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力衰竭(心衰,CHF)是指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肌收缩力减弱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CO)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导致器官和组织灌流不足,同时出现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表现。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难治眭心力衰竭,是指经常规治疗,心衰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但并非心脏情况已至终末期不可逆转者。顽固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治疗困难。顽固性心衰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因病施治,个体化用药,才能达到满意疗效。本文对本院几年来顽固性心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对顽固性心衰的认识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络病理论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上更是优势独具,通络疗法对心衰的治疗可以标本兼顾,能有效缓解心衰症状,改善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为患者解除痛苦。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长期治疗的压力下常伴发精神情绪异常,产生"双心疾病",以致其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双心医学"则可以指导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生在治疗心衰疾病患者时,应将治疗心衰疾病与调控患者精神情绪二者并重。在中医看来,情志类疾病多考虑病位在肝,心衰疾病病位在心,因而心肝同治对于"双心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杂志》2023,(7):743-756
<正>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尽管现代医学诊疗策略不断更新,但患者死亡和再住院率仍居高不下,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1-3]。心衰临床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目前中医药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应用尤为广泛,且临床实践提示具有显著的临床特色和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5.
心竭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心竭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心竭康治疗心衰患者30例,Ⅰ度、Ⅱ度心衰患者单用心竭康,Ⅲ度心衰患者予心竭康合以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经治疗,总有效率93.33%;患者各项心功能检查结果均有改善。结论 心竭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浅析心力衰竭中医分型与脑钠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和高血压、冠心病发病人数的逐年增多,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衰患者也逐渐成为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主要群体之一。由于心衰患者个体体质差异和基础疾病的不同,使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更加  相似文献   

7.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要注重阴阳互化、气血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可发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且往往是它们的最终表现和死亡原因。许多心外疾病也可以引起心衰。虽然近些年心衰的机械辅助治疗、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骨髓干细胞移植也显示有希望的前景,但其5年病死率仍和恶性肿瘤相似。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目前,随着心血管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使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展为慢性心衰阶段,再加上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甲亢等内分泌疾病对心肌的损害,使慢性心衰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死亡率亦居高不下。而目前临床对心衰的治疗似乎很难达到一个质的飞跃,针对目前心衰治疗效果欠佳的现状,探寻一种新的治疗方案非常必要,本文报道了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案例,使一颗"气喘吁吁"的心脏得以成功平复。  相似文献   

9.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脏疾病,也是各类心血管疾病通常随病程逐渐发展而出现的终末期阶段,对患者的机体与生活影响极大,且常威胁到患者生命。临床上根据心衰时左心室收缩功能是否出现异常,将心衰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后者曾被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在心衰患者中约占有40%[1-2]。对该病的治疗用药与方案一直在不  相似文献   

10.
陈勇  王洁  杨彤  曹晋  罗玲  任毅 《陕西中医》2022,43(1):134-136
心衰病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心痹等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亦见于其他脏腑疾病的危重阶段,每因外感、劳倦和情志等因素使病情加重,临床预后差,药物治疗不理想,可发生猝死。心衰病的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为目标,西医治疗心力衰竭存在心率偏慢导致β受体阻断药和强心药使用禁忌,利尿剂抵抗,醛固酮逃逸现象,ACEI类药物引起的咳嗽或血管性水肿,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中医药在延缓心力衰竭、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抗心力衰竭西药的不良反应上有独特疗效,并具有一定的优势,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造诣最深、临床水平最高的群体,研究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病的经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血管病中致残和致死的最主要原因。Framingham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年平均死亡率为21%[1]。心衰住院患者出院2~3月内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高,这一出院后早期阶段被定义为“易损期”,属于不良预后高危阶段[2-4],此阶段的有效干预对心衰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中医在心衰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芪苈强心胶囊即为此经验凝聚创新药物,2014及2018中国心力衰竭指南中肯定了其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所有患者据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的改变、心力衰竭好转的时间、住院时间、出院后1周内再住院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MLWHF)。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93),但治疗组心衰改善的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P<0.01)。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心康方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中医辨证均为气虚血瘀证。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心衰指南规范化治疗;实验组在心衰指南规范化治疗同时加用强心康方辨证施治。结果实验组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心康方辨证施治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少急性期发作频数,延长疾病稳定期,增强心脏射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4.
张春荣 《河北中医》1995,17(1):16-16
抗心衰煎治疗心力衰竭100例疗效观察张春荣(青龙县茨榆山肛肠医院066503)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和一些心外疾病最常见、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洋地黄类药物在临床上虽属首选,但其毒副作用很强,最佳治疗量较难把握。探索安全有效的抗心衰药物很有必要。从1965...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探讨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探讨董泉珍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症。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的认识和治疗对策有了显著进展,但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并不乐观。我国传统医学在心衰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和现代药理学依据。本文试图在理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66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患者服用首剂美托洛尔6.25mg或12.5mg效果明显。心衰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衰症状,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结论心衰患者可以尽早应用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伴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症。慢性心衰患者中10%~30%可并发房颤,后者使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并与心衰互为因果。而且心衰程度越重,合并房颤的危险越大。心衰合并房颤目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心室率及预防栓塞并发症。本组观察了胺碘酮在快速房颤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心衰合剂;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结果CHF患者AngⅡ、NE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自拟心衰合剂对CHF时神经体液因子过度激活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分型及规范化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我院10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观察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服用倍他乐克、ACEI、中药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次数、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等相关性,确定β受体阻滞剂、ACEI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根据2009年欧洲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的重要性,同时观察中药在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从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参考价值。结果:随着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的递增,辨证分型呈气阴两虚→气滞血瘀→阳虚水泛变化。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服用倍他乐克、ACEI及中药对慢性心衰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功能分级与中医辩证分型存在相关性;男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与心衰患者病情恶化、年住院次数相关;服用倍他乐克、ACEI、中药可减少慢性心衰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心脏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推出的2009年版《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里,推荐了四种心衰的基本治疗药物,它们分别是利尿剂、ACEI(或ARB)、p受体阻滞剂和强心药,这四种药物每天都被全世界无数心衰患者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