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人体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影响及其与立位耐力的关系。方法利用Finapres无创血压监测仪采集15名男性青年21天-6°头低位卧床期间及卧床前、后头高位倾斜试验时逐跳动脉血压信号,测量自发性压力反射反应斜率(PRS)的变化。结果卧床期间,15人中有12人的平均PRS值呈减小变化,其中有5人在卧床结束时未能完成20min头高位倾斜试验,其平卧位PRS值114.8±22.2ms/kPa较卧床前对照水平203.9±19.5ms/kPa显著减小(P<0.05),并在头高位倾斜时进一步减小为65.6±5.1ms/kPa。头高位倾斜试验完成者的平均PRS值,在卧床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模拟失重可导致人体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降低,其可能参与了立位耐力不良机制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采用 Finapres 无创性动脉血压监测仪记录连续逐跳血压信号, 将朝同一方向均增大或减小变化的连续三个心跳以上的收缩压值与相应下一次心跳的心跳间期值进行线性回归,求出有明显相关关系的回归线斜率值作为 1 次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的斜率(BRS)值。据此观察了+ 65°头高位倾斜(HUT)与- 6.67 kPa 下体负压(LBNP)作用下,以及 16 天 - 6°头低位卧床期间6 m in 平均BRS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上述三种条件下,尽管血压反应不相同,但平均自发性 BRS值均显著减小(P< 0.01,P< 0.05)。故该方法可用于评定重力应激下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重力应激正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重力应激下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评定方法,观察了10人+65°头高位倾斜与8人-6.67kPa下体负压作用下,以及15人16d-6°头低位卧床期间BRS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重力应激下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重力应激下自发性压力感受器 -心率反射反应性的评定方法 ,观察了 1 0人 65°头高位倾斜 (HUT)与 8人 -6.67kPa下体负压 (LBNP)作用下 ,以及 1 5人 1 6d-6°头低位卧床期间BRS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HUT与LBNP作用期间 ,尽管血压反应有所不同 ,但自发性BRS值均显著减小 (P <0 .0 1 ) ,卧床第 1 6d时平均自发性BRS值也显著减小 (P <0 .0 5)。说明该方法可用于评定重力应激下压力感受器 -心率反射反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高+Gz负荷下犬心血管系统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犬+Gz负荷中、负荷后心电图、动脉血压反应特性。方法将压力传感器导管置于6只麻醉犬的升主动脉和髂总动脉,以测量犬暴露于+1Gz、+3Gz、+5Gz、+7Gz的血压,并采用A导联持续监测心电图。结果(1)P波高度受+Gz负荷的影响,负荷前、后1min内差异显著(+Gz负荷前P波2.3±0.2mV,+3Gz后4.5±0.5mV,+5Gz后4.8±0.3mV,+7Gz后5.3±0.7mVP<0.05)。(2)高+Gz负荷时,髂总动脉血压表现为平均动脉压增高,脉压减低。(3)+Gz终止后,升主动脉血压(AP)出现一过性增高(+7Gz前AP17.29±5.59/11.31±3.86kPa,+7Gz后第30s27.53±6.12/20.62±1.86kPa,P<0.01)。结论P波高度的变化反映心房移位,这可能是心律失常的原因。在高+Gz负荷条件下,心血管功能不全,组织灌注压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Gz负荷终止后即刻,动脉血压极度增高,为血管性衰竭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课题旨在仿真研究心血管系统对(LBNP)的反应。方法以Melchior模型为基础,在静脉系统的分段和压力-容积关系、压力反射控制等方面加以改进,并引入了静脉紧张度的调节机制,建立了模拟LBNP下心血管系统反应的数学模型。模型包括7部分:血液重分配控制系统、左室灌注系统、左室收缩系统、外周循环系统、心率调节控制系统、外周阻力调节控制系统、静脉紧张程度控制系统。其中,心率和静脉紧张度受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控制,而外周阻力则同时受动脉压力感受器和心肺压力感受器的反射控制。利用所建模型,仿真0~-10.64kPa(-80mmHg)范围内LB-NP暴露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6名健康男性的-4.00kPa(-30mmHg)、-6.67kPa(-50mmHg)及-9.33kPa(-70mmHg)LBNP试验。结果仿真LBNP时收缩压、平均压、心率、心输出量的变化以及血压反应过程。仿真结果与我们和文献报道的人体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论所建模型可以用来有效模拟LBNP下血液动力学的短期反应,对LBNP暴露时心血管系统反应机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下体负压(LBNP)技术建立兔意识丧失(LOC)的模型,旨在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LOC监测指标。方法按阶梯下降的方法,将8只兔暴露于不同的负压值下(-1.33kPa、-2.67kPa、-4.00kPa、-5.33kPa和-6.67kPa),每种负压值持续作用1min,观察兔发生LOC的动态过程,并记录有关生理指标。结果LBNP可致兔发生LOC、EEG拉平,但滞后于颈总动脉血流量(CBF)降到零后39.75±6.40s;CBF与动脉血压的变化关系密切(r=0.971,P<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Q=1.40BP-4.72(Q为CBF,Q=0时,BP=3.37kPa)。结论可选用CBF降为零作为发生LOC的监测指标;以EEG拉平作为监测指标,会夸大LOC的病理损害性;离心机实验时,眼水平动脉血压降为0kPa似乎可代替CBF作为LOC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及其所致公众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报道了浙江省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及其对公众所致的内、外照射剂量.结果表明:宇宙射线电离成分空气吸收剂量率人口加权平均值室外为3.0×10(-8)Gy·h(-1),室内为2.7×10(-8)Gy·h(-1),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人口加权平均值室外为9.1×10(-8)Gy·h(-1);室内为14.9×10(-8)Gy·h(-1);室内、室外空气中氡平均浓度分别为17.2和12.7Bq·m(-3);食品和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也分别进行了测定.由天然本底辐射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总计为2.0mSv,其中由宇宙射线,地表γ辐射,空气中氡、子体以及摄入天然放射性核素所致剂量分别为0.24mSv,0.77mSv,0.67mSv和0.35mSv,全省公众集体年有效剂量为8.5×104人·Sv.  相似文献   

9.
正常中国成人MRI海马结构体积测定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讨论磁共振海马结构(hippocampalformation,HF)体积测量方法,制订正常成人HF体积范围。材料与方法52例正常成人做垂直于HF长轴的倾斜冠状位自旋回波(SE)序列T1加权像,其中25例还做相同位置的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threedimensionalmagnetizationpre-paredrapidgradientecho,3DMPRAGE)序列T1加权像。体积测量后界定在后连合,手工勾画出HF边缘获得面积,并依此获得HF体积。结果正常成人HF体积与年龄无关,在性别、利手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右侧下限为2.62cm3,左侧为2.48cm3。3DMPRAGE序列较SE序列的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对比伪影比高,而两者信噪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连合作为HF体积测定后界较合适,HF正常值的制订有利于颞叶癫痫的定侧。3DMPRAGE序列较SE序列用于HF体积测定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0.
下体负压晕厥前症状下事件相关电位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下体负压晕厥前症状(PSS)下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P3潜时(P3L)变化特征,为飞行员加速度性晕厥的医学鉴定提供实验方法和依据。方法用下体负压方法(LBNP)诱发PSS,观察ERPs的P3L变化特征。结果出现PSS时,ERPs的P3L由343.35±14.72ms延长至506.87±37.44ms(F(6,48)=14.96,P<0.05,OZ电极),相关任务反应时(RT)由508.65±11.13ms延长至631.25±29.16ms(t=2.97,P<0.05),靶刺激反应错误率由(4.00±1.67)%增加至(43.38±3.54)%(t=3.06,P<0.05)。PSS后第5min,P3L仍明显高于基线值(P<0.05)。而RT、错误率与基线值已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RPs的P3L结合RT、错误率等指标对飞行员加速度性晕厥的研究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球囊成形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估价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疗效。材料和方法:选择199101~199504,2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拟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患者于术前48小时,术后立即及5~7天,部分患者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结果:二尖瓣球囊扩张后检查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085±020cm扩大至169±030cm;瓣下最大血流速度(Vmax)由(235±039)m/s降至(160±033)m/s;PGmax及PGmean分别由术前(29±10)kPa及(18±08)kPa降至(14±05)kPa及(06±03)kPa。本组术后房间隔穿刺部位缺口以4~6mm多见,23例(92%)出现房水平左向右分流,2例1年检查仍存在分流。术后再狭窄最早出现时间为3个月3例(3/17),6个月1例(1/11)。结论:本组25例二尖瓣球囊成形患者均获得成功,其效果满意。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评价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效果并可及时检出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旅客运输机座舱卫生学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旅客运输机座舱卫生学现状和制定其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1994年对国内主要的6种旅客运输机型的驾驶舱和客舱的前、中、后位开展了座舱卫生学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温度22.9℃,湿度0.86kPa、风速0.13m/s、CO浓度1.80mg/m^3、CO2浓度0.15kPa、空气细菌总数1435cfu/m^3、舱内照明221lx、压力85.0kPa、噪声78.3dB(A),基本能满足人体健康、保证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前深圳市的环境辐射水平及其所致居民剂量。方法外照射调查使用RSS-111高压电离室,FD-71闪烁仪测定空气吸收剂量率或照射量率,用TLD,LiF(Mg,Cu,P)热释光剂量元件测定累积剂量。结果宇宙射线空气吸收剂量为2.9×10-8Gy/h,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室外10.8×10-8Gy/h,室内13.4×10-8Gy/h;室内外空气中氡平均活度分别为26.8Bq/m3和13.4Bq/m3。结论由天然本底辐射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约为1.67mSv,天然辐射所致全市公众集体年有效剂量为1.54×103人·Sv·a-1。  相似文献   

14.
TIPSS术后血管造影复查及分流道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并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后分流道狭窄或闭塞的发生情况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材料和方法:对29例TIPSS术后的患者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常规复查18次,术后再发出血或腹水者13次。同时,对21例分流道不畅者均进行了再开通术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分流道通畅者8例,狭窄或闭塞者分别为17和4例。分流道再开通治疗均获成功。活动出血停止,门脉压力由4.5±1.1kPa(1kPa=10.2cmH2O)降为3.6±0.8kPa。在平均12个月随访期中,有3例因分流道再次不畅而出血。结论:TIPSS术后行定期造影检查既可及时发现分流道狭窄或闭塞,又可同时行二次介入治疗,因此有助于提高TIPSS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部分城市饮用水中氡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报道了中国49个城市饮用水中氡的浓度,其范围值为0.23~42.70kBq·m(-3),算术平均值和人口加权平均值分别为9.04±11.21和8.23±2.49kBq·m(-3)。结果表明,饮用水中氡浓度以西北、华北、东北最高;西南居中;华东、华南最低.亦测定了成都、重庆两市井水中的氡浓度,其算术平均值分别为24.30±12.83和49.64±54.05kBq·m(-3),最高值为181.60kBq·m(-3)。49个主要城市因水氡所致居民年有效剂量当量人口加权均值为54.0±16.7μSv.  相似文献   

16.
有氧锻炼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有氧锻炼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采用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技术,对6名男性中长跑运动员和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6个月长跑训练(20~25km/周)前后的下体负压(LBNP)耐力,Valsalva动作的心率、血压反应,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SBPV)以及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的斜率(BRS)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有氧锻炼可以导致LBNP耐力降低,Valsalva动作Ⅱ期舒张压恢复幅度与最大心率值显著减小,平卧位HRV谱总功率(TP)、低频(LF)与高频(HF)成分功率呈减小变化,平卧位SBPV谱TP、LF成分功率与平均自发性BRS值减小,LBNP作用下HRV谱LF/HF值明显增大.说明有氧锻炼可导致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可考虑将上述有关指标变化用于监测有氧锻炼强度以及个体敏感性,更科学地对有氧锻炼进行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对海水淹溺肺水肿(PE-SWD)的预防作用。方法 复制PE-SWD动物模型后,32 只兔随机分为PE-SWD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和HBO组。对3 组兔的动脉血气酸碱指标、Ca2+ 沉淀反应颗粒、c-fos m RNA和c-jun m RNA 等进行自动检测和定量分析比较,并观察分析3组兔的存活时间和海水型呼吸窘迫综合征(seaw ater-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 e,SW-RDS)发生率。结果 HBO组兔PaO2 ,SaO2 和pH 3 项指标比药物组显著升高(P< 0.01),动物存活时间[(43.03±7.19)小时]比药物组[(23.58±1.49)小时]明显延长,Ca2+ 沉淀反应颗粒,c-fos m RNA,c-jun m RNA和SW-RDS发生率HBO组则明显低于药物组(P< 0.01)。结论 HBO可明显提高PaO2 和SaO2,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减轻PE-SWD时肺组织的损伤,从而可防止PE-SWD向SW-RDS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阐明有氧锻炼是否与立位耐力之间有一定联系,以及引起相应的循环反应变化。方法用-6.67kPa/30min卧位下体负压(LBNP)试验及以-1.33kPa/3min为一个梯级的递进式坐位LBNP试验,检查大学生有氧锻炼6个月前、后立位耐力与循环反应的变化,并与一组中、长跑运动员进行横向比较。此外,还比较了Valsalva动作各期心率、血压反应的差别。结果6个月有氧锻炼(每周累计跑20km~25km)可引起大学生卧位LBNP作用初期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及坐位LBNP耐力显著降低(P<0.05);Valsalva动作时,Ⅱ期舒张压恢复幅度显著减小、Ⅲ期收缩压下降幅度显著增大(P<0.05)。与中、长跑运动员的横向比较亦支持上述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有氧锻炼可影响立位负荷下维持血压稳定的机制。笔者提出,下肢肌肉动脉系统收缩反应性减弱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高压病人部分脾栓塞术对门静脉及其分支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 研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病人部分脾栓塞(PSE) 前后门脉压力改变,以期得到PSE对门脉压力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脾动脉插管及经皮经肝门脉置管在PSE前后分别测量门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压力,通过自身对照t 检验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 PSE前门脉主干(PV)压力为(51 .4±13.7)cm H2O,脾静脉(SV)为(55 .5±23 .2)cm H2O,肠系膜上静脉(SMV)为(51.8±17 .2)cm H2O,PSE后PV 为(42.4 ±8.7)cm H2O,SV 为(42.3±11 .8)cm H2O,SMV 为(43 .4 ±13.1)cmH2O,通过自身对照“t”检验,PV,SV 为P< 0 .05 ,SMV 为P< 0 .001 。结论 PSE前后门脉主干及其分支压力改变经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SE术后短期内门脉及其分支压力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心肺压力感受器卸荷对人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采用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谱分析方法考察了在-2kPa下体负压条件下,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LBNP作用1-7min时基础胸阻抗明显升高,心脏每搏量明显减少,臻使前壁血管阻力明显增加血流下降,而心率及HRV谱参数未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证实了心肺压力感受 地外周血管交感神经和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存在机能分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