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10例声带非典型增生中iNOS和CD34的表达,并检测MVD。结果3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0.33%(25/30),声带非典型增生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10%(1/10)。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和声带非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24/30),30%(3/10)。iNOS、CD34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喉鳞状细胞癌和声带非典型增生中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3.45±10.06、21.34±6.3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NOS、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CD34可促进血管形成,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因此,选择性抑制iNOS和CD34可望成为基因治疗喉鳞状细胞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PCNA,Bcl-2和Bax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翼状胬肉中PCNA,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探讨PCNA,Bcl-2和Bax在翼状胬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的PCNA,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20例翼状胬肉中PCNA,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19/20),95%(19/20)和80%(16/20),正常结膜中PCNA,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0),20%(2/10)和60%(6/10)。PCNA和Bcl-2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Bax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CNA的高表达和Bcl-2与Bax表达失衡有关,可能是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FⅧ-RAg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10例声带息肉中iNOS和FⅧ-RAg的表达,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30例喉癌组织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0%(24/30),声带息肉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10%(1/10)。FⅧ-RAg在喉癌组织和声带息肉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1/30),0%(0/10)。FⅧ-RAg,iNOS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喉癌组织和声带息肉中MVD分别为65.85±13.06,5.64±3.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NOS,FⅧ-RAg在喉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FⅧ-RAg可促进血管形成,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因此,选择性抑制iNOS和FⅧ-RAg可减少肿瘤的发展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4.
无水乙醇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细胞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无水乙醇碘油乳剂化疗栓塞(TACE-EIOE)对肝细胞癌(HCC)预后的影响。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行TACE-EIOE治疗18例。用凋亡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凋亡调节基因产物Bcl-2抗体、促凋亡基因产物Bax抗体、抑癌基因p53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和癌组织Ki-67抗体蛋白表达,观察生存率、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结果TACE-EIOE引起肿瘤完全坏死33.33%(6/18)、重度坏死44.44%(8/18)、中度坏死5.56%(1/18)、轻度坏死16.67%(3/18),细胞凋亡率(22.79±3.34)%,肿瘤包膜完整88.89%(16/18),显效66.67%(12/18),有效22.22%(4/18),稳定11.11%(2/18),Ki-67、PCNA、p53、Bcl-2、Bax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93±18.10)%、(41.16±11.83)%、(53.41±18.13)%、(6.32±2.10)%、(58.73±17.32)%。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3.33%、72.22%、66.67%。结论TACE-EIOE治疗HC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cl- 2、Bax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4例GD、41例HT及 1 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 ,用Mias99系统定量分析。结果 :GD、HT的Bcl- 2、Bax表达增高 ,GD的Bcl- 2表达水平高于HT ,Bax表达低于HT(P <0 .0 1 ) ;GD的Bcl- 2阳性颗粒面积及积分光密度与Bax之比高于HT及正常对照 ,HT之比低于正常。结论 :甲状腺Bcl- 2、Bax异常表达 ,尤其是Bcl- 2 /Bax值失衡与AITD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GD的Bcl- 2相对高表达所致的细胞凋亡抑制可能是GD腺体增生、功能亢进的重要因素之一 ;HT的Bax相对高表达所产生的促凋亡效应与HT滤泡破坏、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口腔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正常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舌癌手术标本及20例正常舌组织标本中Beclin-1与Bcl-2的表达。结果在TSCC中,Beclin-1的阳性表达率(37.2%)明显低于正常涎腺组织(95.0%),而Bcl-2的阳性表达率(69.8%)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SCC中,Beclin-1低表达在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cl-2高表达在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eclin-1与Bcl-2在TSCC中表达呈负相关(r=-0.265,P=0.006)。结论 Beclin-1与Bcl-2与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食管鳞状细胞癌HPV感染与病毒致癌基因E6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在HPV感染与病毒致癌基因E6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引物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0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进行HPV DNA和E6蛋白检测.结果:HPV DNA阳性者占50.96%(53/104),其中HPV-16型为49.06%(26/53),YPV-18型DNA5.6%(3/53),HPV6/11DNA7.5%(4/53);混合感染占43.39%(23/53).E6蛋白阳性56例(53.84%),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表达强度最高.结论:提示新疆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有较高的HPV感染率,HPV16型E6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力竭运动组(EE组,n=16),运动预处理组(EP组,n=16)。EP组进行持续4周的中等负荷游泳训练(无负重游泳,60 min/d,6 d/w)后,EE组和EP组负重3%体重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EE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较EP组增多;EP组大鼠大脑皮质Bcl-2阳性表达强度较EE组升高,EP组大鼠大脑皮质Bax阳性表达强度较EE组下降。结论:运动预处理能够减少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从而对大脑皮质产生保护作用;运动预处理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蛋白表达从而对细胞凋亡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125I籽源连续照射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25I籽源低剂量率γ射线持续照射诱导MCF-7人乳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Bax的变化情况.方法用9粒表面放射活度为27.75 MBq的6711型125I籽源连续照射MCF-7细胞72 h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 mRNA和蛋白表达.常规细胞流式法和Annexin V标记法直接检测MCF-7细胞凋亡率.结果 MCF-7细胞经125I籽源照射后较对照组Bcl-2 mRNA的表达降低,Bax mRNA的表达升高;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比值,结果对照组为1.89±0.09,125I籽源照射组为0.62±0.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细胞流式法检测照射组(n=10)和对照组(n=1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61±7.27)%和(2.81±1.68)%,P<0.05.Annexin V标记法检测两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1.46±8.29)%和(1.94±1.38)%,P<0.05.结论 125I籽源连续照射能够诱导Bcl-2/Bax比值的降低,促进MCF-7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中Fas、FasL、Bcl-2及Bax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凋亡调节基因Fas、FasL、Bcl-2及Ba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as、FasL、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Fas表达于正常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FasL、Bcl-2及Bax仅表达于膀胱癌组织中;Fas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负相关,FasL、Bcl-2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正相关;Fas、Bax在初发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大于复发膀胱癌。结论 Fas、FasL、Bcl-2及Bax的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细胞的凋亡及免疫逃避等密切相关,影响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肿瘤细胞标志物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 erbB 2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凋亡抑制基因 (Bcl 2 )、p5 3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 (nm2 3 H1 )在乳腺癌患者接受简化根治术后几项指标同时检测对乳腺癌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接受相同治疗方案 (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放、化疗 )的 6 1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C erbB 2、PCNA、Bcl 2、P5 3及nm2 3 H1 蛋白表达 ,并随访观察 5和 8年生存率。结果 不同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数 ,患者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C erbB 2、PCNA、Bcl 2、P5 3、nm2 3 H1 蛋白阳性及阴性表达组 5和 8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老年组和青壮年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除传统的预后因素外 ,肿瘤细胞标志物 (C erbB 2、PCNA、Bcl 2、p5 3、nm2 3 H1 )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放疗对喉癌组织中Bcl 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放疗后喉癌复发原因。方法 通过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测定 2 7例患者放疗前、放疗后和复发后喉癌组织中Bcl 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放疗前相比 ,放疗后喉癌组织中Bcl 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 ,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多 (P <0 0 5 )。喉癌放疗后局部组织中Bax蛋白表达与复发的时间长短有关 (P <0 0 5 )。结论 喉癌组织内Bcl 2和Bax蛋白表达参与了放疗引起的细胞凋亡过程 ,局部组织内Bax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喉癌复发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3.
贾永中  肖序仁 《武警医学》2001,12(9):528-531
目的 检测Bcl-2、Bax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 肾癌Bcl-2比正常肾组织阳性表达率高,Bax比正常肾组织低(P<0.05);Bcl-2、Bax表达在肾癌的细胞学分类、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癌Bcl-2表达与Bax负相关(P<0.05,γ=-0.312);单因素生存分析Bcl-2、Bax表达及肾癌的各细胞学分类生存率无差异(P>0.05),肾癌病理分级G1+G2组比G3+G4组生存率高(P<0.05),临床分期S1+S2组比S3+S4组高(P<0.05),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只发现肾癌病理分级能单独作为反映肾癌预后因素的指标(P<0.05)。结论 Bcl-2、Bax在肾癌的发生中并不能单独起主导作用,不能独立作为反映肾癌预后的指标,可能只是参与肾癌发生多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促凋亡基因和凋亡抑制基因在吸入性损伤发生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以小鼠烟雾吸入性损伤为模型,应用RT—PCR和TUNEL技术,观察其损伤后肺组织中Bcl-2和Bax基因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小鼠烟雾吸入性损伤后肺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增加,细胞凋亡指数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提示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吸入性损伤肺组织的病理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祝琳 《西南军医》2008,10(4):7-10
目的研究S100A2蛋白在喉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其在喉鳞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手术切除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喉鳞癌(LSCC)患者病理组织石蜡标本作为实验组,另取40例同期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无肿瘤浸润的癌旁喉粘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所有石蜡标本按4μm连续切片2张,其中1张HE染色,另外1张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S100A2蛋白的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雷替曲塞抑制裸鼠MGC-803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初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把24只裸鼠随机分为3 组,每组8只。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雷替曲塞5 mg/kg),高剂量组(雷替曲塞12 mg/kg)。每周经腹腔注射给药2次,持续2周。详细记录裸鼠精神状态、体重以及肿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Ki67及PCNA蛋白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tting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期间雷替曲塞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裸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7.54%、4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显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Ki67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8.95%、42.16%,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1.36%、37.2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ting法表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替曲塞可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提高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