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管微波烘疗机是复旦大学研制的新产品,为观察其对下肢淋巴水肿和象皮肿的治疗效果,我所于1986~1987年,在滕州市姜屯镇卫生院周围的乡村现场治疗下肢淋巴水肿和象皮肿46例。 46例病人(左腿19例,右腿14例,双腿13例)。Ⅰ—Ⅴ期患肢分别为6腿、19腿、23腿、5腿和5腿。每次以120~180W的剂量烘烤30min,每天1次,15  相似文献   

2.
我县七十二岁的老中医宋学文,在党的中医政策的鼓舞下,献出了他已經驗四十多年的专治絲虫病晚期下肢象皮肿的驗方,此方經平邑县中医研究所取名为复方馬前子散(丸)。宋学文先生在四十多年前就开始对絲虫病晚期下肢象皮肿进行治疗和研究,多年来經他治愈的約有六、七十名。在中共平邑县委大力支持下,我县最近用复方馬前子散(丸)对八例絲虫病晚期象皮肿进行了治疗,經一个月的試驗,效果良好。八例中,象皮肿最长的三十年,最短的三年,有的单側下肢象皮肿,有的双侧下肢象皮肿。經治疗后,普遍見效,象皮肿最多的消失  相似文献   

3.
红外光谱绷带治疗仪治疗下肢象皮肿50例观察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张敬举李庆山吕桂月侯连泉高凤林山东省激光研究所梁艳春下肢象皮肿是丝虫病的晚期症状之一,目前治疗下肢象皮肿的方法颇多,最常用的有烘绑疗法,桑绑疗法,音绑疗法等。为探索...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的丝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力地保护了流行区人民的健康。迄1987年底,全国864个流行县(市)中,已有781个(90.4%)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尚未治愈的各类晚期丝虫病人仍为数不少。晚期丝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淋巴水肿和象皮肿(四肢和阴囊等部位)、鞘膜积液及乳糜尿。治疗鞘膜积液一般采用鞘膜翻转手术,方法简便,效果满意,可在乡级医院进行。阴囊象皮肿采用手术整复的效果也很可靠。治疗下肢象皮肿和乳糜尿的方法尚在继续探索中,并已积累了不少经验。近年来,国内显微外科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已获相当进展,为探索治疗下肢象皮肿和乳糜尿的有效方法开辟了新途径。为此,本刊约请有关专家撰稿,重点介绍近年来在晚期丝虫病下肢象皮肿和乳糜尿的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和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慢性淋巴丝虫病中无症状微丝蚴携者和临床慢性象皮肿病人对寄生虫抗原的不同免疫应答特点。  相似文献   

6.
国内许多学者应用不同浓度的桑叶注射液和桑叶注射液结合绑扎的方法治疗肢体象皮肿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为了进一步探索简便、有效和便于农村推广的新方法,我们于1988年~1989年,在原丝虫病高度流行的郯城县应用25%桑叶煎剂口服用于治疗肢体象皮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者应用大面积全皮移植修复巨型下肢橡皮肿10例,效果满意。后又应用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5例下肢淋巴阻塞性水肿近期效果良好。植皮组10例,大小腿橡皮肿4例,小腿6例,年龄19~36岁。随访3~15年,丹毒样炎症发作消失者6例,4例明显减轻,1例有足背溃疡及淋巴液外  相似文献   

8.
25%桑叶注射液治疗丝虫性象皮肿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5%桑叶注射液,以每d一次肌肉注射5ml,21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歇9~10d不加绑扎的方法治疗丝虫性下肢象皮肿49例68腿。经7个疗程治疗,有效率达100%,其中基本治愈和显效者I~7个疗程分别为8.82%、19.41%、23.88%、32.82%、39.07%、48.39%和55.00%,表明疗效随疗程增加而逐渐提高。疗后66.7%的病例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发作得到有效控制。本疗法具有疗效高,方法简便、使用安全、医疗费用低、易于推广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象皮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10例马来丝虫病下肢象皮肿患者病变部位采用光镜进行了观察。 材料及方法 对10例中度及重度马来丝虫病象皮肿(均为双侧下肢)患者,取小腿部表皮至皮下或至筋膜的病变组织1~2块,共17块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作石蜡切片,苏木素和伊红染色。 结果 一、表皮多轻度增厚。角化层显示过度角化改  相似文献   

10.
4 000例丝虫性象皮腿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虫性下肢象皮肿 ,是由丝虫成虫及分泌物致局部淋巴管阻塞 ,淋巴液循环障碍 ,淋巴液滞留组织导致纤维组织增生而造成。象皮肿患者的关怀性治疗既是病人的迫切要求 ,也是值得医务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自 1972年以来 ,我们在吸取外地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临床实验 ,采用纤溶素注射、弹力绑带局部绑扎、中草药内服、复方柳酸酒精外搽等综合治疗方法 ,共收治各期象皮肿患者40 0 0例 ,计 5 5 2 4条腿 ,总有效率达到 97.5 2 %。1 治疗和效果评价方法1.1 治疗方法  5 0 %纤溶素注射液肌肉注射 ,弹力绑带绑扎患肢 ,日绑夜松 ,对患肢的“苔癣…  相似文献   

11.
丝虫性象皮肿并有膝关节囊乳糜积液,较为罕见,今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29岁,山东郓城县人。郓城属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患者自10岁开始,每年多次发生流火—急性淋巴管(结)炎,下肢类丹毒样皮炎,有时伴有睾丸炎,经反复发作后形成左下肢象皮肿。4年前曾在山东省人民医院检查,血检微丝蚴阳性,诊断为丝虫病象皮肿,但未能治疗,即行回家。二年前在一次流火发作后,左下肢肿胀加重,其皮肤出现无数的乳白色泡疹,破溃后流出乳汁样液体,与此同时左膝关节发生肿  相似文献   

12.
丝虫病的感染应以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但此病的病理机制不清使淋巴水肿和象皮肿的进展难以控制。淋巴管炎的反复发作是丝虫病、淋巴水肿和象皮肿的一个最危险的慢性表现。在加纳及附近地区,常对肿胀的  相似文献   

13.
海群生和中药治疗丝虫性淋巴管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报道海群生小剂量长程治疗,对多数丝虫性象皮肿患者“流火”的发作能起到控制的作用。为此,我们采用短程的海群生预防性服药,加用中药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观察是否能控制急性淋巴管炎的发作,以延缓象皮肿的发展。一、方法 (一)治疗对象在以往丝虫病流行较重的奉贤县10个乡,经体检排除其它病因,确诊为丝虫性象皮肿230例,均在治疗前5年(即1983~1987年)内,有反复急性淋巴管炎发作史.男100例,女130例。其中61岁以上者164例,占71.30%。 (二)分组 230例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四组,即海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消除丝虫病后现存慢性丝虫病人的患病情况。方法对上海市历史在册的慢性丝虫病人以及线索病人进行调查,复查、核实症状和体征,填写完善档案卡和随访卡,建立数据库,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查。结果上海市现存826例慢性丝虫病人,分布于9个区102个乡(镇),年龄70岁以上占87.17%,病程30年以上占96. 73%。主要体征淋巴水肿/象皮肿、乳糜尿和鞘膜积液分别占96. 73%、2.06%、1.21%。下肢淋巴水肿/象皮肿体征病人中,以Ⅰ-Ⅳ期淋巴水肿为主,占94. 63%,Ⅴ、Ⅵ期象皮肿占5.37%,其中16. 71%的病例有淋巴管/结炎。91. 77%的病例健康状况尚好,2.18%的病例生活不能自理。丝虫特异IgG4抗体阳性率为15. 01%,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结论上海市现存慢性丝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需加强对病入的治疗和照料,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患肢消肿程度及术后淋巴管感染发作情况。结果 18例术后治疗效果满意,2例效果欠佳。术后7 d测量患肢膝上15 cm处周径为(55±3.5)cm,与术前(62.5±4.5)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淋巴管感染率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是治疗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我们学习解放军南字二○四部队用桑叶注射液治疗流火及象皮肿的经验,对70例象皮肿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以往血检微丝蚴阳性、多次服海群生但仍反复发作淋巴管炎的6例下肢象皮肿患者,采用呋喃嘧酮治疗,剂量为20mg/kg/d,连服7d,总剂量140mg/kg。6例患者在治疗前1年内淋巴管炎发作1~2次者3例,5次、7次、8次各1例,每次发作持续4~20d。治疗后在2年随访期内,4例淋巴管炎停止发作,另2例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下肢象皮肿是丝虫病“流火”反复发作引起的晚期体征之一。由于丝虫长期寄生,造成人休淋巴系统严重损害,淋巴液回流障碍、淤积,刺激皮下组织增生,使患肢不断增粗,皮肤逐渐增厚,有的甚至形成巨大的赘生物,肢体形成严重畸形,以致丧失劳动能力,造成患者极大痛苦。下肢象皮肿的治疗;过去尚无满意的疗法。经学习福建泉州人民医院的烘绑疗  相似文献   

19.
音绑疗法治疗下肢象皮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77~1978年应用音频电疗结合绑扎患肢(下称音绑疗法)治疗下肢象皮肿56例,其中12例在治疗前后作皮肤活组织检查,以观察病理改变。治疗方法音频电疗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20天  相似文献   

20.
68例肝硬变,病史3—24年。均为重度腹水。不同程度黄染1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6例。胸导管注入静脉角52例,左锁骨下静脉7例,颈内静脉5例,未找到胸导管4例。淋巴液为血性6例,脓性1例术后48小时肝肾衰竭,余为淡血性。端端吻合10例,端侧15例,侧侧10例,发生淋巴瘘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