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阿片类物质依赖作用的机理仍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学术界对阿片受体固有活性与阿片类物质作用的关系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阿片受体慢性暴露于阿片类物质后固有活性的变化与阿片类物质依赖产生的关系是研究阿片类成瘾机制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阿片类药物成瘾防复吸一直是作为困扰世界医学界的主题,目前临床上采用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美沙酮、半激动半拮抗剂丁丙喏啡梯度递减替代治疗方案,阿片类药物导致的躯体依赖已经得以解决,临床脱毒基本完成。但吸毒患者复吸率依然很高,导致复吸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稽延性症状、心瘾及环境因素,针对复吸原因,许多科研人员正投入大量的工作以研究防复吸的新途径。本文主要介绍药物成瘾治疗的一些新动向。1 阿片类药物受体拮抗剂纳曲酮的应用纳曲酮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外源性阿片类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抑制阿片类药物对阿片受体的强化作用,从…  相似文献   

3.
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海洛因、二氢埃托啡等,其共同特点是具有高度成瘾性.阿片成瘾是由于滥用阿片类药物而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性用药症状和持续性渴求状态[1].成瘾一旦形成,可延续终生.病人戒断数年、甚至十几年之后,只要遇到与他们以前用药有关的人物、地点或暗示时,都将发生觅药和用药行为,从而导致复吸.这一现象说明:阿片成瘾后大脑发生了极其稳定的形态或功能改变,形成了成瘾记忆.与成瘾有关的成瘾特异性记忆奇特而稳固,我们称其为"成瘾记忆"或"畸形记忆"[2].成瘾记忆一旦形成将终身不忘,或至少长期存在,这便成为成瘾者长期、甚至终生行为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阿片类 (opiates)物质是当今药物依赖的最主要物质 ,其成瘾性强 ,戒断症状 (abstinencesyndrome)严重 ,复吸率高 ,致死病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 ,居第三位。阿片成瘾 (opiateaddiction)分为躯体依赖 (physiologicaldependence)和精神依赖(psychicdependence)。躯体依赖主要表现为耐受和戒断反应 ;精神依赖主要是心理渴求和持续强迫觅药行为[1,2 ] 。虽然阿片成瘾的确切机制未完全阐明 ,但一致认为 ,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是成瘾的基本因素 ,其中生物因素处于核心地位 ,是脱瘾治疗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就生物学治疗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  相似文献   

5.
李华  王丽 《河北医药》2011,33(13):2024-2026
反复应用阿片类药物,机体启动适应机制,神经元及突触功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导致神经元及神经网络功能发生长期改变,是机体形成药物依赖和耐受的机制之一[1]。目前研究认为,阿片和其他成瘾药物具有共同的细胞和解剖通路,而受体后细胞、突触和神经网络的适应性改变是成瘾形成的关键[1]。阿片类药物与其受体结合后,  相似文献   

6.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诊昏迷154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酸纳洛酮(NLX)为羟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纯拮抗剂而无激动活性,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竞争性的阻断并取代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的结合,清除阿片类物质中毒症状,临床上最初用于阿片类物质急性中毒的解救及其成瘾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抢救急,危重昏迷患者时应用更为多见。急诊昏迷病人是临床最为急重也最为棘手的病例。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往往不能够提供较准确的病史资料。我院近年来应用盐酸纳洛酮对急诊昏迷病人的抢救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药物滥用成瘾已构成世界公害。它不仅严重危害成瘾者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地干扰社会的安宁和生产力的发展。阿片类药物海洛因是我国滥用的主要毒品[1]。因其成瘾性强,戒断症状严重,脱毒后复发率高,难以根治,成为当今社会中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脱毒是对阿片成瘾治疗的第一阶段,迄今为止,阿片类依赖的脱毒治疗多采用阿片类药物的替代递减方法,如美沙酮和丁丙诺啡等。尽管这些药物可有效地抑制戒断症状,但存在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即它们自身有相似的致依赖性潜能,长期使用可同样成瘾。为此人们开始研究结构与作用有别于阿片类的新型药物,以期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吸毒成瘾对于世界人口中有着深远的社会、经济和健康的影响,而目前有限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迫切需要相关药物来治疗毒瘾。在这方面,中药是具有潜在的治疗药用价值。“中药组分”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把复杂性科学问题简单化,如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等,对于中药组分药理作用研究等方向的深入提供参考和思路。因此,本综述将对中药不同组分在抗阿片类成瘾方面的进展进行研究,围绕生物碱组分、皂苷类组分、多糖类组分、黄酮类组分、挥发油类组分及其他活性成分在改善阿片类戒断症状和精神依赖方面进行综述。基于组分-病症相关的思想,检索近二十年的相关文献,分类总结不同组分在阿片类成瘾防治的成果,希望能为后续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等方向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执行功能在阿片成瘾的形成、维持、戒治与复发中都具有重要作用。长期慢性的阿片类药物滥用会导致成瘾者的执行功能普遍受到损伤,继而影响药物成瘾的戒治与复发。本文梳理了近年来阿片类药物在神经心理学、事件相关电位以及影像学等领域的执行功能相关研究结果,以期为我国的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戒治工作提供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镇痛药:阿片类及阿片受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有力的研究力量继续集中于探索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及其生物合成和代谢、多种阿片受体亚型以及开发特异性阿片受体配体等方面的研究。1982年对内源性阿片类物质与阿片受体,内啡肽与痛调节,阿片与非阿片类镇痛药,痛传递的神经机制,内啡肽的行为药理学,神经肽的中枢作用,内啡肽与脑啡肽以及应激(stress)与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均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 阿片类物质包括天然、半合成和合成品三类。此类物质的反复使用容易产生耐受性以及精神和躯体的依赖性。由于阿片类可产生欣快感,诱惑用药者连续使用药物,以致发展成非用不可的强迫感。这样精神依赖是构成该类药物成瘾的药理基础。躯体依赖性是反复用药后产生的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可产生戒断综合症,表现为精神和躯体的一系列特有症状,使病人非常痛苦,甚至危及生命。阿片类之间有交叉依赖性,即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戒断症状,并能替代其所产生的身体依赖性。成瘾者突然停药,产生的戒断症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κ阿片受体激动会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但不会诱发经典阿片样副作用,同时还可以拮抗阿片类物质成瘾。但由于其中枢镇静、烦躁不安副作用的存在,目前临床以κ阿片受体为靶标的药物多为κ/μ混合激动剂,尚缺乏选择性κ受体激动剂。开发中枢副作用小的κ受体激动剂将是新型镇痛药物的重要研究方向。该文对目前临床使用的以κ阿片受体为靶标的镇痛药、κ受体中枢副作用评价方法和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阿片类物质成瘾(依赖)的机理十分复杂。大脑中有关组织中蛋白质表达改变可能与阿片类物质依赖产生密切相关。海马是一个调节学习记忆功能的重要脑组织,近年来研究表明它在阿片等毒品成瘾机理中也有重要作用。研究海马组织蛋白表达改变与阿片类物质成瘾的关系,对认识阿片类物质成瘾的机理和发现药物作用的靶标的重要意义。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我们观察到慢性吗啡处理能引起小鼠海马中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呼吸链中的NADH脱氢酶的辅基Fe-s蛋白,三羧酸循环中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中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和糖酵解关键酶乳酸脱氢酶表达显著地降低。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分析表明编码这三个蛋白质表达的mRNA含量相应地降低。吗啡慢性处理小鼠海马组织中的ATP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小鼠海马组织中ATP水平,进一步证实慢性吗啡依赖小鼠海马中三个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4.
当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成瘾呈上升趋势,它既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在我国导致精神依赖的活性物质主要是阿片类。精神活性物质作用的靶受体为阿片受体,非靶受体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和组胺等。本文主要论述NMDA受体和组胺受体等非靶受体在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结构上的变化,探讨精神活性药物成瘾的机制,研究和开发以NMDA和组胺受体为靶标的新药,为阿片类药物成瘾的防治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帕罗西汀治疗美沙酮停药后戒断症状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对暂停美沙酮维持治疗后出现的戒断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阿片类物质依赖者,随机分配至帕罗西汀组和安慰剂组,使用阿片成瘾严重程度量表和阿片戒断症状评价量表评估,观察时间为1周。结果:帕罗西汀和安慰剂组受试者第3~7天脱落率、第1~3天阿片戒断症状评价量表评分有非常显著差异(P〈O.001),阿片戒断症状评价量表评分呈显著的逐天增加(P〈O.001)。所有受试者第1~3天、帕罗西汀组受试者第1~2天戒断症状严重程度与美沙酮使用量明显相关(P〈O.05)。结论:帕罗西汀替代美沙酮治疗可以明显减轻阿片类戒断反应和延长美沙酮中断治疗时间,其效果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对健康组30例,阿片成瘾组300例进行了血浆中脑啡肽(LEK)浓度测定。结果显示阿片成瘾治疗前、后组LEK均较健康组升高,提示:正常人血浆中存在着一定浓度的LEK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滥用毒品造成LEK分泌失调,结果使痛阈与正常情绪的维持完全依赖毒品。本文认为阿片成瘾者的LEK改变是出现药物依赖的病理基础,成瘾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阿片模拟内源性阿片类作用。成瘾的危险是用毒品后的欣快感所致的人格变态。  相似文献   

17.
阿片类药物依赖脱瘾治疗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现今全球性的麻醉品依赖流行中,阿片类化合物成瘾仍占很大的比例,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中,仍然有增无减,没有得到控制。与其它药物依赖相比,阿片类药物成瘾潜力强,具有高强度的戒断症状和心理依赖渴求,致使治疗困难并存在着很高的复发率。由于在阿片类药物之间存在着交叉依赖和交叉耐受,很久以来人们就应用这一原理,使  相似文献   

18.
阿片类物质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片依赖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脑疾病。本文综述了阿片类物质依赖、戒断和复吸各个阶段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改变,及其与阿片依赖、戒断和复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阿片依赖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机体长期接触阿片类物质后产生的代偿性适应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 ,NMDA受体拮抗剂、抗体和反义核酸能抑制阿片躯体和精神依赖。该文从神经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角度 ,综述了NMDA受体作用系统与阿片受体作用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NMDA受体参与阿片依赖的分子机制 ,并评价了NMDA受体拮抗剂及其他相关物质治疗阿片依赖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阿片成瘾者的脑啡肽改变与药物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对健康组30例。阿片成瘾组300例进行了血浆中脑啡肽(LEK)浓度测定。结果显示阿片成瘾治疗前、后组LEK均较健康组升高。提示:正常人血浆中存在着一定浓度的LEK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滥用毒品造成LEK分泌失调。结果使痛阈与正常情绪的维持完全依赖毒品。本文认为阿片成瘾者的LEK改变是出现药物依赖的病理基础,成瘾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阿片模拟内源性阿片类作用。成瘾的危险是用毒品后的欣快感所致的人格变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