心气口服液,滋心阴口服液治疗早搏4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1例系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27~68岁之间,平均年龄48岁;病程半年至4年。早搏原因包括冠心病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5例,原因不明10例。临床类型:频发室性早搏18例,频发房性早搏17例,交界性早搏6例。根据中医辨证,心气虚者18例,心阴虚者15例,气阴两虚者8例。2治疗方法心气虚者给服补心气口服液10mL,每日3次;心阴虚者给服滋…  相似文献   

4.
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病,普遍存在着一条客观的自然演变程序和动态变化的辨证规律。即心气当-心血痰-心水肿-心厥脱。现结合临床资料,研究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本组住院心脏病345例,见心气虚者,定为心气虚证,心气虚有血淤者,定为心血淤证,心气虚血淤有水肿者,定为心水肿证,不论有无心气虚、血淤、水肿.但见心厥脱者,定为心厥脱证。临床资料男223例,女122例。<30岁40例。30~39岁47例,40~49岁60例,50~59岁103例。>60岁95例。病种有肺心病87例,冠心病79例,高心病55例,风心病51例,其他心脏病73例。辨证为心气虚证162例,心血淤证89例,心水肿  相似文献   

5.
近年,笔者用安心缓急汤(自拟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8例,并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观察7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158例,其中住院病人90例,门诊病人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1个月~15年;中医辨证分型:气虚血瘀型42例,气虚痰瘀型35例,气阴两虚型11例。对照组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59岁;病程25天~17年;中医辨证分型:气虚血瘀型35例,气虚痰瘀型20例,气阴两虚型15例。两组病例治疗前均做心电图,均显示S-T段压低…  相似文献   

6.
<正> 心虚证部分证型(如心气虚)的实质及诊断客观化研究已有所开展。我们此次采用一种简化的心电机械图叠加测量技术,观察比较了心系四虚证患者左心功能变化情况,报告如下。资科和方法一、辨证标准及分组:根据《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进行病例选择和分组:1.心血虚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8岁,包括心血管病17例,其它21例。2.心气虚组33例,男16  相似文献   

7.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无脉症"、"胸痹"、"心悸"等范畴,为老年人常见病.顾老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气虚、心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大多数患者同时夹痰、或痰瘀互结.应采用标本兼治原则,分两个类型进行治疗.对于心肾阳虚,心气不足,兼有痰瘀互结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运用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的治法,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参附细辛桂枝汤、温阳回脉汤加减;对于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夹痰夹瘀的房室传导阻滞和窦缓等疾病,运用温阳育阴、益气活血的治法,四逆汤、生脉散温阳育阴益气活血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笔者应用稳斑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痰瘀互结证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UAP痰瘀互结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2~75岁,平均58.67±8.46岁;病程1~9年,平均3.73±1.45年。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1~73岁,平均58.30±8.29岁;病程1~8年,平均3.64±1.39年。两组一般资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采用加味生脉地黄汤结合中药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性肺肾两虚型哮喘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呼吸科就诊的老年患者共116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65~79岁,平均71.89岁。治疗组男38例,女20例;年龄67~80岁,平均72.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脏象的本质以及对其有密切联系的“证”的研究,予临床广泛采用辨证与辩病相结合、中西医理论结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心: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对心气虚的实质进行探讨,按中医辨证,选择属心气虚或心气阴两虚以阴虚为主的患者为对象(以下称两组),应用多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①心气虚者血浆 CAMP 含量、CAMP/CGMP 比值皆明显低于心气阴两虚组。CGMP 的含量则明显高于心气阴两虚组(P<0.0  相似文献   

11.
正本次研究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胸痹气虚血瘀证,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我院108例胸痹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46~75岁,平均55.28±6.43岁,平均病程3.93±1.47年;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45~74岁,平均54.96±5.87岁,平均病程3.56±1.52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83例气虚血瘀及84例气滞血瘀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环及血液粘滞性的观察,并探讨了血液的浓粘聚不同倾向与血瘀证从气分型论治的关系,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遵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和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29],选择167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气短乏力、舌淡脉虚等症状明显,经辨证为气虚血瘀证83例,男32例,女51例,平均58岁。胸胁胀闷而痛、焦急不安或叹息或嗳气脉弦等症状突出,经辨证为气滞血瘀证84例,男57例,女32例,平均55岁。对照组60例,为年龄相仿的健康者。  相似文献   

13.
重症喘证患者肺肾俱虚,每多影响及心,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出现喘汗玫脱,亡阴亡阳的危局。三年来,笔者观察了140例重症喘证患者,试将血气的变化与中医临床证型、舌象、脉象的关系作一初步探析,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40例喘证患者中,男102例,女38例,年龄31~84岁,平均56.4岁,病程2~51年,平均14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新型标志物和肽素(Copeptin)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采集冠心病、高血压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230例,参照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82例,Ⅲ级76例,Ⅳ级72例,采集同期健康体检心功能正常者51例作为对照组。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与临床常见证型相结合,将心衰患者分为心气虚型42例,气阴两虚型64例,气虚痰瘀型77例,心肾阳虚型47例。所有入组患者于住院次日,正常组于体检日清晨空腹,肘静脉采血,检测氨基未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opeptin,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对照组与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血清NT-proBNP、Copeptin水平,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Copeptin水平与NT-proBNP及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的相关性。比较各中医分型间血清NT-proBNP、Copeptin水平的变化。[结果]心衰患者血清Copeptin水平的变化与NT-pro BNP水平的变化相一致,随着心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痰瘀证→心肾阳虚证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递增,Copeptin的水平在心肾阳虚组明显高于气虚痰瘀组、气阴两虚组及心气虚组[pmol/L:27.40(21.92,39.01)、18.80(16.23,21.94)、14.19(12.10,16.23)、8.93(7.35,11.75),P0.05]。在心功能Ⅱ级患者中以心气虚型、气阴两虚型为主,在心功能Ⅲ级患者中以气虚痰瘀型为主,在心功能Ⅳ级患者中以心肾阳虚型为主。[结论]血清NT-pro BNP与Copeptin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着中医分型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希望能够为中医分型提供辨证依据,从而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探讨了针刺联合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4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观察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34~78岁,平均61.58±10.39岁。对照组男45例,女25例;年龄32~77岁,平均61.49±10.7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面色皓光白,气  相似文献   

16.
气虚证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气血相关是中医传统理论,阐明了气血之间存有相互依存、彼此为用的密切关系。为探讨中医气血理论的实质,研究气虚与血瘀的关系,我们从血液流变学角度进行了有关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观察一、观察对象和方法选择临床表现有心气虚心血瘀的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共109例为观察对象;并选择本院健康职工50名为正常值测定对象。 1.心气虚的诊断标准:心悸,疲乏,气短,自汗,舌淡或胖有齿痕,脉沉细或结、代、促。 2.心血瘀的诊断标准:心前区痛,痛有  相似文献   

17.
芪蛭散预防顽固性心绞痛溶栓后复发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1月~1996年6月,我们对顽固性心绞痛(用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者)溶栓治疗有效的患者应用中药芪蛭散以预防溶栓后的复发,获满意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顽固性心绞痛经尿激酶(17万IU/kg)静脉溶栓有效(心绞痛在溶栓后24h内完全缓解;心电图抬高的ST段恢复正常或下移的ST段上升≥1mm,倒置T波变浅<2mm)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39~69岁,平均612岁;心绞痛史05~6年,平均32年;辨证属气虚血瘀证14例,气阴两虚血瘀证6例,阳虚寒凝血瘀证4例。对照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41~70…  相似文献   

18.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运用常规治疗的同时,尝试按中医之辨证论治思维,按各期症、舌、脉表现,针对痰、瘀及本虚的病机,总结了中药之通补二法,灵活运用。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所选35例AMI患者均因某些原因,未采取溶栓治疗,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31~84岁,平均64.11岁;其中合并休克3例,心律失常12例。对照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35~84岁,平均65.13岁;合并休克2例,心律失常12例。1.2方法治疗组即采用西医常规处理(包括:充分休息、精心护理、止痛、吸氧、心电监护、减轻心肌损伤、缩小梗塞范畴及纠…  相似文献   

19.
生脉散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多有心气虚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伴有心衰或休克时,心气虚等表现更为明显。生脉散治疗冠心病已获得较好的疗效,为探讨心气虚的实质以及生脉散的作用机理,我们应用心脏收缩时相(Systolic Time Intervals简称STI)及心尖搏动图为观察方法,选择一组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心气虚表现的患者,观察生脉散注射液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取得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6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分为两组。结合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44~76岁,平均(46.5±11.3)岁;病程3~38年,平均(7.4±3.8)年;肺肾气虚型5例,阳虚水泛型6例,痰浊壅肺型8例,痰热阻肺型6例,痰瘀阻肺型6例,喘脱型3例。西医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1~78岁,平均(44.6±10.1)岁;病程2~40年,平均(8.4±3.5)年;肺肾气虚型5例,阳虚水泛型5例,痰浊壅肺型9例,痰热阻肺型6例,痰瘀阻肺型6例,喘脱型3例。两组年龄、病程、性别及辨证分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