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前,国外用吸入~(133)Xe 测量局部大脑血流量(_rCBF)的方法已日趋完善,由多探头、多道分析器及电子计算机组成的测量系统也应用临味。一次吸入~(133)Xe 后,测量大脑各功能区的血流量,可用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及疗效、预后的观察。在国内,尚未看到报道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利用现有  相似文献   

2.
用~(133)Xe清除法测量8例股骨头坏死、7例股骨颈骨折和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股骨颈局部血流灌注,并与正常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坏死侧股骨颈局部血流灌注明显低于正常侧(t=3.843,0.0010.5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局部大脑血流量。方法:对2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133)Xe1min,计算机采集12min,处理显示各脑叶的局部大脑血流量。结果:21例局部大脑血流量异常患者中,5例为1个脑叶出现血流量减少,另16例均为2个以上脑叶出现血流量减少。局部大脑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局部大脑血流量的降低与缺氧关系密切,局部大脑血流量的测定可进一步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大脑损伤的范围与程度。  相似文献   

4.
方法:球结膜微循环采用国产LZ-802A型多部位微循环观察仪,放大40倍,镜接摄像、录像系统。病人取仰卧位,按照田氏球结膜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法的21项指标,对双眼颞侧球结膜进行观察评分;rCBF采用国产Hys-Ⅰ型局部大脑血流测定仪,用~(133)Xe吸入法。以此两法分别对42例脑梗塞病人和32例脑动脉硬化病人进行双侧球结膜微循环及rCBF检查,并与42名正常对照组作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学和病理学研究上,国外已广泛应用~(133)Xe测定大脑血流量,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133)Xe吸入法测定猕猴大脑血流量,目的在于观察猕猴在无创伤条件下脑血流量的生理参考值,同时也为脑循环生理研究提供一个手段。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用10只猕猴,雌雄都有,体重2.4-4.4公斤。以30%氨基甲酸乙酯(7毫升/公斤)静脉麻醉。取仰卧,四肢固定。在右侧腹股沟处的股动脉上插入动脉套管作记录血压之用(5%柠檬酸钠抗凝)。血压均值为110毫米汞柱。血红蛋白均值为10.3克每次测定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133)Xe 清除原理测定局部大脑血流量的多探头系统。用这种系统可以测定大脑不同区域的灰、白质血流量。系统由数据收集、数据获取与处理以及~(133)X。控制器等组成。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数据自动获取和实时分折。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结构原理,讨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并给出了一些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133)Xe清除法测量39名正常人无骨病史的股骨颈区之局部血流灌注,以研究年龄对人骨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股骨颈局部血流灌注有所下降,二者的关系为:F=-0.042Y+9.01(F为血流灌注,Y为年龄),并认为骨血流灌注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主要是造血骨髓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所致。其中27名21~60岁的成年人左右侧股骨颈区局部血流灌注均值之间没有统计差异(t=0.045,P>0.50),其平均值7.25±0.68ml·(100g.min)~(-1)可以代表健康成年人的股骨颈局部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8.
用~(133)Xe吸入法测量20例经CT诊断一侧半球单个缺血病灶患者及10名健康人的脑局部区域血流量(rCBF),同时患者均行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病例组缺血半球吸3%CO_2前及吸3%CO_2中的rCBF低于健康人组或病例组中非缺血半球的rCBF。认为病灶半球脑动脉对CO_2扩张反应能力降低,即病灶半球脑血管储备力降低,但非病灶半球及正常对照组脑血管储备力正常,而且脑动脉对CO_2反应能力与脑血栓病情程度及颈内动脉阻塞范围和程度相关。病情重的脑血栓或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示两侧颈内动脉阴塞及/或狭窄的患者rCBF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9.
~(133)Xe吸入法测定肝脏血流量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无损伤性的方法。国外已用于临床诊断和肝脏病学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用此法对猕猴肝脏血流量进行了测量研究,获得了麻醉条件下猕猴肝脏血流量数值,为临床测定人的肝血流量提供参考资料。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猕猴9只,体重e2.4~4.4kg,血压116±17.8mmHg,血红蛋白9.4±0.8g。用30%氨基甲酸乙酯(7ml/kg)对猕猴静注麻醉,使猴仰卧,固定四肢。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脑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使用133Xe吸入法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别测定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脑组织结构异常改变的86例中枢性眩晕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各主要脑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分为发作期组、间歇期组和健康人对照组。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60.5%出现脑血流量减少,伴相应动脉脑血流速度减低。发作期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歇期(P<0.01),疾病组大脑半球血流量、各局部脑叶血流量及相应脑动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 P<0.05)。结论中枢性眩晕患者在无脑内结构改变的情况下进行RCBF及TCD检测,有助于观察病变部位脑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及程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局灶脑血流量(rCBF)的关系。方法 采用^133Xe吸入法测定41例VD患者rCBF的变化。结果 脑梗塞痴呆组,脑梗塞非痴呆组rCBF较对照组均有降低,痴呆组rCBF较非痴呆组降低更显著。结论 脑梗塞病人rCBF下降愈严重,VD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采用~(133)Xe吸入法测定外观健康家兔两侧脑半球的血流量,获得了家兔在无损条件下大脑血流量的生理参考值,对比观察了川芎和罂粟碱对家兔大脑血流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 17只成年家兔,体重2.5~3.5 kg,雌雄不论。先测量其正常情况下的脑血流,然后将其中12只随机均分为3组,第一组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第二组耳静脉注射20%川芎10ml,第三组耳静脉注射3%罂粟碱10ml。2.实验方法家兔耳静脉注射20%乌拉坦10ml,麻醉后取仰卧位,四肢固定。将两个经15mm厚的铅板准直的NaI晶体(φ12×30mm)探测器,分别置于头颅两侧的颞顶部,再戴上具有单向吸呼阀的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是当今神经病理生理学的重要课题。我院神经内科对131例CVD患者采用133Xe吸入法测定RCBF并动态观察,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131例CVD患者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脑出血37例,男15例,女22例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放射性~(133)氙注射液和γ—照相机做肺动态照相以检查局部肺功能,是临床诊断中一项方法简便、安全可靠而无创伤性的核医学诊断技术。近年来,由于国产放射性~(133)氙已试制成功,为在临床核医学开展这一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内不少单位先后已应用这一放射性核素诊断某些疾病。我室自  相似文献   

15.
脑肿瘤干细胞的分布与肿瘤微血管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标记物CD133、Nestin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级标准所有标本分为Ⅱ级18例,Ⅲ级23例,Ⅳ级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33和Nestin在65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2)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CD133/CD31、Nestin/CD31和CD133/Nestin共表达情况.计算CD133~+肿瘤干细胞、CD133~+血管、Nestin~+肿瘤干细胞和Nestin~+血管所占的百分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133~+肿瘤干细胞或Nestin~+肿瘤干细胞在各级别胶质瘤中均有表达,并且均可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低级别组中,在CD133~+肿瘤干细胞或Nestin~+肿瘤干细胞分布的区域可见CD133~+血管或Nestin~+血管分布较少.在高级别组中,该区域则有丰富的CD133~+血管或Nestin~+血管分布,同时可见肿瘤干细胞包绕着血管生长.并且,CD133~+细胞或Nestin~+细胞的百分比与CD133~+血管(r=0.945,P<0.01)或Nestin~+血管(r=0.727,P<0.01)的表达呈正相关.免疫荧光双染可见,CD133~+细胞或Nestin~+细胞均聚集于CD31~+血管周围,并且,CD133~+/CD31~+、Nestin~+/CD31~+细胞共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可表达肿瘤干细胞的标记物,因此认为,肿瘤内微血管可能来源于肿瘤干细胞的分化,并且肿瘤干细胞聚集于微血管周围生长呈巢状分布.随着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CD133~+肿瘤干细胞或Nestin~+肿瘤干细胞的百分比与CD133~+血管或Nestin~+血管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赵莹  马小花 《吉林医学》2011,(24):5041-5041
目的:比较压缩雾化吸入法和超声雾化吸入法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优劣。方法:将300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试验组使用压缩雾化吸入,对照组使用超声雾化吸入。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压缩雾化吸入法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局部治疗中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庆市手术室吸入麻醉废气污染状况。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随机抽取重庆市20家医院的210间手术室作为麻醉废气浓度检测对象。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210间手术室进行空气采样,统计和分析两组麻醉废气检出率和麻醉废气超标情况。结果:吸入组的废气检出率为87%,非吸入组的废气检出率为24.8%,吸入组的废气检出率高于非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组共有77例检测出麻醉废气,非吸入组有133例检测出麻醉废气,其中吸入组的67例中共有66例废气超标,非吸入组中共有2例废气超标。吸入组的废气浓度超标率高于非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麻醉是导致手术室内产生麻醉废气的关键所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降低手术室麻醉废气污染,确保手术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133)氙系弥散性的惰性气体,颈动脉注入~(133)氙后测定脑血流,是目前脑循环研究中较正确和可靠的方法。在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脑循环组的协作下,我们采用国产~(133)氙颈内动脉注入法测定猕猴(6只)和狗(9只)的大脑半球平均脑血流量,并观察在药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应用~(133)氙局部脑血流量(~(133)XercBF、测定、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实验,对益气降糖饮治疗前后70例糖尿病病人的rcBF和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率等项指标进行了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全部病例均根据WHO标准确诊,男32例、女38例。其中有冠心病、高血压或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氧气雾化吸入法和超声雾化吸入法在急性喉炎治疗中的优劣。方法:将40例急性喉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使用超声雾化吸入,两组药物配方完全相同。对治疗1d、2d后的疗效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d后和治疗2d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法在急性喉炎的局部治疗中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