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8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发生咳嗽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氯沙坦及依那普利进行交叉性对比观察。结果:氯沙坦无咳嗽不良反应发生,在降低血压和尿蛋白,改善肾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作用与依那普利相似,且增加肾血流量作用氯沙坦明显优于依那普利(P<0.05),并可增加血中AngⅡ含量(P<0.01)。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短期有明显作用,而耐受性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2.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8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发生咳嗽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氯沙坦及依那普利进行交叉性对比观察。结果 氯沙坦无咳嗽不良反应发生,在降低血压和尿蛋白,改善肾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作用与依那普利相似,且增加肾血流量作用氯沙坦明显优于依那普利(P〈0.05),并可增加血中AngⅡ含量(P〈0.01)。结  相似文献   

3.
《新医学》1996,(6)
依那普利(enalapril)商品名益压利(INVORIL)。药理作用益压利为一有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它可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浓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周围血管阻力。益压利不改变血电解质平衡,但可减弱噻嗪类利尿剂的低血钾反应...  相似文献   

4.
依那普利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山东省立医院内科(250021)毕津洲,马素贞,安秀玲依那普利(Enalapril)又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是由美国推出的,国内90年代首创的最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类高血压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现我们将...  相似文献   

5.
依那普利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那普利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伍卫,陈沛芳,刘世明,杜志民,王景峰,陈纪言陈佩贞,张端伟,刘淑明指导:张旭明,李昭骥,马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高血压,近年颇受临床重视,已有不少学者主张作为首选降压药(1)。依那普利(Enal...  相似文献   

6.
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enalaprilat),可强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造成全身血管舒张,引起降压.对Ⅱ肾型高血压、Ⅰ肾型高血压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均有明显降压作用同.  相似文献   

7.
厄贝沙坦是新型抗高血压药,属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的作用于AngⅡ受体的AT1亚型,而依那普利作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2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临床效果如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旨在探讨2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依那普利治疗心绞痛黄震华,徐济民.新药与临床,1994,13(1):11依那普利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者用该药治疗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男19、女21例,年龄62±9岁,治疗组),并与同期进行的丹参舒心胶囊治疗的28例(对照组)进...  相似文献   

9.
依那普利为90年代国内首创最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我们从2004年。2005年用于治疗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32例,疗效显著,总有效.卒为93.75%观小节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代文对于庆大霉素(GM)肾损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2)GM组;(3)GM+依那普利组;(4)GM+代文组。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血、尿一氧化氮(NO),肌酐清除率(C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蛋白、肾皮质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  相似文献   

11.
氯沙坦(商品名:科素亚)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ugⅡ)受体拮抗剂,是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依那普利为Ang Ⅱ转换酶抑制剂,已知有确切降压效果。本文通过和依那普利作对比,观察氯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依那普利致维持性血透患者高血钾严重心律失常(附3例报告)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050082]安民,吴广礼,陶秀云,王丽辉,杨新军,张丽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近十余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新型降压药,临床已作为第一线降血压药广泛应用。我...  相似文献   

13.
机体存在循环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血压调节和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Ⅱ在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AnsⅡ可使全身动脉及静脉收缩,促进平滑肌细胞或纤维细胞增生与心肌细胞肥大,引起心肌构型重建。  相似文献   

14.
血管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杰 《新医学》1997,28(8):442-443
血管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作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李玉杰综述曾群英审校传统概念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为一循环激素内分泌系统,其成分来源于不同的组织器官,即肾脏产生肾素,肝脏产生血管紧张素原(AG),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与心血管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与心血管临床邓良玉,邓华明自70年代局部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发现以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对大鼠在体心再灌注模型上研究依那普利拉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实验组心律失常明显减少(P<0.01)、血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gⅡ)明显降低(P<0.01),心肌丙二醛(MDA)降低(P<0.01),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升高(P<0.05)。表明依那普利拉有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与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及影响脂质过氧化物代谢有关,其作用优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糖尿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7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依那普利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观察尿白蛋白排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月治疗组尿白蛋白排量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01)。结论:依那普利对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一种二肽羧肽酶,主要分布在肺泡毛细血管内皮表面,其主要作用是水解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现对其结构、测定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的主要作用是催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AngⅠ)转化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ngⅡ),AngⅡ是最强的血管收缩素之一,它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起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ACE在体内分布很广,含量最高的部位是黑质纹状体和基底节血管内皮细胞,心脏中具有大量的ACE分布,  相似文献   

20.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作用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依那普利(10mg,1/d)、治疗组30例接受缬沙坦(80mg,1/d)治疗,8周后测心率、血压、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并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两种药物均有良好的降压、治疗CHF的作用,均能明显降低ALD水平,轻度升高PRA,但依那普利组使AngⅡ下降,缬沙坦组使AngⅡ升高,分析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AngⅡ受体有关。结论:缬沙坦能降低血压,改善PRA、AngⅡ、ALD水平,更好地抑制血浆血管紧张素酶活性(PAA)系统,保护靶器官,是治疗CHF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