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目的:鉴别目前最新发现的一种蒲黄混淆品的真伪。方法:采用显微、薄层色谱及理化鉴别的方法对其性状、显微及理化特性进行鉴别并与正品进行比较。结果:混淆品“蒲黄”从性状、显微及一般理化性质与正品均不相同,薄层色谱的斑点与正品蒲黄的斑点位置,颜色均有很大差异。结论:混淆品“蒲黄”为一种伪品,不可供临床药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迭鞘石斛(Dendrobinm denneanum kerr.)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的方法对该药材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较为全面地报道了其性状、显微特征,供试品与迭鞘石斛对照药材在薄层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该药材的应用及其相关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药饮片安痛藤与常见伪品进行检识,探讨安痛藤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对比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有明显差异,尤其是薄层色谱: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识,安痛藤供试品色谱与常见伪品供试品色谱荧光斑点不一致。结论安痛藤可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进行检识。常见伪品可能来源于防己科植物青藤的干燥藤茎。  相似文献   

4.
中药饮片银柴胡与混伪品的对比检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饮片银柴胡与混伪品进行对比检识,探讨饮片银柴胡与混伪品的鉴别。方法采用对比法进行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综合实验。结果性状、显微特征区别明显。薄层色谱(紫外光灯下检视):野生银柴胡、栽培银柴胡供试品色谱位置上,分别显2个亮蓝色荧光斑点、8个蓝色荧光斑点;混伪品色谱位置上显6个蓝色荧光斑点,且荧光斑点位置不一致。紫外分光光度法:270 nm波长处饮片银柴胡有最大吸收,而混伪品没有吸收。结论中药饮片银柴胡及其混伪品鉴别,可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薄层色谱法进行检识。  相似文献   

5.
一种泽泻混淆品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区别泽泻与混淆品的鉴别特征。方法:运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泽泻及混淆品进行了比较鉴别研究。结果:窄叶泽泻药材较小;显微特征内皮层细胞壁稍厚,木化,分泌腔较少;薄层色谱中在与23-乙酰泽泻醇-B标准品相对应位置上不显斑点。结论:以23-乙酰泽泻醇-B为对照品,按实验条件进行薄层色谱试验,可有效鉴别泽泻及其混淆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市场上蒲黄的真伪优劣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和电脑识别技术对市场上收集的各批次蒲黄进行鉴别。结果市售的15个蒲黄检品中,1个是纯净的蒲黄,为正品;4个蒲黄样品带有花序碎片,可作为草蒲黄;其余蒲黄样品均不合格,不合格率达93%。结论蒲黄的质量问题主要是掺杂,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可以对蒲黄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山药与混淆品参薯的鉴别方法。方法:运用性状、显微、薄层等方法对山药和参薯进行鉴别。结果:山药与参薯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实验建立的山药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作为山药药材品种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毛冬青药材的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集不同地区的毛冬青药材,对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别,发现其共同的显微特征;采用薄层方法对毛冬青药材进行薄层鉴别,用其特征性对照品及对照药材来进行比较。结果:显微鉴别显示多批药材粉末中均有淀粉粒、具缘纹孔导管、石细胞及晶纤维;薄层鉴别显示多批毛冬青药材在对照药材及IlexgeninA、毛冬青皂苷甲、毛冬青皂苷B1和毛冬青皂苷B2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本文所建立方法适用于毛冬青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天冬的显微与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从贵州及周边收集天冬药材标本,对天冬块根进行徒手切片后进行图像采集系统摄像鉴别;薄层色谱鉴别中以菝葜皂苷元为对照品,石油醚-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对其块根进行鉴别。结果不同地区收集的天冬在显微特征上有一定差异,薄层色谱显色后,均在对照品相同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其生药鉴别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简易鉴别大花红景天的方法 .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的方法 对大花红景天及其混伪品进行定性的鉴别.结果 3种鉴别方法 可有效的区分大花红景天及其混伪品.结论 本研究可作为红景天真伪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山东省市售蒲黄饮片质量。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对38批蒲黄样品进行了性状、显微、TLC、HPLC等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检测的38批样品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的有23批;薄层鉴别不符合规定的有5批;浸出物不符合规定的有9批;含量测定不符合规定的有10批;金脘O非法染色的有11批;不合格率39.5%。结论:市售蒲黄饮片不合格率较高,掺假造假现象仍较严重,函需加强对中药材饮片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胖大海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进行系统研究,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从形状、大小、不同部位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方面对胖大海药材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胚乳、子叶及水试等进行系统的性状鉴别,并分别于普通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下进行正常光明场与偏振光暗场对比观察,采用实时景深拓展拍摄技术获取药材性状及显微全息影像数据。结果:性状鉴别显示,水试的膨大部位为中种皮,并采集了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胚乳、子叶的数码影像资料,确认子叶基出脉数目为3。显微鉴别获取了正常光和偏振光的对比彩色影像数据,可见平轴式气孔保卫细胞常下陷,副卫细胞周围的表皮薄壁细胞多呈环状排列,中种皮处有浅棕色颗粒物,吸水后呈不规则棕黄色半透明膨大囊状细胞。结论:获取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用于鉴别胖大海药材及粉末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与修订前列舒乐泡腾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化学鉴别法鉴别复方中药中的川牛膝和车前草;薄层色谱法鉴别中药复方中的蒲黄和黄芪。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色谱柱为Polairs C18(1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270nm,流速1.0mL/min。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鉴别出黄芪、蒲黄,无阴性干扰。淫羊藿苷在0.0493~0.4437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9.33%(RSD=1.28%)。结论:该定性定量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作为前列舒乐泡腾片的质量标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药荜澄茄的性状、微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正常光与偏振光对比显微观察法,借助实时景深扩展成像技术及大图影像拼接技术获取全息彩色显微影像数据,对荜澄茄药材进行系统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结果:微性状鉴别方面,获取了荜澄茄外果皮、内果皮、种子、种皮等的微细特征图。显微组织鉴别方面,获取了荜澄茄果实及其各部位横切面的全息彩色影像特征图;显微粉末鉴别方面,获取了角质层、外果皮细胞、草酸钙针晶、油细胞、中果皮石细胞、石细胞群、内果皮栅状细胞等全息彩色影像特征图。结论:获取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用于荜澄茄药材及粉末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民族药紫金透骨喷雾剂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紫金透骨喷雾剂中的紫金莲、龙血竭、白及、透骨香、松节油、冰片6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分别检出紫金莲、龙血竭、白及、透骨香、松节油、冰片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薄层色谱法可用于紫金透骨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鹿衔草及其伪品红花鹿蹄草的鉴别方法。方法:分别对鹿蹄草、普通鹿蹄草、红花鹿蹄草从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叶横切面的显微特征、薄层鉴别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鹿蹄草和普通鹿蹄草与红花鹿蹄草原植物在叶形、叶面特征、花色、花萼形状等方面有显著区别;药材在叶形、花萼形状方面也有显著区别;在叶的横切面和薄层鉴别方面,鹿衔草及其伪品红花鹿蹄草亦有差异。结论:鹿衔草药材及其伪品红花鹿蹄草可通过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定冰麝消痛膏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冰片、血竭进行鉴别。[结果] 供试品与对照品(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 [结论] 此法可用于冰麝消痛膏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止血作用主要活性部位。方法对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按不同溶剂极性及不同化学成分类型提取,以小鼠的止血时间为筛选指标对各部位进行筛选。结果蒲黄及炮制品的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总黄酮部位可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结论初步认为总黄酮部位为生蒲黄及其饮片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引种于天津地区丹参的质量,探索在本地区大田培育丹参的可行性;比较来源不同产地丹参种苗引种后药材的质量差异,拟筛选适宜天津引种的优质种源。[方法]以单株药材干质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为丹参质量评价指标,采用HPLC-UV法测定丹参酮类成分及丹酚酸B含量,UV-VIS法测定总黄酮及总酚酸含量,AFS法测定As、Hg含量,FAAS法测定Cu含量,GFAAS法测定Pb、Cd含量。[结果]丹参引种天津后,栽培药材指标成分含量符合药典质量标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低于药典限量标准;种源以山东日照种苗引种天津后药材的质量最佳,单株干重可达128.86 g,亩产量可达约600 kg,丹参酮类成分含量达0.330%,丹酚酸B含量达4.977%,分别为药典标准的1.32、1.66倍。[结论]推测天津地区大田适宜引种丹参,种源为山东日照丹参种苗引种天津后栽培品亩产量较高,丹参酮类成分、丹酚酸B含量丰富,因此,山东日照种苗适宜作为天津地区引种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鉴定橘叶中黄酮类成分,并以所得到的黄酮类成分为对照品建立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橘叶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橘叶黄酮类成分,采用核磁共振法进行结构鉴定,并以所得黄酮类成分为对照品,对橘叶药材进行硅胶薄层色谱鉴别。【结果】从橘叶中分离得到川陈皮素、5-去甲川陈皮素、橘红素、异橙黄酮,所建立的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结论】首次从橘叶中分离得到川陈皮素等4种黄酮类化合物,新建立的橘叶薄层鉴别方法薄层行为良好,适用于橘叶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