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靖军 《重庆医学》2009,38(24):3167-3168
目的 探讨自由尿流率和压力-流率测定诊断女性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5例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自由尿流率测定和压力-流率测定,并对两种测量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自由尿流率测定时的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显著高于压力-流率测定时相应的指标(P<0.05);自由尿流率测定时的残余尿量和排尿时间显著小于压力-流率测定时相应的指标(P<0.05);而排尿量、尿流时间和达最大尿流时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流率测定对女性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两种方法应配合应用以便对病因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尿动力学检查中尿道内尿管对尿流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自由排尿和经尿道尿管压力-流率测定的尿流参数,探讨尿管对尿流测定的影响。方法:47例泌尿系症状患者,第1组为11例能在自由排尿时排尿而在压力-流率测定时不能排尿的患者,第2组为36例2次检查皆可排尿的患者(包括5例小儿患者)。每个患者都进行了自由排尿(无尿管)和压力-流率测定(有尿管)2次检查。然后比较2次检查的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残余尿(PVR)、排出尿量(VV)和达最大尿流时间(Tmax)。结果:11例成人(23%)患者带尿管时不能排尿。31例(66%)成人患者2次检查皆可排尿,2次尿流参数比较显示Qmax、Qave、Tmax和P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例小儿中2次检查的5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年人尿管对尿流Qmax、Qave和PVF测定结果有影响。在小儿尿管对尿流测定影响较小。因此,对于成年人为了排除尿管对尿流测定的影响在进行压力-流率测定前应常规进行自由排尿测定各项尿流参数。  相似文献   

3.
南莉妮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91-191
目的:了解我国中老年男性尿流率和基本排尿功能状况。方法:将中老年男性2159例按年龄段分为4组,饮水1000ml后进行尿流率检测,记录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量(VV),排尿时间(VT),尿流时间(FT)。结果:随年龄增加Qmax、Qave,VV都显著降低,不同组间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Qmax下降率约为年龄每增加10岁,Qmax降低2.3ml/s。结论:中老年男性尿流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尿道内置F8 测压管在压力- 流率测定中对尿流率的影响。方法 对54 例良性BPH 患者行压力- 流率测定,尿道内放置F8 测压导管,比较尿流率和置管后尿流率的变化。结果 54 例患者置管前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比较,经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置管前后尿流量比较,经t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膀胱出口梗阻Ⅱ~Ⅳ级患者的最大尿流率与最大置管尿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Ⅰ级和Ⅴ、Ⅵ级的最大尿流率、最大置管尿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BPH 患者尿道内置F8 测压导管影响尿流率测定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开发尿流率视觉量表(visual uroflow scale, VUS),分析量表评分与自由尿流率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应用VUS评估排尿功能,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方法: 招募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因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男性患者,进行自由尿流率检测前,患者先进行尿流率视觉量表评分。通过自由尿流率检测,获取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等数据信息,并分析其与VUS的相关性。收集124例患者信息,其中53例符合纳入标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VUS和自由尿流率变量以及患者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大多数患者能在第一时间选择最符合自己的图,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排尿时间与VU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2, P<0.05)。选择第3、第4幅图的患者往往排尿时间更长,提示更严重的LUTS。尿流时间与VU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1,P<0.05),当患者选择更高的VUS分数时,意味着不管尿等待时间多长,这部分患者会花更长的时间来排尿。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均与VU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4和-0.62,P<0.05), 提示VUS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水平。VUS与年龄呈正相关,反映排尿功能随年龄增长下降。结论: VUS能帮助临床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排尿功能,患者在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前先进行VUS评估,治疗后再进行评估,所得的量化数据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考虑到VUS方便、省时、易懂, VUS可能非常适合用于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发尿流率视觉量表(visual uroflow scale, VUS),分析量表评分与自由尿流率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应用VUS评估排尿功能,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方法: 招募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因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男性患者,进行自由尿流率检测前,患者先进行尿流率视觉量表评分。通过自由尿流率检测,获取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等数据信息,并分析其与VUS的相关性。收集124例患者信息,其中53例符合纳入标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VUS和自由尿流率变量以及患者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大多数患者能在第一时间选择最符合自己的图,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排尿时间与VU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2, P<0.05)。选择第3、第4幅图的患者往往排尿时间更长,提示更严重的LUTS。尿流时间与VU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1,P<0.05),当患者选择更高的VUS分数时,意味着不管尿等待时间多长,这部分患者会花更长的时间来排尿。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均与VU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4和-0.62,P<0.05), 提示VUS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水平。VUS与年龄呈正相关,反映排尿功能随年龄增长下降。结论: VUS能帮助临床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排尿功能,患者在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前先进行VUS评估,治疗后再进行评估,所得的量化数据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考虑到VUS方便、省时、易懂, VUS可能非常适合用于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流率在判断前列腺增生症损害膀胱排尿功能严重程度及治疗决策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选取50例BPH患者作为BPH患者组,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用最大自由尿流率来评估膀胱排尿功能。结果 BPH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结果显示,最大自由尿流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51,P0.01)。结论利用尿流率能够正确判断前列腺增生症损害膀胱排尿功能的严重程度,并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流率在判断前列腺增生症损害膀胱排尿功能严重程度及治疗决策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选取50例BPH患者作为BPH患者组,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用最大自由尿流率来评估膀胱排尿功能。结果 BPH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结果显示,最大自由尿流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51,P<0.01)。结论利用尿流率能够正确判断前列腺增生症损害膀胱排尿功能的严重程度,并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压力—流率测定评价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下尿路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利民  石炳毅 《北京医学》1998,20(4):263-265
为了评价慢前列腺炎综合征(CPS)患者排尿期的下尿路功能,对72例CPS患者进行排尿期压力-流率-肌电图测定,结果表明:72例CPS患者中,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的发生率为88.9%,其中压力-流率测定有尿流形成者为起始型及间隙型,测定时无尿流出现者为持续型,逼尿肌-内括约肌协同失调者11.1%,可分为延迟开放型,开放不全型及完全不开放型,对CPS者功能性尿道梗阻及逼尿肌-括约肌协失调的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张孟要  张会清  文建国 《重庆医学》2022,(8):1358-1362,1366
目的 研究健康青少年男性体重指数(BMI)与尿流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新乡医学院2020级本科男生439名,年龄17~22岁,使用移动式家庭电子尿流率仪进行自由尿流率检查,志愿者在正常尿意时于卫生间主动排尿,在自然状态下排尿,电子尿流率仪通过蓝牙设备自动记录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2s尿流率、排尿时间、尿流时间和达峰时...  相似文献   

11.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49例不同原因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尿潴留组24例,尿失禁组25例。对其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肌电图联合测定和静止期尿道压力进行测定。结果:尿潴留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尿流率降低,残余尿量增加,大容量膀胱,逼尿肌无反射,高逼尿肌漏尿点压;而尿失禁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对其进行尿动力学分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女性尿失禁患者术前尿动力学参数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5年10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4例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0~82岁,平均(56.97±10.68)岁,病史1个月至50年,平均(8.44±8.85)年。尿动力学检查均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术前常规进行,分为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两部分,包括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达到最大尿流率的时间、排尿时间、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最大逼尿肌压、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总容量、初始尿意、强烈尿意、急迫尿意和漏尿点压力等参数。按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进行比较,使用Kolmogorov Smirnov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4例患者资料,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总容量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残余尿量、排尿时间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最大逼尿肌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结论:女性尿失禁患者随年龄增加,尿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总容量显著下降,残余尿量、排尿时间随年龄增加上升,最大逼尿肌压随年龄增加下降。  相似文献   

13.
Thenature,evolutionandreversibilityofurodynamicintheobstructeddetrusorremaintobefulyevaluated.Furtherresearchispartlyslowedb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TVP)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4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平均年龄67.49岁、平均随访时间6.95个月),按术后随访时间分为A组(18人,平均随访时间3.22个月)、B组(13人,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C组(12人,平均随访时间13.58个月),进行手术前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与术前相比,IPSS评分由22.60分减少到11.63分,最大尿流率由7.87ml/s上升至16.51ml/s,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由78.41cmH2O(32例)下降至40.00cmH2O(26例),提示梗阻得到解除;膀胱性由22.76ml/cmH2O升至41.11ml/cmH2O,初始尿意容积由术前的104.39ml上升至163.26ml`最大尿交流电 容积由285.93ml上升至339.63ml,提示膀胱功能得到恢复;各级病人膀胱顺性、初始尿意容积、最大尿意容积手术前后有差异,但术后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TUVP可切实的解除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流出道梗阻,恢复膀胱运动和感觉功能,且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5.
良性前列腺增生汽化电切术后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后的尿动力学改变进行研究.方法4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54~81岁,随访时间2~22个月),按TUVP术后随访时间分为A组(18人,随访时间2~4个月)、B组(13人,5~12个月)、C组(12人,13个月以上),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IPSS评分由22.60分减少到11.63分,最大尿流率由7.87 ml/s上升至16.51 ml/s,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由78.41 cmH2O(32例)下降至40.00 cmH2O(26例),提示梗阻得到解除;膀胱顺应性由22.76 ml/cmH2O升至41.11ml/cmH2O,最大尿意膀胱容量由285.93ml升至339.63ml,合并不稳定膀胱的患者由16例降至术后3例,提示膀胱功能得到恢复;3组病人间对比无梗阻症状复发的迹象.结论本研究以客观的指标证实TUVP可切实的解除由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流出道梗阻,术后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白斑患者电切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该院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37 例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分别进行术前和术后3~6 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观察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和手术前后尿动力学变化的特点。结果30 例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异常,占全部患者的81.1%,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感觉增强、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活动低下,发生率分别为32.4%(12/37)、21.6%(8/37)、16.2%(6/37)和10.8%(4/37),尿动力学表现呈多样化。患者电切术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较术前增加,最大尿道闭合压力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功能性尿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多数同时存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对患者手术前后下尿路功能的评估、手术疗效的判断、辅助治疗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判定的逼尿肌过度活动(DO)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91例女性OAB患者,均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自由尿流率检查和压力流率测定(PFS)。以PFS过程中出现DO为标准,将患者分为DO组和单纯OAB组。比较2组的年龄、OABSS和尿动力学参数。结果 DO组的年龄(49.7±18.4)岁与单纯OAB组(48.5±17.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初始尿意容量及膀胱测压容量明显低于(P<0.01)单纯OAB组,分别为[(67.4±36.8) vs(91.8±41.2)] ml及[(108.1±45.3) vs (254.2±97.1)] ml,同时OABSS(10.9±4.1)、夜间排尿次数评分(2.1±0.8)、尿急评分(3.9±0.9)及急迫性尿失禁评分(3.5±1.6)明显高于单纯OAB组的8.2±5.3、1.3±0.6、3.1±0.7及2.3±1.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O的出现,会导致OAB症状的加重,主要表现为夜尿、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增加,以及尿急症状的加重,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