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三点法求算口服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峰  牛桂田  陈冰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1):1053-1054
在治疗药物监测(TDM)中,氨茶碱是最需要经常监测的药物之一。由于其治疗窗窄,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因此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实现给药方案的个体化。而常规方法中的经典法取血次数多,烦琐费时,不易被临床医师和患者所接受。一点法和重复一点法只适用于首次或第二次给药,对于临床已多次用药者则不适用。马  相似文献   

2.
治疗药物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疗药物监测北京协和医院(100730)林其燧治疗药物监测(Theraputicdrugmonitoring,TDM)是通过测定体液(主要是血浆或血清)的药物浓度了解患者摄药后药物在体内情况,根据血药浓度,应用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或剂量,提高疗...  相似文献   

3.
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我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现状,其中主要涉及治疗药物监测、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不良的反应监测、药物信息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视频脑电图监测在抗癫痫药物治疗撤药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服用抗癫痫药物能控制癫痫临床发作 ,但何时停用抗癫痫药物有助于降低癫痫复发率,即根据什么指标指导临床撤药,这是癫痫治疗中的难点。目前抗癫痫药物减量或停药的时间多数仅以临床停止发作为准 ,或同时参考常规脑电图改善情况 ,但复发率仍较高。为探讨视频脑电图监测在指导抗癫痫药物撤药方面的实用价值 ,笔者对24例临床发作停止3年以上 ,常规脑电图正常而考虑撤药的患者 ,撤药前进行了视频脑电图监测 ,并随访观察6月~1.5年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4例癫痫患者头颅CT或MR检查无颅内器质性病变 ,无产伤 ,无颅内感染病史。…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经皮给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控速释药体系(Controlled relese drug delivery system),亦称控释制剂。是指药物从制剂中按一定的规律缓慢、恒速地释放,使机体内药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而发挥治疗作用,消除或减轻副作用,确保疗效和安全的药物剂型。  相似文献   

6.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系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的异常症状。  相似文献   

7.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指在临床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定时采集患者的血液(有时采集尿液、唾液等液体),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探讨药物的体内过程,以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并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及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同时也可以为药  相似文献   

8.
癫痫的单药治疗与合理多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洋  黄祖春  晏勇 《重庆医学》2001,30(1):80-82
抗癫痫药(AEDs)目前仍是治疗癫痫的主要手段,AEDs已有数十种,常用的经典一线AEDs中老药有十余种,新药有六种,是选择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用药对患者更有利,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1 癫痫药物治疗物的回顾   癫痫药物治疗史显示AEDs治疗方法经过习惯性多药治疗、单药治疗、单药治疗与合理多药治疗并存三个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为习惯性多药治疗阶段,当时临床医生一般选择2~3种AEDs联合应用治疗癫痫,认为低剂量多种药物同时应用可能降低各自的副作用并能提高治疗效果,但当时科学发展水平尚无准确的药物浓度监测,对每种AED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尚不清楚,药物间相互作用结果不明,故许多病人不但未能控制发作,反而增加了慢性毒副作用。1975年Reynolds等报告了单用苯妥因钠(PHT)治疗新诊断癫痫病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平均随访14个月的患者仅16%无效[1]。  相似文献   

9.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 Idelivery systems,T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良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控释新剂型。TDS是无创伤性给药的新途径,其优点表现为: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食物和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用药部位在体表,中断给药方便。但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使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渗透速度难以满足治疗需要,因此在TDS研究中,克服皮肤屏障作用,促进药物在一定时间内透皮渗透达到治疗量,是许多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不同药物,促进其透皮渗透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药剂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其它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个体化给药已成为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及减少毒副不良反应的重要步骤。个体化给药的基础是药动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TDM)为制定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11.
《药物动力学》教学如何适应社会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动力学》是药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研究药物体内动力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建立药物动力学教学模型,找出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测求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应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使用药个体化、合理化,并达到最有效的治疗作用,为开展临床药学提供基础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药物治疗是疾病治疗的基本方法,而药物治疗的主要途径就是静脉给药(即静脉滴注)。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即是用药的实施者,又是用药的管理者,护士在静脉给药过程中给药剂量、给药时间、注意事项、操作方法等环节准确规范与否都将影响药物疗效的充分发挥,进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护士静脉给药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笔者就这一问题将自己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给药是药物治疗具体执行过程的总和,包括合理给药方案、安全正确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记录的全过程^[1]。滥用和乱用药物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给药必须合理、安全。为了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药疗原则。对本科室护理人员给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PK/PD理论及抗感染药物投用方法的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进展最快的一大类药物。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不同之处在于其靶点是致病菌。药物-人体-致病菌是确定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三要素,药物动力学(PK)与药效学(P D)是决定三要素相互关系的重要依据。因此抗感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已成为现代抗菌药物治疗学的研究热点。1抗菌药物的药代学参数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过程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对这一动力过程的影响。1.1吸收(Absorption)吸收是药物在体内或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口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烟肼、利福平胸腔内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是否有差别。方法:20例胸膜炎病人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和胸腔内给药组,分别监测患者血清和胸液中异烟肼、利福平浓度。结果:胸腔内给药组胸液与血清药物浓度的时相动力学改变无显著差异,口服给药组血清和胸液药物浓度的时相动力学亦无显著差异。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胸腔注射给药并未显示出药物在胸膜腔内浓聚的特点,故较口服给药不具备更优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内耳疾病的治疗研究是一个进展缓慢的领域,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材料科学、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等领域研究不断发展,为提高内耳疾病的疗效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对内耳病变药物治疗的给药方式,侧重于圆窗膜给药的药物分布、吸收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建立内耳疾病药物治疗的新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的“药邪”,是一种与药物运用失当直接相关的病因。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方药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医学对“药邪”的认识,并探讨目前临床上“药邪”致病或危害的种种情况,对于全面、正确地认识药物的作用,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房调剂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前线,是药剂科工作的中心与门户,是直接接触患者的窗口。因此,付药交待是药剂人员在调剂工作中用语言或文字将所配发的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项、药物的副作用明确、仔细、认真地交待给患者。使药物能充分发挥其最佳效果,促进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药物的疗效达到应有的效果,正确合理的给药方案及根据病因病情、药物的特殊性和治疗目的而正确选择给药方法,才能充分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医院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乱用或滥用:想当然地选用药物或不对症用药,或虽有用药适应证却不用药物治疗,或使用毒副作用过大的药物,使病人承受较大的和不必要的治疗风险,从而可能发生原本可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