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穴位(风池、风府、肩井、翳风、百会、太阳)手法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穴位手法推拿治疗组(治疗组)60例和口服西比灵组(对照组)60例,连续3周,观察治疗前后眩晕、颈肩痛、头痛和TCD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颈肩痛、头痛计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P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表明穴位手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和头痛等症状,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穴位手法推拿治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眩晕评分及椎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眩晕评分(EEV量表评分、DHI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EEV量表评分、DHI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减治疗痰湿阻滞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痰湿阻滞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眩晕、颈肩痛、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脑血流参数[颅内椎-基底动脉的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的变化情况,并对比2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2组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和Vd、Vp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及Vd、V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二陈汤加减治疗痰湿阻滞型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脑血流参数,提高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筋骨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松筋、整骨推拿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推拿为主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用量表和椎动脉TCD检测,治疗10次后统计结果并分析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组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提高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筋骨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流速度、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及恢复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性颈椎牵引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行非手术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评分、疼痛评分、颈部功能评分以及颅内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其中颈部功能评分采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眩晕评分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颅内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增加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缓解椎动脉压迫,提高有效率,可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脱法浮针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通脱法浮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肩颈痛、眩晕、头痛)评分、生物力学指标(颈椎屈伸活动范围、颈椎弧度、颈椎水平位移范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平均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肩颈痛、眩晕、头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椎屈伸活动范围、颈椎弧度均大于对照组,颈椎水平位移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LVA、RVA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脱法浮针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改善椎动脉血液循环,提升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颌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不足证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颌枕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动脉血流速度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眩晕、头痛、耳鸣、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右椎动脉血液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颌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肝肾不足证患者的症状,恢复动脉血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选用强力定眩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TCD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眩晕程度、眩晕频率、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患者脑循环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且临床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六法配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SA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给予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腹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腹部推拿六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并检测IGF-1、TNF-α、IL-10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显著高于对照组76.27%(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心理和社会适应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A、RVA、B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F-1、IL-10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NF-α表达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推拿六法配合腹针能够有效改善CSA患者临床症状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天麻素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对照组给丹参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及TED的变化和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旋颈试验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主症及体征,明显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且疗效确切,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祛痰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祛痰活血汤治疗,都进行14 d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显效率是96.3%,对照组的总显效率是87.5%,在总显效率上,治疗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眩晕与头痛评分都明显下降(P0.05),同时经过治疗,在眩晕与头痛评分上,治疗组比对照组低(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颅内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和颈椎曲度、颈椎屈伸活动程度都明显上升(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期峰、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和颈椎曲度、颈椎屈伸活动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增加颅内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有利于颈椎病理状况的改善,提高总体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比灵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内服中药活血祛风汤治疗,观察2组治愈率、有效率及基底动脉、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及基底动脉、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杜氏通督理筋手法配合牵引、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男40例,女53例;年龄21~70岁,平均46.39岁。治疗组48例采用杜氏通督理筋手法配合牵引、电针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牵引配合电针治疗,7d、14d、21d后,分别观测两组患者主观症状(眩晕、颈肩痛、头痛等)、客观体征(Jackson’s试验、椎A扭曲试验、Spling’s试验)及TCD血流速度变化等指标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体征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下降,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杜氏理筋手法配合配合牵引、电针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患者易接受和配合,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建议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按掷币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配合降压、降脂及降血糖治疗,对照组结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评估量表(DARS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分)、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V)和血管搏动指数(P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33/4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ARS评分、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M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PI、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疗效明显,可显著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恢复脑部供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椎消眩汤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颈椎消眩汤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颈复康冲剂配合手法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及TCD的变化和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眩晕、头痛、旋颈试验计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椎消眩汤配合手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且疗效确切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桂枝葛根汤结合针刺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120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桂枝葛根汤治疗。治疗4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疗效、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变化,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和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水平,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54/58)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0.70%(46/57)(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眩晕、头痛、颈肩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和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和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桂枝葛根汤结合针刺可有效降低老年人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颈性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方法:对我中心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间治疗的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联合推拿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参照颈椎生活质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肩痛、头痛、眩晕、旋颈试验、心理与社会适应、日常生活与工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P 0.05),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收缩期峰值血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血管搏动指数、血管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生理功能、物质条件、心理状态、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具有积极作用,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中医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推拿手法配合药物(颈椎活血胶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颈椎活血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用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经颅多普勒检查,治疗1疗程后统计分析量表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功能量表评分及RVA、LVA、BA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结合我省陆剑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颈椎活血胶囊综合治疗在临床疗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方面能发挥手法与中药治疗相结合的优势,能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程度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6%,观察组总有效率94.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寰枢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响因素及寰枢椎矫正疗效的作用途径。方法:4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常规中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寰枢椎矫正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一次,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价患者主观症状和功能的改善情况,对比组内治疗前后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TCD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寰枢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能够显著改善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