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斑巴膏"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入组45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针刺组、敷贴组。西药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针刺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敷贴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斑巴膏"进行穴位贴敷。10d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各组有效率、FDI评分,并对敷贴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皮肤反应进行评分。结果三组治疗均有效,与西药组比较,针刺组、敷贴组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三组FDIP评分均有升高(P0.05),敷贴组与针刺组评分提高较西药组显著(P0.05),治疗后三组FDIS评分均有降低(P0.05),敷贴组与针刺组评分降低较西药组显著(P0.05);"劳宫""牵正"敷贴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皮肤刺激评分均0.5分,2.99分。结论 "斑巴膏"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确切,且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2.
针刺及中药穴位贴敷等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2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西药对照组26例、针刺治疗组30例、穴位贴敷组27例、针刺+穴位贴敷组29例。结果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88.9%;针刺+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3.1%。经统计学处理,4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穴位贴敷组、针刺治疗组与针刺+穴位贴敷组治疗面瘫的疗效相当,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其预后与神经变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通四联针刺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三通四联针刺法治疗,连续针刺5d,休息2d,7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及H-B计分法评价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及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H-B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中医证候积分、H-B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通四联针刺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针剌及中药穴位贴敷等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娜  安军明 《陕西中医》2005,26(10):1092-109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2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西药对照组26例、针刺治疗组30例、穴位贴敷组27例、针刺+穴位贴敷组29例。结果: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9,5;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88.9%;针刺+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3.1%。经统计学处理,4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穴位贴敷组、针刺治疗组与针刺+穴位贴敷组治疗面瘫的疗效相当,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其预后与神经变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冰马膏穴位贴敷治疗中风急性期软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冰马膏穴位贴敷疗法,观察两组急性期软瘫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记分、改良Ashworth分级、改良Fugl-Meyer(FMA)法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明显改善N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记分、改良Ashworth分级、改良Fugl-Meyer(FMA)法评分,缩短急性期软瘫持续时间,提高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冰马膏穴位贴敷治疗中风急性期软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刘聪  孙晓军  李冰  刘玉红  张典 《中医研究》2012,25(10):44-46
目的:观察挑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挑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针刺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痊愈患者的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59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占98.46%;对照组痊愈43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90.7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中痊愈患者的疗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挑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比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患者疗程明显缩短,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A、B、C组急性期分别采用半刺、浅刺和西药治疗,急性期后均采用常规针刺,配合颧髎温针灸,针后患侧面部闪罐。对比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评分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H-B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愈显率85.0%,高于C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恢复,与常规浅刺疗效相当,较急性期只采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面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疗效,对治疗经验及结果加以分析总结。方法选择12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发病1周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120例患周围性面瘫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一般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6周后评定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加以比较。结果神经定位在鼓索以上的,治疗组经治疗6周后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评分≤75分者,治疗组治疗6周后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定位在鼓索以下者或评分75分者,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达到痊愈,2组经治疗后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周围性面瘫,对面神经损伤节段较高、病情较重者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较普通针刺法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内效贴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对象6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针刺组和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每组33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采用针刺加贴扎,观察两组House-Brackmann(H-B)分数,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分量表(FDIP)分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与针刺组的H-B分数,FDIP分数均有提升(P<0.05),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评分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42.42%,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可提高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穴位针刺辅助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及对H-B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14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各7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联合组给予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H-B分级评分、症状和体征评分及FDI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0.00%,高于针刺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4%,针刺组为9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联合组患者额纹消失程度、面部表情自然程度、鼻唇沟变浅程度、眼裂闭合程度和口角歪斜程度积分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分级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周,联合组患者的H-B分级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DI评分均明显改善,联合组患者的FDIS评分低于针刺组,FDIP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针刺辅助刺络拔罐治疗可以降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H-B分级评分,改善患者的症状和FDI评分,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合闪罐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2.79%,对照组为44.1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为(10.092±2.421)次,对照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为(11.078±1.683)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对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2.
陈婷婷 《新中医》2018,50(10):197-200
目的:观察在西药治疗与护理基础上以中药湿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4例周围性面瘫风寒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2组均予醋酸泼尼松片、呋喃硫胺片、硫酸锌尿囊素滴眼液、盐酸金霉素眼膏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针刺护理、健康护理等多种措施。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湿热敷加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2组治疗前后评定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面神经功能评价(H-B)评分和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和FD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H-B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和F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H-B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西药治疗与护理基础上以中药湿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翳风穴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急性期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翳风穴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当天及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面神经功能评分及疗效统计。结果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观察组在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面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面瘫急性期以甲钴胺注射液于翳风穴进行穴位注射能促进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缩短痊愈时间,提高临床痊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2021年3月—2021年12月就诊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用药,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比较2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的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棍针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配合棍针治疗。记录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3等级40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判定评分法"评分和不良反应等的指标,并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33.3%,对照组为6.7%,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等级40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判定评分法"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吹哨症状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余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治疗比较,棍针配合针刺对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更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对吹哨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1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之86.67%;两组治疗后H-B量表评分、Portmann评分及F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组H-B量表评分、Portmann评分及FDI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浅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有效疗法。方法:12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浅刺患侧翳风、完骨、地仓、颊车、阳白、太阳、牵正、攒竹及健侧合谷穴为主及自制"面瘫穴敷方"进行牵正、地仓、阳白、完骨或颊车、太阳、颧髎、翳风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并比较两组痊愈患者的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88.3%(53/60),优于对照组的66.7%(40/60)(P0.01)。观察组中痊愈患者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浅刺加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可提高疗效,并可以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胡金霞  张磊  胡晓灵  魏清 《光明中医》2013,28(10):2103-2105
目的观察新疆地产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自制新疆地产中药穴位贴敷实验组72人进行穴位贴敷治疗,麸皮贴敷空白组64人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舒乐安定西药组66人进行口服治疗。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Epworth困倦量表及中医证候疗效并对比分析。结果三组自身前后PSQI积分比较,实验组与西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在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实验组、西药组与空白组治疗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与西医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治疗总分治疗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障碍治疗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困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自身前后的困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产中药穴位贴敷能有效缩短患者入睡时间,改善患者日间功能障碍,提高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改善不寐患者的困倦程度,同时改善伴随症状。治疗前,三组患者困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穴位贴敷及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口服西药均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困倦程度,中药穴位贴敷法改善困倦程度优于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半刺法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小儿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半刺法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对患儿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6个周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后,两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刺法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小儿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2,33(12):1650-1651
目的:观察面瘫贴敷膏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18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选用传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面瘫贴敷膏穴位敷贴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周围性面瘫均有明显的疗效,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祛风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