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戒毒新体制下的戒毒医学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戒毒和康复、强制隔离戒毒和康复,是禁毒法规定的新的戒毒康复模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一直是戒毒工作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承担系统戒毒康复任务的专业机构。近年来",无毒社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量吸毒人员或由持续吸毒转化为间断吸毒,或由无节制滥用毒品转化为消遣性偶吸,其对毒品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社会功能部分恢复,吸毒伤害显著减轻,社会危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阻碍吸毒人群进入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进入和未进入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MMT)的吸毒人群对MMT选择愿意的差异,探讨阻碍吸毒人群进入MMT的阻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法,调查收集长沙市某两所自愿戒毒所的吸毒人员和某MMT门诊中的吸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个人行为特征以及对MMT的认知等信息。结果美沙酮门诊吸毒者的平均年龄高于自愿戒毒所,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多于自愿戒毒所。美沙酮门诊吸毒者戒毒次数中位数为2.00次,显著低于自愿戒毒所吸毒者6.00次。美沙酮门诊吸毒者在进入MMT前了解MMT和知晓MMT申请程序比例高于自愿戒毒所。两组人群都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这个途径了解MMT的,且提供美沙酮门诊吸毒者得到父母的支持率高于自愿戒毒所组。美沙酮组吸毒者在进入MMT前有64.2%的人认为美沙酮治疗点太远,居首位,其次为担心身份暴露、担心警察抓。而自愿戒毒所吸毒者不愿进入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身份暴露、不知道哪里有社区美沙酮门诊、不知道如何申请。结论进入和未进入MMT的吸毒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吸毒行为特征、在对社区美沙酮门诊的了解情况和对MMT的认识、美沙酮门诊数量不足和制度不够合理、社会对吸毒人群的不接纳与歧视等方面上存在差异性。因此,为了减少吸毒者进入MMT的阻碍因素,我们要加强对MMT和MMT申请程序的宣传,完善美沙酮门诊制度,扩大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的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3.
戒毒医院作为戒毒机构,在吸毒者经药物戒毒,回归社会后,应及时与社区合作,做好吸毒人员的后续戒毒工作.指导社区对吸毒者实施帮教和管控措施,继续加强心理矫正治疗、尿样跟踪检测和社会管理工作,重视戒毒医院的社会功能和社区关联性.只有把戒毒工作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才能使得禁毒资源利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吸毒者戒毒后生存状况,为进行健康教育,制定社会综合矫治方案和改善该弱势群体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WHO对生存质量的界定,对于1994~1999年间自愿戒毒者进行随机追踪调查,用有关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吸毒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离婚和未婚占比例较高,就业机会难,总体生存质量较低,但比戒毒期生存质量高,戒毒后各领域得分与参照组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各领域得分均低于男性,心理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毒人员戒毒后总体生存质量较低,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对吸毒这一特殊人群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药戒毒作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毒品问题越来越严重 ,吸毒人数连年呈直线上升趋势 ,其中主要是阿片类药物 ,包括吗啡、海洛因、杜冷丁、鸦片等 ,成瘾后可产生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戒毒是吸毒者重新回归社会的唯一途径。彻底戒毒包括脱毒、康复和回归社会 3部分。脱毒是戒毒的第一步 ,对吸毒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既在药物的帮助下摆脱吸毒状态 ,一般重度海洛因吸毒者 ,多用长效的依赖性相对低的阿片类药物如美沙酮、丁丙诺啡替代 ,逐渐递减治疗 ,但美沙酮、丁丙诺啡也具成瘾性 ,因此 ,许多人试图根据中医理论 ,利用中药治疗吸毒者 ,经过长期的努力 ,获得了极大的…  相似文献   

6.
论加快中草药戒毒制剂研究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毒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顽症 ,戒毒已是医学的一大难题。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成瘾性较小的美沙酮替代疗法和建立较规范的康复治疗机构进行戒毒 ,虽然早期能脱瘾 ,但不能彻底摆脱生理依赖[1] 。在我国这种戒毒方法目前尚不具备条件 ,一是我国没有足够经费保障 ;二是没有相关专业人员 ;三是没有完善的管理机构和严格的管理措施 ,稍有不慎 ,这些药品有可能造成新的泛滥。因此 ,我国目前只得以强制戒毒为主 ,但由于大多数戒毒所存在有短期行为 ,而且只注重经济效益 ,实际收容的只是一少部分[2 ] ;另外 ,吸毒者一般不会因受到强制、劳教而吸取教训 ,…  相似文献   

7.
陆贤杰  吴琪俊  梁峰  庞雅琴 《右江医学》2013,(6):798-799,803
目的 在桂西某县社区吸毒人员中开展康复干预措施试验研究,观察综合干预措施效果,为社区吸毒人员的康复治疗及回归社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桂西某县城郊和一个乡镇吸毒人员36人作为康复干预措施的试验观察对象,康复干预措施包括:采用宣传教育,对吸毒者综合治疗,开展社会帮教和家庭康复矫治等措施,并随机选取同一个县城区和一个乡镇吸毒人员41人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康复率及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结果 经6个月干预,试验组康复28人,康复率为77.78%,对照组康复22人,康复率为53.65%,两组康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吸毒人员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躯体功能得分、戒断症状得分、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康复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吸毒人员的康复和回归社会起到重要作用,吸毒人员的心理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自测健康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自测健康状况。方法 对60名强制戒毒者及60名社区人员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评定。结果 强制戒毒患者的SRHMS总分、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因子分均明显低于社区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吸毒严重损害人们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健康,提示要采取措施加强对该人群的心理行为干预及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自测健康状况.方法对60名强制戒毒者及60名社区人员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RHM)进行评定.结果强制戒毒者的SRHMS总分、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因子分均明显低于社区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吸毒严重损害人们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健康,提示要采取措施加强对该人群的心理行为干预及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使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群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例吸毒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以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率。结果:干预1年后继续留在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有136例,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率从40%提高到68%。与2005年~2006年单纯进行维持治疗吸毒人员坚持治疗的比率(40%)进行比较,维持治疗的比率差异有(P<0.05)。结论:在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259例吸毒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59例吸毒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俞国华程宜福芮世宝张斌华顾永莉黄道恒为探讨吸毒的心理、社会因素,我们对接受强制戒毒的259例吸毒者做了心理和社会调查。资料和方法本文资料来自1995年5月至1995年11月广州市某戒毒所强制戒毒人员的病历资料,并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强制戒毒人员的人格障碍水平,探讨自尊水平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和自尊量表(SES)对353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强制戒毒人员PDQ-4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人群;②不同自尊水平强制戒毒人员人格障碍各维度得分差异显著,低自尊组强制戒毒人员PDQ-4各因子分均高于高自尊组。结论:强制戒毒人员人格障碍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自尊水平对人格障碍形成有显著影响,低自尊可能与吸毒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吸毒人员的不断增加,因吸毒导致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在戒毒治疗中,不同程度存在心理依赖,为此,如何对戒毒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它会影响病人的戒毒效果。戒毒一般分成3个时期:脱毒——康复——重人社会。(1)脱毒期:是指停用毒品后出现戒断反应,即刚人院给予脱毒治疗或控制其戒断反应的时期;(2)康复期:是指经治疗,吸毒者仍然存在依赖性,对毒品的渴求及戒断症状,仍要持续很长时间。这是心理护理值得重视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史泊海  李春波  张少平  陈银娣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049-2050,2053
目的:研究美沙酮社区戒毒门诊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恢复情况.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等对49例急性期戒毒患者、53例慢性期戒毒患者和48例健康人进行测试.结果:急性期戒毒患者在再认、再生、联想和记忆商数4个方面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戒毒患者在再认、联想和记忆商数3个方面与慢性期戒毒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戒毒患者与健康人比较仅联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酮社区戒毒门诊急性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美沙酮维持治疗1月后其中部分认知功能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和保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1月,从广西柳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社区中分别选取103名参加维持治疗的吸毒者和62名相关社区人员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和保持情况及影响因素的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柳州市参加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者脱失的主要原因是因偷吸而被强制戒毒和外出;保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参加治疗的吸毒者主动与吸毒伙伴减少来往和积极工作。社区对美沙酮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知晓和了解程度低、对参加治疗的吸毒者仍存在偏见。结论应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参加者开展干预服务,提高保持率,同时加大社区宣传,减少社会偏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测验量表(EPQ)综合分析福建省1000例男性强制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省在所的经过生理脱毒后的强制戒毒人员中随机抽取1000例进行SCL-90及EPQ评定,SCL-90评定分值与全国常模”刮进行对照分析,结合EPQ均分结果制定出干预措施。结果①吸毒人员的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②吸毒者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与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吸毒者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心理有选择性相关,在戒毒者心理健康中宜予以测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吸毒成瘾及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3例阿片类物质依赖稽延性戒断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以美沙酮等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健康状况.结果 一年后累积戒毒概率观察组为86.7%,对照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健康评分观察组为4....  相似文献   

18.
曾汝良  张丽 《当代医学》2011,17(22):71-72
目的比较分析吸毒者在美沙酮维持治疗戒毒与强戒方式戒毒1年后肝功能影响。方法按常规抽血检测200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和强戒所戒毒人员肝功能,对转氨酶偏高者1年后复查。结果 (1)200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肝功能异常91人,异常率44.6%。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91±3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81±25)U/L,经过1年饮服美沙酮后复查ALT为(50±24)U/L、AS(T48±15)U/L。ALT、AST前后比较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0人强戒所戒毒人员肝功能异常有100人,异常率50%,ALT(140±55)U/L,AST为(130±40)U/L,经过1年对肝功能异常100人复查ALT为(136±45)U/L、AST(122±30)U/L。ALT、AST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可有效减轻吸毒者由于毒品等所致的肝损害,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对508例海洛因依赖强制戒毒的方法与复吸率,方法应用美沙酮5曰递减、续用可乐定5曰给药,对508例海洛因依赖进行脱毒治疗;脱毒后采取全封闭管理,应用集体上课、个别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身心康复治疗90天;回归社会后重点监控、定期回访。结果患均安全脱毒康复,随访15个月,复吸率为22.2%(11/508)。结论末戒毒方法安全、有效、复吸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制戒毒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DA)、医学应对问卷、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7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评定.结果 1.多次戒毒组的QOLDA总分低于首次戒毒组(分别为127.47±21.10、140.17±20.37,P =0.01),在QOLDA的心理功能(PS)、戒断症状及毒副作用(ST)等项目评分上两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 <0.05);2.注射或混用组的QOLDA总分低于非注射组(分别为124.27±22.10、142.21±17.98,P =0.00),在QOLDA的心理功能(PS)、戒断症状及毒副作用(ST)等项目评分上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 <0.01).3.屈服应对策略、特质孤独及状态孤独等因素与强制戒毒者的QOLDA总分呈负相关(P <0.05).结论强制戒毒者的生活质量与吸毒次数、方式、屈服应对策略、孤独等因素相关,在强制戒毒期间需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