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工分枝杆菌培养管(MGIT)液体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污染再处理效果。方法收集疑似新发肺结核初诊的1 088例患者的痰标本,所有标本均分别用液体MGIT法、固体改良罗氏培养基L-J法及痰涂片抗酸染色进行检测,统计MGIT法首次培养总污染率和去污染后再次培养的总污染率,并和固体L-J法污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MGIT法的首次污染率涂片阳性(简称涂阳)组为11.24%,涂片阴性(简称涂阴)组为7.29%,总污染率为7.90%;L-J法涂阳组的污染率为2.96%,涂阴组为3.80%,总污染率为3.6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去污染后涂阳组的再污染率为0.59%,涂阴组为4.68%,总污染率为4.04%,与L-J法相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去污染后再培养涂阳组污染率低于涂阴组(P0.05)。结论 MGIT法可去污染再培养,以降低污染率,特别是涂阴标本应调整和增加前处理的消化时间或灭菌剂的浓度,以控制首次MGIT法的污染率,减少再处理去污染次数。建议临床医生应在控制其他细菌感染后再留标本做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结核病门诊初诊肺结核可疑患者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标本的痰培养阳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结核病门诊初诊肺结核可疑痰涂阴患者99例,对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阴性的标本进行痰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诊肺结核可疑痰涂阴患者痰培养阳性23例,阳性率23.2%。结论痰培养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积极开展痰培养检查,弥补痰涂片发现率的不足,以减少漏诊、误诊率,同时为以后开展结核杆菌药敏试验和肺结核耐多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索痰结核菌新的检查方法,改变目前肺结核诊断措施相对滞后的局面而进行此研究。方法:对痰结核菌阳性患者324例进行痰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查,并与痰涂片、痰培养比较。结果:痰噬菌体阳性说明标本中存有活的结核菌,该检查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是60.2%,特异性是100%;在涂阳、涂阴患者、涂阳培阴、涂阴培阴患者的噬菌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痰噬菌体、痰涂片、痰培养阳性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临床差异性(P<0.005)。结论:痰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查用于诊断肺结核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诊断方法,同时有可能成为判断肺结核活动性与否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并进行污染菌判定的实验室检查,了解血培养污染情况,为临床判断血培养污染提供实验室证据与经验。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12月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验室对血培养污染的评估方案,结合细菌种类、阳性报告时间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血培养污染并分析其细菌种类与构成。结果该研究共包含血培养17 941瓶,其中阴性7 193套,阳性837套,成套率为89.5%。血培养阳性率为10.4%,其中污染率为1.6%,主要污染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污染菌阳性报警时间平均值在需氧瓶与厌氧瓶分别为1.34与1.29d。双瓶结果不一致的培养结果中多见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结论血培养污染菌主要为皮肤常驻菌,为降低血培养污染率,严格执行血培养采血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需重视住院患者采血环境的消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把握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半定量培养和直接涂片检查同时进行的临床准确性。方法建立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半定量培养“12级法”和直接涂片检查“7级法”;同时应用上述2种方法,对不同年龄段非呼吸道感染人群口咽部真菌的阳性率和数量进行调查(对照组),并对临床呼吸道分泌物(痰液/口咽拭子)标本进行常规化真菌检验;统计分析出院时确诊为真菌感染者(依据临床表现、真菌培阳或/和涂阳、住院期间的观察、鉴别和治疗验证等作出,并有明确的文字记录)的病历资料(病例组);列出四格表,计算其临床准确性指标。结果非呼吸道感染人群322例口咽部真菌培养和直接涂片的阳性率分别为0.047(15/322)、0.003(1/322),其中≥50岁组分别为0.123(10/81)、0.012(1/81);出院时确诊真菌感染者的病原学检验阳性(培阳和/或涂阳)率1.0(505/505),其中真菌培阳率0.976(493/505),涂阳率0.4(202/505),培阴涂阳率0.024(12/505),涂阴培阳率0.6(303/505),≥50岁组培阳率0.980(445/454),涂阳率0.407(185/454),培阴涂阳率0.020(9/454),涂阴培阳率0.59(269/454);同时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半定量培养和直接涂片检查的临床准确性指标———灵敏度(真阳性率)、特异度(真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阳性人中的患者率)、阴性预测值(阴性人中的非患者率)、准确度(真阳真阴之和所占的百分率)、尤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的综合)、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阴性似然比(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分别为1.000、0.953、0.971、1.000、0.982、0.953、21.28、0.000,其中≥50岁组分别为1.000、0.877、0.978、1.000、0.981、0.877、8.130、0.000。结论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培阳和/或涂阳,排除误判,宜视为临床感染或亚临床隐性感染,不宜视为正常携带;其临床准确性两法同时进行>半定量培养>直接涂片检查,宜提倡两法同时进行;鉴于真菌感染患者中≥50岁组超过4/5,相关指标以≥50岁组者更具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研究对于血液或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其报警时间与葡萄球菌感染之间的关联,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血液和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的59例住院病历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血液及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有7例(污染菌)未给予抗生素治疗,其余52例(污染菌和致病菌)都使用了抗生素,且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污染菌与病原菌的报警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污染菌报警时间长于病原菌.结论:葡萄球菌在血培养中的假阳性率比较高,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因此采血培养标本时应严格规范操作以减少其污染,其阳性结果也应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来判断是否为污染菌,以避免临床上不必要抗生素的滥用,从而也可防止葡萄球菌的高耐药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初治组与复治组的培养阳性率(下称培阳率)和污染率以及二次培养对培阳率和污染率的影响.方法 对60例初治和22例复治患者的2份涂阳痰标本接种于4支酸性罗氏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 初治组与复治组的二次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与复治组的污染率经二次培养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初治组、复治组和合计组初次培养和二次培养的培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χ2=0.46,P>0.05;χ2=1.00,P>0.05).初治组、复治组和合计组初次培养和二次培养的污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χ2=0.36,P>0.05;χ2=0.64,P>0.05).结论 初治组的培阳率显著高于复治组,初治组的污染率与复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次培养不能显著提高培阳率,也不能显著减少污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疑似结核患者痰标本榆测情况,评价检测水平,提出防治策略。方法抗酸杆菌阳性的疑似患者每人采集3份痰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涂阳患者检出率偏低。结论应提高涂阳患者的检出水平,才是结核病综合防治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克拉玛依市结防所在结核杆菌痰涂片检查的基础上,为充分发现传染源。于2001年开展了痰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项目,对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也采用涂阳患者的短程全程督导(DOTS)方式治疗管理,现将179例痰培养阳性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之一,痰是最方便和无创伤性病原学诊断标本,痰培养对于确定病原体意义很大。但是,如果患者未经任何指导自己留痰,临床医生只负责开医嘱和化验单,而不关心痰标本是否合适,这种所谓的“痰标本”往往主要由唾液组成,污染率很高。根据这样的“痰标本”培养出的结果不但对临床没有帮助,还会因为痰标本不合格而误导临床用药。因此,对怀疑肺炎的患者,医生花几分钟时间看着患者留痰是值得的。留取和送检痰培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革兰染色涂片镜检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室呼吸道感染痰液标本培养检验中病原学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9月送检的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病患者痰液标本,标本前处理后革兰染色涂片,并行接种培养.分析革兰染色涂片检查结果、痰培养结果阳性率与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有效性.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应用...  相似文献   

12.
白广红  朱蕾  高漫 《临床荟萃》2014,(6):608-611,720
目的评估直接涂片法、浓集涂片法、结核分枝杆菌罗氏培养法、BACTEC MGIT960系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扩增法、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等7种方法对临床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72例肺结核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的痰标本用7种结核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672例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直接涂片法17.0%(115/676)、浓集涂片法25.6%(173/676)、改良罗氏培养法32.2%(218/676)、BACTEC MGIT960系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法45.7%(309/676)、实时荧光定量PCR 90.1%(609/676)、SAT扩增法96.4%(652/676)、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法65.4%(442/676)。对照组只有荧光PCR法和结核抗体法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1%、12.9%。涂阴标本经罗氏培养法+结核抗体法+SAT法联合检出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方法。结论涂片法操作简便、快速和价格便宜,但阳性率低,在长时期内其依然是基层医院诊断结核病的主要检测手段;结核分支杆菌培养能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仍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但周期长;结核抗体法方便,简单,仍是结核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区分感染与发病;荧光PCR扩增法快速,灵敏,有较好诊断价值,但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易污染;SAT法快速,灵敏,要求较荧光PCR扩增法低,可以辅助诊断结核病。同时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并满足不同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3.
厚涂片法检查痰结核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涂片检查分支杆菌对诊断肺结核病,发现传染源和考核化疗效果,评价控制措施作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痰检质控网络工作,是保证痰检质量,提高痰菌检出率的重要手段[1]。邯郸县疾病控制中心,从1993年成为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县,痰检阳性是诊断肺结核、免费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对涂阴肺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涂阴肺结核和20例非结核性其他肺部疾病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并同时进行分枝杆菌罗氏培养。结果110例涂阴痰标本中46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阳性(41.82%);27例罗氏培养阳性(24.55%)。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涂阴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只需2天时间,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作为诊断涂阴肺结核的一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在痰标本诊断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制片法与传统直接涂片法对痰液细胞学标本的制片效果。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300例患者痰液标本置于封闭的塑料盒中,然后同一样本分成两组,一组用传统直接涂片法制片,另一组对剩余痰标本采用自制痰细胞处理液的方法 进行制片,然后对两组所制涂片经固定后同时进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 )染色或巴氏染色,光镜下对两种制片方法 的诊断结果 和制片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0例痰标本经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处理后,制作的细胞涂片中检测出癌细胞65例(肺鳞癌48例、肺腺癌17例),阳性率为21.7%;而传统直接涂片法制作的涂片,仅有30例痰液中发现了癌细胞(肺鳞癌21例、肺腺癌9例),其阳性率仅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制片法对痰标本肺癌的检出率较高,且涂片背景干净,细胞结构清晰。结论 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制片法较传统直接涂片法能有效地提高痰标本癌细胞的检出率及制片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卿克勤  韩敏  乐军 《检验医学》2012,27(9):760-763
目的评价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直接检测痰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金胺O染色涂片镜检和快速培养法对530例临床痰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以快速培养法培养结果为参考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530例痰样本中有270例快速培养法阳性,其中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有220例阳性,而260例快速培养法阴性的样本中有20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阳性;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92.3%、91.6%、82.8%。涂片联合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80.8%、82.8%和87.5%。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快速、安全等优点,特别是对于痰涂片阴性的结核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我院结核实验室结核菌涂片制作质量,结果符合率,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保证检验质量。[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天津市海河医院结核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痰涂片5587例,抽取阳性片450例,阴性片1727例,共计2177例,由高级检验技师进行复检。[结果]涂片质量优良及合格率达88.7%,抽查450例阳性片,发现假阳性5例(1.1%),阳性445例(98.9%)。1727例阴性片抽查,发现阴性1593例(92.24%),再发现阳性134例,再发现率为7.76%,其中增加镜检至300~400个视野数,再发现率为3.94%。[结论]规范涂片制作质量,加强涂片镜检后的抽查,增加显微镜视野检查数量,提高检验者对查痰意义的认识和镜检技术水平,就可以使结核菌涂片检出率有所改善和提高,降低和减少肺结核假阴性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结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信息,对血浆(1,3)-β葡聚糖检测进行数据挖掘,寻找其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依托实验信息系统(LI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数据信息平台,回顾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7月4日所有(1,3)-β葡聚糖检验病例,同时搜索其深部痰培养或痰涂片查真菌检查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构建评估(1,3)-β葡聚糖检验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ROC数据集.结果 纳入研究的567例(1,3)-β葡聚糖检验病例中,155例深部痰培养或痰涂片查真菌结果阳性,412例结果阴性.将(1,3)-β葡聚糖检测值和深部痰培养或痰涂片查真菌结果输入SPSS软件,其AUC达到0.661 2(P<0.05).结论 血浆(1,3)-β葡聚糖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9.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不同标本对结核病临床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技术检测不同标本对结核病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技术对8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7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30例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共计196例结核标本进行检测;对非结核病患者痰标本10例、胸水5例、灌洗液5例,共计20例标本进行检测。每例标本同时进行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结果86例痰标本、73例胸水、30例肺泡灌洗液、7例脑脊液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3.49%(46/86)、49.32%(36/73)、60.00%(18/30)、0(0/7),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4.42%(21/86)、2.74%(2/73)、20.00%(6/30)、0(0/7),罗氏培养分别为44.19%(38/86)、4.11%(3/73)、36.67%(11/30)、0(0/7)。20例非结核患者标本,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都未检出阳性。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结核病标本的阳性率高于涂片和罗氏培养,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对结核病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